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聲音的產生》蘇 教 版 小 學 科 學 三 年 級 下 冊目錄CONTENTS2學習目標3學習重難點4教法學法1教學內容和學習者分析5學習評價設計6教學過程7板書設計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9教學反思與改進1教學內容和學習者分析目錄CONTENTS21教學內容分析核心概念:3.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學習內容與要求:3.3 聲音與光的傳播3 ~ 4年級: 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的震動而產生。落實課程標準《聲音的產生》是三單元《聲音的奧秘》第一課。本課在第三單元中起奠基的作用,通過研究和探索“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為后面《聲音的傳播》、《聲音的高低變化》做知識鋪墊。本課主要圍繞物體是怎么發出聲音的來展開,通過觀察、分析物體發聲時的現象,了解物體發聲的特征。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基于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學習本課之前,三年級的學生對聲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對聲音有著最直觀的感受,但更多的是對聲音的聆聽,并沒有探索聲音到底是怎么產生的,所以這節課探究聲音的產生條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在已經有的經驗上繼續深入了解聲音的產生條件。小組合作突破困難學生能夠利用不同的物體發聲,但是總結歸納發聲的共同特征比較困難,所以需要小組合作交流,去突破困難。2學習目標目錄CONTENTS0 1通過觀察、描述各種物體發聲現象,比較、分析和歸納物體發聲的共同特征。科學觀念0 2激發學生探究聲音更多奧秘的興趣。科學思維0 3利用身邊熟悉的物體發出各種聲音。探究實踐0 4在探究活動中,愿意與同學合作,互相交流,學會接納同伴的觀點。態度責任結合學生實際、新課程標準及課本特點我將學習目標定為:3學習重難點目錄CONTENTS學習重點觀察物體發聲的共同特征,分析歸納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①學習難點通過觀察、比較,將聲音的產生與物體震動建立起聯系。②學習重難點4教法學法目錄CONTENTS教法學法教法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觀察法和實驗法原則遵循“主體性教學原則”和“啟發性教學原則”學法自主探究法學法合作學習法學法動手操作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樂于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方法5學習評價設計目錄CONTENTS項目制造聲音 物體能夠發出聲音 用多種辦法使物體發出聲音 用多種辦法使物體發出聲音,并能說明物體發聲與“動”相關觀察物體發聲現象 能夠按要求使尺子、橡皮筋、試管,音鈸發聲 能夠使4個物體發聲,并對其進行仔細觀察,可以描述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 能夠使4個物體發聲,并對其進行仔細觀察,能夠清晰的分析出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拓展與延伸 能夠仔細觀察到音叉和水鼓水花四濺的現象 能說出音叉,水鼓發聲時會振動。 能很好的解釋音叉和水鼓發聲時振動,從而出現了水花四濺的現象。反證法 想辦法使音叉停止振動 能說出音叉停止振動,聲音也消失了。 能夠從反面進一步證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如物體停止振動隨之聲音也會消失。學習評價設計實驗器材尺子橡皮筋音鈸(bó)鼓泡沫塑料瓶音叉水塑料袋實驗記錄單活動1 :制造聲音實驗方法 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 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發聲方法我的發現 物體 才能發出聲音活動2 :觀察物體發聲時的現象實驗方法 彈撥尺子 彈橡皮筋 吹空瓶泡沫屑 敲擊音鈸發聲時的現象我的發現 這些物體發生時共同之處 我的結論 聲音的產生是由于活動3 :拓展與延伸觀察音叉和水鼓出現水花四濺的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覺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活動4 :反證法想辦法讓發聲的音叉停止振動,聽音叉還能發出聲音嗎?我 發現音叉停止振動,聲音6教學過程目錄CONTENTS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01上課前準備一些課間活動時的聲音和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上課時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1活動1:制造聲音想辦法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活動1:制造聲音實驗方法 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 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發聲方法我的發現 物體 才能發出聲音 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01上課前準備一些課間活動時的聲音和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上課時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1活動1:制造聲音想辦法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2活動2:體驗并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狀態尺子橡皮筋裝有泡沫的瓶子音鈸活動2 :體驗并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狀態實驗方法 彈撥尺子 彈橡皮筋 吹空瓶泡沫屑 敲擊音鈸發聲時的現象我的發現 這些物體發生時共同之處 我的結論 聲音的產生是由于 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01上課前準備一些課間活動時的聲音和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上課時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1活動1:制造聲音想辦法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2活動2:體驗并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狀態尺子橡皮筋裝有泡沫的瓶子音鈸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3活動3:拓展與延伸觀察音叉和水鼓出現水花四濺的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活動 3:拓展與延伸觀察音叉和水鼓出現水花四濺的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覺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01上課前準備一些課間活動時的聲音和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上課時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1活動1:制造聲音想辦法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2活動2:體驗并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狀態尺子橡皮筋裝有泡沫的瓶子音鈸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3活動3:拓展與延伸觀察音叉和水鼓出現水花四濺的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4活動4:反證法音叉停止振動還能發出聲音嗎?活動 4:反證法想辦法讓發聲的音叉停止振動,聽音叉還能發出聲音嗎?我發現音叉停止振動,聲音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提出問題01上課前準備一些課間活動時的聲音和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叫聲,上課時做“聽聲音猜物體”的游戲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1活動1:制造聲音想辦法讓塑料袋發出各種聲音自己不借助任何外物發出聲音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2活動2:體驗并描述物體發聲時的狀態尺子橡皮筋裝有泡沫的瓶子音鈸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3活動3:拓展與延伸觀察音叉和水鼓出現水花四濺的現象,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實驗探究,解決問題2.4活動4:反證法音叉停止振動還能發出聲音嗎?得出結論3聲音是由于物體振動產生的。7板書設計目錄CONTENTS板書設計8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目錄CONTENTS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查找資料,制作動物發聲的資料卡片。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作業展示9教學反思與改進目錄CONTENTS這節課主要圍繞“聲音是怎么產生的”來展開,帶領學生們通過四個活動,動手操作、觀察、交流討論得知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課堂上很好的激發了求知欲,讓學生們真正的做了課堂的主體,老師只進行引導,為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在每個環節的教學評價上,層次不夠明確;語言表達還不夠流利,每個環節的銜接上有的地方出現卡殼的現象;在小組合作交流的時候有一兩個學生是沒能很好的合作交流,所以在活動的設計上還需進一步完善。教學反思與改進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