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任務一:閱讀教科書,梳理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史實問題1:按時序整理有哪些重大史實。問題2:按空間整理主要分布在哪些大洲?問題3:從時間可以看出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有何特點?任務二:多角度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原因問題1:依據材料,分析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的根本原因1815年9月6日,玻利瓦爾在牙買加避難時寫了一封長信,即《牙買加來信》。 “印第安人繳納的賦稅,奴隸們遭受的苦難,農民們所承受的實物稅、什一稅和其他稅收以及其他災禍,使可憐的美洲人離開自己的家園。”“西班牙給我們留下的仇恨比相隔的海洋還深”。 “美洲各國現在為爭取解放而斗爭”,“這場斗爭從本質上來說是最正義的”。——郝名瑋,徐世澄著《拉丁美洲文明》問題2:指出“東方覺醒”的含義?1905年伊朗發生立憲革命,一位目擊者于1906年寫道:我以為東方正從酣睡中覺醒。在中國,它表現為一種顯著的反抗外族的態度,偏向“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的理想;在波斯……覺醒似乎表現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這些不滿的跡象同時出現,不能純粹歸于偶然。……我們即將目睹一場數百萬不滿者反對寡廉鮮恥的西方剝削的起義。——摘譯自《1905—1909年波斯革命》英文版問題3:依據材料,分析亞洲民族獨立運動興起的時代因素1906年,提拉克在對印度民眾的一次演講中說:你們的工業被徹底摧毀了,而且是被外國的統治摧毀的;你們的財富正流向國外,你們已經淪落到任何人類都不可能淪落到的最低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有任何其他補救辦法可以自救嗎 要自救,不能靠請愿,唯有抵制。我們宣布,準備好你們的武器,組織起你們的力量……。——摘譯自《提拉克,他的著作與講演》英文版問題4:概括18-19世紀初拉美與歐洲文化交流所涉及的重大時代議題。拉丁美洲與歐洲文化交流簡表年份 人物及事件1764 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在西班牙成立,旨在推動科學、文化及經濟發展。早期868名會員中有500多位墨西哥人1768 墨西哥人阿爾扎特創辦報介紹《百科全書》及歐洲科學新發現。他是法國巴黎科學院、馬德里皇家巴斯克國家之友協會成員1788 法國人布里索在巴黎組建“黑人之友協會”,宣傳廢除奴隸制和奴隸貿易。圣多明各商人奧吉加入協會1793 3位圣多明各代表參加法國國民公會,主張廢除奴隸制30多位墨西哥城學者被加以談論法國大革命、鼓吹殖民地獨立等罪名1804-1805 委內瑞拉人玻利瓦爾游歷西班牙、法國、意大利等地,在巴黎親歷拿破侖稱帝,在羅馬發誓終結西班牙在美洲的統治問題5:結合時代背景,評述玻利瓦爾的主張。他認為“代議制機構同我們的特點、習慣和目前的文化水平是不相稱的”。他主張建立中央集權的共和政體,以保證國家的集中統一和政治上的穩定”。他1819年2月15日在安戈斯圖拉國民議會上的演說中進一步闡述:“委內瑞拉的政府過去是、現在是、也應當是一個共和政府。它的基礎應是人民主權,三權分立,公民自由,禁止奴隸制,廢除君主制和特權。”1826年玻利瓦爾親自制定的玻利維亞憲法,集中體現了這一政治思想。——郝名瑋,徐世澄著《拉丁美洲文明》【小結】 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時代背景任務三:探究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及其影響問題1:拉美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及影響問題1-1:獨立后的拉美國家在政治、經濟上遇到哪些問題?考迪羅主義本質上是軍人專政的軍事獨裁制度……它反映了拉丁美洲各國資產階級力量薄弱,大地產制占優勢的實際狀況……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考迪羅們經常以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換取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借款,從而為外國資本的滲入和政治干涉大開方便之門。……因此,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這些國家面臨的首要任務。——劉宗緒主編:《世界近代史》問題1-2:獨立后的拉美國家在國際環境上遇到什么新情況?問題1-3:拉美人民又進行哪些斗爭以鞏固獨立成果 國家領土范圍內土地與水流之所有權本屬國家……國家任何時候皆有權對私產加以限制……應采取必要措施以分散大地產……一切礦物,或存在于礦脈、礦層、礦塊中構成礦藏之物質……其所有權皆直接屬于國家。——《1917年墨西哥憲法》問題2: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及影響問題2-1:結合亞洲民族獨立運動大事記,概括其相同點。時間 事件 成果 結局局限性問題2-2:結合材料一,談談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列寧的話?材料一 1909年,面臨日益強烈的印度人參與政府的要求,殖民當局頒布了一項有限特許狀,允許富裕印度人選舉地方立法會代表。——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 亞洲的覺醒和歐洲無產階級奪取政權斗爭的開始,標志著20世紀初所開創的全世界歷史的一個新階段。——列寧《亞洲的覺醒》問題3:概述非洲人民反抗帝國主義的斗爭的特點及影響時間 事件 成果材料一 我們來到非洲,傳播文明與和平,建立公正的政府,廢除奴隸貿易,為非洲提供更多利益,這些目標或許是我們的義務,但很可能的情況是利益與義務并行。此外,非洲人民有自然順從于高級權威的傾向,我們在那里取代的權威,要么是奴隸販子和阿拉伯人,要么是統領部落無法容忍的暴政。——《新全球史》載盧加德勛爵對非洲間接統治進行的辯護思考:盧加德勛爵是如何為殖民者的行為辯護的?材料二 在斗爭的高潮中,中國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表了大量文章,聲援印度和伊朗等國人民的斗爭。菲律賓爆發革命后,孫中山一再幫助菲律賓革命者購買武器,而后者也曾捐贈10萬元給孫中山作為從事革命活動的經費。中國和越南的革命者也曾互相支持對方的斗爭。思考:材料反映出亞洲各國斗爭的什么特點?認識:為了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關系進行聯合斗爭。【 第六單元小結】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