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導學案(無答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導學案(無答案) 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

資源簡介

第12課 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
【課程標準】
了解明朝統一全國和經略邊疆的相關措施; 認識這一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奠定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
1.重點:識記明、清政權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明朝的民族政策,海疆危機。
2.難點:明朝政治體制變化;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異同。
【知識結構】
自主學習·必備知識
【知識梳理】
知識點一、明朝政治制度的變化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1351年,元朝爆發農民起義,起義將領朱元璋逐漸統一南方大部分地區。
(2)建立政權:1368年,朱元璋稱帝,定都應天府,國號大明。
(3)取代元朝:1368年,明軍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國的統治結束。
2、鞏固措施
(1)廢丞相
①內容:撤銷中書省,權分六部。嚴令子永遠不許設立宰相
②目的:加強皇權
③影響:加強了皇權,防止權臣專權;政務繁多,皇帝工作壓力倍增。
設置內閣
①背景:廢除宰相之后,皇帝工作壓力加倍
②定義:一個常設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
③職權:瀏覽百官奏章,草擬處理意見、內閣成員無法參與政事決策
④性質:始終不是中央一級法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輔助皇帝的秘書機構
宦官專權
①背景:宦官比內閣更多的得到皇帝的信任
②權力:內延宦官機構司禮監獲得了協助甚至代皇帝批紅的權力
負責提督東廠,控制錦衣衛
對官民的言行進行監視、偵查、有權逮捕、施刑
二、海上交通與沿海形勢
1、對外交往:鄭和下西洋
①目的: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宣揚國威
②時間:15世紀前期
③條件:國家統一,國力強盛;造船技術發達,航海技術先進;統治者的支持
④概況:先后七次率領船隊出海,訪問了亞非 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⑤影響:積極方面:是世界歷史上空前規模的遠洋航行;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
消極方面:給明朝帶來較大的財政負擔,后來未能持續
戚繼光抗倭
背景: ①元朝末年,日本海盜不時在我國東部沿海騷擾,被稱為“倭寇”。
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對日實行經濟封鎖的目的,嚴禁海外貿易,導致東南民間海上走私活動猖獗,與倭寇混雜,為亂地方。
(2)措施:明廷派遣大將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平倭,后來政府放松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
(3)結果:東南沿海的形勢穩定下來,朝廷放松了對私人海外貿易的限制。
3、歐洲殖民侵略
(1)背景: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殖民者在中國沿海活動頻繁。
(2)表現: ①16世紀中期,葡萄牙獲得了在濠鏡澳的租住權。
②荷蘭和西班牙,分別占據了臺灣島的南部和北部。
③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蘭擊敗,退出臺灣。
三、內陸邊疆與明清易代
1、明朝經略邊疆
(1)蒙古:瓦剌和韃靼有戰有和;修筑長城、土木之變;訂立和議、冊封、互市貿易
(2)藏族:封授;設立行都指揮司等機構,任用藏族上層人士管理
(3)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領官號
影響: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版圖的奠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為清朝中國疆域的最終形成奠定基礎
2、明清易代
①16、17世紀之交,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②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國號金。
③1636年,其子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并將女真族名改為滿洲。
④明朝滅亡:1644年,明末農民軍首領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隨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縊。
⑤清軍入關:1644年, 軍進入山海關,打敗李自成,進占并遷都于北京。
⑥清朝統一:清軍入關后經過20多年的激烈戰斗,清軍將農民軍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殘余勢力逐一擊敗,確立了在全國的統治。
達標檢測
1.“我朝閣臣雖無丞相之名,實有輔佐之責。自朝廷大禮大政以及人才進退、民生休戚,舉天下國家之務,事無巨細,有一不問閣臣者乎”。這反映了明代內閣
A.成為法定行政中樞 B.閣臣的參政權擴大
C.受到宦官的牽制 D.化解了皇權與相權矛盾
2.明朝廢除宰相制度后,皇帝因直接領導六部而政務繁忙。為解決此問題,逐漸形成了一個常設的輔佑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機構,它是( )
A.內朝 B.參知政事 C.軍機處 D.內閣
3.明初之后的皇帝或年幼、或厭政,經驗能力都不及其祖輩,于是讓內閣大學士代閱奏章,草擬處理意見,形成“票擬”權。材料反映的本質是
A.內閣只有參政議政權沒有決策權 B.內閣成為正式的行政機構
C.內閣大臣等同于宰相 D.內閣強化了君主專制
4.有文獻記載:“祖宗設立閣臣,不過文學侍從,而其重亦止于票擬。其委任之權力,與前代宰相絕不相同。”材料中體現
A.內閣學士權力比宰相大 B.內閣學士掌握實際決策權
C.內閣成為最高行政機構 D.設立內閣強化了君主專制
5.明朝洪武年間設立了五軍都督府,都督由皇帝親選,官居正一品。各都督府負責某部分軍隊的管理、操練等事務。都督府有兵但無調譴權,兵部有調遣權但無兵,而且調兵必須有皇帝的命令方可。這反映了明朝
A.解決了地方問題 B.君主權力的強化
C.邊患的日益嚴重 D.軍權的分化制衡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揚州十日”是揚州人民反抗清“剃發令”的結果
B.“嘉定三屠”中陣亡的將領是閻應元
C.圈地加深了滿漢之間的民族矛盾,造成社會動蕩,康熙晚年才“永行禁止”
D.投充是滿族統治者強行推行的掠奪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7.明成祖設內閣,作為其侍從顧問;康熙皇帝設南書房,挑選翰林院學士任職。從中我們可以看出
A.明成祖和康熙帝處于危機境地
B.明清重視翰林院學士
C.翰林院學士享有特權
D.二者都是強化專制皇權的產物
8.《明會典》載:“內閣行移,皆用翰林院印”。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寫道:“入閣辦事者,職在批答,猶開府之書記也。其事既輕,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內授之后而擬之,可謂有其實乎 ”由此可知,明朝內閣的設置( )
A.使決策機制發生了異變 B.剝奪了都察院的權力
C.是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 D.強化了皇權專制體制
9.據《明史》記載,明成祖朱棣第三次北征,“大軍抵答蘭納木兒河,不見敵”,“帝問群臣當復進否,群臣唯唯,惟閣臣(楊)榮(金)幼孜從容言宜班師,帝許之"。由此可見,當時( )
A.內閣具有輔佐功能 B.決策民主化程度高
C.皇權受到一定制約 D.政治統治相當昏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德县| 若羌县| 普兰县| 呼图壁县| 东莞市| 甘肃省| 崇文区| 观塘区| 呼玛县| 塘沽区| 金沙县| 凉山| 汝州市| 彩票| 林西县| 琼海市| 贵德县| 邢台县| 佳木斯市| 丹江口市| 万荣县| 祥云县| 若羌县| 甘肃省| 商南县| 巴南区| 东阿县| 重庆市| 炉霍县| 睢宁县| 丁青县| 炎陵县| 吴忠市| 定州市| 通山县| 九龙坡区| 宣汉县| 南乐县| 神农架林区| 锦屏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