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4.3 電和磁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知道電可以轉換成磁。科學思維:對通電導線使指南針發生偏轉的現象通過分析做出解釋。探究實踐:1.模仿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2.能夠運用通電線圈能使指南針偏轉明顯的性質,檢測廢電池是否有電。態度責任:1.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細致觀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2.理解科學探究過程中合理進行推測、嚴謹開展實驗、有根據地得出結論的必要性。3.意識到科學技術可以推動社會發展、改變人類生活。電和磁六年級上冊《能量》教科版目 錄聚 焦探 索研 討課堂小結課堂練習拓 展聚 焦奧斯特發現了什么?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呢?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 在一次實驗中偶然讓通電的導線 靠近指南針,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這個發現,打開了人 類大規模利用電能的大門。探 索1用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觀察導線是否會產生磁性字母S表示“南”字母N表示“北”探 索1用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觀察導線是否會產生磁性● 組裝一個電路,點亮小燈泡,以確保電路是通路。● 在桌上放一個指南針。指針停止擺動時,觀察指南針指向什么方向。探 索1用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觀察導線是否會產生磁性●將電路中的導線拉直,放置在指南針的上方,并讓導線的方向與磁針所指的方向一致。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我們有什么新發現?探 索1用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觀察導線是否會產生磁性● 接通電路,觀察指南針有什么變化。再斷開電路,觀察指南針有什么變化。反復做幾次,結果怎樣?有什么辦法可以使實驗效果更明顯嗎 探 索1用通電導線靠近指南針,觀察導線是否會產生磁性電路短路,電流很強,電池會很快發熱。所以只能短暫接通一下,馬上斷開。去掉小燈泡,讓電路短路。探 索2用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重演奧斯特實驗●做一個線圈。用導線在手指上繞10圈左右取下,固定線圈和引出的線。給線圈通上電流,線圈會產生磁性嗎?探 索2用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重演奧斯特實驗●試一試,線圈怎么放可以使指南針偏轉的角度最大 探 索2用通電線圈靠近指南針,重演奧斯特實驗●用完了的廢電池,一點電都沒有了嗎 能用我們的線圈和指南針檢測下嗎 研 討分析奧斯特實驗,你有什么發現 研 討電和磁之間能否相互轉換 你的依據是什么 拓 展奧斯特實驗在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1820年奧斯特做此實驗前,人們對電和磁的認識一直是單獨的、孤立的,奧斯特實驗使人們第一次認識到電和磁的聯系。從教學上講,能否做好奧斯特實驗是學生能否學好電磁學的關鍵。但教材對此實驗的設計效果并不明顯。田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直接連接并放在演示磁針的上方,會發現磁針幾平不動,很多教師采用將演示燃針換成微型磁針來做此實驗,通電后磁針轉動但轉動幅度仍不大。此種改進雖勉強可行,但降低了實驗可見度,教師的演示有蜻蜒點水之感,再者用電池做電源,由于發生短路,用過幾次就要更換電池,造成較大的浪費,因為學生電源有過載保護,也無法用學生電源代替電池做實驗 。奧斯特實驗的缺點課堂小結通電后的導線能使指南針發生偏轉,即電流可以產生磁性。電能產生磁,電流越大,產生的磁性越強。通電線圈立著套在指南針上時,磁針偏轉的角度最大。用廢電池給導線供電,若導線能使磁針偏轉,說明廢電池里還有電;若導線不能使磁針偏轉,說明廢電池里沒有電。課堂練習1. 下列物體不能影響指南針指向的是( )。A.鐵 B. 磁鐵 C.銅導線 D.通電導線C課堂練習2.奧斯特實驗說明了( )。A.通電導體的周圍存在磁場 B.導體周圍存在磁場C.磁體的周圍存在磁場 D.銅導線的周圍存在磁場A課堂練習3.列方法中不能增加電流大小的是( )。A. 增加電池節數 B. 增加導線長度C. 短路 D. 增加線圈圈數B課堂練習4.指南針在( )中能發生偏轉明顯。A. 串聯電路(一個電池) B. 斷路C. 短路 D. 并聯電路(一個電池)C課堂練習5.把相互排斥的兩塊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會變小。 ( )6.當導線中有電流通過時,導線的周圍會產生磁場。( )7.只有磁鐵、鐵一類的物質才能使磁針發生偏轉。( )8.通電的導線可以像磁鐵那樣有磁性( )9.瑞典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電流能產生磁性。( )√√√××謝 謝 觀 看!六年級上冊《能量》教科版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