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學業要求:根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描述編寫 能說明分子、原子、離子的區別和聯系,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某些變化或現象; 能依據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規律,推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元素組成; 能基于真實情境,從原子、分子的視角分析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簡單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構成物質的粒子(5年5考)粒子 分子 原子概念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分子是保持物質 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 分子、原子的體積和質量都 ;分子、原子之間有一定的 ,且分子、原子之間的間隔受熱 ,遇冷 ;分子、原子在不停地 ,且溫度越高,運動速率 化學性質化學變化很小間隔增大減小運動越快構成物質 可直接構成物質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物理變化時,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變化,分子本身不變;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在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本身發生了變化,變成了別的物質的分子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聯系 分裂成原子, 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分子原子原子的結構(5年4考)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帶 電的 和帶負電的 構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兩種粒子構成的。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 ,中子 ,所以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等于核內 。 質子數正原子核核外電子質子中子正電荷不帶電2.原子中的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3.原子核內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4.原子核內的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5.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 質子和中子的質量近似相等,電子的質量相比于質子和中子要小得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氫原子核內不含中子;原子中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離子(5年5考)1.離子的概念:帶電荷的 或 叫 。 2.在化學反應中,為了達到相對穩定結構,金屬元素容易 電子,這時質子數 核外電子總數,使參加反應的原子帶正電;非金屬元素容易 得到 電子,這時質子數 核外電子總數,使參加反應的原子帶 。 負電原子原子團離子失去大于小于3.帶正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 離子,帶負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 離子。 4.離子符號中數字的意義:5.離子符號的書寫:先寫元素或原子團符號,然后在符號右上角先標電荷數值(數值為“1”時省略),后標正負號。陰陽原子團形成的離子符號:銨根:N 碳酸氫根:HC 氫氧根:OH- 硝酸根:N 高錳酸根:Mn氯酸根:Cl碳酸根:C 硫酸根:S 亞硫酸根:S錳酸根:Mn 磷酸根:P 核外電子排布(5年5考)1.在含有多個電子的原子中,電子的能量是不同的,能量低的離核較近,能量高的離核較遠。通常把電子離核運動的區域稱為電子層。原子核外電子是分層排布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方便地表示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2.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1)已知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最少的有一層,最多的有七層。(2)第一層最多容納 個電子,第二層最多容納 個電子,每層最多容納2n2(n代表電子層數)個電子。 (3)最外層不超過 個電子(只有一個電子層時不超過2個)。 8283.原子結構示意圖:如(1)小圓圈和圓圈內的數字分別表示 。 (2)弧線表示 。 (3)弧線上的數字表示 。 該電子層上電子的個數原子核、核電荷數電子層相對原子質量(5年5考)1.相對原子質量是指 , 。 2.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它的單位是“1”,往往省略。3.相對原子質量在數值上約等于質子數+中子數。4.我國科學家 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張青蓮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與它相比所得到的值元素(5年5考) 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 的總稱。 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2.①地殼里各種元素的含量從高到低的前五位是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 ;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②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人體內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③空氣中含量居前兩位的元素是 ;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 。 鋁氧、硅、鋁、鐵、鈣氧N2氧鈣N、O3.分子、原子、離子、元素和物質之間的關系:4.書寫元素符號時要注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一大二小)5.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①表示某種元素;②表示某元素的一個原子,如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一個氧原子;③部分元素符號還可以表示該物質:如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部分固態非金屬元素。6.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7.元素周期表編制者為俄國科學家 。元素周期表共 個橫行、 個縱行。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 ,共有 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8、9、10三個縱行共同組成一個族),共有 個族。 16門捷列夫718周期7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的關系:①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電子層數=周期數。②同一族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原子序數=核內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同一周期的原子,電子層數相同、核內質子數從左到右依次增加、最外層電子數依次增加;同一族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電子層數從上至下依次增加,化學性質相似(氫、氦除外) 。 8.根據元素周期表能得到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 ,字母表示 ,漢字表示 ,下方的數字表示 。 元素名稱原子序數元素符號相對原子質量重難點一、用微粒的觀點解釋宏觀現象從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釋下列事實,錯誤的是 ( )A.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1滴水大約有1.67×1021個分子——分子很小C.將氮氣制成液氮,體積變小——分子體積變小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水和氧氣——分子種類發生改變C 分子的基本性質:①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②分子在不斷地運動;③分子之間有間隔;其中分子運動速率和分子的間隔均受溫度影響。此外,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即分子種類改變,化學性質也將發生變化。C項,氮氣制成液氮,物質狀態發生改變,微觀上是由于分子間隔變小,不是分子體積變小。下列關于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錯誤的是 ( )A.10 mL水與10 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 mL——分子體積變小B.碘固體、碘蒸氣均可使淀粉變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水分子不斷運動且分子間的間隔發生改變D.水銀溫度計示數升高——溫度升高,原子之間的間隔變大A【解析】 A.10 mL水與10 mL酒精混合,總體積小于20 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錯誤;B.碘固體、碘蒸氣均由碘分子構成,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因此都能使淀粉變藍,正確;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水的狀態也發生改變,分子間的間隔發生改變,正確;D.水銀溫度計示數升高,是因為溫度升高,汞原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正確。分子的性質與宏觀現象的關系分子的性質 宏觀現象分子的質量、體積很小 某物質由數量巨大的分子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需要借助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觀察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 物質擴散、溶解、揮發分子之間有間隔(溫度升高,分子間隔增大,但分子體積不變) 兩種液體混合后總體積減小;氣體物質易被壓縮;物質的三態變化、熱脹冷縮現象物質的分子構成相同,化學性質相同;分子構成不同,化學性質不同 同種物質(不同狀態)的化學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化學性質不同重難點二、原子或離子結構示意圖稀土金屬釔的氧化物——氧化釔(Y2O3)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釔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n的值為9B.釔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C.釔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D.釔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B 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根據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可得39=2+8+18+n+2,算出n的值為9;元素所在的周期數則等于該原子的電子層數,因為釔原子有五個電子層,所以釔元素在第五周期;此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會影響元素的化學性質,一般最外層電子數<4,易失去電子,最外層電子數>4,易得到電子。三種微粒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和②的化學性質相似B.它們表示三種元素C.表示相對穩定結構的是②和③D.表示陽離子的是②C① ② ③【解析】 A.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②與③的化學性質相似,錯誤;B.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歸為一種元素,①②為同一種元素,圖中共有2種元素,錯誤;C.②與③的最外層電子數為8,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正確;D.②中質子數為8,電子數為10,質子數小于電子數,是陰離子,錯誤。原子(或離子)結構示意圖可提供的信息(1)原子:質子數=電子數,m=2+8+18+n;陽離子:質子數>電子數,m>2+8+18+n;陰離子:質子數<電子數,m<2+8+18+n。(2)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或核電荷數)決定,質子數(或核電荷數)相同,屬于同種元素,反之為不同種元素。(3)元素的化學性質:最外層電子數<4,易失去電子;最外層電子數>4,易得到電子;最外層電子數=8(當只有一個電子層時,最外層電子數=2)時,達到相對穩定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4)周期數:周期數等于原子的電子層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離子,應先還原為原子,再計算電子層數。重難點三、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鈦合金具有記憶效應,元素周期表中鈦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屬于金屬元素B.原子序數為22C.元素符號是TiD.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 gD元素周期表一格中左上角為原子序數,右上角為元素符號,中間是元素名稱,可以通過元素名稱的偏旁確定元素種類(金屬、非金屬),下方是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一般省略不寫),不是“g”。圖1是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圖2是硒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硒元素屬于金屬元素B.硒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34C.硒元素與氧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D.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A圖1 圖2【解析】 A.硒是“石”字旁,屬于固態非金屬元素,不是金屬元素,錯誤;B.從元素周期表方格的左上角可知硒的原子序數是34,因為原子的質子數=原子序數,故其質子數m=34,正確;C.原子的質子數=電子數,34=2+8+18+n,可得n=6,因為硒的最外層電子數是6,氧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也是6,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正確;D.硒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6,在化學反應中,硒原子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相對穩定結構,正確。元素周期表的一格提供的信息(以鎂元素為例)(1)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電子數。注意:中子數不一定等于質子數,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2)元素符號一個字母的元素,字母要大寫;兩個字母的元素,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3)元素名稱金屬元素:一般帶“钅”字旁,金和汞也屬于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偏旁可以是“氣”、“石”或“氵”。(4)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單位為“1”(一般省略不寫),不是“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