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主題二 法治教育(一)認識法律1.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2.法律調整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平正義,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3.法律的規范作用: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②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③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4.法律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6.我們要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學會依法辦事。7.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二)青少年與法(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1.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3.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4.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5.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法)(三)法不可違,預防犯罪1.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雖然有著嚴格界限,但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導致犯罪。3.預防犯罪,需要我們珍惜美好生活,杜絕不良行為,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四)公民的權利與義務1.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是憲法的核心價值。2.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行使權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維護權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4.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時,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5.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6.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法與社會(一)認識規則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作用)2.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關系)3.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關系)4.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法)(二)法治精神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3.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4.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5.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6.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法與國家(一)法治1.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2.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3.法治的重要性: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③法治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5.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二)憲法1.憲法的地位:①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②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③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④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⑤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2.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3.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①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③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4.憲法規定的根本性問題: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設置及職權等。5.全面依法治國,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6.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7.憲法通過設置國家機構并依法規范其權力運行以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依法治國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3.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4.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5.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典題演練】1.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北京市節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實行分類管理制度,按照用水性質,把用水戶分為居民用水戶和非居民用水戶兩類管理,計量收費,細化節水方法,加大懲戒力度。此材料說明( ) A①人民代表大會科學立法,讓執法者有法可依 ②公民需要遵規守紀,增強節約資源的意識 ③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 ④法律調整社會關系,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年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顯示:從2011年開始,中國定期開展“護苗”行動,一方面深層清理網上對未成年人具有誘導性的不良內容;另一方面打造“護苗”品牌,開展正面宣傳教育活動。開展“護苗”行動( )B①是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 ②目的在于限制未成年人上網,避免其受到不法侵害 ③落實了網絡保護責任,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關愛 ④是為了發展數字經濟,發揮網絡對經濟的促進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對下列事件點評正確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序號 事件 點評① 李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 李某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 某校開展了“國家安全,你我共同守護”主題活動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義務③ 某商店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顧客進店會被抓取信息,系統還可分析其性別、年齡等 這侵犯了公民的榮譽權④ 兩車剮蹭,車主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直接對話,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兩名車主解決糾紛的方式是和解4.在學習《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內容時,同學們就相關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 )A.甲:有期徒刑是刑罰中附加刑的一種B.乙:預防違法犯罪需要防微杜漸C.丙: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D.丁:法律援助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最權威的手段B5.下列是某校宣傳欄的部分內容,旨在倡議大家 ( )BA.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秩序B.尊重社會規則,踐行道德規范C.人人參與環保,建設美麗中國D.注重友好交往,促進社會和諧6.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此次修改完善依憲立法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在法律草案起草審議和備案審查中的合憲性審查要求,明確立法應當符合憲法的規定和精神。這說明 ( )①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嚴格 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 ③全面依法治國要不斷健全憲法監督制度 ④憲法規定是對各種法律制度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7.我國政府用“三張清單”來明確政府權責,讓政府的各項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B①“權力清單”要求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②“負面清單”要求政府“法無禁止皆可為” ③“責任清單”要求政府“法定責任必須為” ④“三張清單”要求政府“行使科學立法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國古代有很多法治的思想和理念在今天仍有時代意義。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商鞅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列與上述名言表達的意思最相契合的是 ( )A.堅持依法治國 B.做到嚴格執法C.學會依法辦事 D.開展普法教育 A主題二 法治教育【單元導圖總覽】1.主題單元結構【核心知識鏈接】法與公民(一)認識法律1.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2.法律調整人際關系,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平正義,為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3.法律的規范作用: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②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③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4.法律的保護作用: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6.我們要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學會依法辦事。7.當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我們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二)青少年與法(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1.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的原因: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3.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4.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5.未成年人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掌握自我保護方法,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做法)(三)法不可違,預防犯罪1.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2.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之間雖然有著嚴格界限,但兩者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如果不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導致犯罪。3.預防犯罪,需要我們珍惜美好生活,杜絕不良行為,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四)公民的權利與義務1.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憲法的核心內容,確認并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實現,是憲法的核心價值。2.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行使權利有界限,公民行使權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濫用權利。維護權利守程序,公民行使權利應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規定的活動方式、步驟和過程進行。4.公民權利受到損害時,要依照法定程序維護權利。維護權利的方式包括和解、調解、仲裁和訴訟等。5.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的要求: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6.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相統一。權利的實現需要義務的履行,義務的履行促進權利的實現。我們不僅要增強權利意識,依法行使權利,而且要增強義務觀念,自覺履行法定義務。法與社會(一)認識規則1.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社會秩序是人民安居樂業的保障。(作用)2.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關系)3.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關系)4.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法)(二)法治精神1.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3.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4.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5.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6.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讓我們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法與國家(一)法治1.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2.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3.法治的重要性:①法治是人們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②法治助推中國夢的實現,是實現政治清明、社會公平、民心穩定、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③法治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5.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二)憲法1.憲法的地位:①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國家的根本法;②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③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④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⑤憲法是國家法制統一的基礎。2.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3.憲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①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③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4.憲法規定的根本性問題:國家性質、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設置及職權等。5.全面依法治國,保障憲法實施,必須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6.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7.憲法通過設置國家機構并依法規范其權力運行以實現和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依法治國1.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3.中國共產黨堅持把依法治國作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4.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權力的濫用,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高政府公信力,從而推進民主法治建設進程。5.建設法治中國需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6.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國家治理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典題演練】1.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的《北京市節水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3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實行分類管理制度,按照用水性質,把用水戶分為居民用水戶和非居民用水戶兩類管理,計量收費,細化節水方法,加大懲戒力度。此材料說明 ( )①人民代表大會科學立法,讓執法者有法可依②公民需要遵規守紀,增強節約資源的意識③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行為規范④法律調整社會關系,有了法律制度就有了法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年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網絡法治建設》白皮書顯示:從2011年開始,中國定期開展“護苗”行動,一方面深層清理網上對未成年人具有誘導性的不良內容;另一方面打造“護苗”品牌,開展正面宣傳教育活動。開展“護苗”行動( )①是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尚不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響 ②目的在于限制未成年人上網,避免其受到不法侵害 ③落實了網絡保護責任,體現對未成年人的特殊關愛 ④是為了發展數字經濟,發揮網絡對經濟的促進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對下列事件點評正確的有 ( )序號 事件 點評① 李某在學校操場拾到蘇某丟失的手表,拒絕歸還 李某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② 某校開展了“國家安全,你我共同守護”主題活動 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是公民的基本義務③ 某商店安裝人臉識別攝像頭,顧客進店會被抓取信息,系統還可分析其性別、年齡等 這侵犯了公民的榮譽權④ 兩車剮蹭,車主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依據法律直接對話,達成協議,解決糾紛 兩名車主解決糾紛的方式是和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在學習《做守法的公民》這一課內容時,同學們就相關學習內容展開討論。以下觀點正確的是 ( )A.甲:有期徒刑是刑罰中附加刑的一種B.乙:預防違法犯罪需要防微杜漸C.丙: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D.丁:法律援助是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最權威的手段5.下列是某校宣傳欄的部分內容,旨在倡議大家 ( )A.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秩序B.尊重社會規則,踐行道德規范C.人人參與環保,建設美麗中國D.注重友好交往,促進社會和諧6.2023年3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立法法的決定。此次修改完善依憲立法的原則,進一步明確了在法律草案起草審議和備案審查中的合憲性審查要求,明確立法應當符合憲法的規定和精神。這說明 ( )①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嚴格②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③全面依法治國要不斷健全憲法監督制度④憲法規定是對各種法律制度的具體落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我國政府用“三張清單”來明確政府權責,讓政府的各項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對此理解正確的有 ( )①“權力清單”要求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②“負面清單”要求政府“法無禁止皆可為” ③“責任清單”要求政府“法定責任必須為” ④“三張清單”要求政府“行使科學立法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我國古代有很多法治的思想和理念在今天仍有時代意義。法令者,民之命也,為治之本也。——商鞅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韓非子下列與上述名言表達的意思最相契合的是 ( )A.堅持依法治國 B.做到嚴格執法C.學會依法辦事 D.開展普法教育【參考答案】主題二 法治教育1.A 2.B 3.C 4.B 5.B 6.C 7.B 8.A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主題二 法治教育.docx 主題二 法治教育(40頁).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