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學習目標】 1.記住西漢的建立時間、建立者和都城。2.分析漢初劉邦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原因、措施。3.識別“文景之治”的措施和表現,認識到漢初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使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體會民生對社會穩定的重要性。◎重點: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預習導學】課堂導入公元前202年,為慶祝漢朝建立,漢高祖在洛陽大宴群臣。宴會上,他要求大臣談談戰他勝項羽的原因。大臣們各有各的說法。劉邦認為他們都沒有說到點子上,于是就說:“軍事謀劃,我不如張良;治理國家,我不如蕭何;統軍作戰,我不如韓信。這三人是當代的豪杰,我能任用他們,就是取勝的主要原因。項羽連一個多謀善斷的范增都不肯用,所以失敗了。”大家想一想,漢高祖這話對不對 為什么 劉邦打敗項羽后,建立了西漢王朝。漢初統治者面對的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他們實行了什么樣的政策 又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學完今天這一課,我們就會得出答案。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西漢的建立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多媒體展示材料:漢興,接秦之敝,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 —— 《漢書·食貨志》 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材料反映的是西漢建立后面臨的什么狀況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和解讀材料,掌握西漢建立的史實和漢初經濟凋敝的狀況 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 結合文字史料,聯系課內外知識,掌握分析問題的能力 (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立漢朝,定都 ,史稱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2)社會狀況:殘破荒涼。原因 秦朝的殘暴統治和秦末的戰亂,使社會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表現 人民流離失所,人口銳減,大片的田地荒蕪首要問題 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知識拓展· 劉邦世代務農,曾任亭長,善于網羅人才,包括社會下層有才能的人。稱帝后,論功定封,形成“布衣將相”的局面。【答案】(1)劉邦 長安知識點二 休養生息政策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兵”“奴”“民”三個角度總結漢高祖休養生息政策的內容,并引導學生分析具體措施有何作用,從而明確采取休養生息政策是漢初經濟得以恢復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閱讀教材,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漢初的經濟逐漸得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 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目的 鞏固政權和穩定社會局勢原因 吸取秦朝因暴政導致速亡的教訓內容 讓 還鄉務農;將奴婢釋放為平民;鼓勵農業生產,采取 的政策 作用 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圖示歸納【答案】士兵 輕徭薄賦知識點三 “文景之治” 【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結論 設計意圖教師組織學生排演課堂小短劇,對比秦始皇和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的統治措施,引導學生得出“成由儉,敗由奢”的結論 閱讀教材并排演小短劇,明確“文景之治”的局面及地位 輕徭薄賦、減輕刑罰、提倡節儉 通過對短劇和史料的解讀與分析,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唯物史觀與家國情懷核心素養 (1)時期:漢文帝和 時期。(2)措施輕徭薄賦 注重農業生產,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減輕刑罰 重視“ ”,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 提倡節儉 提倡勤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 (3)表現: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的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 ”。 ·知識拓展· 1.漢興的原因:統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訓,促成了繁榮的治世局面的出現;漢初的統治者都勤于政事,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提倡節儉。2.啟示:統治者要勤政愛民,關注民生,注意減輕農民的負擔;要提倡節儉治國,反對奢侈浮華。【答案】(1)漢景帝(2)以德化民(3)文景之治【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秦亡漢興。·導學建議· 設置三個主題“以史為師”“以史為鏡”“以史資政”,組織學生進行小組探究,使其認識到秦亡漢興的原因等。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一個優良傳統。請結合下列史料,進行以“秦亡漢興”為主題的探究。【以史為師】(1)根據圖一和圖二,指出秦朝暴政的表現,并分析其影響。【以史為鏡】材料一 漢興……天下既定,民亡蓋臧(儲藏的東西),自天子不能具(選出)醇駟(毛色相同的四匹馬),而將相或(有的)乘牛車。—— 《漢書·食貨志》材料二 農,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漢書·文帝紀》 (2)材料一反映了漢初怎樣的社會狀況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 統治者該如何應對 (3)材料二反映了漢文帝的什么統治思想 【以史資政】材料三 在社會大動蕩或長期戰爭之后,統治者實行輕徭薄賦的政策,以保養民力,增加人口,達到恢復和發展經濟、穩定統治的目的。(4)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策 漢初哪個皇帝開始實行這一政策 他的繼任者為實踐這一思想采取了哪些措施 這些措施使漢朝出現了什么局面 (5)結合上述材料,說一說“秦亡漢興”主題探究給你的感悟與啟示。【答案】(1)法律嚴苛;賦稅沉重;徭役繁重。激化社會矛盾,加速帝國滅亡。(2)經濟蕭條、百廢待興。原因:秦末暴政和連年戰亂。應對: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重視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4)休養生息政策。漢高祖(劉邦)。措施:漢文帝和漢景帝注重農業生產,提倡以農為本,要求各級官吏關心農桑,并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把田賦降到了三十稅一;文帝和景帝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文景之治”。(5)一個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實行仁政,減輕老百姓的負擔;得民心者得天下。(言之有理即可)歸納總結楚漢之爭中,劉邦擊敗項羽,建立了漢朝。漢高祖劉邦吸取秦滅亡的教訓,實施了休養生息的政策。其后繼者漢文帝、漢景帝延續這一政策并有所擴展,社會出現“文景之治”局面,讓我們認識到“成由儉,敗由奢”的道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