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道路【學習目標】 1.說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背景;掌握南昌起義的時間、地點、主要領導人以及意義。2.講述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的故事;認識中國革命重心由城市轉向農村的原因。3.掌握工農武裝割據形成的歷史背景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情況;復述中國革命是如何達到星火燎原之勢的。◎重點:南昌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預習導學】課堂導入“飄我軍旗,紅自南昌……勇哉八一,軍旗飄揚,軍歌高亢,軍徽閃亮。壯哉八一,砥柱中流,黨心所倚,民心所向。”讀了這首行文磅礴大氣、遣詞華美、字字鏗鏘的《八一賦》,你有什么感想 你知道我們黨為什么把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建立的紀念日嗎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77—82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在課本上作好標記并完成導學案“重點梳理”部分的填空。(時間:10分鐘。)1.中國共產黨為什么發動南昌起義 該起義有何重要意義 2.毛澤東為什么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3.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有何意義 4.毛澤東是如何開辟“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 重點梳理知識點一 南昌起義 1.爆發:1927年8月1日, 、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領導革命軍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占領南昌城。 2.意義: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 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 【答案】1.周恩來2.國民黨反動派知識點二 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確定實行 和武裝起義的方針,決定在秋收時節發動武裝起義。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 ”的著名論斷。 2.秋收起義(1)時間: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舉行起義。(2)轉折:起義軍受挫后,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中心城市 的計劃,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 (3)結果:1927年10月,毛澤東在 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3.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后,合編為 ,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 4.中國共產黨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 轉入 、建立 的序幕。 【答案】1.土地革命 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2.長沙 井岡山3.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4.城市 農村 根據地知識點三 工農武裝割據 1.局面開創:毛澤東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和游擊戰爭,創造了“ ”的局面。 2.革命原則:1929年12月,紅軍第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古田會議確立了 、 的原則。 3.發展壯大:到1930年,在全國各地創建了大小十幾塊革命根據地,以紅四軍為主建立的 面積最大。 4.政權形成: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定都 , 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人民委員會主席。 【答案】1.工農武裝割據2.思想建黨 政治建軍3.中央革命根據地4.瑞金 毛澤東【合作探究】任務驅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教師利用PPT展示史料,引導學生分析史料,了解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及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基本事實。閱讀材料,探究問題。【背景一】 大革命失敗后,共產黨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過程中又到了農村。最初,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只有一個榜樣,那就是已經成功的俄國革命,它正是從城市開始并奪取城市而勝利的。——摘編自劉愛武《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1)根據背景一材料,請你指出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具體是怎樣的實踐 從中可以得出怎樣的認識 【背景二】 敵大我小,敵強我弱,革命轉入低潮,敵人的主要力量在中心城市,目前攻占中心城市已不可能。因此,要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湘粵贛邊境的農村中去,找個歇腳的地方,同農民相結合,堅持農村斗爭,保存、發展革命力量。——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在文家市會議上的發言(2)根據背景二材料,請你指出秋收起義后,毛澤東為什么選擇井岡山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 據此指出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怎么樣的革命道路。(3)毛澤東在井岡山開創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這說明了什么 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 (4)通過以上問題的探究,請談談你對井岡山精神的理解。青少年應當如何弘揚井岡山精神,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答案】(1)革命道路:以俄為師,城市起義。實踐: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多次起義,都以攻打城市為中心,但都失敗了。認識:俄國成功的革命道路并不適合中國國情,中國需要實事求是開創適合自己的革命道路。(2)原因:遠離城市,敵人統治力量薄弱;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群眾基礎好;井岡山附近物產豐富。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3)說明:“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是正確的。啟示: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勇于創新;要不屈不撓,在挫折面前積極樂觀。(4)理解: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如何發揚:樹立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堅定愛國主義情懷;學習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勇于探索、甘于奉獻、艱苦奮斗的精神;立志建設祖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等等。·導學建議· 通過繪制圖示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歸納總結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先后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武裝暴動。毛澤東在領導秋收起義過程中,逐漸將革命的重心放在偏僻的農村,開展工農武裝割據的斗爭,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