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學習目標】 1.概述西歐、美國經濟發展的大體過程,歸納其中的原因。2.簡述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與表現。3.說出歐美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情況。◎重點:西歐經濟的發展和日本的崛起。【預習導學】課堂導入美國總統尼克松曾在1971年的講話中說,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非常有力的競爭對手。朋友,是的。盟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域的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非常激烈……同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想到過的那種挑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美國、日本是通過什么方式發展起來的 在此期間,社會保障制度又發生了什么變化 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7課《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了解歷史的重大變化。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歐洲的聯合 背景 憑借原有的工業基礎和 的援助,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制定恰當的 政策 道路 聯合自強以提高國際地位過程 20世紀50年代 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 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 “ ” 1993年 組成 ,大大加快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答案】馬歇爾計劃 經濟發展 歐共體 歐洲聯盟知識點二 美國的發展與日本的崛起 1.美國的發展原因 美國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表現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經濟繁榮發展,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20世紀七八十年代 經濟發展速度20世紀90年代以后 出現了以 和 為特征的“新經濟”,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日本的崛起【答案】1.放緩 全球化 信息化2.美國 經濟大國 政治大國知識點三 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 建立 美國頒布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法國、聯邦德國等宣布建成“ ” 完善 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 進一步發展 評價 積極性 有利于緩和 ,創造一個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穩定的社會環境 局限性 不能解決 的基本矛盾 ·概念解讀· “福利國家”是國家通過創辦并資助社會公共事業,實行和完善一套社會福利政策和制度,對社會經濟生活進行干預,保證社會秩序和經濟生活正常運行的一種方法。圖示歸納·易錯易混· 歐洲共同體是一個經濟組織,歐盟是一個政治經濟聯盟;歐盟是最大的經濟體,但不是一個國家。【答案】社會保障法 福利國家 社會保障制度 階級矛盾 資本主義制度【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世紀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軌跡不盡相同,但各國經濟發展背后的規律值得探究,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尋訪美國經濟成長】材料一 1933年年底,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信中寫道:“如果您成功的話,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將在各處試行,而我們將以您就職的那一天作為新紀元的第一頁。”(1)材料一中“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的特點是什么 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二戰后,美國經濟“一枝獨秀”的原因有哪些 【探尋歐洲走向聯合】材料二 雨果曾說:“(總有一天)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將緊緊地融合在一個高一級的整體里。”(2)請你用史實佐證雨果的觀點。【探訪日本的崛起】材料三 大約在150年前,(一個)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3)材料三中的“棄舊圖新”指的是什么事件 二戰后,日本又是如何抓住機遇演繹在廢墟中崛起的奇跡的 【成果總結】(4)美國的成功和西歐、日本的崛起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借鑒,你認為當前我國的經濟建設能從中吸取哪些寶貴經驗 【答案】(1)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原因:積極拓展世界市場,應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產技術,等等。(2)20世紀50年代,法國和聯邦德國等國家先后組建了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這三個組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1993年,大部分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3)事件:明治維新。方法:實行了非軍事化和民主化改革,利用美國的援助和朝鮮戰爭的軍需訂單,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大力引進先進技術,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1968年,日本成為資本主義世界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4)重視教育;加強合作和交流;抓住機遇;發展科技;制定適當的經濟發展政策;等等。(符合題意,觀點正確,言之有理即可)備選任務 探究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制度材料一 經濟迅速增長,使英國進入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富裕社會。可由于社會忽視了公平分配問題,多數人沒有分享到應得的成果。在整個工業革命期間,有1/3左右的工人家庭始終處于貧困……工人意識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們受苦,因而滋生出對社會的反叛情緒,并會合成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1)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工業革命中存在的突出社會問題。材料二 1834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濟貧法(修正案)》,規定在濟貧院(濟貧院由教會在全國各地設置),受救濟者必須勞動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在1908年之前,英國始終沒有一個由政府管理的公共養老金計劃。材料三 1908年英國議會正式批準《養老金法》,認為政府有責任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從而建立了國家養老金制度。……1948年,工黨政府首相艾德禮宣布實行《家庭津貼法》《國民保險法》《國民醫療保健法》等一系列社會保障法,為英國建立“福利國家”奠定了基礎。(2)從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出英國社會福利制度發展演變的哪些特征 (3)綜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制度之間的關系。【答案】(1)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工人極端貧困;階級矛盾激化。(意思相近即可)(2)特征:由教會負責實施到政府組織實施;逐步趨于完善;涉及領域逐步擴大;受益人口逐步增加;享受福利逐步成為公民的社會權利,并得到立法保證;逐步加強對兒童、低收入者和老人的保護;等等。(3)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要求從兩方面回答,意思相近即可)歸納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西歐和日本經濟快速恢復和發展起來,其共同原因在于政府實施適當的調控政策,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培養人才。它告訴我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振興經濟首先要振興科技!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