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初中歷史七下第2課知識點附練習知識點一、唐朝的建立(唐高祖李淵)與“貞觀之治”1.唐的建立。李淵,隋末農民起義時,他趁機起兵攻入長安,618年建立唐朝。后消滅了各支起義軍和割據勢力,統一了全國。2.唐太宗“貞觀之治”626年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奪取了大權。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號“貞觀”。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唐太宗。(1)治國思想(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1)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2)虛心納諫,從善如流。魏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3)廣納賢才,知人善任。房謀杜斷4)強調以民為本的思想(2)“貞觀之治”治國措施政治上 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其決策程序 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成為最重要科目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成績經濟上 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軍事上 唐太宗發兵反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3)唐太宗的治國效果:治世局面的出現——“貞觀之治”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二、女皇武則天武則天(624~705),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改唐為周1、武則天的治國措施政治上:①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②大力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經濟上: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2、武則天統治的影響“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貞觀遺風”對唐朝穩定持續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后來“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三、開元盛世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號為“開元”,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1、唐玄宗的治國措施(1)用人上:重用賢能(姚崇、宋璟)注重對官吏的考核(2)政治上:整頓吏治,裁減冗員(3)經濟上:發展經濟,改革稅制(4)文化上:注重文教,編修經籍“開元盛世”——當時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唐朝的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開元盛世是太宗貞觀以來盛世局面的繼承與發展。配套練習1、歷史上把唐太宗統治時期稱為(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C.開皇之治 D.光武中興2.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思想認識,來自于對下列哪一歷史事件的反思( )A.春秋諸侯爭霸 B.隋朝暴政而亡C.魏晉北民南遷 D.漢末軍閥割據3.后人基本上對武則天的統治給予肯定,主要是因為( )A.她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幫助有病的唐高宗處理國政C.她善于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統治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4.唐朝的全盛時期是( )A.唐太宗時期 B.武則天時期C.唐玄宗前期 D.唐玄宗后期5.歷史上把唐玄宗統治時期稱為( )A.貞觀之治 B.開元盛世C.開皇之治 D.光武中興6.下列與唐太宗無關的是( )A.虛心納諫 B.勤于政事 C.廣納賢才 D.開鑿大運河7.千百年來她備受非議。但是無論怎樣評價武則天,她都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一代女皇。下列不屬于武則天歷史功績的是( )A. 發展科舉制度 B.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C.使唐朝進入鼎盛時期 D.重視發展農業生產8.小華在昭陵附近旅游時看到一處墳墓,導游介紹說墓主人曾被唐太宗稱作是一面“鏡子”。墓主人應該是( )A.姚崇 B.魏征 C.房玄齡 D.杜如晦9.有一次,唐玄宗召集縣令進行考試,結果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罷官。這體現了他( )A.打擊地方權貴 B.寬以待人 C.整頓吏治 D.任人唯親10.如果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樂章,那么“開元盛世”就是樂章里的最強音,它的出現是幾代人努力達到的結果。“幾代人”指(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C.唐高宗 武則天 唐玄宗D.唐太宗 武則天 唐玄宗11.某同學利用下圖的行政系統簡表進行研究性學習,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度 B.西漢強化監察制度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宋朝加強專制統治12、材料分析題。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材料二:“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請回答:(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他在位是形成了什么治世?他在位是采取了哪些治國措施?(2)材料反映了唐朝誰統治時期的繁榮景象?他在位是采取了哪些治國措施? 參考答案: 12、(1)唐太宗 貞觀之治 在用人上,虛心納諫,善于用人;在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輕刑法,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在經濟上,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在軍事上,先后擊敗東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2)唐玄宗 整頓吏治,裁減官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