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 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學習目標】 1.通過了解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遺存,知道中國境內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活動。2.思考化石是怎樣形成的,化石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 培養(yǎng)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3.認識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重點:北京人的發(fā)現(xiàn)及其特征。【預習導學】課堂導入在我們神圣的國土上,有廣袤的肥田沃地,給我們以衣食之源;有眾多的江河湖澤,給我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漫長的海岸線,給我們以交通和貿易之便。從史前時期起,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之上繁衍生息。那么,人類是怎樣誕生的 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又有哪些居民呢 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一起走進《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多媒體出示《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布圖》,引導學生分析中國古人類的遺址分布特點;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總結有關元謀人的發(fā)現(xiàn);通過化石圖片認識元謀人的生活特點 通過讀圖,說出中華大地遠古人類遺址的分布特點,并探討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學會從化石圖片中認識元謀人的生活特點,明白化石是研究遠古人類歷史的重要證據;閱讀課本總結元謀人的相關知識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fā)源地之一,中國古人類遺址在分布上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大多在河流附近,明白大河孕育了文明;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化石推測出元謀人會使用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的生活特征,認同化石在研究古人類中的重要作用 學會識讀歷史地圖,能夠從中獲得信息,提高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認識化石的作用,開始對唯物主義觀點有所認識;明白中國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對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加深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 (1)我國是世界上發(fā)現(xiàn)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類是 、北京人和 等。 (2)元謀人發(fā)現(xiàn)地點 省元謀縣 生活年代 距今約 年 生活情況 能制作 ;知道使、用地位 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 的古人類 ·識記技巧· 通過編寫三字經的方式記憶元謀人的知識點:元謀人,在云南;約170萬年,史最早;制工具,會用火。【答案】(1)元謀人 山頂洞人(2)云南 170萬 工具 火 最早知識點二 北京人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教師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第4頁插圖《北京人復原頭像》,組織同桌間進行“看同伴,找不同”活動(提示: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可從前額、眉骨、顴骨、鼻子、嘴部、下頜幾處比較),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四肢的對比 小組討論北京人的特征,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多角度形成對北京人的認識,可以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并在全班分享 北京人能夠直立行走;外貌更像現(xiàn)代人;制作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過群居生活 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鍛煉同學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同時又以教材作為閱讀載體,歸納整合知識;交流分享,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了訓練 (1)發(fā)現(xiàn)地點:北京西南 龍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約 年。 (3)體貌特征:上肢與現(xiàn)代人相似,能夠 行走,保留了 的某些特征。 (4)生產生活狀況:使用 石器采集、狩獵;會使用 ,會保存火種。 (5)社會組織:過 生活。 (6)地位: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內涵最 、材料最 的直立人遺址之一。 圖示歸納繪制圖示歸納火的用途。圖示如下:結論:增強了人類適應自然的能力。【答案】(1)周口店(2)70萬—20萬(3)直立 猿(4)打制 火(5)群居(6)豐富 齊全知識點三 山頂洞人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第6頁插圖《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和裝飾品》,組織學生進行“我是考古小專家”活動 觀察圖片文物并結合教材內容,大膽合理地推測文物本身所蘊含的歷史信息 骨針說明山頂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使用它縫制衣服;裝飾品說明山頂洞人有愛美意識 培養(yǎng)識讀歷史文物的能力,提高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認識到生產工具的改進體現(xiàn)了生產技術的提高和生產力的發(fā)展距今時間 約 年 發(fā)現(xiàn)地點 北京 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體貌特征 與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生產工具 使用 石器,已掌握 和鉆孔技術 生活技能 懂得 ,靠采集、狩獵為生,會縫制衣服;有 意識 社會組織 過 生活,沒有 的差別 圖示歸納【答案】3萬 周口店 打制 磨光 人工取火 愛美集體 貧富貴賤【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中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導學建議· 游學活動是學校開展社會實踐的方式之一。限于條件,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模擬組織學生前往周口店探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歷史遺跡。通過游學準備、游學過程、游學匯報三個主題,強化學生對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發(fā)現(xiàn)地點、特征、生產生活等相關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 學校組織七年級學生前往周口店探尋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歷史遺跡,完成了一次尋訪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的文化體悟之旅。【游學準備】從空間上了解北京人遺址的分布。觀察《中國境內主要遠古人類遺址分布示意圖》,寫出代表本次活動目的地的字母。 【游學過程】參觀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和周口店遺址。同學們在參觀博物館和遺址時看到了下圖所示的有關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化石和遺存,請你任選三張圖片,說明圖片蘊含的歷史信息。【游學匯報】依據“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根據歷史遺存和考古化石,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山頂洞人比北京人進步”的研究報告。(填充表格)年紀輕長得帥住得高技術精吃得好活動廣觀念新【答案】A。①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山頂洞人的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②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③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④山頂洞人已經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有愛美意識。距今約3萬年前 模樣和現(xiàn)代人基本相同 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 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 會人工取火,還會捕魚 到遠方跟他人交換物品 骨針縫衣、愛美、土葬。歸納總結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重要證據,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的史料實證(實物史料)。人們通過對化石的研究了解到早期人類的生活方式、突出特點以及重要的技能。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在殘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中與自然界不斷斗爭,一步步走向進步,走向文明。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