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看不見的微生物在自然界里,不僅有許許多多我們可以看得見的動物和植物,還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微生物,譬如,在生活中,我們會不知不覺地感冒、發燒、拉肚子;在上學和回家的路上,要帶口罩,預防感冒和新冠肺炎;為了減少疾病的傳播,我們要養成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的良好衛生習慣等,這些都是因為在我們的周圍,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結構簡單的微生物,它們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1.認識微生物自然界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遠遠超過動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是一個龐大的群體。你知道一只手上會附著多少個微生物嗎?哪些生物是微生物?它們對人類又有什么影響呢?一只手上會附著40多萬個微生物顯微鏡的發明,把人類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微觀世界。用顯微鏡觀察周圍微小物體,會有許多驚奇的發現。下面我們就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中的微生物。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滴水,需要制作臨時裝片。臨時裝片怎么制作呢?那么,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它們呢?一擦二滴三取四浸五蓋六染七吸①用紗布擦凈載玻片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鹽水③取樣品④將樣品浸入載玻片上液體中,并用鑷子鋪開⑤用鑷子蓋上蓋玻片⑥用滴管將染液滴于蓋玻片一側⑦用濾紙從另一側吸引染液注意:蓋蓋玻片時,要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放下,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產生氣泡。臨時裝片的制作方法:步驟:①取載玻片,用紗布擦拭干凈,放于實驗桌上②用滴管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池塘水③用鑷子蓋上蓋玻片④用吸水紙吸取蓋玻片周圍多余的水裝片制好后,放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根據臨時裝片制作方法制作池塘水臨時裝片細 菌放 線 菌草 履 蟲鐘 形 蟲小結:用顯微鏡觀察池塘水,可以發現水體中有許多不同種類、形態各異的微小生物。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空氣中、水中、泥土中、動植物的體內和體表都生活著微生物。有的微生物還能生活在其他生物無法生存的地方,如火山、巖石里。細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有些微生物需要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們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有些疾病就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下面通過訪談、書籍、網絡等途徑了解哪些疾病與微生物有關,分析、概括收集到的信息,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呈現出來。2.微生物的利與害訪談法查閱法然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并進行統計你得的是病毒性感冒。肝炎病毒使人患肝炎。流感病毒引起流感;肝炎病毒引起肝炎;痢疾桿菌引起痢疾、結核桿菌引起結核;艾滋病毒引起艾滋病;阿米巴原蟲引起阿米巴痢疾;肺炎鏈球菌引起肺炎;瘧原蟲引發瘧疾;破傷風桿菌引發破傷風;肺炎雙球菌引起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鼠疫桿菌引發鼠疫;霍亂弧菌引起霍亂等。根據統計結果,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呢?感冒、痢疾等疾病是由肉眼難以觀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其實危害人類健康的微生物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數微生物對人類無害,而且有些微生物對人類是有益的。那么,微生物只會給我們帶來危害嗎?酵母菌可用來發面、制作面包、釀酒;醋酸菌用來釀醋;青霉菌用來生產青霉素;放線菌生產抗生素;乳酸桿菌、乳酸球菌維護人體健康和調節免疫,生產酸奶;糞腸球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主要菌群之一,能產生天然抗生素,有利于機體健康;雙歧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成員之一,一些雙歧桿菌的菌株可以作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醫藥和飼料方面;生活在人腸道內的嗜酸乳桿菌,可助消化,抑制致病菌,提供營養素;有的微生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后還可以制成疫苗等。減少被病菌感染的最好方法是預防,簡單而實用的方法包括經常洗手、清潔水源、接種疫苗以及合理用藥。討論洗手:可以使你免受細菌等多種病原感染。在做飯或進食之前、咳嗽或打噴嚏之后、以及上完廁所之后,要徹底洗手。沒有肥皂和水時,含酒精的清潔劑也可為你提供保護。怎樣做才能避免讓有害的微生物侵入我們的身體,讓自己更健康呢?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一些特定疾病的最好方法。許多疫苗是在兒童時期接種的,但成人在特定情況下仍然需要接種一些疫苗,如破傷風和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藥物:有些藥物能短期防護特定病菌感染。例如,如果旅行或生活在一個瘧疾高風險地區,服用抗寄生蟲藥物可以幫助你預防瘧疾。另外,皮膚破損要及時用碘伏或酒精擦拭,避免感染;呼吸系統疾病流行時,佩戴口罩。比較致病菌和致病病毒致病菌 致病病毒應用與拓展體積大小基本形態個體微小,借助光學、電子顯微鏡觀察球狀、桿狀、螺旋狀比細菌小的多,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球狀、桿狀、絲狀續表致病菌 致病病毒生存方式能引發的人類疾病能獨立生存,卡片分裂繁殖結核病、破傷風、尿路感染不能獨立生存,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里乙型肺炎、狂犬病、流感、新冠肺炎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微生物是一類非常微小的生命體,通常要借助顯微鏡才能看清楚。微生物的形狀多種多樣,在大自然中分布極廣。既有細菌、真菌、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也有非細胞結構的病毒。它們有的對人體有益,有的對人體有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