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年湖北中考歷史總復習】(精講)第1.1單元 先秦時期(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年湖北中考歷史總復習】(精講)第1.1單元 先秦時期(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1單元 先秦時期
課標導航 明確方向
內容要求
史前時期 ·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
·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
·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
·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
·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
夏商西周 與春秋戰 國時期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
·通過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
·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和“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 ·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思維導圖 構建體系
課前查漏 梳理知識
一、時空線索
(一)史前時期(遠古—約公元前2070年)
①  ②   ③
(二)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二、階段特征
(一)史前時期(遠古—約公元前2070年)
  中國廣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類,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從北京人遺址的考古發掘中,我們可以看出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他們在進化過程中的特點。   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境內的人類逐漸懂得了耕種農作物、飼養家畜、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開始了① 生活。距今約五六千年時,一些部落逐漸結成聯盟,并推出首領,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的考古發現,證實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具有② 的特征 政治 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實行禪讓制
經濟 1.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北京人使用③ 石器,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 3.山頂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④ 。 4.距今一萬年左右,進入⑤ 石器時代。農作物的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⑥ 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文化 文學尚未出現,藝術方面有簡單的巖畫、彩陶畫以及原始歌舞等等
(二)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奴隸社會,它開創的① 世襲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   隨后的商朝,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特征的文明成就。   到了西周時期,統治者實行分封制,通過各級貴族維系國家的統治。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統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 政治 夏朝:建立我國最早的國家政權,王位②  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成③“ ”。 商朝:強化了國家機器。 西周:確立了以宗法制為核心,井田制為基礎的分封制,對疆域控制更加穩固。 春秋:春秋末年,周天子勢力衰微,④ 制度遭到破壞。 戰國:經過一百多年變法,逐步確立了⑤  制度;兼并戰爭加速了國家的統一
經濟 夏商周:中國古代典型的“青銅時代”;農耕經濟逐步發展。形成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經濟格局。 春秋:春秋后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動搖了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戰國:⑥ 和 的使用和推廣,生產力得到發展;⑦ 生產關系逐步確立
文化 商朝:青銅冶煉技術和⑧ 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 春秋:《詩經》代表了當時的文學成就;⑨ 和老子兩位思想家的成就卓越。 戰國: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⑩ 局面,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民族 關系 夏商周:華夏族主干形成。 春秋:爭霸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戰國:各民族進一步融合,為結束分裂,建立   奠定了基礎
三、解疑釋惑
問題1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
古代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時間,被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經過石化變成的石頭,稱為化石。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
問題2 為什么說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對研究古人類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可供研究人類的進化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證據。所以,研究北京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問題3 原始農業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在長期的采集、狩獵中,早期人類逐漸學會了栽培農作物和飼養動物。
問題4 什么是禪讓制?
堯舜禹時期,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堯年老時推舉舜,舜年老時推舉禹)。
問題5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其地位和影響如何?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式。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問題6 “商鞅雖死,秦法未亡也”,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說說其歷史影響。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改變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和買賣;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按軍功授爵賜田宅,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獎勵耕織,禁止棄農經商,促進了封建經濟發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縣制,有利于中央集權。商君雖死,其法未敗,商鞅的個人命運雖然是以悲劇結束,但他建立的新法卻被繼承和貫徹。商鞅變法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問題7 分封制能保證周王對廣大疆域的統治永遠牢固嗎?為什么?
不能。西周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于當時的社會經濟落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諸侯國與周王室之間又相距太遠,彼此的政治經濟聯系日漸減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統一只是一種松散的統一,日后必然導致諸侯割據狀態的出現。
問題8 結合所學說說如何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之后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了其發展方向。此后兩千多年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發展的道路、特點及其中的各種問題、思想,都可以從先秦百家爭鳴中追溯到源頭。在學術文化發展規律方面,先秦百家爭鳴也給了我們重要啟示。百家爭鳴促進了學術和思想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典題例解 拓展提升
【例1】(2023·岳陽·6)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夠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據此,下列屬于原始史料的是( )
A.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B.司母戊鼎
C.電視劇《康熙王朝》 D.《西游記》
【試題分析】由原始史料的內涵可知,司母戊鼎屬于出土文物,可信度較高,屬于原始史料,故選B項;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電視劇《康熙王朝》均經過一定的演繹,非原始史料,排除A、C兩項;《西游記》屬于神話小說,帶有一定的虛構,不是原始史料,排除D項。
【例2】[情境探究](2023·赤峰·19節選)九年一班同學參觀“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推動歷史發展進程”文化長廊主題展,并圍繞該主題進行了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下列相關學習任務。
篇章 內容
文 物 篇
北京人制 作的石器 刻有文字 的甲骨 春秋戰國時 期的鐵農具 秦“半兩”
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請從“文物篇”中任選一個,描述該文物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夯實基礎 培育素養
一、選擇題
1.(2023·河南·1)有學者說,在我國史前時期的各個文化區當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扮演了中華文明大熔爐的角色。該學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區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 )
A.產生時間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發展相對獨立 D.體系最為完備
2.[史料實證](2023·重慶B卷·1)在我國古文獻中,記錄有這樣的傳說:神農“作耒耜,教天下種谷,立歷日……”這一傳說( )
A.沒有來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農業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現
D.與考古發現完全一致
3.[史料實證](2023·荊州·1)二里頭遺址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內發現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等遺跡,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二里頭遺址反映出( )
A.夏朝出現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
B.商朝社會貧富分化很嚴重
C.西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東周的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4.(2023·雅安·1)《荀子》雖師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張法治;《韓非子》熔法、術、勢于一爐,同時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這反映了戰國時期學派之間思想( )
A.互相排斥 B.相互融合
C.趨于一致 D.獨立發展
二、非選擇題
5.[情境探究](2023·黔南·18)考古發現是研究史前時期的重要依據之一,歷慎思同學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動一 【探尋我國百萬年人類史】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1)下圖中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位于 處;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 處。(填寫圖中字母即可)
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
活動二 【探尋我國一萬年文化史】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和遺物在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發現,約有一萬余處。
北京門頭溝區東湖林遺址中出土的炭化的粟和黍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圖1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 圖2
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 圖3
(2)將活動二中圖1、圖2、圖3的考古發現與推論進行連線。
圖1 推論1:出現了制陶業,改變了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
圖2 推論2: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異等
圖3 推論3: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原始農業出現等
活動三 【探尋我國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 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 300—4 300年,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一個20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即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禮器
陶寺都 城遺址   陶寺都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 300—4 000年,遺址中有一個圍墻環繞的宮城。   城內有兩處高等級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龍盤等表明墓主人尊貴身份的禮器,城內還出土小件青銅器和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壺
二里頭 遺址   二里頭遺址發現于河南偃師,距今約4 100年左右,遺址中發現了宮殿建筑群。 在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還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
(3)說出活動三中三處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哪些共同點,并概括這些考古發現的重要意義。
(4)綜上所述,請你為歷慎思同學的歷史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1.1單元 先秦時期
課標導航 明確方向
內容要求
史前時期 ·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
·通過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知道中國的原始農耕生活
·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產生
·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原始社會的重要依據
·通過古代文獻中記述的黃帝、炎帝等神話傳說,了解其中蘊含的歷史信息
夏商西周 與春秋戰 國時期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漢字
·通過了解甲骨文、青銅銘文、其他文獻記載和典型器物,知道具有奴隸制特點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與發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與思想
·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戰國時期商鞅變法等改革和“百家爭鳴”局面的產生
·通過《黃帝內經》和名醫扁鵲,了解這一時期的醫學成就 ·通過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思維導圖 構建體系
課前查漏 梳理知識
一、時空線索
(一)史前時期(遠古—約公元前2070年)
① 北京  ② 河姆渡  ③ 半坡 
(二)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① 禹  ② 商  ③ 牧野  ④ 西周  ⑤ 戰國  ⑥ 商鞅  ⑦ 東周 
二、階段特征
(一)史前時期(遠古—約公元前2070年)
  中國廣袤的大地,曾孕育早期的人類,北京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從北京人遺址的考古發掘中,我們可以看出早期人類的生產、生活情況,以及他們在進化過程中的特點。   大約在一萬年前,中國境內的人類逐漸懂得了耕種農作物、飼養家畜、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開始了① 定居 生活。距今約五六千年時,一些部落逐漸結成聯盟,并推出首領,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就是這一時期的杰出代表,被后人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遼河流域的考古發現,證實中華文明的起源及發展具有② 多元一體 的特征 政治 五六千年前,中國進入部落聯盟時期,實行禪讓制
經濟 1.元謀人已經能夠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2.北京人使用③ 打制 石器,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過群居生活。 3.山頂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懂得④ 人工取火 。 4.距今一萬年左右,進入⑤ 新 石器時代。農作物的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發展,是原始⑥ 農業 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文化 文學尚未出現,藝術方面有簡單的巖畫、彩陶畫以及原始歌舞等等
(二)夏商周時期(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221年)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是奴隸社會,它開創的① 王位 世襲制,為以后歷代王朝所承襲。   隨后的商朝,創造了以青銅器、甲骨文為特征的文明成就。   到了西周時期,統治者實行分封制,通過各級貴族維系國家的統治。   而在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爭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統治權威衰落,整個社會處于動蕩與巨變之中,兼并戰爭、制度變革和思想學術的繁榮,成為這一時期的主要特征 政治 夏朝:建立我國最早的國家政權,王位② 世襲制 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成③“ 家天下 ”。 商朝:強化了國家機器。 西周:確立了以宗法制為核心,井田制為基礎的分封制,對疆域控制更加穩固。 春秋:春秋末年,周天子勢力衰微,④ 分封 制度遭到破壞。 戰國:經過一百多年變法,逐步確立了⑤ 封建 制度;兼并戰爭加速了國家的統一
經濟 夏商周:中國古代典型的“青銅時代”;農耕經濟逐步發展。形成了以中原地區為中心的經濟格局。 春秋:春秋后期,鐵犁牛耕的出現,動搖了奴隸社會的經濟基礎。 戰國:⑥ 鐵制農具 和 牛耕 的使用和推廣,生產力得到發展;⑦ 封建 生產關系逐步確立
文化 商朝:青銅冶煉技術和⑧ 甲骨文 代表了早期中華文明的輝煌成就。 春秋:《詩經》代表了當時的文學成就;⑨ 孔子 和老子兩位思想家的成就卓越。 戰國:劃時代的變革,形成了⑩ 百家爭鳴 局面,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
民族 關系 夏商周:華夏族主干形成。 春秋:爭霸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戰國:各民族進一步融合,為結束分裂,建立  統一多民族國家 奠定了基礎
三、解疑釋惑
問題1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
古代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時間,被周圍沉積物的礦物質所滲入,經過石化變成的石頭,稱為化石。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
問題2 為什么說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對研究古人類進化具有重要意義?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可供研究人類的進化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證據。所以,研究北京人有著重要的意義。
問題3 原始農業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在長期的采集、狩獵中,早期人類逐漸學會了栽培農作物和飼養動物。
問題4 什么是禪讓制?
堯舜禹時期,民主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方法,歷史上叫做“禪讓”(堯年老時推舉舜,舜年老時推舉禹)。
問題5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有哪些?其地位和影響如何?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式。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問題6 “商鞅雖死,秦法未亡也”,結合商鞅變法的具體措施,說說其歷史影響。
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改變土地制度,承認土地私有和買賣;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按軍功授爵賜田宅,順應了時代發展潮流,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有利于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獎勵耕織,禁止棄農經商,促進了封建經濟發展;改革行政制度,建立縣制,有利于中央集權。商君雖死,其法未敗,商鞅的個人命運雖然是以悲劇結束,但他建立的新法卻被繼承和貫徹。商鞅變法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使秦國國力大為增強,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問題7 分封制能保證周王對廣大疆域的統治永遠牢固嗎?為什么?
不能。西周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但由于當時的社會經濟落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和交通不便,諸侯國與周王室之間又相距太遠,彼此的政治經濟聯系日漸減少。因此,分封制下的統一只是一種松散的統一,日后必然導致諸侯割據狀態的出現。
問題8 結合所學說說如何理解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文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奠定了之后中國文化發展的基礎,決定了其發展方向。此后兩千多年中國古代文化學術發展的道路、特點及其中的各種問題、思想,都可以從先秦百家爭鳴中追溯到源頭。在學術文化發展規律方面,先秦百家爭鳴也給了我們重要啟示。百家爭鳴促進了學術和思想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典題例解 拓展提升
【例1】(2023·岳陽·6)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歷史發生當時所產生、能夠較直接作為歷史根據的史料。據此,下列屬于原始史料的是( B )
A.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B.司母戊鼎
C.電視劇《康熙王朝》 D.《西游記》
【試題分析】由原始史料的內涵可知,司母戊鼎屬于出土文物,可信度較高,屬于原始史料,故選B項;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電視劇《康熙王朝》均經過一定的演繹,非原始史料,排除A、C兩項;《西游記》屬于神話小說,帶有一定的虛構,不是原始史料,排除D項。
【例2】[情境探究](2023·赤峰·19節選)九年一班同學參觀“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推動歷史發展進程”文化長廊主題展,并圍繞該主題進行了探究性學習。請你參與完成下列相關學習任務。
篇章 內容
文 物 篇
北京人制 作的石器 刻有文字 的甲骨 春秋戰國時 期的鐵農具 秦“半兩”
文物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請從“文物篇”中任選一個,描述該文物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選擇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描述: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術比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類型的工具,如尖狀器、刮削器、石錘等,使用這種打制石器的時代叫作“舊石器時代”。
選擇刻有文字的甲骨。描述:甲骨文是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統,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
選擇春秋戰國時期的鐵農具。描述:春秋戰國的鐵農具大多數是在木器上套一層鐵制的鋒刃,這種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
選擇秦“半兩”。描述:秦始皇下令廢除六國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為統一貨幣,是為秦“半兩”。它的流通改變了以往幣制混亂的狀況,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
【試題分析】本小題為開放性試題,任選一個文物,描述該文物所蘊含的歷史信息,信息正確,言之有理即可。選擇北京人制作的石器,可從技術水平、制作方法、工具類型等角度展開闡述;選擇刻有文字的甲骨,可從甲骨文的內涵及意義等視角展開闡述;選擇春秋戰國時期的鐵農具,可從形制結構和作用的視角展開闡述;選擇秦“半兩”,可從概念及意義等視角展開闡述。
夯實基礎 培育素養
一、選擇題
1.(2023·河南·1)有學者說,在我國史前時期的各個文化區當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優勢,扮演了中華文明大熔爐的角色。該學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區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 B )
A.產生時間最早 B.居于核心地位
C.發展相對獨立 D.體系最為完備
2.[史料實證](2023·重慶B卷·1)在我國古文獻中,記錄有這樣的傳說:神農“作耒耜,教天下種谷,立歷日……”這一傳說( B )
A.沒有來源完全不可信
B.含有原始農業的信息
C.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現
D.與考古發現完全一致
3.[史料實證](2023·荊州·1)二里頭遺址是一座精心規劃、龐大有序、史無前例的王朝大都,址內發現有宮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等遺跡,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二里頭遺址反映出( A )
A.夏朝出現階級分化和等級界限
B.商朝社會貧富分化很嚴重
C.西周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D.東周的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4.(2023·雅安·1)《荀子》雖師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張法治;《韓非子》熔法、術、勢于一爐,同時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這反映了戰國時期學派之間思想( B )
A.互相排斥 B.相互融合
C.趨于一致 D.獨立發展
二、非選擇題
5.[情境探究](2023·黔南·18)考古發現是研究史前時期的重要依據之一,歷慎思同學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活動一 【探尋我國百萬年人類史】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
(1)下圖中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遺址位于 A 處;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之一位于 B 處。(填寫圖中字母即可)
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
活動二 【探尋我國一萬年文化史】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遺址和遺物在我國各省各地都有發現,約有一萬余處。
北京門頭溝區東湖林遺址中出土的炭化的粟和黍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圖1
               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欄式建筑 圖2
半坡遺址出土的人面魚紋彩陶盆        江西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罐;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 圖3
(2)將活動二中圖1、圖2、圖3的考古發現與推論進行連線。
圖1 推論1:出現了制陶業,改變了先民們的生活方式;先民們已經有了樸素的審美觀念等
圖2 推論2:先民們已經過上了定居生活;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造成了建筑形式上的差異等
圖3 推論3:出現了人工栽培的農作物;原始農業出現等
活動三 【探尋我國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 城遺址   良渚古城遺址位于浙江杭州,距今5 300—4 300年,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古城北面一個20余千米的外圍水利系統,即同時期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城內外祭壇上權貴們的墓地里,隨葬著數十件至數百件數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禮器
陶寺都 城遺址   陶寺都城遺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4 300—4 000年,遺址中有一個圍墻環繞的宮城。   城內有兩處高等級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大的墓葬往往隨葬陶鼓、石磬、玉鉞、龍盤等表明墓主人尊貴身份的禮器,城內還出土小件青銅器和帶有刻畫符號的陶壺
二里頭 遺址   二里頭遺址發現于河南偃師,距今約4 100年左右,遺址中發現了宮殿建筑群。 在遺址中發現了大型墓葬和手工業作坊,還有平民生活區和墓葬群,還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樂器,成套的青銅酒器,鑲嵌綠松石的精美銅牌,王室使用的高貴禮器
(3)說出活動三中三處遺址的考古發現有哪些共同點,并概括這些考古發現的重要意義。
(4)綜上所述,請你為歷慎思同學的歷史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
(3)共同點:都出現了宮殿或宮城;都發現了墓葬;都發現了禮器等。重要意義:距今約5 000—4 000年左右,我國長江流域、黃河流域都出現了早期國家。
(4)主題: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探源等。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水市| 张北县| 丰镇市| 定西市| 新昌县| 忻城县| 萝北县| 清流县| 罗城| 遂平县| 旬邑县| 临汾市| 卓资县| 洛扎县| 成都市| 花垣县| 长宁区| 离岛区| 调兵山市| 宁河县| 拉萨市| 福泉市| 淮南市| 迁西县| 玉龙| 东乌珠穆沁旗| 德安县| 全州县| 海门市| 延长县| 望谟县| 乌兰浩特市| 上蔡县| 绥滨县| 崇左市| 札达县| 兴义市| 渝中区| 灵宝市| 偃师市|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