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講 復雜數列通項和求和(講)
【典例1】(2023年高考文科數學(全國甲卷)第5題)記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若,,則( )
A.25 B.22 C.20 D.15
【解讀】等差數列完全由其首項與公差決定.先設出首項,公差d,根據通項公式可將題設條件轉換為與d的兩個方程,解方程組可得,;再由前n項和公式,可得.考生也可利用等差數列性質,快速得到正確答案.
【答案】C
【目標】本題考查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內容,考查考生基本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以及運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思路1 設等差數列的首項為,公差為d,則通項.由題設知,即……①;由知……②.將①中的代入②,解得,從而,所以,正確選項為C.
思路2 設等差數列的首項為,公差為d,由等差數列數列的性質及題設知;再由題設得,又由知,從而,所以,正確選項為C.
【典例2】(2023年高考理科數學(全國甲卷)第5題)設等比數列的各項均為正數,前n項和為,若,,則( )
A. B. C.15 D.40
【解讀】等比數列完全由其首項與公比確定.已知首項,只需根據條件求出公比q,問題即告解決.本題屬于基本題,考查等比數列及其前n項和等基本概念,在討論過程中注意是得到正確答案的關鍵.
【答案】C
【目標】本題考查等比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內容,考查考生基本的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以及簡單運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由題設,等比數列的各項均為正數且,若設公比為q,則通項.將,代入條件:,整理得:由;由“的各項均為正數”知:,從而,故,進而.所以,正確選項為C.
【典例3】(2023年高考文科數學(全國乙卷)第18題)記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已知,.
(1)求的通項公式;
(2)求數列的前n項和.
【解讀】試題考查等差數列的基本內容,特別是前n項和公式計算與性質判定,這些知識點屬于課程標準對數列學習的基本要求.
試題考查內容的形式是考生熟悉的,試題所求結論也是考生常見的.試題的解題思路多樣,但不同的方法能很好區分各個水平層次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試題出現在基本題部分,可以有效緩解考生剛開始考試時的緊張情緒,有利于增強考生的考試信心,有助于考生正常發揮.
【目標】試題考查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內容,考查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1)根據題設條件聯立方程求解等差數列的首項與公差.
設的公差為d,由題設得,.
解得,.因此.
(2)思路1 根據已知通項公式,判定的正負,從而得到數列表達式,求出.
由(1)知,.從而,
思路2 由(1)知,根據一元二次函數性質,
當時,單調減少,故.
余下部分同思路1.
【典例4】(2023年高考理科數學(全國甲卷)第17題)記為數列的前n項和,已知,.
(1)求的通項公式;
(2)求數列的前n項和.
【解讀】等比數列、等差數列的概念,通項公式及前n項和公式是課程標準中數列部分的重要內容.本題給出等差數列的第2項,前n項和與數列通項的關系,第(1)問要求數列的通項公式;第(2)問構造新數列,考查差比數列求和的一般方法,考查考生對數列的構成和前n項和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試題情景為考生所熟悉,易于理解.試題考查主干知識,突出基礎性,著重考查理性思維素養和運算求解能力.同時,本題作為解答題的起始題,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考查,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對考生來講是一個較易解答的題目,為考生后繼的作答營造良好的心態.
【目標】本題考查數列的概念、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考查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等基礎知識,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素養、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首先根據求出數列的首項.因為,再根據關系式,列出關系式,,…,,依次相乘,求出數列的通項.第(2)問構造的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與一個等比數列的商,通常的解法是數列的各項都乘以公比,然后錯位相減,構成一個等比數列.利用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求出原數列的前n項和.
【典例5】(2023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Ⅰ卷)第20題)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且.令,記,分別為數列,的前項和.
(1)若,,求的通項公式;
(2)若為等差數列,且,求.
【解讀】試題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時突出思維考查.試題第(1)問形式簡單,采用考生熟悉的考查方式,通過給定條件即可得到所求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同時能幫助考生理解題設條件,以順利進人第(2)問情景.在試題第(2)問中,所給題設條件“為等差數列”要求考生能夠靈活轉化為求解數列中公差與首項的關系,能夠有效區分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試題第(2)問,同樣可以采用通性通法來解答,因此試題面向全體考生,為考生搭建展示數學能力的平臺.
試題強調“多思考,少運算”的理念,體現了對數學基礎知識與數學核心素養的考查,能夠有效助力創新人才的選拔.
【目標】試題以等差數列為載體,考查考生對等差數列的概念、性質,以及前項和等基礎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運算求解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1)根據等差數列定義求解.
由題設,可知,解得首項與公差的關系.
再由題設得,解得(舍去)或.
因此,的通項公式為.
(2)思路1 由題設,數列,均為等差數列,故,解得或.
(ⅰ)當時,,,又,故,與題設不符.
(ⅱ)當時,,,從而,
解得(舍去)或.因此.
思路2 由題設可得.
又為等差數列,令,則對任意正自然數均有
.
故,,且.
由題設及,解得,故.
由,解得或.
余下部分同思路1.
【典例6】(2023年高考數學(新課標Ⅱ卷)第18題)已知為等差數列,記,分別為數列,的前n項和,,.
(1)求的通項公式;
(2)證明:當時,.
【解讀】試題的主干部分包括兩個數列,一個是考生熟悉的等差數列,要解決的是關于數列通項公式的問題;另一個是在此基礎上構造的新數列,要解決的問題是挖掘新數列蘊含的信息,并與老數列進行對比.考生需要注意到,在求解等差數列首項與公差的過程中,僅僅使用老數列的前4項和是不夠的,還要利用新數列前3項和.具體來說,本試題包含如下諸多亮點.
(1)試題注重考查基礎知識,貼近教材,設計巧妙.解題過程中,為求解等差數列首項與公差這兩個未知參數,需要建立兩個方程,其中第一個方程是明確的,即等差數列的前4項和,而如何建立第二個方程,就需要考生利用好題設條件,正確挖掘新數列的信息.這一過程突出素養和能力考查,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理性思維素養以及邏輯思維、運算求解等關鍵能力.
(2)本試題借助考生熟悉的等差數列,構造了另外一個新數列,進而在第(2)問對新老數列進行比較.這事實上展示了一種科學研究的初步過程,即我們總是從熟悉的內容出發,以此為基礎,一步步建立和構造新的知識體系.試題從認識論的角度對考生加以訓練,致力于服務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和現代化建設人才選拔.
(3)由數列的定義方式可知,對其前n項和的處理,同樣需要根據奇偶項進行分類討論,這在第(2)問的處理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注意到,這一小問的解答不必給出的顯式表達式,而只需要正確分析前n項和與前n項和之差.這一過程甄別思維品質,展現邏輯嚴謹性,給考生搭建了展示的舞臺和發揮的空間,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也有利于中學數學教學的改革.
(4)作為解答題的第二題,試題從考生十分熟悉的等差數列切入,讓考生很容易入手并得到相應分數,有利于穩定考生心態,消除緊張情緒,激發考生的自信心,并使得絕大多數考生有分數的獲得感與成就感,為進一步攻克后續試題提供心態保障.
【目標】試題首先考查數列及其通項與前n項和的概念;其次,作為最基本的數列類型,等差數列的兩個基本量是首項與公差,要進行求解,需要考生將題設所給條件正確轉化為關于它們的方程;最后,本題在考生熟知的等差數列的基礎上,構造了另外一個數列,同樣需要考生得到的相關信息,并與原數列進行比較.試題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維素養,邏輯思維、運算求解能力以及分類討論與整合的能力,通過用原始數列構造新數列的形式,考查學生熟練運用已有知識,學習、研究新問題的能力.
【分析】解題思路 (1)設的通項公式為,由題設得
,.
由,解得,.
所以.
(2)
.
.
當時,,故;
當時,,故.
綜上,當時,.
應用一 累加法求通項
【例1】(2024·江西南昌·南昌二中校聯考模擬預測)已知數列滿足,,,則數列的第2024項為( )
A. B. C. D.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由題中條件可得到偶數項得關系:
所以
第二步:進行累加即得:
累加得
故選:C.
應用二 累乘法求通項
【例2】(2023·河南·模擬預測)已知數列滿足,,則( )
A.2023 B.2024 C.4045 D.4047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根據遞推關系化簡:
,
,
即,
可得,
第二步:由累乘法直接求:
.
故選:C.
應用三 利用與關系求通項
【例3】(2024·江西贛州·南康中學校聯考一模)已知等比數列滿足,其前項和.則( )
A.數列的公比為 B.數列為遞減數列
C. D.當取最小值時,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利用退一相減法可得數列的遞推公式:
由已知,當時,,則,即,
當時,,所以,由等比數列知:公比為,
所以,即,所以,A、C選項錯誤;
第二步:進而可得公比為,,進而可判斷數列的單調性:
又,,則公比,所以數列為遞增數列,B選項錯誤;
第三步:再根據基本不等式可得當且僅當時,取最小值,進而可得公比與通項公式:
,當且僅當,即時取等號,此時公比為,所以數列的通項公式為,D選項正確;
故選:D.
應用四 構造法求通項
【例4】(2024·廣東廣州·廣東實驗中學校考模擬預測)數列中,,若,都有恒成立,則實數的最小值為( )
A. B. C. D.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由已知條件可得:
解:因為,
所以,
第二步:由,都有恒成立,可得對,都有恒成立:
所以數列是等差數列,首項為,公差為,
所以,
,
又因為,都有恒成立,
所以,都有恒成立,
第三步:令,求出數列的最大項即可得答案:
令,
則,
所以=,
所以當時,,;
當時,,;
所以在數列中,第8項最大,且,
所以,
故的最小值為.
故選:C.
應用五 觀察法求通項
【例5】(2023·吉林通化·梅河口市第五中學校考模擬預測)“楊輝三角”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成就,如圖是由“楊輝三角”拓展而成的三角形數陣,從第三行起,每一行的第三個數1,,,,構成數列,其前n項和為,則( )
A. B. C. D.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根據數列的前4項,歸納出數列的通項:
則,
第二步:用裂項相消法求其前n項和為,即可得的值:
所以其前n項和為:
,
則.
故選:B.
應用六 倒序相加法求和
【例6】(2024·廣東廣州·華南師大附中校考二模)已知數列是公比為q()的正項等比數列,且,若,則( )
A.4069 B.2023
C.2024 D.4046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由等比數列的性質可得:
由數列是公比為q()的正項等比數列,故,
,故,
即有,
第二步:由,可得,故有:
由,則當時,
有,
故,
第三步:即可計算:
,
故.
故選:D.
應用七 錯位相減法求和
【例7】(2023·江蘇徐州·校考模擬預測)函數滿足、,都有,且,則( )
A. B.數列單調遞減
C. D.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令,推導出,令可判斷A選項:
對于A選項,函數滿足、,都有,
令,則,即,則,
所以,,A錯;
第二步:分析可知數列為等比數列,求出該數列的通項公式,結合數列單調性的定義可判斷B選項:
對于B選項,令,,可得,
所以,,且,
所以,數列是首項為,公比為的等比數列,所以,,
所以,,即,
故數列單調遞減,B對;
第三步: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判斷C選項:
對于C選項,對任意的,,
所以,,
當且僅當時,等號成立,C對;
第四步:利用錯位相減法可判斷D選項.:
對于D選項,令,①
則,②
①②可得,
因此,,D對.
故選:BCD.
應用八 裂項相消法求和
【例8】(2023·湖南株洲·株洲二中校考一模)已知數列滿足,,若成立,則的最大值為( )
A.7 B.8 C.9 D.10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通過等差數列的定義求出的通項公式:
因為,整理得,且,
可知是以首項為3,公差為1的等差數列,
所以,可得,
第二步:利用裂項相消法求出:
當時,可得,
且符合上式,所以,
第三步:進而確定n的最大值:
則,
解得,即的最大值為8.
故選:B.
應用九 分組(并項)法求和
【例9】(2024·廣東深圳·統考一模)已知數列滿足,,若為數列的前項和,則( )
A.624 B.625 C.626 D.650
【引導與詳解】
第一步:根據給定的遞推公式:
數列中,,,
第二步:按奇偶分類求和即得:
當時,,即數列的奇數項構成等差數列,其首項為1,公差為2,
則,
當時,,即數列的偶數項構成等比數列,其首項為1,公比為,
則,
所以.
故選:C
方法一: 累加法求數列通項公式
第一步:觀察數列規律:首先觀察數列的前幾項,嘗試找出相鄰兩項之間的關系或規律.
第二步:寫出遞推關系:根據觀察到的規律,寫出數列的遞推關系式.例如,如果相鄰兩項之差為常數d,則遞推關系式為.
第三步:使用累加法:從第一項開始,逐項累加遞推關系式,直到得到第項的表達式.
第四步:得出通項公式:通過累加,最終得到數列的第項的表達式,即數列的通項公式.
第五步:驗證通項公式:最后,可以通過將得到的通項公式代入數列的前幾項進行驗證,確保公式的正確性.
方法二: 累乘法求數列通項公式
第一步:明確遞推關系: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數列的遞推關系式,即.
第二步:逐步累乘:從開始,依次乘以每一項的遞推關系式中的.
請注意,此處我們從乘到,因為是由乘以得到的.
第三步:簡化表達式:根據具體的函數,對累乘的結果進行簡化.
第四步:得出通項公式:簡化后,我們就得到了數列的通項公式.
方法三: 利用與關系求通項
第一步:建立與的關系:我們需要明確數列的前n項和與通項之間的關系.由定義知,是數列前n項的和,即.
第二步:利用的表達式求:通常,我們會先得到一個關于的表達式或遞推關系.然后,利用這個表達式,我們可以通過(當時)來求解.
第三步:驗證并化簡的表達式:在得到的表達式后,我們需要驗證它是否滿足題目給出的條件或數列的定義.此外,可能還需要對表達式進行化簡,使其更簡潔明了.
方法四: 構造法求數列通項
第一步:觀察數列特點:首先,觀察數列的前幾項,嘗試找出數列可能具有的規律或特點.
第二步:構造新數列:基于觀察到的規律或特點,嘗試構造一個新的數列.這個新數列應該更容易處理,例如,可能是等差數列或等比數列.
第三步:建立關系:建立原數列和新數列之間的關系.這通常是通過將原數列的項表示為新數列的項的函數來實現的.
第四步:求解新數列:使用已知的方法求解新數列的通項公式.
第五步:轉換回原數列:使用步驟3中建立的關系,將新數列的通項公式轉換回原數列的通項公式.
方法五: 觀察法求數列通項
第一步:觀察數列前幾項:首先,觀察數列的前幾項,嘗試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或規律.
第二步:分析數列特征:分析數列的增減性、奇偶性、是否含有分數或根號等特征.
第三步:嘗試構造通項公式:根據觀察和分析的結果,嘗試構造一個可能的通項公式.這個公式應該能夠涵蓋數列的所有項,并且符合數列的特征.
第四步:驗證通項公式:將數列的前幾項代入構造的通項公式中,驗證公式是否正確.如果公式能夠正確表示數列的所有項,那么就可以確定這個公式是數列的通項公式.
第五步:證明通項公式:如果可能的話,嘗試證明構造的通項公式是正確的.這可能需要使用數學歸納法或其他證明方法.
方法六: 倒序相加法求和
第一步:觀察數列:首先,觀察數列的特點,確定是否適合使用倒序相加法.一般來說,如果數列的首項和末項有某種特殊關系(如對稱、互補等),那么可以考慮使用倒序相加法.
第二步:倒序寫出數列:將數列倒序寫出,即原數列的第n項變為第1項,第n-1項變為第2項,以此類推.
第三步:對應項相加:將原數列和倒序數列的對應項相加.由于數列的首項和末項、次首項和次末項等具有某種特殊關系,這些和通常會變得很簡單.
第四步:求和:將上一步得到的所有和相加,得到的結果就是原數列的和.
方法七: 錯位相減法求和
第一步:確定數列的通項公式: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數列的每一項的公式.假設數列的第n項表示為,其中是一個等差數列,而是一個等比數列.
第二步:計算數列的前n項和:數列的前n項和可以表示為,即.
第三步:對數列進行錯位相減:為了簡化求和過程,我們將乘以等比數列的公比,得到.
第四步:錯位相減得到新的等式:將從中減去,得到.
第五步:化簡并求解:由于是等差數列,是等比數列,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性質來化簡上述等式,從而得到的表達式.
第六步:驗證結果:我們需要驗證求得的是否滿足原數列的定義,以確保我們的計算是正確的.
方法八: 裂項相消法求和
第一步:觀察數列結構:首先觀察數列的通項公式,確定是否適合使用裂項相消法.通常,如果數列的通項公式是分式形式,并且分子是常數或簡單的線性函數,分母是多項式,那么可以考慮使用裂項相消法.
第二步:拆項:將數列的每一項拆分成兩部分,使得相鄰兩項的某些部分可以相互抵消.這一步是關鍵,需要根據數列的具體形式來選擇合適的拆分方式.
第三步:求和:將拆分后的數列進行求和.由于相鄰兩項的某些部分相互抵消,求和過程會大大簡化.
第四步:驗證結果:最后,驗證求和結果是否正確.可以通過將求和結果與原數列的前幾項進行比較,或者利用其他數學方法(如數學歸納法)進行驗證.
方法九: 分組(并項)法求和
第一步:觀察數列特點:觀察數列的特點,看是否有可以合并的項,或者是否有規律性的分組方式.
第二步:合理分組:根據數列的特點,將數列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內的項可以合并或簡化.
第三步:分別求和:對每個小組內的項進行求和,可使用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或者通過其他方法求和.
第四步:合并結果:將每個小組求和的結果合并起來,得到整個數列的和.
第五步:驗證答案:最后,可以通過代入數列的前幾項或者使用其他方法驗證答案的正確性.
微點:構造&同構法
【表現形式】
1.根據遞推關系式構造等差等比數列
①構造等差數列:形如,,型遞推關系式;方程兩邊分別同除以“積式”結構,,,即可得到,,為等差數列.
②構造等比數列:對于(,)型一階線性遞推關系式
轉化方法:①待定系數法,令,化簡整理后與原來的遞推式比較系數可知,于是,故數列是以為首項,以k為公比的等比數列.
②由得,兩式相減,得,當時,數列是公比為k的等比數列.
2.配湊同構單位1的代換
在求一些遞推數列通項公式時,若能根據其結構特點,合理地構造常數列往往會化動為靜,化難為易,化繁為簡,輕松突破解題的窠臼;同構常數列法囊括了求數列通項的全部初等方法:累加法,累乘法,構造等差(比)數列等等.可以說同構常數列法是求數列通項公式的更為有力的通性通法;
①加減常數項b:或,或
②乘除常數項q:
③加減一次項n:
④加減二次項:
⑤加減指數項:
【步驟】
第一步:從數列通項結構來看主要解決分式結構的數列和;
第二步:分母為相似結構相乘,可以看作是一個數列相鄰兩項相乘或隔項相乘;
【例1】(2023·廣東中山·中山紀念中學三模)
1.已知等差數列的前項和,若,數列的前項和為,且,則正整數的值為( )
A.12 B.10 C.9 D.8
【例2】(2024·陜西·校聯考一模)
2.記為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若,則數列的前2024項和為( )
A. B. C. D.
【跟蹤練習】
(2023·山東日照·校聯考模擬預測)
3.已知數列中,則( )
A.的前10項和為
B.的前100項和為100
C.的前項和
D.的最小項為
(2023·河南·統考模擬預測)
4.大衍數列,來源于《乾坤譜》中對《易傳》“大衍之數五十”的推論,主要用于解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太極衍生原理,大衍數列中的每一項都代表太極衍生過程中,曾經經歷過的兩儀數量的總和.大衍數列從第一項起依次為0,2,4,8,12,18,24,32,40,50,….記大衍數列的前項和為,其通項公式 .則( )
參考公式:
A. 是數列中的項 B.
C. D.
(2023·河南·信陽高中校聯考模擬預測)
5.已知為數列的前項和,,則 ;令,數列的前項和為,若存在,使得,則實數的取值范圍為 .
(2024·全國·校聯考模擬預測)
6.數列滿足,若為數列的前項和,則 .
(2023·四川雅安·統考一模)
7.已知數列與正項等比數列滿足,且________.
(1)求與的通項公式;
(2)設,求數列的前項和.
從①;②這兩個條件中任選一個,補充在上面問題中并作答.
注:如果選擇多個條件分別解答,按第一個解答計分.
試卷第1頁,共3頁
試卷第1頁,共3頁
參考答案:
1.D
【分析】由的關系求出通項公式,再由裂項相消求出,根據方程求解即可.
【詳解】當時,,
當時,,符合上式,故,
所以,
故,
由可得,化簡得,得(舍去負值).
故選:D
2.C
【分析】由已知條件求出數列的首項與公差,得到數列通項,裂項相消求數列的前2024項和.
【詳解】設的公差為d,由得
解得,所以.
則
數列的前2024項和為.
故選:C
3.BC
【分析】A.由,利用錯位相減法求解判斷;B.由,利用幷項求和判斷;C.由 ,利用裂項相消法求解判斷;D. 由,利用對勾函數的性質求解判斷.
【詳解】A.易知,則 ,
,
,
兩式相減得 ,
,
,
,則 ,故錯誤;
B. 易知,則其前100項和為,故正確;
C. ,故正確;
D. 易知,令,則,當且僅當,即,時,等號成立,而,當時,,當時,,所以的最小項為,故錯誤;
故選:BC
4.ABD
【分析】根據的通項公式,分類討論為奇偶情況,即可逐項求解判斷.
【詳解】對A:當為偶數時,,解得,不符題意;
當為奇數時,,解得,符合題意,故A正確;
對B:
,故B正確;
對C:由題意知
,
所以,故C錯誤;
對D:
故D正確;
故選:ABD.
5.
【分析】(1)由與的關系求出,注意驗證;
(2)由求出,再分n為奇數和偶數用裂項相消分別求出,根據存在,使得,求出m即可.
【詳解】由得,當時,,所以;
當時,,
所以,又,
所以,
又,
所以.
所以當時,,當時,,當為偶數時,,顯然,(為偶數)單調遞減,
所以;
當為奇數時,若,則,若,則,
顯然(為奇數)單調遞增,
所以.
綜上所述.
故答案為:;
6.
【分析】根據裂項相消及周期求和計算即可.
【詳解】,
.
故答案為:.
7.(1)
(2)
【分析】(1)設等比數列的公比為,對于①②:根據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運算求解;
(2)由(1)可得:,利用裂項相消法運算求解.
【詳解】(1)設等比數列的公比為,
若選①:因為,則,解得,
所以;
若選②:因為,則,解得,
所以.
(2)由(1)可得:,
所以.
答案第1頁,共2頁
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