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學習目標】 1.概述拜占庭帝國的由來、發展和衰亡。2.說明編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羅馬民法大全》的組成和影響。3.說出拜占庭帝國的特點與影響。◎重點:《羅馬民法大全》的編纂和影響、拜占庭帝國的影響及其滅亡的原因。【預習導學】課堂導入為紀念一個帝國陷落555周年,俄羅斯拍攝了一部時長70分鐘的電影——《帝國的滅亡:拜占庭的教訓》。這是一個長壽的帝國,它的輝煌文明曾對世界產生深刻的影響,它的財富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瘋狂發展,它的法律促進了羅馬法的完善。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拜占庭帝國和 查士丁尼法典 》吧!由此導入新課。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西羅馬帝國滅亡后,經濟比較活躍和社會比較穩定的東羅馬帝國則延續下來,并且進入一個“黃金時代”。527年, 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 (2)《羅馬民法大全》目的 穩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編纂者 528年,查士丁尼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法典 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又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還將查士丁尼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內容 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地位 奠定了歐洲 的基礎 ·知識點撥· 1.《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2.《查士丁尼法典》只是《羅馬民法大全》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內容。【答案】(1)查士丁尼 (2)《新法典》 民法知識點二 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1)帝國緣由:東羅馬帝國的新都在拜占庭,因而又被稱為“ ”,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2)帝國滅亡過程:從7世紀起, 不斷進攻拜占庭帝國;9世紀以后,拜占庭帝國又面臨外部多個軍事勢力的進攻;西歐封建主在羅馬教皇的號召下組建的 不僅沒有給拜占庭以軍事援助,反而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1453年, 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 (3)拜占庭帝國對文化的影響:它對 、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 因素兼收并蓄,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 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 圖示歸納【答案】(1)拜占庭帝國(2)阿拉伯人 十字軍 奧斯曼帝國(3)基督教 東方文化 文藝復興【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探究法律的淵源材料一 有一部法典,它刻在一塊黑色的石柱上,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條,內容十分廣泛,從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法典在嚴格保護奴隸主的利益的同時,還有許多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材料二 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該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材料三 公元6世紀,拜占庭帝國的法學家們相繼編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和《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獻,它們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部法典 該法典有何歷史地位 (2)材料二是對哪部法律的描述 該法律有何地位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應該怎樣評價《羅馬民法大全》。(4)通過對上述材料的探究,你認為上述法律在本質上的共同之處是什么 【答案】(1)《漢謨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2)《十二銅表法》。《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3)《羅馬民法大全》是對不同時期的羅馬統治者制定與頒布的法律法規、命令的匯編,并吸收了許多法學家的研究成果,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4)都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私有財產,是統治秩序、統治意志的體現。(意思相近即可)備選任務探究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材料 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拜占庭帝國由于地處亞、歐、非三大洲的交界處,商業貿易發達,經濟繁榮,以西方古典文明保存者的姿態,傲立于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然而,在以后的幾個世紀里,拜占庭帝國陶醉于已有的輝煌,無視西歐城市悄然興起的文明因素,更不屑于學習和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的優點和長處。拜占庭人認為,他們的職責僅在于保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于創新,這種封閉的心態最終使拜占庭帝國湮滅于奧斯曼的擴張中。問題探究:歷史興趣小組為研究拜占庭帝國的興衰收集了相關材料。閱讀以上材料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答案】觀點:保守狹隘的心態是造成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論述:拜占庭帝國以西方古典文明的保存者自居,陶醉于已有的輝煌,不屑于學習和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的優點和長處,故步自封,保守狹隘,最終在奧斯曼的擴張中不斷走向衰亡。清朝時期,中國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實行“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使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是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重要原因。所以,保守狹隘、故步自封是文明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歸納總結羅馬帝國分裂后,在東部建立了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對外發動戰爭,對內編纂《查士丁尼法典》,匯編《羅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國盛極一時。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所滅。拜占庭文化對東歐各國的文化產生過重大影響,并為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拜占庭帝國滅亡的歷史悲劇告訴我們,開放寬容促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導致文明衰落。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