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1.生物的棲息地判斷1.棲息地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 )2.各種生物只有當環境能夠滿足它們的基本需求時才能生存下來。( )3.生活在草原上的長頸鹿和斑馬,它們身上的斑紋是為了美觀。( )4.當生態瓶里生物的數量和種類發生變化時,生態瓶里生物的生活一般不受影響。( )5.駱駝生活在炎熱的沙漠里。( )√√××√選擇1.下面的自然事物中,可以被看作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①一縷陽光 ②一群羊 ③一片濕地 ④一塊石頭2.我們用來制作生態瓶的瓶子是透明的,這是為了( )。①讓里面的植物見光 ②便于觀察③讓里面的植物見光和便于觀察 ④美觀3.在生態瓶中為動物提供氧氣的是( )。①微生物 ②植物 ③土壤 ④水4.魚必須生活在水里,說明( )。①生物影響環境 ②生物改變環境③生物適應環境 ④生物依賴環境③③②④填空1.生物能夠長期生活在某種環境中,是由于這種環境能為它們提供 、和 所需要的 、 、 、 和 等基本條件,這樣的環境叫作生物的棲息地。2.制作生態瓶應先放入 ,再加入沒被污染的 ;然后在 ,再放入 等,再然后 ,做成一個生態瓶。3.常見的生物生存的環境有 、 、 、 、 等。4.移動小生物到生態瓶時要注意動作要 ,避免 。5.放置生態瓶要注意 、 、 等。生存生長發育繁殖陽光空氣水食物庇護所洗凈的沙子池塘水或河水瓶內栽幾棵水草小魚小蝦蓋緊蓋子草原沙漠山地森林海洋輕傷害它們陽光充足溫度適宜地面平整連線企鵝 駱駝 蓮 樹懶 山羊 蜥蜴 斑馬 蝴蝶魚 狼 老虎沙漠 山地 森林 草原 海洋 冰原 水塘2.動物對環境的適應連線冬眠 遷徙 換羽 換毛 變色 洄游鷓鴣 甲魚 大雁 大馬哈魚 螳螂 野兔選擇1.動物能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顏色,這是( )的結果。①環境變化 ②隨機產生 ③自然選擇 ④人工選擇2.某生物小組做完“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后,將鼠婦放回適合它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中去的主要原因是( )。①鼠婦有毒②鼠婦有重要的科研價值③鼠婦是動物界中平等的一員④鼠婦對人類意義重大3.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體色往往是( )色。①褐 ②綠 ③黃 ④黑4.四位同學在探究“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后,得出以下結論,你不認同的是( )。①與環境色彩相近的動物更容易生存②具有保護色的動物更容易生存③具有鮮艷色彩的動物更容易生存 ④保護色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③③②③填空1.黃鼬遇到敵害釋放臭氣是為了 。2.許多動物擁有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枯葉蛺蝶: ;變色龍: ;油甲蟲: ;北極狐: 。3.炎熱的夏天,狗不斷地吐舌頭,這樣做的作用是 。4.動物對環境有 的能力。比如蚯蚓身上黏黏的,柔軟,是為了適應土壤的 環境;身體呈圓筒狀,鉆入土壤里,是因為它喜歡 環境。5.駱駝極能忍饑挨餓,可在無水的條件下生存 ;在無食物的條件下生存 ,是因為它的 貯存了大量的脂肪。6.當動物棲息地的環境中 、 、 和 等發生了變化,動物的行為也會發生適應性的變化。保護自己擬態保護色假死保護色散發體內的熱量適應潮濕陰暗兩周一個月駝峰氣候空氣食物水判斷1.生活在山地的蝗蟲大多是綠色的。( )2.鼠婦喜愛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 )3.鳥兒更容易在綠草地上發現黃褐色的蝗蟲。( )4.動物為了覓食、繁殖、過冬等而遷徙。( )5.蚯蚓、蝸牛和兔子都喜歡生活在陰暗的環境中。( )6. 動物的防衛本領是與生俱來的。( )7.生物之間存在共生、寄生、共棲等現象。( )×√√√××√探究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實驗名稱: 。實驗材料:簡易觀察盒、濕潤的土壤、15 只鼠婦實驗中的控制變量: 。實驗步驟:1.用紙盒做一個簡易觀察盒。裁掉盒蓋的一半,換成透明塑料片,再將盒蓋的另一半的內部涂成黑色。2.在盒內鋪上一層濕土。3.將15 只鼠婦隨機放到盒子里,并蓋好盒蓋,使盒內形成一側透光、一側遮光的環境。4.觀察5~ 10分鐘,記錄鼠婦活動的情況。實驗現象: 。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光照處于遮光處的鼠婦在原地活動,處于透光處的鼠婦會尋找遮光處。請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完成下面的練習。1.將上述實驗方案中的“實驗名稱”“實驗中的控制變量”和“實驗現象”填寫完整。2.上述實驗方案中設計的實驗屬于( )A.類比實驗 B.對比實驗 C.模擬實驗 D.測量實驗3.上述實驗中,是否可以只用一只鼠婦完成實驗,為什么?B答:不行。因為用一只做實驗有很大的偶然性,有可能與正確答案完全不同,就不能說明問題。3保護生物與環境1.生物包括( )、( )和( )等,非生物包括( )、( )和( )等。2.在一片草原上,( )的存在使得食草的( )等生物的數量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從而草原也能保持繁茂。所以,人們稱( )為草原生態的( )。3.生物是多種多樣的,它們相互( ),相互( ),一種生物滅絕或數量變化,會對其它生物的( )帶來重要的影響。4.在一定空間內,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 ),相互( ),構成一個統一的( ),這樣的( )叫作( )。動物微生物空氣陽光水狼鼠、兔、羊草原狼天然調節器聯系依存生存影響制約整體整體生態系統植物5.常見的生態系統有( )、( )、( )、湖泊、草原、沙漠和河流等。6.在一定時期內,生態系統中的(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保持著一定的(平衡)。如果其中一種因素發生變化,就會破壞(相對穩定)的狀態,從而使生態系統發生改變,也會影響生物的生存。7.生物與環境是一個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環境能(影響)生物,生物(適應)環境,同時也不斷地(影響)環境。人類應該規范自己的行為,不要(破壞)環境;人類要(保護)多種多樣的生物,這樣才有利于保持(生態平衡),保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生存環境。森林濕地海洋8.常見的保護動物多樣性的措施有( )、( )、( )和( )等。9.2000年,聯合國確定每年的( )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以增強人類對( )問題的重視。10.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國頒布了一些法律和文件如《 》《 》《 》《 》。建立野生動物救助站中國自然保護剛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森林法生物多樣性5月22日建立國家公園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生物基因庫。1.大量捕食青蛙可能帶來的后果是( )①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 ②糧食增產 ③農作物害蟲增多 ④水草繁茂2.一些珍稀動物正瀕臨滅絕,保護它們的最好辦法是( )①進行人工飼養 ②把它們遷移到安全的地方③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 ④將它們的天敵消滅3.下列動物中不屬于珍稀動物的是 ( )。①藏羚羊 ②金絲猴 ③揚子鱷 ④騾子4.造成野生動物瀕危或滅絕的主要原因是( )①同種生物的競爭②天敵過多③外來物種入侵④生存環境的破壞與改變5.下列不屬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 )。①創辦馬戲團②建立自然保護區以及國家公園③建立基因庫④建立動物救助站③③④④①1.生態系統發生改變會影響生物的生存。( )2.2000年,聯合國確定每年的5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3.森林面積銳減導致的后果有物種減少甚至滅絕等。( )4.一只生長在非洲的獵豹,影響它的生態因素只有供它捕食的羚羊的數量。( )5.西藏高山牦牛的毛色與土地顏色相近,這有利于它捕食和御敵。這種現象體現了生物可以改變環境。( )√√××√草原上,出于對羊群的保護,人們開始大量獵殺狼,導致狼的數量急劇減少。草原上的羊越來越多,野兔也多了起來。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草原上的動植物會發生哪些變化 請你預測最后可能出現的結果,并說說理由。答:因為野兔的天敵狼少了,野兔的繁殖速度就會變快,數量也會越來越多,加上其他草食性動物的數量不斷增加,草原上的草會越來越少,草原會逐漸沙漠化,久而久之這里的生態環境被破壞了,野兔等草食性動物也會面臨食物不足,甚至沒有食物的情況。第一單元回顧1.多種多樣的生物與環境相互( ),相互( )。2.合理利用( ),保護生物與環境。3.生物的棲息地即( ),它為生物提供( )、( )、( )、( )和( )等基本條件。4.環境的類型有( )(至少列舉5個)。5、動物為適應環境變化和維持個體生存,形成了許多獨特的( )和( )的本領。6.( )與 ( ),( )與( )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保護多種多樣的生物與環境對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 )具有重要意義。依存影響生物資源環境水空氣陽光食物庇護所形態特征海洋、池塘、河流、森林、沙漠、草原自我保護生物生物生物環境平衡1.企鵝生活在寒冷的( )地區。2.生態瓶中的水草可以為小魚、小蝦提供( )。3.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我們可以把它們看成是一個( )。4.長江江豚,俗名“江豬”,其主要棲息地為( )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陽湖等。5.移動生態瓶里的小魚、小蝦時動作要輕,避免( )它們。6.實驗表明,蚯蚓喜歡( )的環境。南極陰暗潮濕傷害長江中下游生態系統氧氣1.地球上的各種生物是相互依存的。( )2.棲息地類型多樣,不同的棲息地里生活著的生物也各不相同。( )3.長頸鹿和斑馬的主要棲息地是草原。 ( )4.生態瓶內水草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 ( )5.蝸牛喜歡炎熱、干燥的環境。 ( )6.世界環境日為每年的9月5日。 ( )××√√√√7.候鳥遠距離遷徙是為了找到更適宜的棲息地。( )8.生物之間像鏈環一樣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鏈。( )9.“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是為了保護長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11.海洋、池塘、河流、草原、森林、沙漠等為生物提供了不同類型的棲息地。( )√√√√√1.下列不能被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①一個池塘 ②一只老虎 ③一片草地 ④一座花園2.下列因素不會影響生態瓶內小動物生長的是( )①水草的多少 ②小動物的數量 ③沙子的類型 ④水的多少3.如果生態瓶內的動物數量增加一倍,發生的變化是( )。①氧氣增加 ②水質不變 ③水質變好 ④水質變差4.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是( )①青藏高原 ②東北平原 ③南海 ④長江中下游5.枯葉蛺蝶的身體就像一片曬干的枯葉,這種形態特征叫作( )①假死擬態 ②擬態 ③保護色 ④偽裝②②①④③6.變色龍善于根據環境的變化,隨時改變身體的顏色。這種自我保護的本領叫作( )。①假死 ②擬態 ③保護色 ④偽裝7.駱駝的下列身體結構特點中,為了適應缺少水源和食物的環境的是( )①身材高大 ②駝峰內貯有脂肪 ③體表長毛 ④力氣很大8.被稱為“高原之舟”的動物是( )①牦牛 ②藏羚羊 ③老鷹 ④駱駝9.神農架屬于( )①海洋生態系統 ②濕地生態系統 ③沙漠生態系統 ④森林生態系統10.“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是( )①每年的3月22日 ②每年的4月22日 ③每年的5月22日 ④每年的6月22日②③③④①請將下列動物與其對應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用線連起來。揚子鱷 湖北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丹頂鶴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熊貓 安徽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藏羚羊 黑龍江扎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金絲猴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植物 制造 ( )吸收 吃( ) 和糞便 排出 動物二氧化碳氧氣( )( )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生態瓶內小魚的數量對小魚生存的影響,設計了實驗方案,閱讀實驗方案(部分),并完成下面的練習。1.對比實驗中,控制變量是( )。①細沙的數量 ②小魚的數量③水的多少 ④水草的數量2.圈出實驗方案中3處有錯誤的地方,并改正過來。實驗名稱 生態瓶內小魚的數量對小魚生存的影響實驗猜想 小魚數量多,氧氣需求量增加,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多一些;小魚數量少,氧氣需求量減小,小魚浮到水面的次數少一些。實驗材料 大號飲料瓶3個(剪掉上部)、細沙、水、水草、小魚實驗中的控制變量如何改變控制變量 1號生態瓶(1條小魚)2號生態瓶(2條小魚) 3號生態瓶(4條小魚)實驗步驟 1.將3個大號飲料瓶分別貼上1號、2號、3號標簽,放入不等量的細沙、水、水草。2.1號瓶放入1條小魚,2號瓶放入2條小魚,3號瓶放入3條小魚(小魚品種、大小、健康狀態均相同)。3.將1號、2號、3號生態瓶放在外部條件完全相同的地方。4.觀察、記錄每個生態瓶內的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②××4參考人教鄂教版六下《科學》、《教師用書》及《長江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