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學習目標】 1.概述洋務運動的背景,說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及口號。2.說出洋務運動的目的,列舉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3.闡明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歷程中的作用,歸納其失敗的原因。◎重點: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重要作用。【預習導學】課堂導入教師通過PPT展示圖片:鴉片戰爭中清軍戰艦 甲午中日戰爭中清軍戰艦教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在這兩場戰役中清軍的戰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學生回答,教師繼續引導)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清軍的裝備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 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統治者為什么會一反常態,運用西方的軍事裝備呢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第4課《洋務運動》的學習。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20—25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作好標記并完成導學案“重點梳理”部分的填空。(時間:10分鐘。)1.洋務運動興起的歷史原因有哪些 2.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化過程中有何重要作用 3.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洋務運動 1.興起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主張 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 的統治 代表 洋務派:在中央以 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 、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 時間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口號 “自強”“求富” 2.近代工業項目 軍事工業 民用企業時間 19世紀60年代開始 19世紀70年代開始口號 “ ” “ ” 主要 企業 安慶內軍械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比較重要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 、湖北織布局等 3.文化教育:興辦新式學校,設立翻譯館,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等等。4.建立新式海陸軍: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19世紀80年代,福建、廣東、南洋和 等海軍初步建成。1885年,清政府成立 統一協調指揮。 5.對洋務運動的評價(1)性質:清朝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2)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 運動。 (3)意義:在客觀上促進了 ,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局限性:由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再加上其內部的腐敗和外國勢力的擠壓,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 【答案】1.清王朝 奕? 李鴻章2.自強 求富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漢陽鐵廠4.北洋 海軍衙門5.(2)第一次近代化 (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4)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知識點二 美、日侵略臺灣 1.19世紀中期以后,列強覬覦中國邊疆地區是從 開始的。美國很早就有侵略臺灣的野心。19世紀60年代,美國派軍隊進攻臺灣,遭到臺灣人民堅決抵抗,大敗而歸。 2.19世紀70年代,日本借口琉球船民在臺灣被殺,向清政府提出交涉。清政府強調 和 均為中國“屬土”,與日本無關,日本政府隨即決定武力侵臺。 【答案】1.東南海疆2.臺灣 琉球知識點三 收復新疆 1.背景:19世紀60年代,中亞浩罕國軍事頭目 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區。19世紀70年代,俄國還直接出兵侵占新疆 地區。 2.經過: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第二年,左宗棠命 入疆,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先收復了 及其附近地區,然后攻克了達坂城等地,挺進南疆。1878年,清軍收復了除伊犁外的新疆領土。1884年,清政府根據左宗棠的建議,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新疆建省,鞏固了 ,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答案】1.阿古柏 伊犁2.劉錦棠 烏魯木齊 西北邊防知識點四 中法戰爭 1.中法戰爭: 年年底,法國攻擊駐守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法軍突然襲擊馬尾軍港,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不久,法軍進攻臺灣,督辦臺灣軍務大臣 率部抵抗,擊退法軍;1885年3月, 取得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整個戰局。 2.臺灣建省的意義:加強了 ,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 【答案】1.1883 劉銘傳 馮子材2.東南海防【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洋務運動興起背景及失敗原因·導學建議· 引導學生回憶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探究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原因。借助漫畫、史料,揭示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內憂外患】圖一 西方列強侵略 圖二 太平天國運動(1)根據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探究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的原因。【失敗原因】圖三 漫畫 材料一 輪船招商局長期使用官款,發展迅速……所獲利潤大都歸入李鴻章等人的私囊……民間有‘宰相(李鴻章)肥,天下瘦’的說法。 材料二 洋務運動期間,雇用洋匠。他們大都挾技居奇,刻意延長工期,唯利是圖;核心技術獨立完成,回避中國工匠。 (2)結合圖文材料,分析洋務運動難以擺脫破產厄運的原因。【答案】(1)原因:清政府內外交困(內憂外患)。內憂指太平天國運動,沉重打擊了封建統治者;外患指清政府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均遭失敗。(2)直接原因:重技術,輕制度,管理落后,官僚腐敗,外國勢力的擠壓。根本原因:洋務派只學習西方技術,不改變落后的封建制度。備選問題 如何正確評價洋務運動·導學建議·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所學知識,指出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價應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材料 洋務運動三十年,沒能實現洋務派自己提出的求強、求富的目的,沒能讓中國擺脫屈辱地位,但也有得有失,給中國歷史留下了長遠影響?!髣张梢M了大機器生產,為中國創建了近代的工礦、交通事業;編練了新式海軍,使得中國開始走上軍事現代化道路,增強了中國的軍事力量;培養出了一批現代化專業人才。——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有人認為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是成功的;也有人認為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 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是失敗的。你對此有何看法 請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的認識。【答案】觀點一: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成功的。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方面的發展;洋務運動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務運動促進了教育的近代化,培養出了一批近代化專業人才,促進了科技的近代化。觀點二: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是失敗的。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洋務運動,求強未強,求富未富;洋務運動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的統治,其主觀目的具有反動性;洋務企業管理落后,官員貪污腐敗。觀點三: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有成功之處,也有失敗之處。可以結合觀點一和觀點二中的理由加以說明。認識: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不能改變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命運。歸納總結19世紀60—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員,先后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發起了維護清王朝統治的洋務運動。這一運動,雖然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使中國開始順應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