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古代印度【學習目標】 1.說出古代印度文明的發展歷程,知道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2.歸納種姓制度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3.敘述佛教產生及向外傳播的過程。◎重點:孔雀王朝、種姓制度和佛教的誕生。【預習導學】課堂導入教師用多媒體播放紀錄片《四大文明古國——古印度》中的片段,并總結:印度是中國的鄰國,中國很早對印度就有了解和接觸,我國《史記》中把印度稱為“身毒”,《漢書》中把它稱為“天竺”,《大唐西域記》中才把它叫作印度。印度的文明是從何時開始的 它又有哪些文明成就呢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古代印度》來探索吧。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發源于 ,流經今巴基斯坦境內,入阿拉伯海。 2.統一過程(1)公元前 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從事農業生產。 (2)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是孔雀王朝統治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首都 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后來,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擾。【答案】1.青藏高原2. (1)1500 (2)華氏城知識點二 森嚴的種姓制度 1.形成: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 ”。 2.內容等級 名稱 從事職業第一等級 婆羅門 掌管祭祀第二等級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 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 首陀羅 從事農業、畜牧業、 捕魚業和手工業 3.特征: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易錯點撥· 種姓制度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工具。種姓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給以后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答案】1.種姓制度2.剎帝利 吠舍知識點三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 1.創立時間:公元前 世紀。 2.創始人: (釋迦牟尼)。 3.特征:(1)反對婆羅門的特權;(2)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3)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外傳: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中國內地,后又傳到 、日本和越南等國。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 ·識記技巧· 編寫歌謠來記憶本課的知識點:“南亞次大陸,就是古印度。文明一度有,衰亡知何故 雅利安人來,再次建國度。種姓制度嚴,孔雀王朝矗。佛教誕生處,釋迦牟尼祖。眾生平等論,信徒日益篤。”圖示歸納【答案】1.6 2.喬達摩·悉達多 4.朝鮮【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探究森嚴的種姓制度材料一 婆羅門編造說:“從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羅門,從手生出剎帝利,從腿生出吠舍,從腳生出首陀羅。”材料二 有印度學者認為:在印度社會中,一個人可以放棄一切,但放棄不了種姓信念。種姓制度在印度法律上已經被廢除,但在事實上卻未被消滅。(1)材料一反映了古印度社會的哪一制度 (2)這種制度將印度社會分成了哪幾個等級 其中哪些等級是被統治階級 (3)婆羅門貴族宣揚造物主創造等級說的目的是什么 (4)該制度有什么特點 (5)結合材料二中的文字和圖片,談談這種制度對印度社會造成了什么影響。【答案】(1)種姓制度。(2)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還有賤民。吠舍、首陀羅和賤民是被統治階級。(3)維護高級種姓的統治。(4)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5)種姓制度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并對后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種姓制度雖已廢除,但對當今印度社會的影響依然存在,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備選任務在學完“釋迦牟尼創立佛教”這一子目的內容后,某班歷史興趣小組中的兩位成員將心中的疑問寫在了留言板上,如下框所示。小明:佛教倡導的“眾生平等”是真正的平等嗎 小麗:佛教代表的到底是哪個階層的利益 請大家為這兩位成員釋疑解惑!【答案】“眾生平等”僅僅是靈魂上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對奴隸制度,而奴隸制度才是真正不平等的根源。佛教代表的是剎帝利的利益,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要求人們“忍耐順從”。歸納總結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種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統治者用來維護其統治的工具。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