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3課 五四運動【學習目標】 1.概括五四運動爆發的背景,分析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說出五四運動的過程和口號,描述其每一階段的主力和中心,明確工人階級在運動中所起的作用。2.根據五四運動的結果,分析五四運動能夠取得基本勝利的原因。3.分析五四運動的重大歷史意義,認識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積極創新、探索科學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核心。◎重點: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過程、結果和意義。【預習導學】課堂導入播放《光榮啊,中國共青團》。教師活動:好一曲激情澎湃的青春之歌,在這首歌中為什么寫上“五四”的火炬,喚起了民族的覺醒,“五四”是指什么 學生活動預設:五四運動。教師活動: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那段歷史。板書課題《五四運動》。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61—64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作好標記并完成導學案“重點梳理”部分的填空。(時間:10分鐘。)1.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2.五四運動的中心和主力在6月3日以后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3.五四運動為什么能夠取得初步的勝利 4.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有哪些 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五四運動的爆發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英、法、美等列強在 上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全部轉讓給 。 2.經過: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學生匯集在天安門前,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并舉行示威游行。學生們提出“外爭 ,內除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 、陸宗輿、章宗祥。北洋政府出動軍警鎮壓,逮捕了30多名愛國學生。第二天,北京學生舉行總罷課。 【答案】1.巴黎和會 日本2.主權 國賊 曹汝霖知識點二 五四運動的擴大 背景 親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北京學生的愛國斗爭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廣泛擁護 帝國主義脅迫北洋政府取締學生的愛國運動 全國200多個城市的學生一致罷課,支持北京學生的 斗爭 擴大 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罷市風潮席卷全國十幾個商業中心城市。唐山、長辛店等地工人也舉行罷工工人階級成為五四運動的主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結果 北洋政府釋放被捕學生,罷免 等人的職務,中國代表沒有在“ ”上簽字。五四運動的直接目標得到了實現,這是中國人民 的一次重大勝利 五四運動前期的主力是青年學生,五四運動后期的主力是工人階級。【答案】陳獨秀 日本 反帝愛國 上海 曹汝霖 巴黎和約 反帝斗爭知識點三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1.性質(1)是一場以先進 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 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2)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 、捍衛 、凝聚 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3)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 運動。 2.意義:①五四運動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 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②為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③五四運動是中國 革命走向 革命的轉折點。 【答案】1.(1)青年知識分子 反帝反封建(2)民族危亡 民族尊嚴 民族力量(3)思想啟蒙2.馬克思主義 中國共產黨 舊民主主義 新民主主義【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導學建議· 教師用PPT展示相關史料,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認識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辨析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威爾遜提出十四條和平意見:杜絕秘密外交,簽訂公開和約;公正地處理殖民地問題,在決定一切有關主權問題時,要顧及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材料二 彼此大談公理戰勝強權,大談威爾遜的主張如何如何,這一來世界各國可以平等了,至少我國可與日本平等了,不受日本人的氣了,而世界也將保持永久的和平。——摘編自《郭廷以口述自傳》材料三 這次巴黎和會召開時,中國可以挽百十年國際上之失敗,使中國能夠與英法美并駕齊驅。——1919年1月5日上海《民國日報》材料四 在那一刻曙光過后,在巴黎的中國人,迅即陷入黑暗之中,不僅是中國代表團,而且在巴黎的留學生和僑民,還有一個自費到巴黎“觀會”的梁啟超,統統感到暗無天日。——摘編自張鳴《北洋裂變:軍閥與五四》巴黎和會召開前,中國對其有著怎樣的憧憬 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結果是怎樣的 這一結果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由此得出怎樣的認識 【答案】憧憬:在巴黎和會召開前,中國作為戰勝國參與會議,人民期望很高。結果: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合理要求遭到了拒絕,中國民眾的落差很大,感覺被欺騙了,所以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根本原因: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北洋軍閥政府腐敗無能。認識:弱國無外交。備選問題 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意義·導學建議· 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并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分析,“新”表現在哪些方面 最終得出結論。辨析材料,探究問題。材料一 五四運動的杰出的歷史意義,在于它帶著為辛亥革命還不曾有的姿態,這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封建主義。——毛澤東材料二 五四運動的偉大功績在于啟導廣大人民的覺悟,準備革命力量的團結。綜合上述兩則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五四運動的性質及歷史意義。【答案】性質: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革命運動。歷史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歸納總結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五四運動樹立了一座推動中國歷史進步的豐碑。它蘊含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精神,其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