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時 生命可以永恒嗎學習目標1.通過學習楊絳先生的故事,理解“生命有時盡”,正確認識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懂得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暫的。2.通過網友對楊絳先生逝世的評論,理解“生命有接續”,向楊絳先生學習,在有限的生命中多留下一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樹立正確的生命道德觀念,增強生命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素養目標:學會辯證看待生命問題,理解生命有時盡和生命有接續,不斷培養自身的責任感。◎學習重點:懂得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獨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暫的,歸納向死而生的意義。【預習導學】課時線索生命的特征→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命有接續→擔當一份使命→促進人類發展→繼承人類精神文明成果重點梳理生命 有時盡 ★生命的特征 生命____________;生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暫的;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 生命 有接續 生命的接續的意義 ①一代又一代的個體生命實現了人類生命的________。②生命的接續,使得每個人的生命不僅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③在生命的____________中,我們能更好地認識和面對自己的生命。④在生命的接續中,人類生命不斷發展,人類的____________也不斷積累和豐富 ★如何面對生命的接續 ①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總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位置,擔當一份__。 ②我們每個人都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也在__________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文明成果 【答案】重點梳理來之不易 獨特的 不可逆的 接續 傳承關系 精神文明 使命 精神上【合作探究】議題一 如何看待“生命有時盡”2016年5月25日,錢鍾書夫人、著名作家楊絳逝世,享年105歲。1911年7月17日,楊絳出生于北京,是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2001年,楊絳把她和錢鍾書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她93歲時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96歲時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首次坦誠自己對于命運、人生、生死、靈與肉等根本問題的思考;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議學問題 楊絳先生的故事啟示我們如何看待“生命有時盡” 【答案】議題一生命來之不易;生命是獨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時光一去不復返;生命也是短暫的;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抗拒生命發展的自然規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議題二 如何理解“生命有接續”議學背景 對于楊絳先生的逝世,有網友評論:雖然楊絳先生的軀體走了,但是她那高貴的靈魂和睿智的思想,依舊時時刻刻陪伴著我們,不曾遠去。議學問題 你如何看待網友的評論 【答案】議題二①在人類生命的接續中,我們總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個位置,擔當一份使命。②在生命的傳承關系中,我們能更好地認識和面對自己的生命。③在生命的接續中,人類生命不斷發展,人類的精神文明也不斷積累和豐富。④我們每個人都不僅僅是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斷繼承和創造人類的文明成果。·易錯點提示·觀點 一個人的生命完全屬于自己。點撥 錯誤。生命的接續,使得每個人的生命不僅僅是“我”的生命,還是“我們”的生命。人具有社會性,生命一旦誕生就具有社會責任。一個人的生命并不完全屬于自己,還屬于他人。當堂檢測1.(教材P89探究與分享)課間的時候,莉莉和蘭蘭聊起生命的話題。莉莉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太婆去背傷員,身上的水壺被一顆子彈打穿了,水都流光了。如果當時子彈偏離那么一點兒,打中了我太婆,就沒有我爺爺了。連我爸爸都不會有了,哪里還會有我!”由此可以看出 ( )①生命是宇宙的唯一奇跡 ②個體的生命是在必然中產生的 ③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 ④生命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幸運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2.(教材P93拓展空間)下圖反映出 ( )①我們要從容面對生命的不可預知 ②每個人在身體上接續祖先的生命 ③人在精神上繼承人類的文明成果 ④我們的生命也屬于我們的家庭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當堂檢測1.D 2.C思維導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