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2024中考復(fù)習(xí) 新思維 專題1 運動和力一、選擇題1. (2022 安徽模擬)如圖是我國選手侯志慧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49公斤級決賽中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杠鈴對她的壓力和她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B.杠鈴受到的重力和她對杠鈴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C.她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她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D.她受到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2. 如圖所示,幾個完全相同的條形磁體疊放在水平桌面上。關(guān)于比較甲、乙兩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的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中桌面受到的壓力比圖乙大 B.圖乙中桌面受到的壓力比圖甲大C.甲、乙兩圖中桌面受到的壓力相等 D.無法確定3. (2023西崗區(qū)模擬)下列事例中,屬于避免慣性帶來危害的是( )A.拍打剛曬過的被子,灰塵脫落 B.汽車在行駛時,要保持一定的車距C.錘柄向下撞擊,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 D.跳遠時,助跑能使運動員跳得更遠4. 學(xué)校運動會4×100m接力賽中,為保證傳接棒順利進行,取得好成績,在傳接棒時兩位運動員應(yīng)該( )A.都奔跑,保持相對靜止 B.都站在原地不動C.傳棒運動員奔跑,接棒運動員站在原地不動 D.都奔跑,接棒運動員速度要大于傳棒運動員5. (2023 丹陽市)如圖,為探究彈簧長度與外力的關(guān)系,小明用一根長15cm的彈簧進行實驗。圖1中,彈簧一端固定,一端掛一個鉤碼,彈簧長20cm;圖2中,彈簧兩端掛兩個鉤碼,在不超過彈簧彈性限度的情況下,彈簧的長度為( )A.80cm B.40cm C.30cm D.25cm6. (2023 東海縣)如圖是同一個潮濕的籃球前后兩次落到地面,留下的印跡,則兩次落地時球受到地面的彈力( )A.第1次大 B.第2次大 C.一樣大 D.無法比較大小7. (2022 安徽一模)如圖所示,小球在豎直細繩的拉力作用下靜止在光滑斜面上,對小球及斜面受力情況的分析正確的是( )A.斜面受到小球的壓力的作用 B.斜面對小球的支持力為零C.小球受拉力、重力、支持力,且三力平衡 D.小球與斜面接觸且有擠壓所以有力的作用8. 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臺面上,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接一金屬小球,O點是彈簧保持原長時小球的位置。開始時通過小球壓縮彈簧到A位置(已知AO=OB),釋放小球,研究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和運動情況,則( )A.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減小B.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C.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彈力的方向保持不變D.小球運動到B點時將停止運動并保持靜止9. (2023天寧區(qū)一模)A、B是兩個材料相同的實心正方體,如圖所示,A和B分別以甲、乙、丙三種情況放置在相同的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F1>F2>F3②丙中桌面受到的總壓強最大③三種情況中A物體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關(guān)系fA乙=fA丙>fA甲④三種情況中B物體下表面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關(guān)系為fB乙<fB甲<fB丙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10.在一對平衡力作用下的物體正在運動,若這對平衡力中撤去一個,那么,這個物體在撤力前后的運動( )A.都是勻速直線運動B.都是變速直線運動C.撤力前是勻速直線運動,撒力后是變速直線運動D.撤力前是勻速直線運動,撤力后是變速運動,但運動路線不一定是直線11.一小球位于x=0m處,t=0時刻沿x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其運動的v﹣t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2s時,小球回到原點 B.小球第2s內(nèi)的運動路程大于第3s內(nèi)的運動路程C.第2s內(nèi)和第3s內(nèi),小球運動方向相同 D.t=4s時,小球在x=﹣1m處12.如圖所示,兩木塊自左向右運動,現(xiàn)用高速攝影機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記錄下木塊每次曝光時的位置。已知連續(xù)兩次曝光的時間間隔是相等的,兩木塊運動情況在v-t圖像中描述正確的是( ),13.(2022臨河區(qū)模擬)甲、乙兩人分別坐在兩列處于東西方向軌道的列車上,當(dāng)他們同時出現(xiàn)在某地時,甲看到窗外的雨滴相對車窗豎直下落,乙看到雨滴相對車窗向東下落,則( )A.窗外無風(fēng),甲、乙均向西行駛 B.窗外無風(fēng),甲靜止,乙向西行駛C.窗外刮東風(fēng),甲、乙均向東行駛 D.窗外刮東風(fēng),甲向東行駛,乙靜止14.靜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塊,受水平拉力F作用,如圖甲所示;F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物體移動的距離s隨時間t的變化關(guān)系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6s內(nèi),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為0 B.6~12s內(nèi),物塊受到的摩擦力為50NC.t=10s時,物塊的速度一定小于1m/s D.若在t=16s時撤去F,物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15.(2022西湖區(qū)模擬)質(zhì)量為m的物體受到拉力F的作用,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所示為其受到拉力F的示意圖,其中可能的是( )A.只有甲 B.只有丙 C.只有乙、丙 D.只有甲、丙二、填空題16.如圖是踢球時的情景,當(dāng)腳踢到球的瞬間,球受到 (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當(dāng)用腳踢球的不同部位時,球飛出的軌跡是不同的,這是力的 對力的作用效果產(chǎn)生了影響。踢球時也感覺腳疼,這是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 。17.(2023江都區(qū)期中)小金對太空中的星球比較感興趣,他從網(wǎng)上查得:甲、乙兩個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如圖所示。從圖中信息可知,相同質(zhì)量的物體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 (>、<、=)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據(jù)圖可得甲星球?qū)Ρ砻嫔衔矬w的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式是 。如果小金在地球上能舉起45kg的杠鈴,那么他到了甲星球上能舉起的質(zhì)量為 。18.(2022 瑤海區(qū)三模)質(zhì)量為m的物體夾在豎直軌道上,剛好能以v的速度沿豎直軌道勻速下滑(如圖甲所示);為了使該物體以2v的速度沿軌道豎直勻速上滑(如圖乙所示),則需要對該物體施加的豎直向上的力F= 19.小明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物體的v﹣t圖象如圖乙所示,在第1s內(nèi),以地面為參照物,物體是 ________ (選填“靜止”或“運動”)的;物體在0~6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 ___ m/s。(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小崔推動物體的v-t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像分析可知小崔在2~5s推動物體作 ___ (選填“勻速”、“加速”或“減速”)運動。為描述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我們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變化量(Δv)與發(fā)生這一變化所用時間(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由圖可知加速度a=的單位是 ____ ;在0~2s內(nèi)小崔同學(xué)對物體提供的加速度的為 _____。20.(2022開江縣)如圖所示,質(zhì)量相等的兩物體A、B疊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A受水平力F1=8N,B受水平力F2=20N。若物體A和B相對于地面保持相對靜止,則物體A受到B的摩擦力為 N,物體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 N。21.(2023 瑞安市)小柯和小橋從同一地點出發(fā),同時開始向東運動,小柯運動的距離與時間關(guān)系圖像如圖中實線部分ABCD所示,小橋運動的距離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中虛線部分AD所示。則小柯和小橋在出發(fā)后第 秒時第一次相遇,在第4﹣5秒內(nèi),小柯相對于小橋向 (填“東”或“西”)運動。22.(2022 河?xùn)|區(qū)模擬)如圖甲所示,在A的兩側(cè)分別掛上柱狀重物B、C后,物體A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A、B、C的重力分別是100N、20N、30N,則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大小是 N。如果把C物體浸沒在足夠深的水中(如圖乙),物體A恰好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C物體受到的浮力是 N。(不計空氣阻力、繩重、滑輪與繩間的摩擦及水的阻力,g=10N/kg)。三、探究題23.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用小車代替木塊的原因是 。(2)實驗中通過改變砝碼的 來探究二力大小的關(guān)系。(3)當(dāng)小車處于 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狀態(tài)時,我們便可認(rèn)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4)小明發(fā)現(xiàn):同時向左盤和右盤加入一個相等質(zhì)量的砝碼時,小車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此時,他總結(jié)出二力平衡的條件之一為:兩個力大小相等。這種做法是否科學(xué)? ,原因是 。(5)將小車旋轉(zhuǎn)一定角度,松手后,發(fā)現(xiàn)小車旋轉(zhuǎn)后又恢復(fù)原狀,這說明兩個力必須作用在 上,物體才能平衡。(6)某次實驗時,在左盤放入2N的砝碼,右盤放入1.5N的砝碼時,小車靜止,此時小車受到的 (選填“可能是”“是”或“不是”)平衡力。這個現(xiàn)象與二力平衡條件不完全相符,你認(rèn)為產(chǎn)生此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 ,小車受到的這個力大小應(yīng)該是 N,方向 。24.(2022東陽市一模)小明在百米賽跑時,感覺到奔跑得越快,受到風(fēng)的阻力越大。小明猜想: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有關(guān)。小明和同學(xué)們在一個無風(fēng)的周末進行了如下實驗。他們將如圖所示的裝置固定在水平桌面上(虛線框內(nèi)是玩具汽車),一個同學(xué)依次以不同速度的風(fēng)勻速吹向玩具汽車,待小車靜止后,將相關(guān)數(shù)據(jù)記錄在表格中。風(fēng)速v/(m s﹣1) 5 10 15 20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 0.5 2.0 4.5 8.0(1)實驗原理:根據(jù) 的原理可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小等于玩具汽車受到的空氣阻力。(2)實驗選材:現(xiàn)有下圖中A、B兩款玩具汽車可供選擇,為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你認(rèn)為應(yīng)選擇 款玩具汽車進行實驗。(3)實驗分析:根據(jù)該次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該小車受到的阻力f與風(fēng)速v的定量關(guān)系式是 。(4)拓展應(yīng)用: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小明推測從足夠高的高空下落雨滴的運動速度變化情況是 。25.為了探究靜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較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某實驗小組設(shè)計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整個裝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兩木塊疊放在一起,兩個輕質(zhì)彈簧測力計C、D的一端與兩木塊相連,另一端固定在鐵架臺E、F上。后來經(jīng)過討論,完善了實驗裝置,如圖(乙)所示。(1)在理想情況下,B對A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_________的示數(shù),A對B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_________的示數(shù)。(填“C”或“D”)(2)在B下面放細圓木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在A上放鉤碼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3)實驗中需向右緩慢移動鐵架臺F,在此過程中,應(yīng)使A、B保持相對_________(填“運動”或“靜止”),整個裝置靜止后,讀取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若_________,則靜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大小相等。四、計算題26.(2023春 長興縣校級期中)如圖甲是杭州地鐵16號線行駛路線圖,東起余杭區(qū)未來科技城的綠汀路,西達臨安區(qū)錦南新城的九州街站,全長35千米,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20km。(1)向前行駛的途中小明看到窗外的廣告牌在向他駛來,這是因為小明是以 為參照物的。(2)乙圖為地鐵從九州街站到人民廣場站行駛的速度—時間圖像,根據(jù)圖像,分析不正確的是 。A.地鐵加速用時比減速用時長B.地鐵勻速前進的時間為2.5分鐘C.在這段時間內(nèi)地鐵的最大速度為90km/h(3)若乘該地鐵從起點九州街站出發(fā)至終點站綠汀路站,總用時21分鐘,則地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請列式計算)27.勻速直線運動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通過相等路程的直線運動,勻加速直線運動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時間內(nèi)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線運動,如從靜止開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則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時間t內(nèi)移動的距離s=vt,在它的v﹣t圖像中(圖1),陰影矩形的邊長正好是v和t,可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移動的距離對應(yīng)著v﹣t圖像中陰影的面積,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移動的距離也有類似的關(guān)系。 現(xiàn)有一輛汽車在教練場上由靜止開始沿平直道路做勻加速運動,在10秒末速度達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勻速直線運動。求:(1)從汽車由靜止開始運動計時,在圖2中作出汽車在全程的v﹣t圖像。(2)求汽車全程行駛的距離。2024中考復(fù)習(xí) 新思維 專題1 運動和力(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 【答案】B【解析】【考點】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分析】(1)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兩個相互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兩個物體上。【解答】解:A、杠鈴對她的壓力和她對杠鈴的支持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A錯誤;B、杠鈴受到的重力和她對杠鈴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是一對平衡力,故B正確;C、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和杠鈴的重力之和,因此,她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對她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C錯誤;D、她受到的重力和她對地面的壓力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大小不同,方向相同,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D錯誤。故選:B。2. 【答案】C【解析】解析:通過整體法,可以知道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兩塊磁鐵的總重力,兩磁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屬于內(nèi)力,對桌面的壓力不產(chǎn)生影響。3. 【答案】B【解析】【解答】解:A、手雖然停止拍打,但灰塵由于慣性會繼續(xù)運動,從而脫落,這是利用慣性,故A不符合題意;B、汽車行駛中如遇剎車,汽車由于慣性不會立即停止,而是滑行一段距離,如果不保持車距,會發(fā)生車禍,這是典型的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例子,故B符合題意;C、錘柄向下撞擊,錘柄雖然停止了運動,但錘頭由于慣性會繼續(xù)運動,從而套在錘柄上,這是典型的利用慣性,故C不符合題意;D、跳遠助跑使自己具有一定的速度利用慣性跳得更遠,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 【答案】A。【解析】【解答】解:學(xué)校運動會上4×100m接力賽中,接棒人在傳棒人接近接力區(qū)時應(yīng)及時起跑,當(dāng)兩人都奔跑,速度接近一致,基本保持相對靜止時開始交接,保證傳接棒順利進行,取得好成績。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5. 【答案】D【解析】【考點】彈簧測力計的原理.【解答】解:在彈性形變的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與伸長量成正比;彈簧兩端鉤碼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彈簧受到的拉力是兩個鉤碼的力。掛1個鉤碼長20cm,彈簧原長15cm,則1個鉤碼會使彈簧伸長5cm,掛2個鉤碼后伸長10cm,長度為25cm,故ABC錯誤,D正確。故選:D。6. 【答案】B【解析】【考點】彈力的概念.【分析】物體由于發(fā)生彈性形變而產(chǎn)生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由物體的彈性形變的程度決定。【解答】解:從圖示可知,第二次籃球下落時留下的印跡大,故第二次落地時受到地面的彈力大。故選:B。7. 【答案】B【解析】【考點】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qū)分;力作用的相互性.【分析】以小球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不受外力,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觸,但沒有擠壓、沒有彈力,根據(jù)平衡條件進行分析。【解答】解:ACD、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觸,受到重力和繩的拉力,斜面對小球沒有彈力,如果有彈力,小球水平方向合外力不為零,輕繩不再豎直,故小球與斜面接觸但沒有擠壓,所以斜面不受小球的壓力,故ACD錯誤;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是考查受力分析,能夠根據(jù)平衡條件分析受力情況;本題采用假設(shè)法分析斜面的彈力是否存在,這是判斷彈力是否存在常用的方法。8. 【答案】B【解析】【考點】彈力的概念;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分析】(1)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簧被拉開,球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斷減小;(2)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簧恢復(fù)原狀,將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3)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彈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是變化的;(4)小球運動到B點時,由于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直到速度為零,因此會停止運動但不會保持靜止。【解答】解:A、小球從O運動到B的過程中,彈簧被拉開,球的動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左、速度不斷減小,故A錯誤;B、小球從A運動到O的過程中,彈簧恢復(fù)原狀,將彈性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此時小球所受彈力方向向右、速度不斷增大,故B正確;C、小球在運動過程中所受彈力的方向先向右后向左,是變化的,故C錯誤;D、小球運動到B點時,由于動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直到速度為零,因此會停止運動,但是由于彈簧恢復(fù)原狀所以不會保持靜止,故D錯誤。故選:B。9. 【答案】A【解析】【解答】①對整體分析,整體的重力相同,與桌面的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整體受到的摩擦力是相同的,整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F2=F3,故①錯誤;②根據(jù)圖示可知,S1>S2>S3,而桌面受到的壓力等于物體的重力,總的重力相等,壓力相同,所以由p=可得,丙中桌面受到的總壓強最大,故②正確;③圖甲中,物體A對地面的壓力等于A的重力;圖乙中,A對地面的壓力等于AB的總重力,接觸面的粗糙程相同,則fA乙>fA甲;對于丙圖:對整體分析,整體對桌面的壓力等于AB的總重力,此時的推力等于桌面對B的摩擦力;對B受力分析,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桌面對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的A對B的摩擦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根據(jù)力的相互性可知,B對A的摩擦力等于A對B的摩擦力,綜上所述,推力F3等于地面對B的摩擦力,即fA丙=F3;綜上所述:fA乙=fA丙>fA甲,故③正確;④對于乙,B與A之間沒有發(fā)生相對運動的趨勢,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為0;對于甲: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其重力;對于丙,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接觸面相同,壓力越大,受到的摩擦力越大,故fB乙<fB甲<fB丙,故④正確。故選:A。10.【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于物體受一對平衡力并且是運動的,可以判斷它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是勻速直線運動;當(dāng)撤去一個力后,平衡狀態(tài)被打破,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一定發(fā)生改變;如果剩余的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則物體做加速運動,如果剩余的力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則物體做減速運動,如果剩余的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則物體的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故選:D。11.【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jù)速度的正負讀出速度的方向,在v﹣t圖像中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等于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解答】解:A、由題意可知,小球原來位于原點處,t=0時刻沿x軸正方向做直線運動;由v﹣t圖像可知,前2s內(nèi)小球沿x軸正方向先做加速運動后做減速運動,t=2s時,小球的速度剛好為0,但沒回到原點,故A錯誤;B、在v﹣t圖像中,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等于物體在這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路程;則由圖像可知,小球第2s內(nèi)的運動路程等于第3s內(nèi)的運動路程,故B錯誤;C.由圖像可知,第2s內(nèi)小球的速度為正,第3s內(nèi)小球的速度為負,說明小球的運動方向不同,故C錯誤;D.由圖像可知,前2s內(nèi)小球沿x軸正方向運動的距離(三角形的面積):s1=×2s×2m/s=2m;小球在后2s內(nèi),小球沿x軸負方向(反方向)先做加速運動后做勻速運動,則小球向負方向運動的距離為(梯形的面積):s2=×(1s+2s)×(﹣2m/s)=﹣3m;所以t=4s時,小球在x=﹣3m+2m=﹣1m處,故D正確。故選:D。12.【答案】A【解析】A 解析:在v-t圖中,斜線表示加速或者減速直線運動,水平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故A正確。13.【答案】B【解析】【考點】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分析】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要選擇參照的標(biāo)準(zhǔn),即參照物,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發(fā)生變化,則運動,不發(fā)生變化,則靜止。分別分析甲看到窗外的雨滴相對車窗豎直下落有幾種情況,乙看到雨滴相對車窗向東下落有幾種情況,然后綜合分析作出判斷。【解答】解:甲看到窗外的雨滴相對車窗豎直下落有以下可能:①窗外無風(fēng),甲靜止;②窗外刮西風(fēng),甲向東,且車速與風(fēng)速相同;③窗外刮東風(fēng),甲向西,且車速與風(fēng)速相同;乙看到雨滴相對車窗向東下落有以下可能:①窗外無風(fēng),乙向西;②窗外刮西風(fēng),乙靜止;③窗外刮西風(fēng),乙向西;④窗外刮西風(fēng),乙向東,且車速小于風(fēng)速;⑤窗外刮東風(fēng),乙向西,且車速大于風(fēng)速;綜上分析可知,窗外無風(fēng),甲靜止,乙向西。故選:B。14.【答案】C【解析】【考點】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的應(yīng)用;運動圖像.【分析】由圖丙確定物體在不同時間段的運動狀態(tài),根據(jù)物體運動狀態(tài)確定摩擦力的大小,同時根據(jù)力與運動的關(guān)系,判斷速度和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由此分析判斷。【解答】解:A.由圖丙知,0﹣6s物體的路程為零,說明0﹣6s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此時物體受到的拉力與摩擦力平衡;由圖乙可知0﹣6s時拉力為20N,則摩擦力大小也為20N,故A錯誤;B.由圖丙可知,6﹣12s,s﹣t圖像不是直線,說明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12﹣l8s,s﹣t圖像為直線,由圖乙知,此時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f=F=40N;6﹣12s內(nèi),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但由于壓力不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摩擦力不變,仍為40N,故B錯誤;C.由圖丙可知,12﹣l8s物塊運動的距離為s=9m﹣3m=6m,運動的時間為t=18s﹣12s=6s,速度為,由此可知,6﹣12s時間段的最高速度是1m/s,所以t=10s時,物塊的速度一定小于1m/s,故C正確;D.若在t=16s時撤去F,由于物塊受到摩擦力,所以物塊將做減速直線運動,故D錯誤。故選:C。15.【答案】B【解析】【解答】解:甲圖拉力向左,如果此時物體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則物體不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因此甲圖的物體向右做減速直線運動。乙圖拉力向右,如果物體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則物體不受到的摩擦力作用,因此甲圖的物體向右做加速直線運動。丙圖拉力向上,當(dāng)拉力F和支持力、物重三個力平衡時,物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力平衡,若水平方向受平衡力的作用,則物體可能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故選:B。二、填空題16.【答案】非平衡;作用點;相互的【解析】【考點】平衡狀態(tài)的判斷;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三要素.【分析】(1)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共同影響力的作用效果。(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當(dāng)腳踢到球的瞬間,球受到重力和人的踢力,這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大小不等,不是一對平衡力,故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當(dāng)用腳踢球的不同部位時,球飛出的軌跡是不同的,這是力的作用點對力的作用效果產(chǎn)生了影響。踢球時人給足球一個作用力,人也感覺腳疼,說明球也給腳施加了力的作用,這是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答案為:非平衡;作用點;相互的。【點評】此題以踢足球為背景考查力學(xué)的相關(guān)知識,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都屬于基礎(chǔ)知識考查,難度不大。17.【答案】大于;G=m×15N/kg;30kg【解析】【解答】解:由圖可知,當(dāng)質(zhì)量都為8kg時,甲的重力為120N,乙的重力為40N,則在甲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大于其在乙星球表面上的重力;甲星球表面上物體的重力120N時,與其質(zhì)量m=8kg的比值為:=15N/kg,則重力G與其質(zhì)量m的關(guān)系式為:G=m×15N/kg。如果小金在地球上能舉起45kg的杠鈴,那么他在地球舉起物體的重力G地=m地g地=45kg×10N/kg=450N,人的舉力不變,所以在甲星球表面上舉起的物體重力G′=G地=450N,在甲星球能舉起物體的質(zhì)量是=30kg。故答案為:大于;G=m×15N/kg;30kg。18.【答案】2mg【解析】【考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分析】二力平衡條件: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在一個物體上。通過物體勻速下滑時的條件分析出木板對物體的摩擦力,然后分析物體勻速上升時物體的摩擦力的方向。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得出力F的大小。【解答】解:質(zhì)量為m的物體夾在兩塊木板之間勻速豎直下滑,此時所受摩擦力方向豎直向上,則摩擦力與物體的重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f=mg。為了使該物體以2v的速度沿軌道豎直勻速上滑,此時物體所受摩擦力豎直向下,但摩擦力的大小不變,所以F=f+mg=2mg。故答案為:2mg。【點評】此題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解決此題關(guān)鍵是確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要充分利用二力平衡的條件。19.【答案】故答案為:靜止;0.58;勻速;m/s2;5m/s2。【解析】【分析】(1)由圖可知,在0~1s物體的速度為0,可知物體靜止不動;在1~4s,物體做勻速運動,速度為0.5m/s,在4~6s,物體做勻速運動,速度為1m/s,利用s=vt可求出6s物體運動的路程,根據(jù)速度公式計算物體的平均速度;(2)在v﹣t圖象中,水平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而傾斜的直線表示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加速度公式可知其單位;進一步根據(jù)加速度公式計算在0~2s內(nèi)小崔同學(xué)對物體提供的加速度。【解答】解:(1)由圖可知,在0~1s物體的速度為0,所以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在1~4s,物體做勻速運動,速度為0.5m/s,通過的路程為:s1=v1t1=0.5m/s×3s=1.5m,在4~6s,物體做勻速運動,速度為1m/s,4~6s物體運動的路程s2=v2t2=1m/s×2s=2m,物體在0~6s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v==≈0.58m/s;(2)由圖象知,在第2s到第5s時間內(nèi),物體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線段,說明此時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速度是10m/s;加速度的定義式為:a=,速度的單位是m/s、時間單位是s,加速度a的單位為=m/s2;由圖象可知Δv=10m/s﹣0m/s=10m/s,Δt=2s,前2s內(nèi)物體加速度的大小a===5m/s2。故答案為:靜止;0.58;勻速;m/s2;5m/s2。【點評】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圖象的認(rèn)識,應(yīng)能通過圖象得出物體所做的運動狀態(tài)及所經(jīng)歷的時間,屬于高中難度。20.【答案】8;12【解析】【考點】摩擦力的大小.【分析】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時,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結(jié)合題目提供的兩個力,然后再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運用平衡力的知識就可解決題目中的兩個力的大小。另外,分析物體受力時,先確定研究對象,即確定具體哪個物體,然后只針對所選物體進行受力分析,不要受其它力的干擾。【解答】解:根據(jù)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與受力情況的關(guān)系可知,物體A和B相對于地面保持相對靜止,故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對于A物體,豎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可不做分析;在水平方向上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它們是力F1和B物體對它的靜摩擦力,既然此二力平衡,故物體A受到B的摩擦力等于力F1的大小,即8N;將AB兩個物體看成一個整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也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由題意知,向左的力“F1”與向右的力“F2和地面對B的摩擦力f之和”相互平衡,即F2=F1+f;所以f=F2﹣F1=20N﹣8N=12N。故答案為:8;12。【點評】此題考查了平衡力的應(yīng)用,根據(jù)物體的狀態(tài)可分析出物體的受力情況;然后結(jié)合物體的具體受力,根據(j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知識,可解決此題。21.【答案】4;西【解析】【考點】平均速度的計算及測量.【分析】由圖可知,在s﹣t圖像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相遇;物體是靜止的還是運動的,要看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如果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發(fā)生了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如果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相對位置沒變,則物體是靜止的。【解答】解:由圖可知,小柯和小橋在出發(fā)后第一次相遇在BC段,相遇時間在第4秒;在4~5s內(nèi),小柯靜止,小橋超過小柯繼續(xù)向東運動,以小橋為參照物,則小柯向西運動。故答案為:4;西。22.【答案】水平向左;10;20【解析】【考點】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力的合成與應(yīng)用.【分析】(1)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力平衡,根據(jù)二力的合力規(guī)律判斷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與方向;(2)把C物體浸沒在足夠深的水中,物體A恰好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根據(jù)力的平衡,可推算出拉力、浮力的大小。【解答】解:(1)B、C的重力分別是20N、30N,則右端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為30N,左端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為20N,由圖甲可知,物體A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此時對物體A受力分析可得,右端的拉力與左端的拉力、摩擦力平衡,即20N+f=30N,則摩擦力f=10N,方向水平向左。(2)物體A向左運動時,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C物體浸沒在水中,物體A恰好水平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時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對物體A受力分析可知,向左的拉力等于向右的拉力加向右的摩擦力,即20N=F+f=F+10N,解得向右的拉力大小F=10N,對物體C受力分析可知,C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浮力,繩子對物體C向上的拉力,繩上的力大小相等,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為10N,則繩子對物體C的拉力也為10N,則F浮+F=G=30N,解得F浮=20N。故答案為:水平向左;10;20。【點評】本題考查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摩擦力方向的判斷,解答本題的關(guān)鍵是要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三、探究題23.【答案】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2)質(zhì)量;(3)靜止;(4)不科學(xué);實驗次數(shù)太少,具有偶然性;(5)同一直線上;(6)是;小車受到摩擦力;0.5;水平向右。【解析】【分析】(1)在研究二力平衡的條件時,要盡可能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對實驗的干擾;(2)實驗時用一個小車,通過兩個滑輪和下方掛著的砝碼對小車施加兩個相反方向的拉力,改變砝碼的質(zhì)量就改變了對小車施加的拉力;(3)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應(yīng)多次實驗;(5)二力平衡條件: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根據(jù)實驗操作及現(xiàn)象判斷哪個條件發(fā)生了變化;(6)小車靜止,處于平衡狀態(tài),對小車進行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的知識計算摩擦力的大小。【解答】解:(1)木塊在桌面上受滑動摩擦力作用,小車的滾動摩擦力遠遠小于滑動摩擦力,實驗中用小車代替木塊可以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2)實驗中通過改變砝碼質(zhì)量來改變繩子對木塊(小車)的拉力,探究二力大小的關(guān)系;(3)當(dāng)物體處于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時,物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4)為了得到普遍規(guī)律,防止偶然性的發(fā)生,應(yīng)多次實驗;(5)用手將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這樣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小車將無法在這個位置平衡,松手后,小車將扭轉(zhuǎn)回來,說明兩個力必須滿足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6)小車靜止,此時木塊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木塊受到向左2N的拉力,向右1.5N的拉力,此時木塊還受到桌面對它的摩擦力作用,在這三個力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F左=F右+f,所以摩擦力f=F左﹣F右=2N﹣1.5N=0.5N,方向水平向右。故答案為:(1)減小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2)質(zhì)量;(3)靜止;(4)不科學(xué);實驗次數(shù)太少,具有偶然性;(5)同一直線上;(6)是;小車受到摩擦力;0.5;水平向右。【點評】此題考查了探究二力平衡實驗中選擇實驗器材需要注意問題及實驗中的一些重要步驟,牢固掌握二力平衡的四個條件,用好控制變量法是關(guān)鍵。24.【答案】(1)二力平衡;(2)B;(3)f=0.02V2;(4)先加速后勻速【解析】【解答】解:(1)空氣的阻力無法直接進行測量,因此,我們采用轉(zhuǎn)換法的思想,通過二力平衡將空氣的阻力轉(zhuǎn)換為彈簧測力計對小車的拉力,從而進行間接測量;(2)本題是探究物體所受空氣阻力大小對物體運動速度的影響,需要讓阻力大些,故選B汽車進行實驗;(3)由表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汽車的速度變?yōu)樵瓉淼?倍、3倍、4倍時,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yōu)樵瓉淼?倍、9倍、16倍,由此可知,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故設(shè)關(guān)系式為f=kv2,將(5,0.5)帶入的k===0.02N s2/m2,故小車受到的阻力f與風(fēng)速v的定量關(guān)系式是:f=0.02v2;(4)當(dāng)雨滴由云層向地面下落的過程中,重力大于阻力,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以速度越來越快,做加速運動;但受到的阻力也越來越大,當(dāng)阻力與重力相等時,合力為0,開始做勻速運動。故答案為:(1)二力平衡;(2)B;(3)f=0.02V2;(4)先加速后勻速。25.【答案】(1)D、C。(填“C”或“D”);(2)用滾動代替滑動,增大壓力。(3)靜止;(4)F1=F2【解析】(1)D、C。(填“C”或“D”);(2)用滾動代替滑動,增大壓力。(3)靜止;(4)F1=F2【詳解】(1)A受彈簧測力計D的拉力和B對A的摩擦力,故B對A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D的示數(shù),同理,A對B的靜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C的示數(shù)。(2)在B下面放細圓木條的目的是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減小桌面對木塊B的摩擦力。在A上放鉤碼的目的是增大壓力從而增大摩擦力。(3)本實驗是為了探究靜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較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的大小,故實驗中需向右緩慢移動鐵架臺F,在此過程中,應(yīng)使A. B保持相對靜止,整個裝置靜止后,讀取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F2.(4)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若F1=F2,則靜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對相互作用的靜摩擦力大小相等。四、計算題26.【答案】(1)車(或小明自己);(2)A;(3)100km/h。【解析】【考點】速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參照物及其選擇.【解答】解:(1)小明坐在向前行駛的車中,看到窗外的廣告牌在向他駛來,說明廣告牌與車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是運動的,小明選擇了自己或乘坐的車為參照物;(2)由圖乙可知:A、9:00到9:005,地鐵做的是加速運動,地鐵加速用的時間為0.5min;9:03到9:04,地鐵做的是減速運動,所以地鐵減速用的時間也為1min,故A錯誤;B、9:005到9:03,地鐵做的是勻速運動,所用時間為t=2.5min,故B錯誤;C、在這段時間內(nèi)地鐵的最大速度為90km/h,故C正確;故選:A;(3)由題知,全長的路程為35km,用時21min,全程的平均速度為:v===100km/h。故答案為:(1)車(或小明自己);(2)AB;(3)100km/h。27.【答案】(1)(2)汽車全程行駛的距離為450m。【解析】【解答】解:(1)在10秒末速度達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勻速直線運動,速度保持不變,采用描點法做出圖像如下:(2)由v=可得,前10s通過的路程:s1=vt=×10m/s×10s=50m,后40s通過的路程:s2=vt′=10m/s×40s=400m,1分鐘內(nèi)汽車行駛的距離:s=s1+s2=50m+400m=450m。答:(1)圖像見解答;(2)汽車全程行駛的距離為450m。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