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共55張PPT)-高一化學上學期期中考點(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一章 物質及其變化(共55張PPT)-高一化學上學期期中考點(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單元復習
物質及其變化
第一章
考點一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1)交叉分類法:
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同一物質進行分類的方法。
(2)樹狀分類法:
在同類事物中,對不同物質按照某種屬性進行再分類的方法。
分類標準
多樣化
1、分類方法
Na2SO4
K2SO4
K2CO3
碳酸鹽
硫酸鹽
鉀鹽
Na2CO3
鈉鹽
其他
物 質
純凈物
混合物
溶液
化合物
單質



非金屬
金 屬
氧化物
膠體
濁液
2、交叉分類法:對同一事物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1、樹狀分類法:對同類事物按照某種屬性進行分類的方法.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2、對酸、堿、鹽、氧化物的樹狀分類
(1)氧化物
X + O(負價)
CuO、Fe2O3、Na2O
CO、P2O5、H2O
CO2、P2O5、SO3、SO2、Mn2O7 、SiO2
CaO、CuO、K2O
CO、NO、NO2
從組成元素
非金屬氧化物
金屬氧化物
Al2O3
不成鹽氧化物
成鹽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
兩性氧化物
從性質
過氧化物
H2O2、Na2O2
+ 堿 → 鹽 + 水
+ 酸 → 鹽 + 水
+ 水 → 酸!
+ 水 → 堿!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2、對酸、堿、鹽、氧化物的樹狀分類
(2)酸
H+ + 酸根離子
H2SO4、HNO3、H3PO4、H2CO3、CH3COOH
HCl、H2S、HI、HBr
H2SO4、HNO3、HCl、HI、HBr、HClO4
H3PO4
HF、CH3COOH、H2CO3 、 H2SO3、H2C2O4、H2S、
從是否含氧
從酸性強弱分
從電離產生的H+數目
無氧酸
含氧酸
中強酸
弱酸
強酸
一元酸
二元酸
三元酸
HNO3、HCl、 CH3COOH、H3BO3、H3PO2
H2SO4、H2CO3、H2S
H3PO4
從性質分
易揮發性酸(低沸點酸)
難揮發性酸(高沸點酸)
HCl、HNO3
H2SO4、 H3PO4
難溶性酸只有H2SiO3
六大強酸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2、對酸、堿、鹽、氧化物的樹狀分類
(3)堿
金屬離子/銨根離子 + OH-
NaOH KOH Ba(OH)2 Ca(OH)2
Cu(OH)2 Fe(OH)3 NH3·H2O
從堿性強弱
從電離產生的OH-數目
兩性
弱堿
強堿
一元堿
二元堿
三元堿
NaOH KOH NH3·H2O
Ba(OH)2 Fe(OH) 2
Al(OH)3
從溶解性
易溶堿
難溶堿
NaOH KOH Ba(OH)2 NH3·H2O
Cu(OH)2 Fe(OH)3 Mg(OH)2
Al(OH)3
四大強堿
Mn(OH)2、Zn(OH)2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2、對酸、堿、鹽、氧化物的樹狀分類
(4)鹽
金屬離子/銨根離子 + 酸根離子
按溶解性
按組成離子
無氧酸鹽
鈉鹽
鉀鹽
銨鹽
硫酸鹽
碳酸鹽
硝酸鹽
按酸根是否含氧
含氧酸鹽
可溶鹽
難溶鹽
NaCl、AgNO3、CuSO4、NH4Cl
KNO3、KMnO4、FeSO4
NaCl、CaCl2
酸式鹽
堿式鹽
正鹽
KHSO4、 NaHCO3、 Ca(H2PO4)2
Cu2(OH)2CO3、
NaCl、 BaSO4
按組成
AgCl 、 BaSO4、CaCO3、 BaCO3
MnCO3、 ZnCO3 、 FeCO3 、 Ag2CO3
Al (OH)2Cl
復鹽
KAl (SO4)2 · 12H2O
混鹽
Ca(ClO)Cl 、
Ca(NO3)Cl
根據物質的組成和性質分類
考點二
分散系 膠體
1、分散系
(1)定義:一種(或多種)物質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種(或多種)物質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組成:
分散質—
分散劑—
被分散的物質
起容納分散質作用的物質
(3)常見的分散系:
分散質
分散劑






空氣
云、霧
煙、霾
汽水
牛奶、酒精溶液
食鹽水
泡沫塑料
珍珠
有色玻璃、合金
共 9種分散系
(4)分類:
按照分散質的粒子
直徑大小
10-9 m
溶液
10-7 m
濁液
膠體
分散質粒子直徑
分散系 膠體
二、分散系及其分類
2、膠體
(1)定義:
指分散質微粒的直徑在1-100nm的分散系。
液溶膠:分散劑為液體。如Fe(OH)3膠體、墨水、淀粉溶液、
蛋白質溶液(稀豆漿、牛奶、雞蛋白)、
血液、肥皂水
(2)分類:
(分散劑的狀態)
氣溶膠:分散劑為氣體。如煙、云、霧
固溶膠:分散劑為固體。如有色玻璃、瑪瑙、煙水晶
分散系 膠體
二、分散系及其分類
2、膠體
(3)制備
①操作:煮沸蒸餾水→逐滴加入5-6滴FeCl3飽和溶液→繼續煮沸至液體呈紅褐色
FeCl3+3H2O === Fe(OH)3(膠體) + 3HCl
?
?
注:要振蕩,不宜用玻璃棒攪拌,FeCl3飽和溶液不宜過量,以免發生聚沉。
②原理:
注:不宜用自來水,以免發生聚沉。
注:不宜加熱時間太長,以免發生聚沉。
分散系 膠體
2、膠體
(4)性質
①光學性質:丁達爾效應 膠體粒子對光線散射(鑒別溶液和膠體的一種物理方法)
②分散質粒徑:溶液 <半透膜< 膠體 <濾紙< 濁液
③電泳:在外加電場作用下, 膠體粒子在分散劑中向陰極或陽極作定向移動的現象。
注:a. 膠粒數<分子數;
b. 膠粒帶電(除淀粉膠粒不帶電外),膠體不帶電。
④介穩性:穩定性介于溶液和濁液之間。
⑤聚沉:膠粒相互結合形成較大的顆粒,從而形成沉淀析出的現象。
1.加熱或攪拌
碰撞聚集
加速膠粒碰撞運動
中和電性
2.加入電解質
3.加入帶相反電荷的膠粒
原理:
分散系 膠體
3、小結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分散系
溶液
膠體
濁液
分散質粒子直徑
<1 nm
>100 nm
分散質粒子
單個小分子或離子
少量分子的集合體或大分子
大量分子或離子的集合體(液態或固態)
外觀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穩定性
穩定
不穩定
鑒別
無丁達爾效應
能否透過濾紙
能否透過半透膜
均一、多處透明
較穩定(介穩性)
靜置沉降或分層
丁達爾效應
1~100 nm


不能
不能
不能

分散系 膠體
膠體
制備Fe(OH)3(膠體)
丁達爾效應
介穩性
膠體
溶液
性質
考點
鑒別
方程式
操作
考查要點
分散系 膠體
考點三
物質的轉化
一、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
1、酸的通性(H+)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酸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
+活潑金屬反應

+堿性氧化物反應

+堿反應

+某些鹽反應

+酸堿指示劑作用
Zn + H2SO4 === ZnSO4 + H2↑
3H2SO4 + Fe2O3 === Fe2(SO4)3 + 3H2O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H2SO4 + Na2CO3 === Na2SO4 + CO2↑ + H2O
紫色石蕊遇酸變紅
物質的轉化
2、堿的通性(OH-)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堿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
+酸性氧化物反應

+酸反應

+某些鹽反應

+酸堿指示劑作用
紫色石蕊遇堿變藍,酚酞遇堿變紅
Ca(OH)2 + CO2 === CaCO3↓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H2O
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一、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
物質的轉化
3、鹽的通性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鹽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
+金屬反應

+堿反應

+酸反應

+某些鹽作用
Fe + CuSO4 === FeSO4 + Cu
2NaOH + CuSO4 === Na2SO4 + Cu(OH)2↓
2HCl + CaCO3 === CaCl2 + H2O +CO2↑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
一、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
物質的轉化
思 考
1、為什么不同的酸(或堿)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因為它們在組成上具有相似性。
“H+”酸
HCl
H2SO4
HNO3
“酸根離子”鹽
NaCl
FeCl3
BaCl2
“OH-”堿
NaOH
Ca(OH)2
Cu(OH)2
物質的轉化
思 考
2、酸、堿、鹽的主要化學性質中,涉及哪些反應類型?
從反應類型來看,初中學過的酸與金屬、鹽與金屬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酸與堿、鹽與酸、鹽與堿、鹽與鹽之間的反應都屬于復分解反應。
物質的轉化
4、氧化物的通性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酸性氧化物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
+H2O→含氧酸(SiO2除外)

+堿→鹽+水

+堿性氧化物→鹽

SO2 + H2O === H2SO3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SO2 + CaO === CaSO3
一、酸、堿、鹽、氧化物的性質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堿性氧化物的主要化學性質
反應實例
+H2O→堿(CuO、MnO2等除外)

+酸→鹽+水

+酸性氧化物→鹽

Na2O + H2O === 2NaOH
Na2O + 2HCl === 2NaCl + H2O
SO2 + Na2O === Na2SO3
物質的轉化
1、轉化規律
二、物質的轉化
金屬單質
堿性氧化物


O2
H2O
酸或酸性氧化物
非金屬單質
酸性氧化物

O2
H2O
堿或堿性氧化物

2、轉化關系圖
金屬
非金屬
堿氧
酸氧





鹽+水
鹽+堿
鹽+酸
鹽+鹽
鹽+H2
鹽+金屬
3、物質工業生產方法的選擇
反應進行的可能性
原料來源
成本高低
設備要求
環境保護
物質的轉化
反應前后物質種類及類別
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1
2
3
反應中有離子參加
離子反應
反應中有電子轉移
氧化還原反應
三反應
特別提醒
生成沉淀、氣體、弱電解質如水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01
具備其中之一即可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
02
物質的轉化
三、常見的反應類型
考點四
電解質的電離
一、電解質的概念
1、電解質:
在水溶液或熔融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條 件
物質類別


eg:HCl、H2SO4、CH3COOH等
eg:NaOH、Ba(OH)2、NH3?H2O等
eg:NaCl、BaSO4、(NH4)2SO4等
eg:Na2O、MgO、CaO等
eg:NaH、CaH2等

活潑金屬氧化物
活潑金屬氫化物
H2O
2、非電解質:
在水溶液和熔融態下均不導電的化合物。
條 件
eg:CO2、SO3、
eg:CH4、C2H5OH、C6H12O6等
eg:NH3、N2H4等
物質類別
非金屬氧化物
非金屬氫化物
大部分有機物

熔融態
水和
熔融態
NO2等
本身
電解質的電離
辨 析
1、一個物質的水溶液可以導電,那這個物質一定是電解質嗎?
2、一個物質的水溶液不可以導電,那這個物質一定不是電解質嗎?
3、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電解質嗎?
混合物
電解質
CO2、SO2
金屬、石墨、半導體
酸、堿、鹽(易溶于水)的水溶液
熔融鹽、熔融堿、熔融活潑金屬氧化物
能導電的物質:
單質
BaSO4
電解質的電離
思 考 1
Q1:為什么NaCl、KNO3固體不導電,但它溶于水或變成熔融態之后就能導電了呢?
導 電
有能自由移動的帶電微粒
實 質
堿和鹽本身由離子構成
電解質的電離
二、電解質的電離
2、電離:
電解質溶于水或受熱熔化時,形成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做電離。
先電離
后導電
有電流
通電源
水分子作用
破壞了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
3、電離方程式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
原子團不能拆開寫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鹽:電離時能夠生成對應的陽離子和陰離子,且陽離子不是氫離子或不完全是氫離子,陰離子不是氫氧根離子或不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電解質的電離
考點五
離子反應
一、離子反應: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條件:生成沉淀、氣體和弱酸、弱堿、水。
步驟:
二、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來表示反應的式子。




H2SO4+Ba(OH)2 === BaSO4↓+2H2O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把易溶于水且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形式
單質,氧化物,氣體,難溶物,弱酸、弱堿、水用化學式
2H+ + SO42- +Ba2+ +2OH- === BaSO4↓ + 2H2O
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并將方程式化為最簡:
檢查離子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2H+ + SO42- +Ba2+ +2OH- === BaSO4↓ + 2H2O
離子反應
注:
1、濃H2SO4不拆,濃HNO3、濃HCl拆
2、HCO3-、HS-、HS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不能拆開寫
3、溶液中銨鹽與堿反應
4、微溶物
加熱或濃堿時放出氨氣(NH3)
不加熱時生成NH3·H2O。
作為反應物
作為生成物
處于溶液狀態寫離子符號
如澄清石灰水,Ca(OH)2拆成Ca2++2OH-
處于濁液或固態時寫化學式
如石灰乳、石灰漿,Ca(OH)2要寫化學式
寫化學式
離子反應
正誤判斷
1、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如鐵與稀鹽酸:2Fe+6H+ === 2Fe3++3H2↑
如Cu與稀鹽酸:Cu+2H+ === Cu2++H2↑
2、電解質拆分是否正確
Mg(OH)2與稀鹽酸反應:OH-+H+ === H2O
3、是否符合兩個守恒,化學計量數是否為最簡整數比
如硝酸銀溶液與銅粉:Ag++Cu === Cu2++Ag
4、是否漏掉離子反應
如CuSO4與Ba(OH)2:Ba2++SO42- === BaSO4↓
5、是否符合陰陽離子個數比
如H2SO4與Ba(OH)2:H++SO42- +Ba2++OH- === BaSO4↓+H2O
6、是否符合題中條件,如過量、少量等
如Ca(OH)2與過量CO2:CO2+Ca2++2OH- === CaCO3↓+H2O
離子反應
審題
溶液顏色:
無色、有色
限制離子:
酸堿性:直接、間接(指示劑或與某物質反應現象)
某溶液:關注其中的離子
不共存情況
生成沉淀:
難溶堿、難溶鹽
生成氣體:
H+與CO32-、HCO3-、SO32-
生成弱電解質:
H+與OH-、CH3COO-、ClO-
OH-與NH4+
澄清溶液不是無色溶液!
離子反應
三、離子共存
★幾種離子在溶液中的顏色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Fe3+
棕黃色
CrO42-
黃色
Fe2+
淺綠色
Cr2O72-
橙色
Cu2+
藍色
Cr3+
綠色
MnO4-
紫紅色
透明不代表無色,透明溶液中可以存在有色離子
★四種常見的微溶物是Ag2SO4、CaSO4、MgCO3、Ca(OH)2
離子反應
三、離子共存
考點六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一、 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
有得失氧的反應
得氧:被氧化
失氧:被還原
有化合價改變的反應
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化合價降低:被還原
狹義
廣義
特征
2、本質
電子的得失
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電子的轉移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
失電子:化合價升高
共用電子對偏向:化合價降低
共用電子對偏離:化合價升高
(法)拉瓦錫
(英)弗蘭克
(英)湯姆孫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一、 氧化還原反應
化合價升高
化合價降低
失電子
得電子
被氧化
被還原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二、 氧化劑和還原劑
1、氧化劑:得到電子(電子對偏向)的反應物,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具有氧化性;
3、還原劑:失去電子(電子對偏離)的反應物,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具有還原性;
2、還原產物:氧化劑得到電子被還原的產物;
4、氧化產物:還原劑失去電子被氧化的產物。
還原劑
氧化劑
發生氧化反應
發生還原反應
氧化產物
還原產物
還原性
氧化性
反應物
生成物
化合價升高,失電子
化合價降低,得電子
被氧化
被還原
轉換成
轉換成
還原性
氧化性
·
·
·
·
·
·
·
·
·
·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三、 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常見的氧化劑:
2、常見的還原劑:
(1)活潑非金屬單質:O2 Cl2 F2 Br2 I2 S;
(2)高價態的含氧酸:濃H2SO4 HNO3;
(3)高價態的鹽:KMnO4 FeCl3 K2Cr2O7;
(4)H2O2。
(1)活潑金屬單質:Mg Al Zn Fe ;
(2)高溫干態還原劑:CO H2 C;
(3)低價態的離子:Fe2+ Cu+ I- Br- S2- SO32?;
?
(4)H2O2。
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考點七
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比較
氧化劑 + 還原劑 ===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氧化性:氧化劑 > 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 > 還原產物
得失電子能力而非個數
注:
外界給予能量無法判斷:
2H2O === 2H2↑ + O2↑
電解
SiO2 + 2C === Si + 2CO↑
高溫
氧化性:H2O > O2
還原性:C > Si
×
×
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比較
(1)金屬活動性順序
活潑性↑,還原性↑,對應陽離子氧化性↓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Cu2+<Fe3+<Ag+
氧化性:Cl2>S
2Fe + 3Cl2 === 2FeCl3
點燃
Fe + S === FeS

還原性:Zn>Cu
2Fe3+ + Cu === Cu2+ + 2Fe2+
2Fe3+ + 3Zn === 3Zn2+ + 2Fe
(2)被氧化/被還原的程度
氧化性↓,對應陰離子還原性↑
F2 Cl2 Br2 I2
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比較
(3)反應的難易程度
Ι 反應條件越難,氧化性/還原性越弱
Ⅱ 物質濃度越大,氧化性/還原性越強
MnO2 + 4HCl (濃) === MnCl2 + Cl2↑ + 2H2O

2KMnO4 + 16HCl (濃) === 2KCl + 2MnCl2 + 5Cl2↑ + 8H2O
氧化性:濃HNO3>稀HNO3;濃H2SO4>稀H2SO4
還原性:濃HCl>稀HCl
Ⅲ 酸性↑,氧化性↑,堿性↑,還原性↑
KMnO4氧化性:酸性>中性>堿性
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強弱比較
考點八
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
表示方法——雙線橋
基本步驟
一標
四查
三寫
二畫
標出反應前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畫出兩個橋,從反應物指向生成物。橋兩端連接同種元素。
在橋的外側寫失去/得到a×be-,a代表原子個數,b代表單個原子的得失電子個數,a/b=1時,可省略不寫。
檢查得失電子數是否相等。
2Na + Cl2 ==== 2NaCl
點燃
0
0
+1
-1
失去2×e-
得到2×e-
2Na + Cl2 ==== 2NaCl
點燃
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
表示方法——單線橋
基本步驟
一標
四查
三寫
二畫
標出反應前后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畫出一個橋,從失電子的元素指向得電子的元素,只針對反應物。
在橋的外側寫ne-,n代表得到/失去電子總數。
進一步計算檢查。
2Na + Cl2 ==== 2NaCl
點燃
0
0
+1
-1
2e-
2Na + Cl2 ==== 2NaCl
點燃
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表示
考點九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3
電子守恒
1
2
3
質量守恒
電荷守恒
得失電子數相等
粒子數相等
離子方程式而言
三守恒
1
2
3
4

5




標價態變化元素化合價
得失電子數相等
確定四大物質計量數
配平其他物質計量數
三大守恒
五步驟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①完全氧化還原反應(變價元素全部變)
C + HNO3 === CO2↑ + NO2↑ + H2O
0
+5
+4
+4
1×4
4×1
②歸中反應
H2S + SO2 === S↓ + H2O
2 3 2
-2
+4
0
2×2
4×1
【練習】
4 4 2
高價 + 低價 → 中間價
KI + KIO3 + H2SO4 == I2 + K2SO4 + H2O 
5    3  3 3  3
正向配平類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①部分氧化還原反應(變價元素部分被氧化或還原)
Cu + HNO3(稀) === Cu(NO3)2 + NO↑ + H2O
3 8 3 2 4
0
+5
+2
+2
3×2
2×3
②歧化反應
Cl2 + KOH(濃) === KCl + KClO3 + H2O
3 6 5 3
0
-1
+5
1×5
5×1
【練習】
3 2 2 2
K2MnO4 + CO2 === KMnO4 + MnO2↓ + K2CO3
中間價 → 高價 + 低價
逆向配平類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給出的方程式,缺少一種或幾種反應物(生成物),一般是H+或OH-或H2O,需要溶液環境判斷。
條件
補項原則
酸性條件下
缺H或多O補H+,少O補H2O
堿性條件下
缺H或多O補H2O,少O補OH-
缺項配平類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考點十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規律
內容
應用
價態律
元素處于最高價只有氧化性,最低價只有還原性,中間價態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判斷元素的氧化性、還原性
強弱律
強氧化性的氧化劑+強還原性的還原劑反應=弱還原性的還原產物+弱氧化性的氧化產物
判斷微粒的氧化性或還原性強弱反,應能否進行
守恒律
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相等
配平、相關計算
轉化律
同一元素的不同價態間反應,其價態只靠攏不交叉
判斷電子轉移情況、反應能否發生
優先律
多種氧化劑遇一種還原劑時,氧化性最強的優先反應
判斷反應先后順序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據方程式,判斷微粒氧化性、還原性強弱。
溶液中有多種物質,能判斷加入新物質時哪種先反應。
01
據元素的價態,判斷是否有氧化性或還原性。
02
03
能應用電子守恒原理進行計算。
04
同種元素不同價態物質間,能否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05
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安县| 长宁县| 涞源县| 绥中县| 科尔| 浏阳市| 同心县| 桐庐县| 新乐市| 定南县| 永康市| 石首市| 中方县| 阆中市| 营口市| 宁夏| 富平县| 新和县| 北票市| 天柱县| 西丰县| 衡东县| 德格县| 丰台区| 大丰市| 宜丰县| 阳江市| 黑水县| 沙湾县| 乌恰县| 敦煌市| 长顺县| 元谋县| 扶绥县| 南召县| 墨江| 黄冈市| 青铜峡市| 涪陵区| 无极县| 同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