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單元《我們自己》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單元(或主題)名稱 我們自己主題概述 人與動植物的相同之處在于生命體的基本構成和生長變化,而不同之處在于人體能夠通過感覺器官收集信息之后展開復雜的學習活動,并能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積累思想和情感。在“我們自己”這個單元中,我們將了解到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了解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還有回顧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這些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動植物的內容,共同為小學低年級段的我們展開一個較為寬大的生命圖景。課標要求 一、核心概念:生命系統的構成層次 二、學習內容: 5.5.4識別人的眼、耳、鼻、舌、皮膚等器官,列舉這些器官的功能與保護方法。 三、學業要求: (1)識別人體的感覺器官。 (2)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身邊常見生物的外部形態特征。教材分析 本單元共有六課,分兩個層次結構:前四課從身體的結構入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最后兩節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 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并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發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為他們在小學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礎。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學情分析 “我們自己”單元是繼“植物”和“動物”之后的第三個有關生命科學的單元,從一年級開始,不同的觀察活動都將感覺器官的觀察活動作為一個活動重點來處理,學生對于感覺器官的功能已經很熟悉,所以在感覺器官的認識活動中,重點呈現了感覺器官對于人認識世界所具有的學習功能的表現,教學中的活動表現出從感覺入手到知覺判斷的過程。 對二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身體就是自己,而陌生是因為學生還沒有正式對身體開展有目的地觀察和認識,教師只要善加引導就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行為。單元目標 一、科學觀念 (1)我們身體是由共同的外部結構和許多內部結構構成的,這些可以被觀察和描述。 (2)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具有學習的功能。 (3)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不斷生長。 二、科學思維 (1)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了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 (2)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 三、探究實踐 (1)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干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 (2)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 (3)能夠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4)能認識到通過感覺器官能獲取事物相同與不同特征,用比較方法識別不同事物。 (5)能夠知道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和做出反應。 (6)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 (7)能夠關注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責任。 四、態度責任 (1)能夠如實講述觀察到的事實。 (2)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觀察認識事物。 (3)能夠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學研究的興趣。 (4)愿意在小組合作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單元結構化活動達成評價 圍繞課時學習目標 1.關注課堂問題預設與學生課堂反饋表現。 2.作業設計與學生答題正確率的及時分析。 3.對《我們自己》的測試性評價。 圍繞單元和主題目標 分層設置單元測試。單元課時課型規劃 課 時課型課時內容課時目標 (單元目標分配)課時學習任務(或問題)(一般1-2個)達成評價1觀察課觀察我們的身體(1)能夠觀察并描述身體的外部結構 (2)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身體的內部的情況。關于我們的身體,你知道些什么?(1)知道我們的身體基本結構分為頭、頸、軀干和四肢,身體外形具有左右對稱的特點。 (2)知道身體內部還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結構,如骨骼、肌肉、心臟等。1實驗課通過感官來發現能夠采用實驗的方式,研究感覺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感覺器官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世界是什么樣子。知道眼、耳、鼻、舌、皮膚是我們的感覺器官,能夠幫助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及其變化等。1實驗課 觀察與比較(1)能夠用比較的方法認識事物的特征和變化 (2)能夠使用準確的詞語進行描述。利用感覺器官,我們能夠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很多事物的不同之處。知道感覺器官觀察到的信息,可以通過比較、分析等活動,讓我們認識周圍的事物特征及其變化。1實驗課測試反應快慢 通過簡單的數據比較,可以發現我們反應速度的變化。在翻拍手游戲中用到了哪些感覺器官? (1)知道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 (2)知道反復的訓練能夠提升反應的速度。1觀察課發現生長 能夠通過比較、測量,知道身體在生長變化。你注意過自己身體變化嗎?知道自己身體不斷生長。1實驗課身體的“時間膠囊”能夠通過對長輩、哥哥姐姐們身體生長情況了解,推測自己身體生長變化情況。做個“時間膠囊” 把自己現在身體信息和預計小學畢業時身體信息記錄下來。 知道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會不斷地生長。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4《測試反應快慢》教學設計一、素養目標1.科學觀念:(1)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2)反復的訓練能夠提升反應的速度。2.科學思維:通過比較簡單的數據,發現我們反應速度的變化。3.探究實踐:親自參與游戲,及時記錄活動數據,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4.態度責任:能夠積極投入到研究活動中,保持好奇心和興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體驗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認識到反復訓練能提升反應速度。難點:通過簡單的數據比較分析,發現我們反應速度的變化。三、評價任務評價任務 評價標準 表現程度 自評 互評 師評☆☆☆ ☆☆ ☆翻拍手游戲 能初步體會到感覺器官在游戲中的作用 能 基本能 不能抓尺子游戲 能在游戲過程中體會到每個人的反應速度不一樣。 能 基本能 不能能分析相關數據,明白在反復的訓練中,人的反應速度會有一定的提升。 能 基本能 不能學習收獲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效果評價(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先來玩一個游戲。 出示"拍拿放"規則:聽音樂口令,根據口令做出相應動作 (1)拍:拍手 (2)拿:拿杯子 (3)放:放下杯子 (4)桌:拍桌子 教師帶領學生體驗“拍拿放游戲” 播放視頻《拍拿放》 師:我們發現有些同學玩的特別好,有些同學慢慢就跟不上節奏了,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下吧。 通過學生說和玩曾經玩過的游戲,引導學生相互交流游戲中的方法和體驗。 關注學生在游戲中的體驗。(二)探究活動 評價活動一、翻拍手游戲 1.游戲方法 游戲分為進攻方和防守方,進攻方要努力尋找機會拍擊對方手背,防守方要時刻觀察對方動作,在對方進攻時快速做出躲避動作。進攻拍擊到對方和成功躲避都是優勝的表現。優勝次數多少決定最終的勝負。 防守方手心向下,與進攻方手心相對。游戲開始后,進攻方可隨時做出翻手動作去拍擊防守方的手背。翻手進攻動作每次只能做一下,如果沒有擊中,則雙方交換攻防。防守方在進攻方沒有做出進攻動作之前,不能有任何躲避動作出現,更不能有任何阻攔進攻方的動作,如握住進攻方的手、用力壓住進攻方的手等。 2.游戲演示:播放視頻。 3.翻拍手游戲記錄單(獲勝者打√) 提示:進攻方和防守方輪流進行。 4. 在這類游戲中,我們用到哪些感覺器官? 明確:視覺、聽覺和觸覺。 5.小結:感覺器官還能測出我們反應速度的快慢。 評價活動二:抓尺子游戲 (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 1.做一個“速度反應尺” (1)材料準備 卡紙、剪刀、尺子和記號筆。 (2)制作方法 ①用卡紙剪一個長30厘米,寬5厘米的紙條。 ②在紙條上每隔6厘米畫一條刻度線。 ③在每兩條線間標記數字。 2.游戲規則 (1)放尺子方手捏尺子最上端 (2)尺子自然下垂 (3)抓尺子方不超過最下端,手部虎口張開 (4)放尺子一方可隨時放開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 3.比一比,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 1.練習要求 (1)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零”分一端,讓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靜止。 (2)抓尺子一方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張開,不能接觸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 (3)在做好準備動作后,放尺子一方可隨時放開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以獲得更多次數。 2.填寫游戲記錄單 師:這兩位同學都抓了6次,是不是說明他們的反應速度─樣快呢 課件出示: 比一比誰的得分多 把每次抓住部位的分數記錄下來。比一比誰得分多。 1.注意事項 ①抓的時候盡量抓住尺子底部,得分多。 ②每人抓5次,算出總分,得分多的獲勝。 2.溫馨提示 (1)測試者不要給受測者任何暗示 (2)直尺不要在測試者手中停留時間過長 (3)測試者不要晃動直尺,不要做出欺騙行為 (4)直尺下方要有足夠空間 (5)受測者盡量手指與直尺保持1厘米距離,放在0刻度上 (6)受測者盡量以相同的狀態投入每次測試 (7)測試過程中務必保持安靜 3.怎么計分 如抓在尺子4處,記作4分,如果在兩個數字之間,該怎么計數? 明確:小組商量確定。 4.記錄得分 5.我們發現:得分越高,反應速度越快。 活動一:通過玩翻拍手游戲體驗,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的感覺器官,激發學生玩其他比較反應速度快慢游戲的興趣。 活動二:(一)引導學生做好抓尺子游戲準備并指導學生練習抓尺子游戲。 (二)強化學生比賽前反復練習,提升自己得分。 活動一:關注學生能否初步體會到感覺器官在游戲中的作用。 活動二:(一)關注學生能否明確游戲規則,在游戲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每個人的反應速度不一樣。 (二)關注學生反應速度變化,學生能分析相關數據,明白在反復的訓練中,人的反應速度會有一定的提升。(三)研討 1. 我們玩“抓尺子”游戲時用到了哪些感覺器官? 明確:眼、皮膚和耳等。 2. 我們怎樣提高游戲得分? 明確: ①眼睛要盯住尺子, 看到尺子要落下就捏住; ②要看好手和尺子下邊緣的距離, 并且手指間距盡量小; ③多玩兒幾遍反應就快了,得分就高了,要多練習。 總結提升課堂知識 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肯定、表揚,學生明白綜合使用感覺器官,會幫助人獲取更豐富的信息用以比較分析和判斷。(四)知識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談收獲、啟示,實現科學育人。 鼓勵學生多談收獲,及時給予表揚。五、成果集成知道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反復的訓練能夠提升反應的速度。六、作業設計【知識技能類作業】1.填空題(1)翻拍手游戲中運用的感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抓尺子游戲中,抓到尺子的次數越多,反應速度__________。(3)通過玩翻拍手游戲,我們可以測試____________。2.判斷題(1)我們玩抓尺子”游戲時只需要用到眼睛和手兩個器官。( )(2)“抓尺子”游戲中,我們抓住的分數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3)人的反應速度是可以訓練的。( )(4)抓尺子游戲中,我們左右手的反應速度是一樣的。( )(5)玩翻拍手游戲需要集中注意力。( )3.選擇題(1)在用反應尺來測試反應快慢的游戲中,反應比較快的是( )A.抓住反應尺下端 B.抓住反應尺中部 C.抓住反應尺上端(2)下列活動中,可以測試人的反應速度的是( )。A.做廣播體操 B.“抓尺子”游戲 C.“蝴蝶飛”游戲(3)玩翻拍手游戲時,至少需要( )個人A.1 B.2 C.3(4)為了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學校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 )運動A.跳遠 B.拔河 C.打乒乓球【綜合實踐類作業】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反應速度?參考答案1.(1)眼 耳 皮膚 (2)快 (3)反應快慢2.(1) (2)√ (3)√ (4) (5)√3.(1)A (2)B (3)B (4)C七、板書設計測試反應快慢 提升 反復練習 反應速度八、教學反思本節課中,學生將開展抓尺子的游戲,通過記錄抓住尺子的次數,比較出自己反應速度的快慢。通過記錄抓尺子的位置信息,比較出反復練習后反應速度的提升。本節課學生將初步嘗試簡單的數據分析。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2張PPT)2.4測試反應快慢教科版二年級下冊內容總覽新知講解05課堂練習06課堂總結07板書設計08作業布置09目錄03核心素養目標04新知導入0102單元主題概述單元教學結構圖單元主題概述人與動植物的相同之處在于生命體的基本構成和生長變化,而不同之處在于人體能夠通過感覺器官收集信息之后展開復雜的學習活動,并能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積累思想和情感。在“我們自己”這個單元中,我們將了解到自己身體的基本結構,了解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還有回顧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這些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動植物的內容,共同為小學低年級段的我們展開一個較為寬大的生命圖景。單元教學結構圖我們自己我們的身體外部結構(左右對稱)我們的感官內部結構肌肉、骨骼頭、頸、軀干、四肢(眼看)呼吸聲、心跳聲、腸鳴聲我們的生長眼看:形狀、大小、顏色、透明(手摸)(耳聽)耳聽:聲音鼻聞:氣味舌嘗:味道皮膚:粗糙、軟硬、輕重發現身體生長推測身體生長變化核心素養目標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1)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2)反復的訓練能夠提升反應的速度。通過比較簡單的數據,發現我們反應速度的變化。親自參與游戲,及時記錄活動數據,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能夠積極投入到研究活動中,保持好奇心和興趣。新知導入挑戰“拍拿放”"拍拿放"規則:聽音樂口令,根據口令做出相應動作(1)拍:拍手 (2)拿:拿杯子(3)放:放下杯子 (4)桌:拍桌子新知導入新知講解活動一、翻拍手游戲游戲分為進攻方和防守方,進攻方要努力尋找機會拍擊對方手背,防守方要時刻觀察對方動作,在對方進攻時快速做出躲避動作。進攻拍擊到對方和成功躲避都是優勝的表現。優勝次數多少決定最終的勝負。新知導入防守方手心向下,與進攻方手心相對。游戲開始后,進攻方可隨時做出翻手動作去拍擊防守方的手背。翻手進攻動作每次只能做一下,如果沒有擊中,則雙方交換攻防。防守方在進攻方沒有做出進攻動作之前,不能有任何躲避動作出現,更不能有任何阻攔進攻方的動作,如握住進攻方的手、用力壓住進攻方的手等。活動一、翻拍手游戲新知導入游戲演示活動一、翻拍手游戲新知導入翻拍手游戲記錄單(獲勝者打√)姓名 1 2 3 4 5提示:進攻方和防守方輪流進行活動一、翻拍手游戲新知導入在這類游戲中,我們用到哪些感覺器官?視覺聽覺觸覺活動一、翻拍手游戲新知講解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卡紙尺子剪刀記號筆材料準備新知講解制作方法①用卡紙剪一個長30厘米,寬5厘米的紙條。②在紙條上每隔6厘米畫一條刻度線。③在每兩條線間標記數字。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新知講解(2)游戲規則手捏最上端尺子自然下垂(放尺子方)不超過最下端(抓尺子方)(抓尺子方)手部虎口張開放尺子一方可隨時放開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新知講解(1)放尺子一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尺子“零”分一端,讓尺子自然下垂,保持靜止。(2)抓尺子一方手放在尺子下端手部虎口張開,不能接觸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3)在做好準備動作后,放尺子一方可隨時放開尺子,抓尺子一方要迅速抓住尺子,以獲得更多次數。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新知講解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新知講解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一)比一比誰抓住的次數多這兩位同學都抓了6次,是不是說明他們的反應速度─樣快呢 新知講解把每次抓住部位的分數記錄下來。比一比誰得分多。①抓的時候盡量抓住尺子底部,得分多。②每人抓5次,算出總分,得分多的獲勝。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二)比一比誰的得分多新知講解溫馨提示(1)測試者不要給受測者任何暗示(2)直尺不要在測試者手中停留時間過長(3)測試者不要晃動直尺,不要做出欺騙行為(4)直尺下方要有足夠空間(5)受測者盡量手指與直尺保持1厘米距離,放在0刻度上(6)受測者盡量以相同的狀態投入每次測試(7)測試過程中務必保持安靜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二)比一比誰的得分多新知講解如抓在4處,記作4分如抓在此處,怎么記分怎么計分小組商量決定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二)比一比誰的得分多新知講解得分記錄我們發現:得分越高,反應速度越快。活動二、抓尺子游戲(二)比一比誰的得分多新知講解研討活動1.我們玩“抓尺子”游戲時用到了哪些感覺器官?新知講解2.我們怎樣提高游戲得分?活動3:抓尺子比賽①眼睛要盯住尺子, 看到尺子要落下就捏住;②要看好手和尺子下邊緣的距離, 并且手指間距盡量小;③多玩兒幾遍反應就快了,得分就高了,要多練習。1.填空題(1)翻拍手游戲中運用的感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抓尺子游戲中,抓到尺子的次數越多,反應速度__________。(3)通過玩翻拍手游戲,我們可以測試____________。課堂練習眼耳皮膚快反應快慢2.判斷題(1)我們玩抓尺子”游戲時只需要用到眼睛和手兩個器官。( )(2)“抓尺子”游戲中,我們抓住的分數是可以發生改變的。( )(3)人的反應速度是可以訓練的。( )(4)抓尺子游戲中,我們左右手的反應速度是一樣的。( )(5)玩翻拍手游戲需要集中注意力。( )課堂練習 √√ √3.選擇題(1)在用反應尺來測試反應快慢的游戲中,反應比較快的是( )A.抓住反應尺下端 B.抓住反應尺中部 C.抓住反應尺上端(2)下列活動中,可以測試人的反應速度的是( )。A.做廣播體操 B.“抓尺子”游戲 C.“蝴蝶飛”游戲(3)玩翻拍手游戲時,至少需要( )個人A.1 B.2 C.3(4)為了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學校可以經常組織學生參加( )運動A.跳遠 B.拔河 C.打乒乓球課堂練習ABBC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出反應,反復的訓練能夠提升反應的速度。板書設計觀測反應快慢反復練習反應速度提高作業布置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反應速度?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大單元整體教學】2.4《測試反應快慢》課時教案.docx 【大單元整體教學】2.4《測試反應快慢》課時課件.pptx 【大單元整體教學】第二單元《我們自己》單元教學規劃.docx 拍拿放 .mp4 玩翻拍手游戲.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