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單元 物質構成的奧秘常見實驗2 分子運動現象【實驗目的】探究微粒在不斷運動。實驗儀器 大燒杯、小燒杯、膠頭滴管實驗藥品 無色酚酞溶液、濃氨水、蒸餾水實驗裝置 實驗1 實驗2實驗過程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注意事項實驗1:向燒杯A中加入20 mL蒸餾水,滴入2~3滴無色酚酞溶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1~2滴濃氨水 溶液 濃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2中盡量使大燒杯杯口與桌面不留空隙,防止氨氣逸散到空氣中實驗2:在燒杯C中重新配制甲溶液。在燒杯B中加入3~5 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把兩個燒杯罩在一起 濃氨水中的氨分子不斷運動,并進入滴有無色酚酞溶液的蒸餾水中,使溶液變紅 由無色變為紅色燒杯C中的溶液變紅 【實驗分析與評價】1.實驗1的作用是 。 2.采用上述實驗探究分子運動的優點是 ,不足之處是 。 進行對照,證明濃氨水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會造成環境污染(或藥品使用量大,合理即可)現象直觀【實驗拓展】一、為探究分子的運動及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實驗方案一】取完全相同的無色透明塑料瓶2只,瓶內分別用細線固定著用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均勻噴有無色酚酞溶液,如圖甲、乙所示。按照圖丙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圖甲和圖乙的塑料瓶底部同時注入8 mL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50 ℃的熱水中。瓶甲和瓶乙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兩個塑料瓶中的小紙花逐漸變成紅色,且小紙花在熱水中比在冷水中變紅的速度更快 。與課本中的實驗相比,該實驗的優點是 可以節約藥品,同時也可減少氨氣揮發到空氣中污染環境 。 【實驗方案二】用圖丁所示的玻璃管進行實驗,向左、右兩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別滴入等量的濃氨水和濃鹽酸,塞緊橡膠塞。一段時間后,玻璃管中可以觀察到有白煙(白煙為氯化銨固體顆粒)產生,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實驗中觀察到白煙的位置離濃鹽酸更近(興趣小組同學查找資料,得知分子的運動速率與其相對分子質量有關),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 。 相對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速率越快NH3+HCl NH4Cl【實驗結論】上述實驗證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且分子的運動速率與 有關。 二、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設計了以下實驗探究分子的運動。溫度、相對分子質量1.實驗過程:(1)用鑷子取兩張pH試紙并用水潤濕,分別貼于廢舊塑料瓶(標上1號)底部的內外壁上。如圖所示,另一個廢舊塑料瓶做相同處理,并標上2號。觀察試紙的顏色。(2)取出兩個一次性杯子,分別放入50 mL食醋,其中一杯再加入50 mL熱水。(3)用1號廢舊塑料瓶罩住加入50 mL食醋的杯子,2號廢舊塑料瓶罩住加入熱水和食醋的杯子,觀察試紙的顏色以及顏色變化的快慢。2.實驗現象:貼于1號廢舊塑料瓶底部內壁上的試紙變色,變化速度比較慢,貼于1號廢舊塑料瓶底部外壁上的試紙 。貼于2號廢舊塑料瓶底部內壁上的試紙變色,變化速度比較 ,貼于2號廢舊塑料瓶底部外壁上的試紙顏色無明顯變化。 3.實驗結論: 。 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無明顯變化快4.實驗評價:改進后實驗的優點有 用品簡單易得,貼近生活;塑料和一次性杯子重量輕、不易損壞;食醋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合理即可) 。 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質1.(2023·江西節選)茶與咖啡——中國茶清香四溢,西方咖啡醇香濃厚。從微觀角度解釋聞到香味的原因是 。 【解析】 有香味的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香味。子、原子的基本性質分子在不斷地運動2.(2021·江西)“莫道雪融便無跡,雪融成水水成冰”,其中涉及有關物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冰和水的化學性質不同B.冰和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C.雪和水的分子間隔不同D.雪融成水是物理變化A【解析】 A.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化學性質相同,說法錯誤;B.冰和水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同,說法正確;C.雪融化成水后,水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改變,說法正確;D.雪融成水由固態變為液態,只是狀態發生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說法正確。 3.(2020·江西節選)起床后,測體溫。測體溫時水銀體溫計中汞柱會上升的微觀原因是汞原子 。 間隔增大原子的結構4.(2022·江西)原子中質子數一定等于 ( ) A.中子數B.核電荷數C.相對原子質量D. 核外電子數(或原子序數)B【解析】 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核電荷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5.(2021·江西節選)2021年江西省自主設計的“人造太陽”首次成功放電。“人造太陽”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變,氘、氚是核聚變的熱核材料。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氘 1 1 1氚 1 2 x氘和氚屬于 (選填“同種”或“不同種”)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 。 【解析】 氘和氚的質子數均為1,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上表中x=1。1同種6.(2019·江西)考古學家通過測定碳14的含量等方法將人類生活在黃土高原的歷史推前至距今212萬年。碳14原子的核電荷數為6,相對原子質量為14,則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A.6 B.8 C.14 D.20A 原子結構示意圖6.1 下圖為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鋁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表示鋁原子帶正電B.鋁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核外13個電子上C.鋁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D.鋁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D【解析】 A.圖中“+”表示原子核帶正電,不正確;B.鋁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電子的質量很小,不正確;C.由鋁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可知,鋁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3,小于4,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不正確;D.弧線表示電子層,由鋁原子結構示意圖可知,鋁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正確。元素及離子7.(2023·江西)鐿是量子記憶存儲的理想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圖所示,對圖中信息理解正確的是 ( )A.中子數為70B.元素符號為yBC.元素名稱為鐿D.相對原子質量為173.1 gC【解析】 A.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鐿原子的原子序數為70,根據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所以質子數為70,而中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不是70,錯誤;B.書寫元素符號時應注意:由一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要大寫,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元素符號表示為Yb,錯誤;C.該元素的元素名稱為鐿,正確;D.鐿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73.1,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錯誤。8.(2023·江西節選)瓷器與玻璃器——瓷器是火與土的結合,玻璃器是火與沙的產融。燒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鋁等元素,寫出其中一種非金屬的元素符號: ;普通玻璃中所含鈉離子的符號是 。 Na+O(或Si)【解析】 (1)燒制瓷器所用的黏土中含氧、硅、鋁等元素,其中氧、硅屬于非金屬元素,元素符號表示為O、Si;普通玻璃中所含鈉離子(1個鈉離子帶有1個單位的正電荷)的符號是Na+。9.(2022·江西節選)央視欄目《典籍里的中國》展現了中國智慧,其中有許多古今對比。如今可將信息存儲在芯片上,芯片中含有的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圖,該元素的名稱是 。 【解析】 從圖中可知,該元素是第14號元素,即硅元素,元素名稱為硅。硅10.(2021·江西)下列屬于非金屬元素的是 ( ) A.鋁 B.鐵 C.鈣 D.氧【解析】 A.鋁含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B.鐵含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C.鈣含有“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D.氧屬于非金屬元素。D11.(2019·江西節選)聯合國確立2019年是“國際化學元素周期表年”,我國姜雪峰教授被選為硫元素代言人,請用表中給定元素完成下列化學用語填空。(1)硫元素: 。 (2)一種金屬離子: 。 Mg2+S 元素周期表與原子結構示意圖的關系11.1 科學家利用“基因剪刀”技術降低了水稻中砷的含量。下圖是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砷屬于非金屬元素B.砷的原子序數為33C.砷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 gD.x=5,砷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C【解析】 A.砷為“石”字旁,屬于固態非金屬元素,正確;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3,正確;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74.92,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錯誤;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所以33=2+8+18+x,x=5,又因為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原子中的最外層電子數,磷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5,而砷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也是5,所以砷與磷元素化學性質相似,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