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導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學習目標】
  1.說出孫中山的生平;概括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復述其思想由變法到革命的轉變過程。
2.列舉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以及推翻清王朝所作出的努力。
3.說出中國同盟會的建立,概括三民主義這一思想的形成,認識三民主義是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重點:同盟會的成立、三民主義的形成。
【預習導學】
課堂導入
《孫中山先生》是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而特別攝制的3集歷史文獻紀錄片。該紀錄片的攝制歷經半年之久,攝制組轉戰中山、南京、北京、上海、東京、夏威夷等地進行拍攝。孫中山領導中國人民進行了哪些革命斗爭 為什么選擇中山、南京、北京、上海、東京、夏威夷等地進行拍攝呢 帶著這些疑惑開始今天的學習吧!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40—43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作好標記并完成導學案“重點梳理”部分的填空。(時間:10分鐘。)
1.孫中山早年進行了哪些革命活動 其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2.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宣傳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和推翻清政府作了哪些努力
3.中國同盟會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分別是什么 它的成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三民主義”的內涵是什么 它的提出有何重要意義
重點梳理
知識點一 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
  1.人物簡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名文,號逸仙。旅居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他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遂以“中山”名世。
2.早期活動
思想轉變 1894年,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提出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他開始認識到,只有推翻 的專制統治,才能拯救中國
革命團體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
武裝起義 1895年,孫中山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由于起義消息泄露,陸皓東等人被捕犧牲,起義失敗
流亡海外 廣州起義失敗后,孫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國發展革命組織,為繼續革命作準備
【答案】2.清政府 興中會
知識點二 同盟會與三民主義
  1.歷史背景:《辛丑條約》簽訂后,國內革命情緒日趨高漲;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成立,影響較大的有 和 。
2.思想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迅速傳播,出現了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和《警世鐘》等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3.中國同盟會成立
目的 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
成立 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成立
綱領 確定了“ ,恢復中華, ,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
領導 選舉孫中山為同盟會總理
刊物 創辦《 》,作為機關報
性質 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 革命政黨
影響 使全國資產階級革命派有了一個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奮斗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4.三民主義
(1)內容: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 ”。
(2)意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答案】1.華興會 光復會
3.驅除韃虜 創立民國 民報 資產階級
4.(1)三民主義
【合作探究】
任務驅動 探究孫中山被稱為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導學建議·
  結合歷史名人對孫中山的評價,歸納孫中山思想的轉變及從事的革命活動,說明他被稱為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名人評價】
周恩來: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他有功績,也有缺點。毛澤東: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他全心全意地為了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民族主義里,有德意納粹與法西斯精神之優點,而無其缺失。民生主義里,有蘇俄共產政權向往之長處,而無其偏病。民權主義又把英美政黨代議制度之理論,釋回增美。”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近代中國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清政府的腐朽統治引起人民的強烈不滿。孫中山從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統治,率先舉起了革命的大旗,領導了一系列武裝起義。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提出“振興中華”的宗旨,號召“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1905年他在日本東京組建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提出的三民主義,成為他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所以說孫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備選問題 探究孫中山革命思想的轉變
·導學建議·
  根據孫中山的言論,分析孫中山思想的轉變及其原因。
【實現思想轉變】
言論一
  夫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地能盡其利則民食足,物能盡其用則材力豐,貨能暢其流則財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 ——1894年,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言論二 “革命為惟一法門。”“我們必須傾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
——1903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戲院的演說》
  (1)根據孫中山在不同時期的言論,分析孫中山思想的變化情況及變化的原因。
【確立革命思想】
言論三 1906年孫中山說:“我們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
其現在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
——摘編自《孫中山選集》
(2)根據言論三,請你談談該言論反映了孫中山的哪些思想 結合所學知識,請談談你對孫中山革命思想的理解。
【答案】(1)言論一表明孫中山希望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言論二表明孫中山認識到只有革命才能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廢除專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變化原因:上書李鴻章遭到拒絕;清政府的腐朽與專制統治;人民對清政府的強烈不滿;等等。
(2)思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民族主義:即民族革命,指推翻清朝統治,反對民族壓迫。對帝國主義的本質缺乏深刻的認識,因而未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體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
民權主義:即政治革命,指推翻封建君主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缺乏徹底解放人民群眾的主張,后被獨裁者利用,成為獨裁的工具。
民生主義:即社會革命,指國民共享社會進步善果。沒有從根本上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用改良的方法,核定地價,平均地權,沒有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總之,三民主義的局限性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徹底的勝利。
歸納總結
孫中山早年從“醫人”轉向“醫國”,從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統治,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領導民族民主革命的偉大歷程中,創建革命團體,建立政黨,確立三民主義,發動武裝起義。這一系列活動,使他成為革命黨公認的領袖。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府谷县| 合水县| 潼南县| 耒阳市| 台东市| 饶阳县| 乌鲁木齐县| 宜君县| 南木林县| 肇庆市| 呼和浩特市| 安泽县| 万州区| 庐江县| 得荣县| 谢通门县| 民县| 理塘县| 曲靖市| 财经| 黎平县| 安塞县| 马尔康县| 咸丰县| 闵行区| 靖远县| 栖霞市| 德清县| 渭源县| 泰和县| 武山县| 丽水市| 阜康市| 山西省| 怀远县| 无锡市| 桦甸市| 博客| 旺苍县| 石城县| 当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