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學習目標】1、梳理17—18世紀、19—20世紀西方列強對亞非拉殖民擴張的具體史實,知道殖民體系的不斷擴展。2、結合時間軸,概述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階段特征。3、結合多種史料,從不同角度分別說明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認識殖民侵略的罪惡。【時空定位】【學習任務】【任務一】閱讀教材,運用地圖梳理西方列強在亞非拉地區的殖民擴張, 了解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思考1:閱讀“18世紀中期歐洲殖民國家及其殖民范圍”地圖,指出18世紀中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及其殖民范圍?思考2:西葡在拉丁美洲實行怎樣的統治?這與西葡的政治經濟制度有著怎樣的聯系?材料一 西、葡在殖民地上實行專制統治。西班牙國王曾宣稱,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財產……國王把殖民地劃分為若干行政區,由他委派總督直接統治。……葡萄牙在巴西設立一個總督區,由國王任命的總督實行統治。殖民地各城市一般都設有市參議會,其成員由總督指派,或由當地大地主中選出。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實行殘酷的剝削。在18世紀以后,殖民地上盛行大莊園制,印第安人公社的公有土地被宣布為莊園地主私有的財產,種小塊份地的印第安人成為佃戶,須繳納實物地租和勞役地租。——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上)》時間 殖民者 殖民地 殖民統治15世紀 中葉18世紀晚期思考3:殖民掠奪對美洲和歐洲分別產生哪些影響?材料三 殖民者從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3。1500—1650年,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000噸。——《中外歷史綱要(下)》“學思之窗”(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思考4:閱讀教材填寫表格,歸納列強侵略亞洲的特點,結合所學分析原因。背景 時間 殖民者 殖民地 殖民形式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 15-16世紀中葉17-18世紀工業革命 18世紀末 -19世紀中后期第二次 工業革命 19世紀末 20世紀初思考5:與17-18世紀相比,19世紀英國對印度殖民方式的變化是?分析原因是?材料四 18世紀中后期,英國加緊了對印度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擴大殖民地……1757年,克萊武指揮英國殖民軍隊侵占孟加拉,放手讓部下搶劫,他自己一人就從當地土王的金庫中搶奪價值23萬英鎊的金銀財寶。……英國議會因克萊武“對國家作出巨大的貢獻”對他予以表彰。據統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中外歷史綱要(下)》“歷史縱橫”材料五 ……農村村社賴以存在的基礎——農業和手工業——兩大支柱被摧毀,到19世紀中葉農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國價格低廉的工業產品很快占領了印度市場,傳統的手工業部門被沖垮,印度也由棉紡織品的輸出國變為輸入國。——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思考6:概括指出歐洲殖民勢力在非洲擴張的空間演進特征,并結合所學,分析原因?思考7:觀察地圖,圖中非洲國家分界線有什么特點?反映了什么問題?給非洲帶來的影響是?地區 概況北非 埃及蘇丹其他非洲腹地 背景侵略計劃柏林會議 背景內容影響【任務二】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分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原因?材料一 資本主義具有開放和擴張的本性,它要求以全球作為它的活動舞臺,必然以各種方式向外擴張,如向海外殖民、向世界各地傾銷商品、掠奪各地的廉價原料等,這一切必然導致世界各地區聯系的加強。資本主義向壟斷過渡后,它的胃口更大了,不但要求進一步擴大商品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而且要求把過剩的資本輸向海外,因而推動了列強瓜分世界的狂潮。資本主義在一步一步加強世界各地區間的聯系并且最后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時,也借助于近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信技術—鐵路、輪船、電報等。19世紀末,世界被瓜分完畢,亞非拉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變成了歐美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材料二 德國歷史學家海因里希·特賴奇克在1887 年指出,“拓殖的激情已成為一個大國極為重要的問題”,因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殖民地就不能稱之為大國”。——羅伯特·勒納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三 1899年歐洲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其短詩《白人的責任》中寫道:“擔負起白人的責任,派出你最優秀的子孫,讓他們離鄉背井,把為你的俘虜服務來承擔。在繁重的日常工作中,侍候那些激動不安的野蠻人——那些你們新捕獲的半魔鬼半孩童的陰郁臣民。”【任務三】嘗試從不同的視角評價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材料一 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19世紀80年代,歐洲不僅是支配和改變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霍布斯鮑姆《帝國的年代:1875-1914》材料二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要求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材料三 不列顛人給印度斯坦帶來的災難,與印度斯坦過去所遭受的一切災難比較起來,毫無疑問在本質上屬于另一種,在程度上要深重得多……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本課小結】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