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活動課 信息革命與人類文化共享【學習目標】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方式、內容、規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響,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 1.結合全球化三個時代簡表,分析現代信息技術給人類文化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2.結合學者相關撰述,認識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文化共享的推動作用及提出的新課題。(唯物史觀、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知識梳理】信息革 命含義 信息革命是指由于信息生產、處理手段的高度發展而導致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的變革信息革 命發展 歷程 第一次信息革命:語言的產生 (1)解決信息分享的問題。 (2)大大提升了猿對世界的認知,加快了猿的進化速度,這也是人類出現的一個重要力量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現 (1)解決信息記錄的問題。 (2)這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之一。沒有文字就沒有歷史,沒有文化,沒有傳承,也難有人類文明第三次信息革命:紙和印刷術 (1)解決信息遠距離傳輸的問題。 (2)印刷術的出現,讓信息可以大量地遠距離地進行傳播,加快了文明的發展速度,同時可以使文明用更快的速度向其他地方進行滲透,各種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紙和印刷術創造了古代文明的高峰第四次信息革命:無線電的發明 (1)解決信息遠距離實時傳輸的問題。 (2)電報、廣播讓全球范圍內的信息傳播的效率大大提高第五次信息革命:電視的出現 (1)解決遠距離多媒體傳輸的問題。 (2)電視是現代文明的標志物,它信息量大,媒體形式豐富,大大改變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尤其改變了人們的娛樂和生活模式信息革 命發展 歷程 第六次信息革命:互聯網 (1)讓信息實現雙向交互傳輸。 (2)互聯網不僅讓信息做到了遠距離、實時、多媒體、雙向交互傳輸,在這個技術的基礎上,還產生了很多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的格局和人們的思維方式現代信 息技術 對文化 傳播的 影響 (1)方式:依托現代信息技術,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為文化的快速傳播提供更為便捷的物質載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瞬間便可到達地球村的每一個角落,文化在全球范圍內得以交流與共享。 (2)內容:新媒體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文化以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更加豐富、靈活、多樣化的形式向人們展現。 (3)規模:以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通過人類文化跨時空的交流與融合,人類社會進入了實時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時代。 (4)效果:促進了人類文化共享的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多元文化間的復雜關系,引發了文化價值觀、文化模式的變化,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思維拓展】信息網絡條件下中國面臨的挑戰和對策挑戰:(1)網絡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沖擊信息革命在拓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空間、開辟民意表達途徑等方面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給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主要表現:一是西方國家在信息領域的霸權地位,對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二是信息網絡成為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重要工具和武器。三是網絡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導地位構成嚴峻挑戰。四是信息網絡化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理念受到挑戰。(2)網絡文化安全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文化,由于具有高度無序化、難控制、“無政府”、“自由化”的特點,往往容易帶來文化多樣性危機、信息污染危機和文化結構危機,容易誘發重大的網絡文化安全事件,嚴重阻礙了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甚至成為現代社會的新公害。當前我國面臨的網絡文化安全問題主要表現在滲透性安全威脅、變異性安全威脅、侵害性安全威脅、腐蝕性安全威脅和破壞性安全威脅等方面。(3)文化殖民主義與網絡霸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網絡日益成為美國文化擴張的“制高點”和推行殖民主義的強力工具。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推行新的文化霸權政策提供了數字化平臺。互聯網的構造方式由美國人設計并符合美國文化的特點,英語是互聯網上的主流語言,網絡上流動的信息主要來自美國。因此,它實際上也就要求任何一個入網者必須學會美國的語言,適應美國式的思維方式和熟悉美國的文化。對策:(1)加強監管,建立文化安全審查機制要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堅持依法依規原則,堅持綜合協調原則,堅持事前事中事后審查有機結合原則,堅持自律審查、自我審查和外部審查有機結合原則,堅持專門審查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原則。(2)健全文化安全法治建設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要制定新法,改善舊規,構建國家文化安全法治體系,理順不同層級間的文化法律關系。(3)構建中國的話語權第一,善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普適性新話語,搶占話語制高點,增強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主動性。為此,我們要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汲取世界先進思想文化,要在國際交流交往中尋求并擴大利益共同點,還要在面向國際視野下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第二,構建中國話語國際表達的主體合力,匯聚主體話語力量,增強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自覺性。為此,我們要增強全民的國際話語表達自覺,要增強媒體人的國際話語表達自覺,要增強全球華僑華人的國際話語表達自覺。第三,創新中國話語國際表達的傳播方式,遵循話語傳播規律,增強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實效性。中國話語國際表達不僅要解決“誰來表達”“表達什么”的問題,關鍵是要解決“如何表達”的問題。只有使國際話語表達既深入淺出,又生動有趣,才能讓國際社會聽得懂、聽得進。【合作探究·提素養】任務1 信息革命對文化發展的挑戰及應對【互動探究】材料 下表為全球化三個時代簡表。全球化 階段 開始 時間 驅動者 代表事件 負面效應全球化 1.0時代1492年國家地理大發現、 三角貿易殖民地問題全球化 2.0時代1800年國家、 跨國企業工業革命發展、 跨國企業興起勞工剝削問題全球化 3.0時代2000年跨國企業、 個人智能手機、 智能機器人網絡犯罪、 信息安全問題——摘編自黃牧航、張慶海《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與評價》閱讀上表,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論題,并就所擬的論題進行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示例論題:利弊并存的經濟全球化。論述:世界經濟全球化源自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其在5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給人類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制造了許多災難。在全球化的第一階段,隨著地理大發現,全球物種和產品實現了大交流,但同時也使許多落后地區淪為西方的殖民地。在全球化的第二階段,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跨國企業的崛起,人類的生產力有了迅猛的提高,但同時也產生了無產階級群體,出現了尖銳的勞資矛盾。在全球化的第三階段,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并深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但同時也使網絡犯罪花樣百出,犯罪率居高不下。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是不以人類意志為轉移的,今后還會不斷發展深化。我們要充分重視它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使其良性、健康地發展。(還可以提出其他論題,如“全球化從1.0到3.0的深化”“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等)【審題步驟】“四讀” 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從標題得出“全球化三個時代簡表”,從表格信息中得出全球化的“代表事件和負面效應”,由此可以得出論題“兩定” 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內容限定——閱讀上表、一個論題;角度限定——所擬的論題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本題屬于開放性論題,沒有固定的答案。依據表格信息中全球化的代表事件和負面效應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由此可以得出論題:利弊并存的經濟全球化。然后結合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論述。最后對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進“兩定” 行認識,得出結論:我們要充分重視它所帶來的負面作用,使其良性、健康地發展。也可從全球化從1.0到3.0的深化、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層出不窮等角度提取論題,然后結合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和局限性進行論述。言之有理即可任務2 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人類文化共享【互動探究】材料一 人類學家博厄斯認為:“人類的歷史證明,一個社會群體,其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一個社會群體所獲得的種種發現可以傳給其他社會群體;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大體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長期與世隔絕的部落,因而,它們不能從鄰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獲得好處。”——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材料二 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方式、內容、規模、效果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影響,通過人類文化跨越時空的交流與融合,人類社會進入了實時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時代。新時代文化傳承方式:1.通過影視節目、網絡與自媒體短視頻科普傳統文化。2.通過VR、AI模擬還原歷史,讓人們身臨其境體驗歷史,感受文明演變。3.5G時代推動線上教育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線上教育的推廣焦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途徑,指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意義。(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信息技術與文化共享的關系。 【參考答案】 (1)主要途徑:殖民擴張、戰爭、友好往來、人口遷徙、經濟貿易、民族交融。意義:文化交流促進世界各地區聯系;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借鑒,有利于世界文明發展、進步。(2)評價: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技術促進了人類文化共享的發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多元文化間的復雜關系,引發了文化價值觀、文化模式的變化,對人類文化的發展提出了新課題。因此,我們需要去探究如何在人類文化發展過程中化解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機器的沖突,共同解決人類文明的難題。【審題步驟】“四讀”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從正文“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可得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主要途徑;由“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可得出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意義。 材料二:從正文得出“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方式……實時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時代”,進而歸納信息技術與文化共享的關系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第(1)問,內容限定——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途徑與意義。第(2)問,內容限定——信息技術與文化共享的關系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第(1)問第①小問,據材料一“彼此之間的交流愈多樣化,相互學習的機會也就愈多”并結合所學可從殖民擴張、戰爭、友好往來、人口遷徙、經濟貿易、民族交融等角度回答。第②小問,據材料一“文化的進步往往取決于它是否有機會吸取鄰近社會群體的經驗”并結合所學可從促進世界各地區聯系、世界文化多元化發展、世界文明發展和進步等角度回答。第(2)問,據材料二“現代信息技術對文化傳播方式……實時性、多元化的文化共享時代”并結合所學得出,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再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說明【思維導圖】【隨堂檢測·精評價】1.(1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世紀末,芯片技術、納米技術、基因技術等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擴散趨勢。有些高風險、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實驗成為具有重大意義的全球性課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和參與,歐洲、東盟等都制訂科技發展計劃,以推進地區性科技合作。目前,發達國家擁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設施,掌握著80%以上的世界研究與開發項目。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改革科技創新體制以增強自身科技實力。——摘編自張建華主編《世界現代史(1900—2000)》材料二 2020年9月29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發布第4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9.40億,互聯網普及率為67.0%。我國互聯網產業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和數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成為我國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20世紀末以來世界科技發展的主要特征。(10分)(2)根據材料二并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我國互聯網發展所帶來影響的認識。(8分) 【解析】 第(1)問根據材料一“形成了全球范圍內的擴散趨勢”得出科技成果在全球擴散;根據“有些高風險、高成本的尖端科技實驗成為具有重大意義的全球性課題,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關注和參與”得出出現全球科技一體化的趨勢;根據“推進地區性科技合作”得出區域性技術合作;根據材料一“發達國家擁有全世界90%以上的高科技設施,掌握著80%以上的世界研究與開發項目”得出發達國家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根據材料一“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增加科技研發投入,改革科技創新體制以增強自身科技實力”得出發展中國家注重增強科技實力;等等。第(2)問根據材料二“在數字基建、數字經濟、數字惠民和數字治理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得出推動了科技進步;根據材料二“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得出成為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根據所學知識,還可從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分析其積極影響;可從一些不良網絡信息也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分析其消極影響。 【答案】 (1)特征:科技成果在全球擴散;出現全球科技一體化的趨勢;區域性技術合作;發達國家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發展中國家注重增強科技實力;等等。(10分)(2)認識:一方面,它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推動了科技進步;成為應對新挑戰、建設新經濟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網絡信息也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8分)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近代以來西方各國所占世界技術成果的比例。英國 法國 德國 美國 其他蒸汽時代 39.4% 16.8% 9.2% 24.3% 10.3%電氣時代 15.8% 9.1% 17.7% 40.4% 17.0%電氣時代 12.7% 3.9% 5.5% 65.2% 12.7%信息時代 4.3% 4.0% 10.0% 64.3% 17.4%——據梁立明、陳立新《世界技術成果時空分布的量化特征及世界技術中心的轉移》整理提取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結合所學世界史知識進行簡要闡述。(12分,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解析】 首先,根據題目要求,閱讀表格,觀察近代以來英、法、德、美等國在世界技術成果中所占比例的變化趨勢。其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趨勢的本質、原因或影響等,得出一個具體論題,如科學技術是決定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最后,確定論題,根據材料展示的主要西方國家在世界技術發展史上的地位變化,舉兩三個國家的史例,說明所擬論題的正確性。整個解題過程注意論題明確,論從史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答案】 論題:科學技術是決定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2分)闡述: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涌現出了大量的科技發明,由此確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后,美國成為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科技發明創造方面遙遙領先,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所以說,科學技術是決定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10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