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中古時期的歐洲【學習目標】了解中古時期歐洲的不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認識這時期世界各區域文明的多元面貌。【學習重點】中古西歐的政治、經濟、社會特點;城市興起的影響。【學習難點】城市興起的影響——架起走向近代世界的橋梁。【基礎自學】知識點一 西歐的封建社會1.西歐進入封建社會(1)背景:在______________的廢墟和日耳曼人遷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國的基礎上,西歐封建社會產生了。(2)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基督教占統治地位。2.封君封臣制度(政治)(1)產生:封君封臣制度是社會動蕩和_____________的產物,8世紀后逐漸與封土聯系在一起(2)含義:地方領主為其家族和親兵提供土地作為給養。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3)結果:由于土地被層層分封,各級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實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經濟等各種權力。(4)特點:①以土地封賜為紐帶 ②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③只對直接領主負責④具備契約意識,即相互盡義務 ⑤地方領主相對獨立,國王控制力有限(5)影響: ①國王或皇帝是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通過封君封臣制度與各級封建主聯系起來,成為西歐社會的統治階級。②__________作為領主,在各自的領地內獨立行使權力,政治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據局面3.獨立的封建莊園(經濟)(性質:莊園是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也是基本的社會政治單位。)地位 中古西歐基本的農業經濟組織土地組成 領主自營地 農民份地勞動人群 農奴,在法律上是____________,被固著于土地上 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由農民,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經營方式 由領主直接經營,由農奴耕種,收入歸領主所有 農民從領主處領有的土地,分為農奴份地和自由農份地,自耕自收剝削方式 ____________地租為主司法機構 領主或其管家主持的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的秩序經濟形態 相對封閉獨立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領主管理 提供農民土地;直接經營領主自營地;主持莊園法庭,審理莊園內的各種案件,維護莊園秩序評價 (1)本質上屬于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2)封建莊園帶有相對獨立性。 (3)封建莊園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經濟基礎。 (4)很大程度上導致中古西歐的割據狀態,阻礙王權的強化知識點二 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王權加強(1)背景①封建制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②國王作為國家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被視為最高的領主,擁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權力。(2)表現①15世紀晚期都鐸王朝建立后,____________逐漸形成了較為強大的王權。②法蘭西國王借助通婚和征服等手段,擊敗各地封建主,逐步擴大王室領地,到15世紀晚期,基本完成了____________的統一,王權得到強化。③15世紀末,在伊比利亞半島形成的國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2.城市自治(1)背景①隨著西歐封建社會走向穩定,______________獲得一定發展。②10—11世紀起,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以工商業為基本謀生手段。③封建主用對待農奴的方式對待城市市民,對市民的生產和經營活動造成影響。(2)方式: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__________。(3)意義:自治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城市興辦_______。城市還以金錢和人力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3.教會專權(1)經濟:基督教會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____________。(2)政治:是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了從教皇到各級神職人員的等級制度。(3)精神:整個西歐社會的居民幾乎都是基督教徒,教會控制著他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知識點三 拜占庭與俄羅斯1.拜占庭帝國(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帝國繼續發展。因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為古希臘殖民城邦拜占庭舊址,又稱拜占庭帝國。(2)社會狀況①經濟:帝國境內工商業發達,都城_____________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為溝通東西方的橋梁。②法律:查士丁尼在位期間編訂的____________________,使羅馬法成為系統、完整的法律體系;與《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稱《羅馬民法大全》。③擴張:6世紀查士丁尼在位時,拜占庭一度擴張,先后占領北非和意大利等地。(3)滅亡①原因:拜占庭的連年征服戰爭嚴重消耗了自身的資源;由于游牧部族的沖擊和內部矛盾,拜占庭帝國陷入混亂;奧斯曼土耳其人的軍事占領。②時間:1453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國滅亡。2.俄羅斯(1)9世紀:發端于基輔羅斯,深受拜占庭帝國影響,一度是東歐最強大的國家。(2)13世紀上半期:被蒙古征服,成為金帳汗國的臣屬。(3)16世紀初:以_______________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建立。(4)1547年:______________正式加冕為沙皇。①對內:頒布新法典,改組中央機關,鎮壓大貴族,鞏固和強化了中央集權。②對外:繼續擴張。(5)17世紀末: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帝國。【時空定位】【知識拓展】1.中古西歐王權加強的影響①結束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國家逐步走向統一。②王權集中國家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基督教會對西歐國家的控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③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展。④在加強王權的斗爭中,法國和英國出現等級代表制,成為西方近代議會制度的起源。⑤葡西王權的加強,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2.西歐封建社會出現的新變化變化趨勢:中古西歐孕育著統一的力量。變化動因:中古西歐社會走向穩定,封建經濟獲得一定發展。變化表現:中古西歐逐步形成王權比較強大的國家,基督教會在中古西歐地位顯赫,西歐各地興起了眾多城市。3.基督教的發展演變歷程【基礎演練】1、中世紀的歐洲被稱為蒙昧時代,主要是因為( )A.社會經濟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C.王權極度衰弱 D.教會神權統治2、“莊園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莊園就是一個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幾個村落。莊園里有封建領主的堡壘、教堂、農奴的茅舍,有鐵匠鋪、木工房、釀酒坊等各種手工作坊,還有牲畜圈、磨坊、菜園、池塘、樹林、草地。”這段文字反映了( )A.莊園大體上是一個開放式的經濟實體B.莊園大體上是一個以商品經濟為主的經濟實體C.莊園大體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實體D.莊園大體上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經濟實體3、11世紀晚期,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市鎮不顧教皇的權威和神圣羅馬帝國的宗主權,自行任命執政官。13世紀中期,許多城市擁有了保護選舉的成文憲法和自治政府。意大利的城市自治運動反映了( )A.市民階層的壯大 B.民族國家的形成C.中央集權的削弱 D.民主政治的萌發4、下列關于俄羅斯興起的說法錯誤的是( )A.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B.基輔羅斯曾被蒙古征服C.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統一國家的建立 D.成為地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5、《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包括歷代羅馬皇帝頒布的敕令;《查士丁尼新敕》收編了查土丁尼在法典編完后陸續頒布的 168 條敕令。上述現象說明的本質問題是( )A. 皇帝的命令就是法律 B.羅馬法是統治者意志的體現C.皇帝可以任意更改法律 D.羅馬法只是皇帝敕令的匯編6、俄羅斯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歷程,下列關于俄羅斯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9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是俄羅斯的開端 ②13世紀被突厥征服③16世紀以奠斯科為中心,實現了國家統一 ④伊凡四世時期進行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7、“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反映了西歐封君封臣制度中( )A.封臣地位低下毫無權利可言 B.封臣的主要義務是向封君進貢財物C.封君是事實上的最高統治者 D.封君封臣以契約關系明確權利和義務8、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繼任后,領布敕令:羅馬天主教會系由上帝獨自創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廢黜主教,如果有人從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職位,教廷將不予承認。這體現了( )A.教權高于王權 B.王權與教權平等C.王權高于教權 D.教權與王權互不干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