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4張PPT)素描的表現形式與注意事項目 錄CONTENTS123線的表現形式線面結合表現形式面的表現形式456構圖比例透視7色調8對比9對比01章節 PART線的表現形式線的表現形式線條是素描的基石,是一種明確、富有表現力的造型手段,可以直接概括地勾畫出對象的體貌特征和形體結構。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和形式美感。線條在素描中不僅可以有效地把握形體,還能對所要表現的物象做出有力的判斷,用輔助線劃分比例定位置、用長直線畫大的形體關系,用切線畫小的結構轉折關系,用重線、實線表現暗部、用淡線、虛線表現遠處和亮部。素描訓練無論采取哪種手段,開始都要用線確定所有的關系。線的表現形式線在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單線形式和線面結合形式。單線形式就是描繪對象的輪廓。輪廓包括外輪廓和內輪廓,通過線條的粗細、濃淡、虛實、剛柔來表現物體的輪廓、重量、主次、前后、凹凸等關系。在畫法上應從整體考慮,既遵循先從局部入手,再從局部回到整體的原則。正確的排線是兩端輕、中間重的線條,方向一致,疏密勻稱,能變換排線方向,一層一層加深,切忌亂涂 。其特點是清晰、簡明、扼要。線的表現形式魯本斯(比利時)(1)長線條的畫法首先,需要找準畫面位置,起筆要準;其次,不要在畫筆剛開始接觸紙張時馬上用力,而在畫了一點點之后開始用力,形成中間粗兩頭細的線條效果。左右兩張圖片,左邊是正確畫法,線條中間粗兩頭細;右邊是錯誤畫法,線條起點粗,顏色重。線的畫法長線條的畫法(2)短線條的畫法握緊鉛筆,小拇指傾斜接觸畫面,起支撐手腕的作用。借助手腕運動,落筆形成線條。需注意,短線條和長線條的要求一樣,均是兩頭細,中間粗。1. 2 線的畫法短線條的畫法02章節 PART面的表現形式面是無數點的組合或無數線排列后的效果,點和線在視覺上形成面,而面的運動又產生了體。在造型過程中,為兩類,即直面與曲面。直面立方體在畫面上一般是以正面、側面、頂(底)面三個面呈現。曲面球體借助于光線,一般是以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線(面)、反光面和投影組合而成。物體受光線照射時,形成受光面和背光兩大部分。受光面又稱“亮面”,背光面由于受環境反光的影響呈現出濃重的深灰色,稱為“暗面”。這樣就形成了明、暗兩大系統。而斜受光部分則稱為“灰面”,它是色差的一個過渡。黑面、白面、灰面形成了通常所說的“三大面”。面由于物體結構有各種起伏變化,物體明暗層次變化是很多的,我們把這種變化所具有的一定規律歸納起來稱作明暗五調子,即亮部、中間色、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其中,亮部和中間色屬于物體的受光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屬于背光部(詳見色調一節)。它們構成了物體的明暗兩大關系。在形體中,面的構成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種:①直線形面。②曲線形面。③復雜組合形面,直曲形富于變化的面,這些面的空間位置不同,面的形狀、大小、角度不同,因此形成了復雜的物體形態。面03章節 PART線面結合表現形式線面結合形式介于單線形式和素描形式之間,它以線為主,適當配以表示灰度的排線,表示物體的輪廓、體積、以及色彩、明度、材質和受光強弱的變化。線面結合突出“線”的表現力,用“線”刻畫物體的結構和特征,用“面”表示物體的立體和空間,很適合快速作畫和用于人物的結構表現。線面結合的優點很多:①有很強的靈活性。它既能快速畫出特征,又能對細部進行精雕細刻;既能描寫物體的“真實”,又能表現個人的感受;既能整體作畫,也能局部完成。②很強的表現性。以線為主的“結合法”,能很快地抓住對象的形體特征,善于表現人物的動態和表情。“線”的豐富變化,使畫家探索傳達主觀的情感因素成為可能。線面“結合法”具有很強的綜合概括能力,不但可以突出畫面的主體因素,而且可以靈活地調整形式的對比,加強了形式的節奏感,使畫面效果更加完整。線面結合線面結合法雖然有很多優點,但是要掌握它,難度也很大。它要求畫者必須具有很強的造型能力和很強的整體控制能力,還要求畫者具有較高的表現意識。因此,它是一種比較成熟的素描表現形式。線面結合詹姆斯.惠斯勒(美國)熟悉素描中的注意事項04章節 PART構圖什么是構圖如何安排好一幅畫所表現物象的位置以及幾種物象的組合關系叫作構圖。構圖是指畫家在有限的空間或平面里,對自己所要表現的物象進行組織,形成整個空間或平面的特定結構。構圖是畫面結構各種關系的綜合,是畫者依照經過設計的格式,將客觀對象的各部分進行配置,按照一定的比例或重復的體系安排在畫面中的藝術。素描靜物(1) 史靖瑄(1)安排左右關系:一般情況下,側面人像面部之前的空間較寬較大,正面像居中位置,左右空間均衡。(2)安排上下關系:上大下小的物體重心在下部, 放置在畫面的中心或偏下方會顯得穩定。(3)安排組合物體的關系:①主物較大,次物較小,主物切忌放在畫面中間位置。②布局要有主次、疏密、前后的變化,同時要均衡協調。③畫面構圖要形成一個穩定的三角形。構圖原理(1)構圖不能太小(太小會讓人覺得畫面顯得小氣、不夠飽滿)。(2)構圖時應注意重心的平衡。(3)構圖不能太偏(太偏會讓人有一邊重的感覺,造成構圖不穩)。(4)構圖應注意透視的變化及比例關系。(5)構圖不應有殘缺(畫石膏像時應注意)。(6)構圖中視覺重心應在畫紙的物理中心偏上一些。(7)構圖中人物是側面時,要注意人物眼睛所注視的一側要稍微多留些空間構圖的注意事項05章節 PART透視什么是透視?透視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掌握一定的透視知識,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表現物體的距離和形體結構比例,提高觀察、判斷能力。我們都知道,萬物還原后的基本圖形是立方體。立方體除高度、寬度還有深度,我們稱之為三維空間。在平面的紙上,如何來表現物體的三維空間,給人視覺上的立體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正確地表現物體的透視變化,近大遠小是繪畫透視中最基本的原理。(1)畫 面:畫家或設計師用來表現物體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觀者。(2)基 面:指地平面、平面、桌面等水平的畫面。(3)地平線:地平面盡頭與天空交界的水平線。(4)視 點:畫者眼睛的位置。(5)心 點:畫者眼睛正對著視平線上的一點。(6)視平線:與畫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線。(7)視 高:視平線至地面(或其他放置物體的水平面)的高度。(8)視中線:視點與心點相連,與視平線成直角的線。透視的基本術語透視的基本術語(9)消失點:與畫面不平行的成角物體,在透視中延伸到視平線心點兩旁的消失點。(10) 地 點:近高遠低的傾斜物休(俯視物體),消失在視平線以下的點。(11)天 點:近高遠低的傾斜物體(仰視物體),消失在視平線以上的點。透視的基本術語天點地點消失點透視的種類平行透視成角透視三點透視平行透視平行透視2. 平行透視行透視也叫一點透視,立方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平行所產生的透視現象即平行透視。它的特點:一是立方體只有一個消失點,即心點(主點);二是立方體與畫面平行的線沒有發生變化,與畫面垂直的線都消失于心點。這種透視給人整齊、平衡、穩定、莊嚴的感覺。成角透視.2 成角透視成角透視又稱兩點透視。以立方體為例說明概念,當立方體的一個面與畫面形成一定角度時,所產生的透視現象即成角透視。它的特點:一是立方體的任何一個面都失去原有的正方形特征, 而產生透視縮形變化;二是立方體不同方向的三組結構線中,與地平面垂直的仍然垂直, 與畫面成一定角度的兩組線分別向左、右兩個方向匯集,在遠處相交,形成兩個消失點。成角透視三點透視.3 三點透視三點透視又稱傾斜透視,一般用于超高層建筑,俯視圖或仰視圖也就是在左右和上下三度空間中都同時運用近大遠小的變化規律,如我們從高空俯瞰城市的樓房產生的大小變化。這個最重要的是多觀察,多看圖。三點透視(俯視)三點透視(仰視)06章節 PART比例什么是比例?比例是指物體之間的大小、寬窄、高低的關系。在繪畫構圖中也會出現比例,如一幅素描靜物作品中,描繪的靜物占用畫面的大小關系即為比例。要想繪制出一幅逼真的素描作品,我們必須保證畫面中描摹對象的形狀是準確的,各個物體之間的比例是合理的。在作畫的時候,確定比例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將一個物體或者一個畫面分成零零碎碎的小塊,是無法確定比例的。要確定比例,必須有一個連貫性,那就是從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回到完善的、內容充實的整體。首先我們目測或用筆實際測量物體的高度和寬度的比例;其次,根據測量的結果用鉛筆勾畫在紙上勾畫;再次,把物體中大的體塊與總體形態進行比較,大的體塊與小的體塊進行比較;最后比較總體形態與各體塊之間的關系、比例大小等結構。經過反復比較調整之后,我們就能得出準確的造型結構。比例的確定方法(1)實測:利用畫筆直接測出物體的長度、寬度、高度、角度和彎曲度。(2)目測:注意保持視點穩定,筆與眼的距離不變。(3)心測:在熟練掌握前兩種方法以后,可以脫離這種機械方式,直接用腦衡量物體的比例。開始采用這種方法時有點難度,待熟練后,既能提高作畫效率,又可將對象畫得自然、流暢。比例的測量實測目測心測07章節 PART色調什么是色調?色調是指物體在光線照射下,呈現出深淺不同的變化。光和影塑造了物體的體積感和空間感,因此給物體添加色調可以讓畫面看起來更真實,更有立體感。而素描中的色調是以處理明暗關系為表現手段的,我們稱之為明暗色調。明暗現象的產生物體的明暗現象是由于物體受到光線照射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現象,光線不能改變物體的形體結構。我們要向合理表現一個物體的明暗調子,正確處理其色調關系,首先要對對象的形體結構有正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由于物體形體結構的透視變化,物體表面各個面的朝向不同,因此它們的光反射量也不同,所以就形成了色調。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形成物體體積的基本形狀,即物體受光后出現受光面和背光面兩大部分,再加上中間層次的灰面,也就是我們之前說的三大面什么是三大面三大面在素描作品中,光線作用于物體之上,使物體有了明暗的區別和變化,光源直射的地方為亮面,光源照射不到的地方為暗面,受到光照但不完全的部分為灰面,這便形成了物體的三大面:亮面、暗面、灰面。什么是五大調五大調三大面是受光線照射后,所呈現的大致的明暗分布,這樣的分布中還存在更加具體與詳細的明暗關系。經過總結與歸納后,將其分為亮部、灰部、明暗交界線、暗部和反光、投影這五大調。五大調能讓素描作品中的物體具有更為豐富的明暗、陰影的層次感,能更完整與明確地表現物體的體積。什么是五大調(1)亮部亮部(含高光)是物體的主要受光部分,也是物體色調最淺的部分。其中,與光源成90 °關系的部分被稱為“高光”。高光表現很重要,往往能反映出物體的質感。高光是物體受光部結構的轉折點。(2)灰部灰部是物體的次要受光部分,也叫灰面,是由亮部到明暗交界線過渡的部分。灰部的主要特征是由淺及深,直到明暗交界線為止。在受光部至光源斜射不到180°的范圍內。什么是五大調幾何素描(3)明暗交界線明暗交界線實際上是個面,也稱為明暗交界面。明暗交界線屬于背光面,處于三大面中亮面和暗面的交界處,是物體的最暗部。在光源斜射大于180°的范圍內。由于同亮面對比強烈,所以在視覺上明暗交界線顯得更暗。物體的形狀千差萬別,明暗交界線往往并不是一條直線,其虛實變化很大,根據物體面的轉折不同,其色調層次變化也較為豐富。明暗交界線是物體明暗造型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形體結構的轉折線。只有畫好明暗交界線,才能夠更好的表現物體的體積感。什么是五大調(4)暗部和反光暗部是物體的背光面,是明暗交界線到反光部分的過渡地帶,有較豐富的層次變化。在五大調子中,暗度僅次于明暗交界線,比灰部要深。暗部是亮部的對立面,在黑白灰關系中是富于表現力的部分。物體的暗部是接受環境光反射最多的部分,反光是由物體本身和環境光兩個因素決定的。物體表面質地光滑它的明度就較淺,反光就清晰。通常,暗部的反光再亮也不如灰部亮。什么是五大調(5)投影物體的投影也是不可忽視的方面。在光照條件下,物體的投影和物體密不可分。由于透視和空氣感的原因,投影也是有明暗變化的;通常,靠近物體邊緣部分的投影較清晰堅實, 離物體遠的投影邊緣部分較淺且模糊;物體的固有色深投影就深,物體的固有色淺投影就淺;光源強、離物體近投影就清晰,光源弱、離物體遠投影就模糊。08章節 PART對比什么是對比?對比在素描中應用范圍很廣,對比方法也很多,比如大小對比、形狀對比、黑白灰對比、疏密對比等。對比也是觀察過程中比較重要的步驟,只有對比,才能發現區別,找出不足。在一幅素描作品中,各種對比往往是同時運用的。巧妙運用這些對比方法,不僅能增強藝術感染力,還能鮮明地反映和升華主題。(1)大小對比它是指由物體的大小不同,而產生的對比,使畫面上的空間發生變化。(2)形狀對比形狀對比是指由不同物體形狀的不同而產生的對比,使畫面發生變化(3)黑白灰對比在畫面中,我們可以通過黑、白、灰關系的對比,使畫面產生體積感和空間關系。常以“黑圍白、白圍黑”相互映襯的形式在畫面中出現。(4)疏密對比“字劃疏處可使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這句話本指書法,繪畫亦是同理。我們在畫面中通過對物體疏密、聚散的布局,可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對比種類09章節 PART節奏什么是節奏?節奏是通過有規律的間隔或變化并且反復進行而產生。如同我們聽一段優美的音樂,有高低起伏變化,而繪畫是從視覺上發現作品中的節奏美。(1)使畫面整體、統一、和諧而不零亂瑣碎。(2)使畫面生動、活撥、有音樂感而不呆板、沉默。節奏的作用(1)構圖中的疏密節奏,各要素的大小節奏、方圓節奏、起伏節奏等。(2)外輪廓上的凹凸節奏、曲直節奏等。節奏的體現(1)畫面中整體的黑白灰節奏。(2)體塊受光后產生的黑白灰節奏。(3)各個色階上的明暗節奏變化。色調上的明暗節奏(1)虛中有實。(2)實中有虛。(3)虛虛實實,實實虛虛。空間上的虛實節奏總而言之,初學者在開始學習的時候,最好選擇燈光下的幾何體來訓練,它能幫助我們認識物體在光源下的明暗變化,結合靜物素描的訓練,使我們進一步了解復雜形體的明暗變化,從而能準確表現出物體的體積感、質感、明暗、空間關系等。希望每位學習者都可以在個性化的基礎上找到適合自身的方法體系,為今后的繪畫和設計奠定更堅實的基礎。拓展訓練任務要求:查閱并研究1-2名不同時期的大師素描作品,通過觀察、對比、分析大師的作品,了解大師的歷史背景和創作過程,總結其藝術特點并形成文字說明,做成ppt,下次上課時依次上臺做素描知識分享與解讀。步驟指導:(1)查閱資料(2)分析研究(3)總結特點(4)ppt制作(5)分享解讀繪制噴壺的設計草圖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