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學習目標】 1.說出義和團運動興起的背景和過程,以及義和團運動的口號,分析義和團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2.復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過程和結果,說出義和團和清軍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認識到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剿殺是義和團運動失敗的重要原因。3.說出《辛丑條約》的內容,并結合內容歸納這一條約的簽訂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認識到腐敗妥協的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重點: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斗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預習導學】課堂導入教師用幻燈片展示右邊的漫畫,并介紹20世紀初列強再次發動了侵華戰爭,腐朽的清王朝又一次遭受到無情的鞭撻。由此導入新課。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34-38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作好標記并完成導學案“重點梳理”部分的填空。(時間:10分鐘。)1.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 其能夠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2.為什么會爆發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義和團運動有何意義 失敗的原因是什么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結果如何 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義和團運動 背景 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興起 興起于山東、直隸一帶,后逐漸轉變為具有廣泛群眾性的 組織 發展 清政府由“剿滅”變為“ ”,義和團得到迅猛發展,到1900年夏,已經控制了 地區 口號 “扶清”:反映出義和團對 的本質認識不清 “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 的斗爭意志,但具有 的落后性 【答案】反帝斗爭 招撫 京津 清政府 帝國主義 盲目排外知識點二 抗擊八國聯軍 1.八國聯軍侵華:1900年6月,為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組織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發動了侵華戰爭。 2.抗擊八國聯軍史實 義和團在 一帶阻擊敵人;在北京,清軍和義和團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在天津,義和團與侵略軍在老龍頭火車站展開激戰,并炮轟紫竹林租界。天津保衛戰中 壯烈殉國 結果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義和團運動失敗影響 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答案】2.廊坊 聶士成知識點三 《辛丑條約》的簽訂 1.簽訂: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等11國簽訂《辛丑條約》。 2.內容經濟 清政府賠款白銀 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 活動 軍事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外交 劃定北京 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3.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辛丑條約》內容可用“兵民禁賭”來記憶。“兵”指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至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民”指把東交民巷辟為使館界;“禁”指清政府保證嚴禁中國人民參加反帝活動;“賭”與錢有關,指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答案】2.4.5 反帝 東交民巷【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及《辛丑條約》的影響·導學建議· 指導學生分析歷史圖片、文獻史料,通過史料實證的方法說明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通過分析《辛丑條約》的條款,歸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影響。【圖說歷史】炮火下燃燒的北京城法國搶來的耕牛俄軍在屠殺中國百姓(1)結合圖片,請你指出八國聯軍在中國犯下的暴行。從中你得出了怎樣的認識 【條款分析】《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項目 內容 危害經濟 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① 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② 軍事 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清政府喪失軍事自主權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使東交民巷成為“國中之國”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③ (2)分析表格中的條款,完成危害一列中的空格部分。根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析《辛丑條約》對我國造成的影響。【答案】(1)暴行:八國聯軍在中國燒、殺、搶、掠,對中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及中國的文明發展等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認識:八國聯軍的暴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兇惡本質。(2)危害:①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加大了列強控制我國經濟命脈的力度;②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③清政府成為“洋人的朝廷”。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備選問題 正確評價義和團運動·導學建議· 教師用PPT展示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材料,通過分析名人名著對義和團運動的評價,使學生得到正確的認識。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孫中山曾說:義和團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傷亡枕藉,還是前仆后繼,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材料二 瓦德西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把“華人置諸德國官吏治理之下”,實在是“一種困難”,對中國實行瓜分實為下策。——材料一、二均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應如何評價義和團運動。【答案】戰斗中,義和團成員展示出非凡的勇氣、視死如歸的精神以及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義和團運動帶有迷信、落后、盲目排外色彩,體現了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歸納總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參與國家最多的一次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失敗和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進一步暴露出清政府的腐朽沒落。中國的出路在哪里 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對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決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達到救國救民的目的。中國近代史上一場革命的風暴即將到來。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