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學習目標】 1.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影響。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進程和重要戰役。3.說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雅爾塔會議的主要內容。◎重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戰役;雅爾塔會議。【預習導學】課堂導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國最終戰敗。1918年11月11日,協約國代表福煦與德國代表在法國巴黎近郊的貢比涅森林雷道車站的福煦車廂中簽訂了停戰協定,德國宣告投降,一戰正式結束。此后,福煦車廂作為重要的歷史紀念物,存放在了法國巴黎博物館。1940年6月14日,德國軍隊占領法國巴黎,法國政府投降。希特勒命令德軍將福煦車廂從巴黎博物館運送至貢比涅森林。經過短暫的談判,6月22日法國代表被迫在福煦車廂內簽訂停戰協定,德國占領法國2/3的領土。22年間,同一地點,相同的兩個國家。恩怨情仇,風云變幻。為何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德國是如何崛起的 它又是怎么進行侵略擴張的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課。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及主要戰場 爆發 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戰場 歐洲西線戰場、北非戰場、歐洲東線戰場、太平洋戰場等規模擴大 年6月,德軍突襲 ;蘇軍贏得了 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最大規模 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中國 在亞洲牽制著大部分日本陸軍,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答案】1939 1941 蘇聯 莫斯科保衛戰 東方主戰場知識點二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戰爭形勢的轉折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背景 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開始逐漸走向聯合形成 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 》,標志著 的正式形成 意義 各國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 2.戰爭形勢的轉折二戰轉折 1942年7月,德國進攻 。蘇聯軍民英勇抗敵,于次年2月大敗德軍。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后,蘇軍連續進攻,扭轉了 的形勢 意大利投降 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臺,不久,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 諾曼底登陸 年 6月,美、英盟軍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開辟了 ,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 【答案】1.1942 聯合國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2.斯大林格勒 蘇德戰場 1943 1944 歐洲第二戰場知識點三 雅爾塔會議及戰爭結束 1.雅爾塔會議目的 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召開 年2月,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 內容 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主義,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 ;決定戰后成立 ;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2.波茨坦會議召開 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會晤內容 重申了雅爾塔會議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 》,公告重申《 》的條件必須實施 3.二戰結束及影響結束 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 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 日本投降:1945年9月2日, 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性質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徹底粉碎了 和 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圖示歸納【答案】1.1945 分區占領 聯合國2.波茨坦公告 開羅宣言3.德國 日本 法西斯主義 軍國主義【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兩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以來世界上的兩件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辨別史料——尋找歷史證據】史料① 《九國公約》文本史料② 《凡爾賽條約》文本歷史結論 A.巴黎和會是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分贓會議 B.一戰后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史料(1)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上述史料分別對應哪一歷史結論 (填序號)【制作示意圖——梳理歷史脈絡】(2)制作戰爭脈絡圖可以幫助我們厘清事件發展的線索。請寫出①②處應填入的內容,并說出二戰取勝的根本原因。【分析數據——解讀歷史現象】名稱 時間 參戰國家 卷入人口 傷亡人數 經濟損失一戰 4年多 30多個 15億 0.3億 3300多億美元二戰 6年多 60多個 20億 0.6億 4萬多億美元(3)表格數據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較為直接準確的信息。結合上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及啟示。【答案】(1)②;①。(2)①斯大林格勒戰役;②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擊法西斯。(3)影響:給人類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這次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使和平和進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啟示: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性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是能夠聯合起來,共同面對各種挑戰的;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共處,人類命運休戚相關,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歸納總結在英、法等國綏靖政策的縱容下,法西斯國家不斷對外侵略擴張,最終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1945年9月,日本簽署投降書,世界人民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