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2.6透鏡和視覺(2)學案姓名[學習目標]1、了解實像的概念;2、了解凸透鏡成所的像的性質;3、了解凸透鏡的一些應用;4、運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決實際問題。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透鏡鏡成像1、實像:能呈現在 上,它是由 而成的,這樣的像叫做實像。2、 的距離叫做物距(符號 ), 的距離叫做像距(符號 v)。3、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 鏡。它就是利用 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4、使用放大鏡時,把放大鏡放在被觀察物體的 方,使物體在凸透鏡的 以內,并通過調節放大鏡與物體的 來改變放大倍數。5、數碼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 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 。數碼照相機就是利用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 之外時,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 的 像的原理制成的。二、例題講解例題1、我們經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鏡成像③放大鏡成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其中( )A.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C.屬于實像的是①②③ D.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④例題2、如圖所示,AC為入射光線,CB為折射光線,且AO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例題2圖) (例題3圖)例題3、小燕同學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調節到如圖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現清晰的像(未畫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凸透鏡的焦距為25cm B.屏上的像是倒立縮小的實像C.蠟燭燃燒變短,屏上像的位置會下降 D.取走光屏,則凸透鏡不成像例題4、同學們在拍集體照時,照相機鏡頭上正停著一只蒼蠅,則拍出來的照片( )A.會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蒼蠅 B.不會出現蒼蠅,但有一個大黑點C.不會出現蒼蠅,但比正常情況下暗一些 D.會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蒼蠅例題5、如圖所示,小柯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該同學移動蠟燭、水透鏡、光屏至如圖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選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則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成清晰的像。(2)此時水透鏡的焦距可能是______。A.5.8cm B.14.3cm C.25.5cm(3)小科想要模擬近視眼看東西模糊的情景,應該把圖中的光屏遠離水透鏡或者對水透鏡 (選填”注水”或”抽水”)。三、隨堂練習:1、當汽車經過十字路口時,監控攝像頭就會拍下照片。攝像頭相當于一個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監控攝像頭和近視眼鏡的鏡片都對光有會聚作用B.拍照時,汽車位于攝像頭2倍焦距以外C.當汽車遠離攝像頭時,影像傳感器上的像變大D.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虛像2、如圖所示是用手機攝像頭掃描二維碼的情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凹透鏡 B.二維碼應位于攝像頭的2倍焦距以外C.拍攝過程中二維碼是光源 D.二維碼通過攝像頭成正立、等大的實像(第2題圖) (第3題圖)3、如圖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鏡右邊的光屏上(圖中光屏未畫出)得到一個燭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點燃的蠟燭應置于圖中的( )A.a點 B.b點 C.c點 D.d點4、老奶奶用放大鏡看報時,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 )A.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遠一點 B.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遠一點C.報紙與放大鏡不動,眼睛離報紙近一點 D.報紙與眼睛不動,放大鏡離報紙近一點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32cm處,在透鏡另一側距透鏡18cm處的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則(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將蠟燭向透鏡方向移動,所成的像將逐漸變小C.將點燃的蠟燭移至距透鏡9cm處,可以在光屏上觀察到燭焰放大的像D.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和光屏位置互換,光屏上也可以得到燭焰清晰的像6、照相機和放大鏡都是凸透鏡成像原理的具體應用。如圖所示(P點為二倍焦距點),下列關于照相機、放大鏡使用和成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甲區域內,成倒立、縮小的實像B.照相機:被拍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倒立、縮小的實像C.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的虛像D.放大鏡:被觀察物體應在丙區域內,成正立、放大的實像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中,小金先利用”平行光聚焦法”(如圖甲所示)粗略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根據操作完成下列問題:(1)小金將測過焦距的凸透鏡、蠟燭以及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欲使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實像,應將光屏 (選填“靠近”或”遠離”,下同)凸透鏡;(2)通過調整,光屏上出現了清晰的像后,某同學將自己的近視眼鏡取下來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發現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此時他應將光屏 凸透鏡,光屏上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四、課后鞏固:1、如圖所示,小陽正在用“自拍神器”攝影留念。與用手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可以 ( )A.增大物距,減小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 B.減小物距,減小像的大小,從而減小取景范圍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從而減小取景范圍 D.減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從而增大取景范圍(第1題圖) (第2題圖)2、某項目小組為學校制作了一個校標logo投影燈,共基本原理如圖所示,通過凸透鏡將透明圖標上的彩色圖案呈現在墻幕上。為了使投影效果最佳,下列投影燈內部結構設計敢合理的是( )A. B. C. D.3、某同學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時,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f,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如圖所示,先后使燭焰位于a、b、c、d四點,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關于a、b、c、d四點的成像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燭焰位于a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小 B.燭焰位于c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C.燭焰位于b點時,光屏上出現的實像最大 D.燭焰位于d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第3題圖) (第4題圖)4、小嘉學習光學知識后,整理了如圖所示的知識結構圖,小意補全后應為( )A.①凸面鏡②光的直線傳播③正立虛像 B.①凸透鏡②光的直線傳播③正立虛像C.①凸面鏡②光的直線傳播③正立實像 D.①凸透鏡②光的直線傳播③正立實像5、把一物體放在凸透鏡前,在凸透鏡另一側12cm處得到縮小的像,該凸透鏡的焦距可以是( )A.10cm B.12cm C.24cm D.6cm6、有一次,小明上學前取自己的眼鏡時,發現自己的近視眼鏡和爺爺的老花鏡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樣,小明能正確辨認眼鏡的做法是( )A.用手摸鏡片時,中間薄邊緣厚的是老花鏡B.用一束平行光射入鏡片時,能使折射光線發散的是近視眼鏡C.讓鏡片正對太陽光,太陽光通過鏡片能呈現一個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視眼鏡D.拿著鏡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視眼鏡7、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鏡探究透鏡的成像規律,進行相關操作并得到了相關數據,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實驗次數 1 2 3 4 5 6 7物距/cm 50 40 35 x 25 20 15像距/cm 12.5 13.3 14 15 16.7 20 30A.該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 B.表格中x=30C.第7次實驗得到的是倒立的像 D.實驗中,隨著物距的減小,所得的像先變小后變大78、如圖所示,小紅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光屏上出現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燭焰成正立、放大、實像B.實驗中,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燭焰的像向上移動C.要使光屏上燭焰的像變小,只需將蠟燭靠近凸透鏡D.為了便于從不同方向觀察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光滑的玻璃板9、學習了透鏡的知識以后,小明借來了爸爸的眼鏡片進行探究。使太陽光經過鏡片在光屏上形成了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把鏡片放置在桌子上,調節到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墻上出現了窗戶清晰的像(像未畫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爸爸的鏡片是凸透鏡,焦距為35cm B.乙圖中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實像C.乙圖中成像和照相機的原理是一樣的 D.乙圖中小明將鏡片上移,窗戶的像將向下移動10、乘坐輕軌時,可以直接展示手機支付寶上的乘車碼。進站時只需將乘車碼對準攝像頭,就能快速完成檢票通行。以下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檢票”過程中,亮著的手機屏幕是光源 B.乘車碼通過攝像頭所成的像是虛像C.檢票機攝像頭的核心元件是凸透鏡 D.“檢票”原理與照相機原理相同11、如圖a,蠟燭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徑對稱地切除透鏡很小的一部分,如圖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鏡A和下半截透鏡B向原主光軸位置合攏,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a圖中,如果一只小飛蟲恰好落在透鏡上的P點,不會在光屏上留下小飛蟲的影子B.在a圖中,如果蠟燭向透鏡不斷靠近,則所成的像一直變大C.在b圖中,A、B合攏后,所成像情況與a圖相同,只是亮度變低D.在b圖中,A、B合攏后,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12、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設計了一個昆蟲標本觀察器,如圖所示。透明盒子底部放標本,盒蓋上嵌入一凸透鏡。有焦距為5cm和10cm的兩種凸透鏡,為了在盒蓋上方附近,通過凸透鏡觀察到標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鏡焦距f與盒高h選擇合理的是( )A.f=5cm h=10cm B.f=10cm h=12cm C.f=5cm h=12cm D.f=10cm h=6cm(第12題圖) (第13題圖)13、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跟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之間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6cmB.當u=20cm時成縮小的像,照相機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C.當u=6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放大的像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2cm處移動到18cm處的過程中,像變大14、圖甲為電影放映機,其成像原理如圖乙所示。為了讓觀眾看到清晰的實像,膠片與透鏡的距離u與焦距f之間的關系是 ,要使銀幕上的像更大,在放映機遠離銀幕時,要將膠片到鏡頭的距離調 (填“大”或“小”)一些。白色銀幕是為了 (填“反射”或“吸收”)所有顏色的光。(第14題圖) (第15題圖)15、某位同學將如圖所示的兩紙筒A、B套在一起制作模型照相機。當用來看遠處景物時,在半透明紙上可得到清晰的 (選填“實”或“虛”)像;接著再看近處物體,若還想在半透明紙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紙筒A、B間的距離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6、與傳統投影機相比,家用投影機因其精巧化、 實用化、娛樂化等特點受到很多家庭的青睞。如圖甲是利用家用投影機播放時的情景,小科用實驗室光具座模擬家用投影機的成像原理。(1)如圖乙所示,光屏上出現了一個清晰、但位置偏上的像,是因為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沒有處于 ;(2)調整正確后,保持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小科將凸透鏡適當向 (填 “左”或”右”)移,當再次出現清晰的像時,可模擬家用投影機的成像原理;(3)小麗在實驗時,發現在光具座上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其原因可能是 (寫出一點即可)。17、在做“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凸透鏡后會聚在光屏上一點, 如圖甲。(1)當把蠟燭放在乙圖位置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能成 、縮小的實像。(2)凸透鏡的位置固定不動,當蠟燭向右(靠近透鏡)移動一段距離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近視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還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動,可將蠟燭適當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4)實驗時,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移動,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填選項)。A.無影響 B.像變為原來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變暗 D.不成像參考答案:一、知識點梳理:知識點、1、 光屏 實際光線會聚 2、物體到凸透鏡 u 像到凸透鏡 v3、 凸透鏡 u < f 正立、放大 虛4、 上 焦點 距離5、 凸透 光屏 2倍焦距 倒立、縮小 實二、例題講解:例題1、A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實像;②平面鏡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③放大鏡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虛像;④電影銀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實像;⑤汽車觀后鏡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虛像。A.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故A正確;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故B錯誤;C.屬于實像的是①④,故C錯誤;D.屬于虛像的是②③⑤,故D錯誤。故A符合題意。例題2、C解析:根據圖片可知,A點發出的光在主軸上成像,那么應該為實像。因為OA例題3、B解析:根據圖片可知,物距u=50cm-15cm=40cm,像距v=80cm-50cm=30cm;因為物距大于像距,根據“物遠像近小”的規律可知,此時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故B正確;當成縮小的實像時,40cm>2f,f<30cm<2f,解得:15cm例題4、C解析:照相機鏡頭上的蒼蠅肯定在鏡頭的一倍焦距以內,此時不會在底片上成像。但是由于蒼蠅遮擋住部分光線,因此會使拍出來的照片亮度偏小一些。故C符合題意。例題5、(1)照相機;能(2)B(3)注水解析:1)據圖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所以應用是照相機;由于光路可逆,因此僅將蠟燭和光屏互換位置,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物距u=70cm-20cm=50cm,像距v=90cm-70cm=20cm。倒立縮小的像,u>2f,即50cm>2f,得f<25cm;f<v<2f,即f<20cm<2f,得10cm<f<20cm。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近視眼成像在視網膜前面,模擬近視眼需使像成在光屏前面,可以通過減小焦距使光線更會聚的方式達到目的,所以注水。三、隨堂練習:1、B 2、B 3、C 4、B 5、D 6、A 7、(1)靠近 (2)遠離四、課后鞏固:1、A 2、A 3、C 4、B 5、A 6、B 7、D 8、B 9、C 10、B11、A 12、D 13、A 14、f16、(1)同一高度 (2)左(3)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或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像離凸透鏡太遠等)17、(1)倒立(2)右(3)左(4)上;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教版七下科學2.6透鏡和視覺(2)教學設計課題 2.6透鏡和視覺(2) 單元 二 學科 科學 年級 七下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6節的第2課時內容,主要內容為凸透鏡成像規律及其應用。此前學生已學習了折射及凸透鏡對光的作用等相關基礎知識,這是對光的折射及凸透鏡對光的會聚作用的知識拓展與延伸,也是生活實際的凸透鏡的重要應用的基礎,更是眼球結構和視覺等相關內容的基礎,同時也是每年中考的重要考核內容之一,故本課時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在于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提升學生實驗、分析、歸納的科學探究方法,得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動手、交流、合作及歸納等能力。學習目標 科學觀念: 了解實像的概念;了解凸透鏡成所的像的性質;了解凸透鏡的一些應用;科學思維:能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相關的實際問題,提升觀察、動手、交流合作能力;探究實踐: 探究凸透鏡成像活動,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和基本的研究方法;態度責任: 體驗探究的樂趣和實驗成功的喜悅;初步形成樂于探究的意識和習慣。重點 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探究難點 運用凸透鏡成像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知識鞏固:1、凸透鏡的焦距是指 到 的距離; 2、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 3、作圖: 導入新課講授新課 活動:在桌上放一塊凸透鏡,在凸透鏡的一側點燃一支蠟燭,調節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結論:凸透鏡能成像一、凸透鏡成像 1、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 2、物距和像距: (1)物距:我們把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物距(u)。 (2)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像距(v)。 3、實像的虛像: (1)虛像:不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不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稱為虛像;如,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 (2)實像:由實際光線匯集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稱為實像;如,小孔成像時所成的像是實像; (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①實像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的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的像,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 ②實像和虛像都可用眼睛觀察到。 4、像的性質: 討論像的性質時,一般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縮小、實像或虛像、像距v與物距u的大小關系等。 二、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演示實驗: 1)選擇 1塊凸透鏡,在陽光下或利用平行光源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 = 厘米。 2)用 1支蠟燭作物體,研究蠟燭所成的像,用1塊白色硬紙板做光屏,來承接蠟燭的像。 ①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成像裝置上,調節它們的高低使它們的中心處于同一高度。 ②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 *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 ③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恰好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 *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④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較近(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 *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 ⑤保持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不動,用手輕輕扇動燭焰,觀察像與物的左右是否顛倒;再用紙遮住透鏡的一部分,改變被遮部分的面積,觀察光屏上像的變化情況。 *相對于物體,像顛倒情況: ; *像的完整程度變化情況: ; *像的明暗變化情況: 。 這說明: ; ⑥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很近(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光屏上有無燭焰的像: ;去掉光屏,將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水平朝凸透鏡方向觀察: *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 實驗結論:1、凸透鏡成像規律: (1)當u>2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 (2)當u=2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 (3)當2f>u>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 (4)當u二f時,不成像; (5)當u<f時,無實像,但在燭焰的同一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6)透鏡被一部分遮光時,仍成完整的實像,但像變暗些。 2、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質與位置一覽表: 3、成像原理分析:4、凸透鏡成像時,像的性質特點: ①實像呈現可在光屏上;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但都能用眼睛觀察到; ②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是焦點;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能成實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只能成虛像;物距恰好等于一倍焦距時不成像; ③像的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是二倍焦距處;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縮小的實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時成放大的實像;物距恰好等于二倍焦距時成等大的實像。 ④像的正立或倒立的分界點是焦點;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倒立的像;物距小 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的像。 三、凸透鏡的應用 1、放大鏡:(1)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凸透鏡;(2)放大鏡的成像原理: u<f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放大鏡的使用: 使用放大鏡時,把放大鏡放在被觀察物體的上方,使物體在凸透鏡的焦點以內,并通過調節放大鏡與物體的距離來改變放大倍數。 2、數碼照相機:(1)數碼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 (2)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 2倍焦距之外時(u>2f),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 (3)數碼照相機的工作過程: 當按下照相機的快門后,來自景物的光線經過鏡頭聚集到影像傳感器上,影像傳感器會將這些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然后再將電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處理器處理,形成特定的圖像文件,保存到存儲器中。這樣,一張數碼相片就完成拍攝了。 3、投影儀:(1)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屏幕相當于光屏; (2)投影儀的成像原理: 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 2倍焦距下1倍焦距之間時( 2f> u>f),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視頻:“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討論交流: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凸透鏡還有哪些用途? 熱身活動,引發學生興趣,同時引起思考:后續成像有什么規律,提升學生的探究興趣介紹幾個相關的概念,為后續學習作準備演示實驗,引領規范操作,師生共同探究任務,獲得新知,為后續學生分組實驗作范本;一步步討論各種情況下,凸透鏡的成像規律突出重點歸納得出相應的結論學法指導成像分析(利用三條特殊光線作圖)在舊知的基礎上獲得新知突破難點應用是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基礎上分析所得,由原理到應用,理論結合實際,學有所用、學以致用視頻:加深印象、深化理解;討論:拓展思維、學以致用課堂練習 1、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你認為下面的介紹正確的是( B ) A.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會聚光線的作用 B.照像時,被照者應站在距鏡頭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 D.陽光通過凸透鏡可點燃紙屑,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 2、當人觀察物體時,物體會在視網膜上成像。圖示為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看到的成像的情況。作為觀察者,此時成在該同學視網膜上的像是( C ) A.正立、縮小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倒立、縮小的虛像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觀察到像后,再分別把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則此時( D ) A.甲、乙中蠟燭均不能成像 B.甲、乙中均不能看到蠟燭的像 C.只有甲中能看到像,并且與原來相同 D.甲、乙中蠟燭都能成像,均能被看到4、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先用焦距為 10cm 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改用焦距為 20cm 的透鏡乙繼續進行實驗。下列可能發生的是( A )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 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實像 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 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5、在用一凸透鏡研究其成像的規律時,某同學得到的部分實驗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 B.當u=25cm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這是放大鏡的制作 C.當v=24cm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像,這是照相機制作原理 D.若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鏡32cm處滑動,像會逐漸變小 6、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置于如圖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此時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B.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動 C.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成像 D.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向左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及時訓練,有利于鞏固剛剛學習的新知識。同時還有發現學生理解所學知識中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糾正、修補。課堂小結 1、虛像與實像: 實像是實際光線匯集而來的像;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實像可用光屏承接; 2、凸透鏡既可成實像也可成虛像;虛像與實像的分界點是焦點;既可成放大的像也可成縮小的像,其分界點是二倍焦距處; 3、凸透鏡可用作放大鏡、照相機或投影儀等。 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更加容易的學習。板書 形成知識體系框架,便于學生記憶。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共34張PPT)第二章 對環境的察覺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第6節 透鏡和視覺(2)---凸透鏡成像教學目標科學觀念:了解實像的概念;了解凸透鏡成所的像的性質;了解凸透鏡的一些應用;科學思維:能用凸透鏡成像規律解釋相關的實際問題,提升觀察、動手、交流合作能力;探究實踐:探究凸透鏡成像活動,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和基本的研究方法;態度責任:體驗探究的樂趣和實驗成功的喜悅;初步形成樂于探究的意識和習慣。知識回顧1、凸透鏡的焦距是指 到 的距離;2、凸透鏡對光有 作用,凹透鏡對光有 作用;3、作圖:焦點 凸透鏡光心會聚 發散活動:在桌上放一塊凸透鏡,在凸透鏡的一側點燃一支蠟燭,調節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調節蠟燭與凸透鏡之間的距離,凸透鏡能成像;光屏上看到像是倒立的像;蠟燭離開凸透鏡相對較近時,光屏上的倒立像較大;蠟燭離凸透鏡較遠時,光屏上的倒立像較小;當蠟燭離凸透鏡很近時,光屏上沒有像。新知講解一、凸透鏡成像1、凸透鏡能使物體成像;2、物距和像距:(1)物距:我們把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物距(u)。(2)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叫做像距(v)。新知講解3、實像的虛像:(1)虛像:不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不能呈現在光屏上的像,稱為虛像;如,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2)實像:由實際光線匯集而成,能在光屏上呈現的像,稱為實像;如,小孔成像時所成的像是實像;(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①實像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的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匯集而成的像,而是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②實像和虛像都可用眼睛觀察到。新知講解4、像的性質:討論像的性質時,一般包括: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縮小、實像或虛像、像距v與物距u的大小關系等。活動:演示實驗:1)選擇 1塊凸透鏡,在陽光下或利用平行光源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 = 厘米。二、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102)用 1支蠟燭作物體,研究蠟燭所成的像,用1塊白色硬紙板做光屏,來承接蠟燭的像。①把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成像裝置上,調節它們的高低使它們的中心處于同一高度。活動:②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盡量遠(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縮小倒立實像物距大于像距(u>v)活動:③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恰好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等大倒立實像物距等于像距(u=v)活動:④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較近(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使蠟燭在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放大倒立實像物距小于像距(u<v)活動:⑤保持蠟燭、凸透鏡、光屏的位置不動,用手輕輕扇動燭焰,觀察像與物的左右是否顛倒;再用紙遮住透鏡的一部分,改變被遮部分的面積,觀察光屏上像的變化情況。*相對于物體,像顛倒情況: ;*像的完整程度變化情況: ;*像的明暗變化情況: 。這說明: 。上下、左右都相反像仍完整但變暗凸透鏡成實像時,像相對物體上下左右都顛倒;透鏡被遮住一部分時,仍成完整的實像,只是像比未遮光時暗些。透鏡被遮住越多,像越暗活動:⑥把蠟燭放在離凸透鏡很近(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上,調整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光屏上有無燭焰的像: ;去掉光屏,將眼睛位于原光屏位置,水平朝凸透鏡方向觀察:*像的放大、縮小情況: ;*像的倒立、正立情況: ;*像的實像、虛像情況: ;*物距與像距大小情況: 。放大正立虛像像距大于物距無像活動:實驗結論:1、凸透鏡成像規律:(1)當u>2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2)當u=2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實像;(3)當2f>u>f時,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實像;(4)當u二f時,不成像;(5)當u<f時,無實像,但在燭焰的同一側,成正立放大的虛像;(6)透鏡被一部分遮光時,仍成完整的實像,但像變暗些。新知講解2、物距、像距及像的性質與位置一覽表:新知講解3、成像原理分析:新知講解4、凸透鏡成像時,像的性質特點:①實像呈現可在光屏上;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實像都是倒立的,虛像都是正立的;但都能用眼睛觀察到;②實像與虛像的分界點是焦點;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能成實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只能成虛像;物距恰好等于一倍焦距時不成像;③像的放大與縮小的分界點是二倍焦距處;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成縮小的實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且大于一倍焦距時成放大的實像;物距恰好等于二倍焦距時成等大的實像。④像的正立或倒立的分界點是焦點;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倒立的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正立的像。活動:用放大鏡觀察書本上的字,改變放大鏡與書本的距離,觀察字的變化情況。用放大鏡觀察書本上的字:字正立、放大;放大鏡離書本稍遠些時,字變大。新知講解三、凸透鏡的應用1、放大鏡:(1)放大鏡是一種焦距較小的凸透鏡;(2)放大鏡的成像原理:u<f時,物體經過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3)放大鏡的使用:使用放大鏡時,把放大鏡放在被觀察物體的上方,使物體在凸透鏡的焦點以內,并通過調節放大鏡與物體的距離來改變放大倍數。新知講解2、數碼照相機:(1)數碼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2)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 2倍焦距之外時(u>2f),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倒立、縮小的實像;(3)數碼照相機的工作過程:當按下照相機的快門后,來自景物的光線經過鏡頭聚集到影像傳感器上,影像傳感器會將這些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然后再將電信號轉變成數字信號,數字信號經過處理器處理,形成特定的圖像文件,保存到存儲器中。這樣,一張數碼相片就完成拍攝了。3、投影儀:(1)投影儀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屏幕相當于光屏;(2)投影儀的成像原理:將景物放在離凸透鏡 2倍焦距下1倍焦距之間時( 2f> u>f),能在影像傳感器上成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實像。新知講解視頻: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研究(點擊圖片播放)活動討論利用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照相機、攝像機、視頻監控儀等。利用凸透鏡成放大、正立的虛像應用:放大鏡、老花鏡、體溫計的棱形玻璃管。利用凸透鏡成放大、倒立的實像應用:幻燈機、顯微鏡、電影放映機。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凸透鏡還有哪些用途?課堂練習1、光學器件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有著廣泛應用。你認為下面的介紹正確的是( )A.近視眼鏡利用了凹透鏡會聚光線的作用B.照像時,被照者應站在距鏡頭二倍焦距之外C.借助放大鏡看地圖時,地圖到放大鏡的距離應大于一倍焦距D.陽光通過凸透鏡可點燃紙屑,是利用凸透鏡對光線的發散作用B課堂練習2、當人觀察物體時,物體會在視網膜上成像。圖示為某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看到的成像的情況。作為觀察者,此時成在該同學視網膜上的像是( ) A.正立、縮小的實像B.正立、放大的虛像C.倒立、縮小的實像D.倒立、縮小的虛像C課堂練習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的兩個實驗中,觀察到像后,再分別把一塊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圖甲、乙所示的位置,則此時( )A.甲、乙中蠟燭均不能成像B.甲、乙中均不能看到蠟燭的像C.只有甲中能看到像,并且與原來相同D.甲、乙中蠟燭都能成像,均能被看到D課堂練習4、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先用焦距為 10cm 的透鏡甲進行實驗,在透鏡右側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縮小的實像.接下來不改變發光體和凸透鏡的位置,改用焦距為 20cm 的透鏡乙繼續進行實驗。下列情形可能發生的是(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實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縮小的實像D.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A課堂練習5、在用一凸透鏡研究其成像的規律時,某同學得到的部分實驗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據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5cmB.當u=25cm時,凸透鏡成放大的像,這是放大鏡的制作C.當v=24cm時,凸透鏡成縮小的像,這是照相機制作原理D.若物體從距凸透鏡22cm處向距鏡32cm處滑動,像會逐漸變小B課堂練習6、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置于如圖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成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B.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下移動C.將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光屏上不能成像D.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向左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A課堂總結1、虛像與實像:實像是實際光線匯集而來的像;虛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實像可用光屏承接;2、凸透鏡既可成實像也可成虛像;虛像與實像的分界點是焦點;既可成放大的像也可成縮小的像,其分界點是二倍焦距處;3、凸透鏡可用作放大鏡、照相機或投影儀等。板書設計2.6 透鏡與視覺(2)作業布置1、復習本課時主要內容;2、完成作業本中相應練習;3、完成學案中“課后鞏固”;4、預習“眼睛與視覺的形成”相關內容 。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6透鏡和視覺(2).pptx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6透鏡和視覺(2)學案.doc 2024浙教版七下科學2.6透鏡和視覺(2)教學設計(表格式).doc 探究實驗:凸透鏡成像規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