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1單元 認識空氣1.1空氣占據空間嗎(1)像粉筆、水一樣,空氣占據一定的空間。(2)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具有彈性。(3)壓縮空氣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如充氣城堡、射釘槍、足球、噴水壺、輪胎、充氣床墊等。1單元 認識空氣1.2 空氣有質量嗎(1)空氣有質量。(2)我們可以用電子天平測物體的質量。(3)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將電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開電源;②按“歸零”按鈕,確保在稱量之前顯示數字為“0”;③將要稱的物體放在電子天平上,讀取顯示數字即可。(4)17世紀,伽利略做了一個實驗:用氣泵向一個大玻璃瓶中盡可能多打些氣,并封住瓶口,用天平稱出瓶子的質量;然后把瓶口打開,再稱,發現瓶子的質量減少了。伽利略認為,減少的質量就是把瓶口打開后跑出來的空氣的質量,這證明空氣是有質量的。1單元 認識空氣1.3 熱空氣和冷空氣(1)空氣具有流動性。(2)冷熱空氣流動的規律: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3)空氣總是在循環運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風。風分為自然風和人造風。(4)制造風的方法有:扇扇子、吹氣、啟動電風扇、擠袋子等。(5)空氣的性質:無色無味;占據空間;可以被壓縮;有質量;能流動;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2.1 土壤的成分2單元 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夠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2)土壤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3)土壤中存在著空氣、水等重要成分。2.2 土壤的類型2單元 研究土壤(1)土壤中有大顆粒的沙粒、中等顆粒的粉粒和細小顆粒的黏粒。(2)土壤可以按照顆粒含量的不同分成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類。沙粒含量較多的叫作沙質土;黏粒含量較多的叫作黏質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3)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特點。沙質土:滲水性、透氣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黏質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滲水性、透氣性最差壤 土:保水性、保肥能力、滲水性、透氣性都較好(4)不同類型的土壤能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土壤類型適宜生長的植物沙質土:芝麻、花生……黏質土:荷花、蘆葦......壤 土:蠶豆、蘋果樹……2.3 肥沃的土壤2單元 研究土壤(1)動植物遺體在土壤中腐爛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質。(2)腐殖質是供植物生長的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顏色越深,越肥沃。(3)土壤中生活著許多小動物。它們通過在土壤中打洞,幫助土壤通氣;通過吞食和排泄,增加土壤的肥力;通過身體的活動,促進各種營養物質與土壤顆粒的混合……它們是植物生長的好幫手。(4)土壤有肥沃和貧瘢之分。土壤貧瘠的原因是水土流失。(5)人們常用的改良貧瘢土壤的方法有種植綠肥、施農家肥和收集落葉、果蔬垃圾謳肥2.4 保護土壤2單元 研究土壤(1)土壤為植物生長提供養料和水分,為動物生存提供棲息地。(2)土壤與人類生存所需要的糧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關。(3)植物能夠防止水土流失,起到保護土壤的作用。(4)保護土壤的行為有修筑梯田、輪作或休耕等;破壞土壤的行為有砍伐森林、開窯燒磚等。(5)我們可以通過植樹造林、宣傳環保等保護家鄉的土壤。3單元 固體和液體3.1 認識固體(1)固體有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2)比較固體體積大小的方法有:劃分方塊數數量;把粉末分別裝入相同的杯子中,借助尺子或劃線比高度;填埋法等。(3)固體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變原來的形狀或大小,但構成物體的物質狀態沒有改變(仍然具有相同的物質,并占有一定的空間)。3單元 固體和液體3.2 認識液體(1)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確定的體積和質量。(2)不同液體在顏色、氣味、透明度、黏稠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3)用量筒或量杯測量液體的體積;用天平比較液體的質量;用水平儀測量物體是否水平。(4)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略傾斜量筒,燒杯口緊挨著量筒口,將液體緩緩倒入量筒;②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面最低處保持水平。(5)靜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們稱之為水平面。(6)氣泡水平儀利用了氣泡在玻璃管內會保持在最高位置的特性。測量時,將水平儀緊貼在被測物體表面,待氣泡穩定后再做判斷。3單元 固體和液體3.3 固體的混合與分離(1)生活中有時需要把固體混合,如八寶米、中藥材、混凝土等;有時也需要把混合物分離,如將建筑垃圾破碎后分離、將大米和稻殼分離等。(2)固體混合前后的質量大小不變,因為混合前后固體的“物質的量”沒有發生變化;固體混合后占據的空間比混合前小,因為固體顆粒之間空隙有大有小。(3)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把固體混合物分離開來,如用網篩法分離黃豆、玉米粉和綠豆,用磁鐵分離法分離木屑和鐵屑,用水溶解法分離紅糖和沙子等。3單元 固體和液體3.4 把鹽放到水里(1)鹽在水中溶解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溶解越快。(2)攪拌和溫度是影響鹽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見因素。(3)物質能溶于水的量有一定的限度。不同的物質在相同體積的水中溶解量是不同的,如100毫升水中能溶解36克鹽,100毫升水中能溶解208克糖。(4)用過濾的方法可以分離水中的不溶物,用蒸發的方法可以分離水中的溶解物。4.1 河流與湖泊4單元 研究土壤(1)自然界中,有的水域大,蓄水量多,如江、河、湖、海;有的水域小,蓄水量少,如池塘、小溪、山澗。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還有人工水域,如水庫。(2)常見水體類型:河流、池塘、湖泊、水庫等。主要特點:①河流水流向下游,長長的;②池塘面積不大,水量不多,水面平靜;③湖泊水面平靜,水量比較多;④水庫有人工修建的壩,水比較深。(3)降水是河水(湖水)的來源。河流(湖泊)的地形特點是高低不平。(4)河流與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資源,也是許多生物的家園。淡水植物有浮萍、蘆葦、金魚藻等。浮萍生長在水面上,蘆葦生長在岸邊,金魚藻生長在水底。淡水動物有鯽魚、青魚、螺、龜等。鯽魚生活在水域上層,青魚生活在水域下層,螺生活在水域近底層,龜生活在岸邊。4.2 地下水4單元 研究土壤(1)自然界的地下水總量約占淡水總量的30%,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資源。(2)由于地表土質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積雪融水會滲透到地下土層和巖石的空隙里,它們是地下水的主要來源。(3)地下水是人們飲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4)由于過度開采,地下水越來越少,人們想出各種辦法補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儲量,如鋪設透水路面、雨水回灌地下等。4.3 海 洋4單元 研究土壤(1)地球上海洋面積約為3.62億平方千米,約占地球表面積的70.8%,海水約占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的97.2%。(2)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雜質,海洋中的鹽類物質使海水又苦又咸。(3)海洋為人類提供了生物資源、礦物資源、化學資源和動力資源,是人類的資源寶庫。4.4 珍惜水資源4單元 研究土壤(1)人類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2)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資源供不應求。(3)導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觀原因是人口數量增多。(4)節約用水的方法有:農田滴灌、循環用水、使用節水產品等。(5)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措施有:刷牙時關水龍頭、用大桶收集廢水等。5單元 認識空氣5.1 人的呼吸(1)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2)呼吸器官的作用:①鼻腔里有纖毛和黏液,對吸入的空氣有過濾、加溫、加濕的作用;②咽與鼻腔、口腔、喉相通。咽喉對吸入的空氣有溫濕度調節和清潔作用③氣管和支氣管連接著喉與肺,有清除異物、調節空氣溫濕度和防御等功能;④肺在胸腔內,分左肺和右肺,是氧氣和二氧化碳進行交換的場所。(3)呼吸系統的工作流程:空氣經鼻腔通過呼吸道到達肺,產生的二氧化碳又通過呼吸道經鼻腔呼出體外。(4)人和動物從空氣中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5單元 認識空氣5.2 運動和呼吸(1)運動對呼吸有影響,運動后呼吸會加快。(2)肺活量是人一次能呼出的最大氣體量。(3)不同人的肺活量大小是不同的。肺活量大的人,身體供氧能力強。(4)運動可以增大肺活量。(5)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①空氣不良時,出門戴口罩; ②不吸煙,遠離二手煙;③經常開窗通氣; ④用棉簽蘸淡鹽水輕輕擦拭鼻腔;⑤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⑥不要用力鼻鼻涕。5單元 認識空氣5.3 食物的旅行(1)人體的消化器官及作用:口腔:將食物磨碎,與唾液混合 咽部:吞咽食物食道:傳送食物至胃 肝臟:產生膽汁:胃:儲存和攪拌食物,吸收一些營養 膽囊:儲存膽汁小腸:完成消化和吸收 大腸:儲存難以消化的食 物殘渣,生成糞便肛門:將糞便排出體外(2)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成人腸道長6.5~8.5米,約為身長的4.5倍。(3)食物在人體內經過消化器官的順序:口腔→咽部→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4)消化道運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動。(5)健康的飲食習慣有利于消化器官的健康。5單元 認識空氣5.4 食物與營養(1)人需要的營養成分主要來自食物。(2)食物中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物質叫營養素。食物含有七大營養素: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3)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和脂肪的方法:①把碘酒滴到食物上,如果食物變藍,說明食物中含有淀粉;②把食物放在一張白紙上捻碎,如果白紙留下半透明的油跡,說明食物中含有脂肪。像工程師那樣專項學習(1)工程師是設計產品、結構或系統來改善人們生活的人。(2)工程師有很多種類,如土木工程師、航天工程師、機械工程師、電子工程師、環境工程師、園林工程師、地質工程師等。(3)工程活動的六個基本環節:明確問題、前期研究、設計方案、制作模型、測試改進、展示交流。(4)皂基是一種簡便做皂的基礎原料,具有清潔、去污的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