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第九單元 溶液學業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描述編寫 能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說明飽和溶液、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 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能根據需要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能利用物質的溶解性,設計粗鹽提純、水的凈化等物質分離的方案。溶液的形成(5年3考)溶液 定義 組成 特征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的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溶質和溶劑[m(溶液)=m(溶質)+m(溶劑)] 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成分 定義 種類 判斷方法溶質 被溶解的物質 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氣體 液體與液體互溶時,一般量多者為溶劑,量少者為溶質,有水存在時,水一般為溶劑溶劑 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 液體、氣體與溶解性的關系 不同溶質在同一溶劑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里的溶解性也不同(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純凈的水不是溶液。(2)溶液不一定是無色的,如CuSO4溶液是藍色的,KMnO4溶液是紫紅色的。(3)同一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5年2考)(1)放熱: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使溶液溫度升高,如 、濃 等。 (2)吸熱:有些物質在溶解時會使溶液溫度降低,如 等。 (3)吸、放熱不明顯:有些物質在溶解時無明顯的溫度變化,如 等。 NaClNaOHH2SO4NH4NO3 氧化鈣(CaO)加入水中也能使溶液溫度升高,但不是因為溶解放出熱量,而是因為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Ca(OH)2的過程中放出熱量。乳化(5年2考)1.乳濁液:不溶于水的、由許多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乳濁液不穩定,靜置后會分層。2.乳化劑:能使乳濁液穩定性增強的物質。3.乳化現象:洗滌劑等乳化劑使植物油等在水中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從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層。洗滌劑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用洗滌劑去油污即利用了洗滌劑的乳化作用。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5年3考) 1.定義: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 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 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 繼續溶解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能溫度溶劑不能(1)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劑里”和“在一定溫度下”,溶液的“飽和”和“不飽和”才有確定的意義。(2)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對該物質飽和,即只是不能溶解該物質,但還可以溶解其他物質。(3)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2.判斷(1)充分攪拌溶解后,若還有未溶解的溶質,則所得溶液一定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2)若無未溶解的固體,保持溫度、溶劑的量不變,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該溶質,若不溶解,則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反之則為不飽和溶液。(3)改變溫度或蒸發溶劑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為該溶質的飽和溶液。3.相互轉化(1)對大多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質,不飽和溶液與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關系及結晶的方法如下:(2)對極少數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Ca(OH)2],上述過程中溫度的改變方向相反。4.結晶(1)定義:溶質從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叫作結晶。(2)方法:蒸發結晶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如NaCl;降溫結晶(冷卻熱的飽和溶液)適用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如KNO3。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5年5考)1.固體物質溶解度(1)定義: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 溶劑里達到 狀態所溶解的 。 (2)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溫度 ②100 g溶劑 ③飽和狀態 ④溶質質量 質量100 g飽和 (3)固體溶解度(20 ℃時)與溶解性的關系:溶解性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溶解度/g <0.01 0.01~1 1~10 >10 (2)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的性質外因:主要是溫度(溫度越高,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越大)2.氣體的溶解度(1)定義:在壓強為 和一定溫度時,某氣體在1體積水里達到 狀態時溶解的氣體體積。 飽和101 kPa(2)影響因素內因:溶質、溶劑的性質外因:溫度——氣體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壓強——氣體的溶解度隨壓強增大而 。 增大減小3.溶解度曲線(1)定義:物質的 隨 變化的坐標曲線。 (2)溶解度曲線的意義溫度溶解度內容 意義曲線 表示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趨勢點 曲線上的點 表示某物質在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上圖M點表示t2 ℃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50 g)兩條曲線交點 表示兩物質在該點對應溫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如上圖P點表示t1 ℃時a、c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都為20 g)曲線下方的點 表示溶液是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如上圖N點處于b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下方,該點對應的溶液是t2 ℃時b物質的不飽和溶液)曲線上方的點 表示按此組成配制的溶液中溶質有剩余,得到的是對應溫度下該溶質的飽和溶液(如上圖N點處于c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上方,該點對應的溶液是t2 ℃時c物質的飽和溶液,且c物質有剩余)(3)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規律①陡升型 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 ,表現在曲線坡度陡增,如KNO3等。 ②緩升型 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表現在曲線坡度平緩上升,如NaCl。③下降型 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 ,表現在曲線坡度下降,如Ca(OH)2。 升高而減小升高而增大(4)溶解度曲線的應用①查出某種物質在某溫度時的溶解度;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大小;③可以比較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的大小;④可以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規律;⑤根據溶解度曲線確定某物質的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式;⑥判斷結晶的方法。溶液的濃度(5年5考)1.溶質的質量分數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用于表示溶液的濃度,通常以百分數表示。2.計算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表達式為×100%重難點、固體的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線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A.甲和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B.t1℃時甲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3∶10C.t2℃時,在100 g水中加入50 g乙物質能得到該物質的飽和溶液D.將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溶劑量不變),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為甲 = (選填“>”、“<”或“=”)乙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判斷某一溫度時物質的溶解度大小。A.不知道溫度范圍,不能比較兩種物質溶解度大小;B.t1℃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3∶10,如果不是飽和溶液,則不能得出其質量比;C.t2℃時乙的溶解度小于50 g,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乙物質能得到該物質的飽和溶液;D.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100%,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100%,t1℃時甲、乙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此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將溶液升溫至t2℃(溶劑量不變),甲、乙都變成不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都不變,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仍相等。1℃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分別加入各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1)燒杯②中的上層清液屬于 (選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燒杯①中溶解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 (3)將t1℃時50 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成10%的溶液,需加水 g。 50飽和 KCl(4)關于圖1中燒杯內的物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燒杯①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燒杯②內上層清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B.蒸發一定量的水,兩燒杯中都一定有固體析出C.將兩個燒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攪拌后,燒杯中一定還有剩余固體ADD.將溫度升高到t2℃,兩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不考慮水的蒸發)【解析】 (1)由圖可知,燒杯②底部有固體剩余,所以上層清液屬于飽和溶液。(2)t1℃時,氯化鉀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鉀的溶解度,燒杯①中固體全部溶解,燒杯②中有固體剩余,則燒杯①中溶解的溶質是氯化鉀。(3)t1℃時,硝酸鉀的溶解度是25 g,將50 g硝酸鉀的飽和溶液稀釋成10%的溶液,需加水的質量為-50 g=50 g。(4)由題意可知,相同溶劑時,燒杯①中溶解的溶質更多,所以燒杯①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燒杯②內上層清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蒸發一定量的水,燒杯①中不一定有固體析出;將兩個燒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攪拌后,溶劑質量增大一倍,燒杯中不一定還有剩余固體;將溫度升高到t2℃,硝酸鉀、氯化鉀的溶解度相等,燒杯②中固體會全部溶解,則兩燒杯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相等,所以兩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溶解度曲線考點總結1.溶解度曲線上的點、上下方的點、交點的意義(1)曲線越陡峭表明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大。(2)曲線上的點:表示溶質在該溫度下的溶解度。此時的溶液為飽和溶液。(3)曲線上方的點:表示加入溶質后形成飽和溶液,并有固體剩余。(4)曲線下方的點:表示加入溶質后,全部溶解形成不飽和溶液。2.溶解度大小的判斷比較某溫度下,不同物質的溶解度大小時,先找準橫坐標表示溫度的點,再找到相對應的縱坐標的位置,位置越高,表明此物質的溶解度越大。3.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從左往右看,曲線呈上升趨勢表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呈下降趨勢表明該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曲線越陡峭表明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大,越平緩表明該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4.根據溶解度曲線判斷物質結晶的方法(1)明確要獲得什么物質。(2)根據該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特點判斷結晶方式。①陡升型:采用降溫結晶(冷卻熱飽和溶液)。②緩升型:采用蒸發溶劑結晶。5.改變溫度時溶液中相關量的變化(1)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①若將飽和溶液降低溫度,由于析出晶體,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溶劑質量不變,因此溶質質量分數變小。②若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液中溶質、溶劑質量均不變,因此溶質質量分數也不變。(2)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改變溫度時,溶液中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溶質質量分數變化情況與上述分析相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