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1、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可以看清楚。2、第一個揭開微生物秘密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他有一個特殊的業余 愛好,就是制作放大鏡和顯微鏡。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很廣,空氣中、水中、泥土里、動植物的體 內和體表......都有微生物。水滴中的那些小家伙(鼓藻、草履蟲、釣 鐘蟲,水蚤、輪蟲),還有細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種類的微生物。4、常見的微生物:變形蟲、啤酒中的酵母菌、大腸桿菌、病毒,海洋中 的硅藻。5、顯微鏡的基本結構:目鏡-物鏡-載物臺-反光鏡-調節螺旋-鏡臂-通光孔-鏡座6、使用顯微鏡的注意事項(1)、要輕拿輕放(2)、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3)、物鏡的鏡頭不要碰著玻片(4)、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7、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1單元 顯微鏡下的的世界1 水滴里的生物1單元 顯微鏡下的的世界2 做 酸 奶1、自制的酸奶要放人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不要吃變質的酸奶,否則會引起腹瀉、消化不良,甚至中毒!2、牛奶變成酸奶,是因為酸奶中有一種名為乳酸菌的細菌。在適宜的溫度下,乳酸菌會使牛奶發酵成酸奶。3、細菌體積微小,幾萬個細菌合在一起才有頭發絲那么粗,它們有三種基本形態:球菌、桿菌、螺旋菌。4、細菌也要“吃”食物,有的利用陽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從動植物身上吸收養料,例如牙齒表面的細菌靠食物殘渣生活。5、細菌繁殖很快,一個細菌可以在數小時內繁殖出幾百萬甚至上億個后代。6、細菌的功與過:生產腐殖質。利用細菌生產新的食物。細菌生產藥品和生物塑料。有的細菌會致病。7、用哪些方法可以減少致病細菌的傳播?捂住鼻子打噴嚏。用熱水沖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常進行室內換氣,與小動物保持距離。1單元 顯微鏡下的的世界3 饅頭發霉了1、饅頭在溫暖、潮濕情況下容易發霉。2、防霉的方法:真空包裝、放干燥劑、低溫保存、太陽暴曬3、霉的功與過:答:人們利用霉菌制醬、做腐乳以及生產農藥、發酵飼料等。霉菌也會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變質。有的霉菌還會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變。4、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首先發現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種物質能殺死一些細菌,他把這種物質稱為青霉素。通過進一步研究,人們不但生產出能治病的青霉素,還利用其他的霉生產出治療細菌性疾病的多種抗生素。備注:1、饅頭發霉的試驗: 2、酸奶的制作: 3、傷口化膿:霉菌 酵母菌 螺旋 鏡臂 鼻子 噴嚏 干燥 暴曬 醬 硅藻1單元 顯微鏡下的的世界4 搭建生命的“積木”1、細胞是生命體的微小結構,它們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2、生命體大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物體的生長發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育過程;生物體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細胞的衰老死亡引起的。3、大多數細胞都很小,要借助顯微鏡猜能看清,但個別細胞很大,如雞蛋中的蛋黃。4、人體表皮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蔥表皮細是由多個近似于長方形的格子組成,每個格子實際 上是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就是一個細胞。人體表皮也是由許 多不規則的細胞構成的,細胞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5 地球的形狀2單元 我們的地球1.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像一個鍋,是半圓的;地像一個方形的棋盤,是平的。提出了“天圓地方”的猜想。2、我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提出了“渾天說”,認為地球如雞卵。3、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的景象分析認為,地球是球體或近似球體。4、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麥哲倫帶領他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朝一 個方向航行,1522年,船隊又回到了上西班牙。驗證了地球是球形的。5、1961年,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搭乘“東方1號”第一次在遙遠的太空觀察 到了地球,1969年美國人登上月球,清楚的拍攝到地球的照片。6、 2003年,我國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楊利偉搭載“神舟5號”飛船在太 空中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7、地球赤道周長約是40091千米;地球赤道半徑約是6378千米。8、人類對地球形成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現 象都能說明地球是球形的,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 至少三例)答:從遠處駛來的帆船,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月食現象發生時地球的影 子;登高望得遠等。6 地球的表面2單元 我們的地球1、地球的表面是千姿百態的。2、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海洋與島嶼、平原、山地、 峽谷等。3、在地球儀上,地球的兩極是白色,說明那里是冰川。4、地球表面主要由巖石、水、大氣等組成。6、地球儀分為:政區地球儀、地貌地球儀、地形地球儀。7、地球表面70%是水,30%是陸地。5.從前人們有“三山六水一分田”的說法,結合“地球的表面”的知 識,你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答:“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陸地占40%,而陸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適合人居住,只有一一分土地供人們居住生活。7 地球的內部2單元 我們的地球1、到目前為止,人類鉆孔的深度只能夠達到14千米。2、科學家們是通過地震和核試驗時產生的地震波來猜測地球內部了秘 密、地震波在堅硬的巖石中傳播較快,在較軟的巖石中傳播較慢。3、科學家把地球內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層,外層是地殼,它主要由各種巖石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叫做地幔。8 火山和地震2單元 我們的地球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巖漿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發而形成的。火山是 發是地球上最危險、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之一。2.火山噴發物一層層地在火山口周圍堆積下來, 形成了火山堆3.地殼的巖層在相互擠壓時會發生褶皺,褶皺突然斷裂時大地劇烈震動, 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嚴重破壞,這就是地震。4.1976年7月28 日,我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發生強烈地震, 造成 24.2萬人死亡。5. 早在1800多年前,我國東漢時期的大科學家張衡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 架自動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一候風地動儀。6.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哪些災難 答:地震會給人類造成房屋倒塌、財產損失、人畜傷亡、傳染病等災難。9 地表的變遷2單元 我們的地球1、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龍、魚、海藻、海螺的化石。2、北宋時期的沈括在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中就闡述了關于地球演變、地質變化的精辟見解。3、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巖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4、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侵蝕。5、人類的攔河筑壩、砍伐森林、圍海造田、開采礦石等活動能改變地表。10 地表的變遷2單元 我們的地球1、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的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86米,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20世紀60年代,科學家們在喜馬拉雅山發現了魚龍、魚、海藻、海螺的化石。2、北宋時期的沈括在他晚年所著的《夢溪筆談》中就闡述了關于地球演變、地質變化的精辟見解。3、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巖石破碎的過程叫做風化。4、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叫侵蝕。5、人類的攔河筑壩、砍伐森林、圍海造田、開采礦石等活動能改變地表。3單元 物質在變化11 蠟燭的變化1、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如蠟燭受熱熔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常??梢詮念伾母淖?、產生沉淀或氣泡、發光發熱等現象表現出來,如蠟燭燃燒。2、水的三態變化,鐵水變鋼錠屬于形態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3、在產生新物質的變化中,有的表現為性質改變,如生雞蛋加熱變成熟雞蛋、面粉做成饅頭;有的顏色發生變化,如樹葉的顏色由綠變黃或變紅;有的出現了發光發熱現象,如點燃火柴;有的產生了氣泡,如鹽酸滴在石灰石上,產生二氧化碳氣體。4、在裝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人一個生雞蛋。發現蛋殼上出現許多小氣泡,過一段時間,蛋殼變軟,慢慢變成其他的新物質。5、壓扁飲料罐。是飲料罐形狀發生了變化,并沒有變成別的物質。6、在堿水中倒人少量白醋。堿塊立即產生大量的氣泡,并逐漸消失,變成別的物質。7、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氣,會看見澄清的石灰水慢慢地變渾濁。靜置一段時間,燒杯底部會出現白色沉淀,說明石灰水已經變成了別的物質。8、將白糖加熱至溶化。白糖由固體變成了液體,雖然形態發生了變化,但沒有生成新的物質。9、將白糖加熱至焦黑。白糖會變成褐色或黑色,說明白糖已經生成了別的物質。3單元 物質在變化12 鐵釘生銹了1、化學家們]證明:在絕對無水的空中,鐵放幾年也不會生銹。另外,光有水也不會使鐵生銹,人們曾做過這樣的實驗,把-塊鐵放在煮沸過的、密閉的蒸餾水瓶里,鐵并不生銹。只有把鐵放人含有氧氣或二氧化碳的水里,鐵才會生銹。鐵銹又松又軟,特別容易吸收水分,使鐵爛得更快。-塊鐵完全生銹后,體積可脹大8倍。還有不少原因使鐵容易生銹,如水中有鹽,鐵制品表面不干凈、粗糙等等。2、鐵釘在有空氣、有水的條件下最容易生銹。鐵接觸酸、堿、鹽等物品也容易生銹。3、生產生活中的防銹方法很多,常見的有擦干、噴漆、涂瀝青、加覆蓋膜、電鍍等,不銹鋼也能防銹,是因為在里面添加了其他金屬。3單元 物質在變化13 變色花1、像白醋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叫做酸性物質;2、像堿水這樣,能夠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叫做堿性物質。3、像紫甘藍水這樣的物質叫做酸堿指示劑。4、橙子、西紅柿中有維生素C ,蔬菜中含有葉酸,它們都是酸性物質。5、做面包用的小蘇打是堿性物質。6、家用清潔劑大多是堿性物質。7、你若有嘔吐的經歷,就會感覺到胃里有酸水;你劇烈運動時,會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為胃和肌肉產生了酸性物質。你吃未熟透的柿子時,會感到有澀味;你用肥皂洗手時,會有滑膩的感覺,那是因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堿性物質。8、杜鵑花喜好酸性土壤。如果發現它的葉瓣發黃發枯,就說明士壤可能偏堿性,需要噴灑呈酸性的硫酸亞鐵。9、竹子喜好堿性士壤,如果淋了酸雨,它就會大面積死亡。10、鹽堿地上長不好植物,可以通過加硫酸亞鐵來改良土壤。3單元 物質在變化14 洗衣服的學問1、對于油污,單用水是洗不凈的,用肥皂則可以洗凈。這是因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個人,一只手拉著油,另一只手拉著水。當我們揉搓衣物的時候,肥皂滲透到織物和油污中間,拉著油污“投身”到水中。這樣,原來不相溶的油和水,就變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隨著多次的漂洗.擰干,衣服也就洗干凈了。15 登月之旅4單元 探索宇宙1、意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眾多的環形山.高地和“月?!?。后來科學家們證實月球上的這環形山是由于來自宇宙的流星和隕石撞擊而形成的。2、月球像地球的衛士一樣繞地球環行,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約為27.3天。3、月球上沒有空氣,也沒有液態水;月球表面溫差很大,最高可達到100℃ ,最低可達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16 太陽系大家族4單元 探索宇宙1、像太陽這樣自己能發光的天體,叫做恒星,像地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叫做行星;像月球這樣自己不發光,圍繞地球運行的天體,叫做衛星。2、月球繞著地球轉,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繞著太陽公轉,公轉一圈的時間為一年。3.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運行的行星及其衛星、彗星、流星體等組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太陽系。在太陽系中.行星圍繞恒星運轉,衛星圍繞行星運轉。目前,我們已知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50多顆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等。4、八大行星按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排列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5、八大行星中,最大的是木星,最小的是水星,距離太陽最近的是水星,距離太陽最遠的是海王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距離地球最遠的是海王星。6、行星的公轉周期與它們到太陽的距離有關系,距離越遠,周期越長;距離越近,周期越短。7、太陽并不總是直射赤道,因為地球圍繞太陽旋轉時,稍稍有些傾斜。當太陽的直射點照在地球斜向太陽的半球上時,該半球處于夏季,另外半球就處于冬季。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轉有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