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7 走進社會生活 勇擔社會責任知識逐點過考點1 親社會行為1. 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個人是社會的一員。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怎樣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2)個人在社會中成長。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②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社會對個人成長的作用)2. 親社會行為的主要表現: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3. 青少年養成親社會行為的必要性和意義(1)必要性: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2)意義:①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②有利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③有利于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實現人生價值。★4. 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1)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2)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3)要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教材情境 參與社區志愿服務;主動參與街道清掃、義務植樹活動;去敬老院幫扶老人;公交車上給兒童讓座;等等。——在社會實踐中養成親社會行為,服務和奉獻社會考點2 合理利用網絡1. 網絡的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1)積極影響:①網絡豐富日常生活。網絡讓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網絡打破了傳統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②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網絡促進民主政治的進步;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新搭建新平臺。(2)消極影響: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考點鏈接 網上交往:網上交往有利有弊,我們要學會理性辨別、慎重選擇,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遵守法律、法規。★2. 如何合理利用網絡?(1)理性參與網絡生活:①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學會“信息節食”;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不良信息;④遵守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恪守道德、遵守法律。(2)傳播網絡正能量: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網絡媒介素養,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漫畫情境解讀:合理利用網絡,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3. 教材·方法與技能 辨別網絡謠言的方法①注意信息出處;②關注官方信息;③對信息進行多方驗證;④辨識信息內容;⑤向他人求助。考點3 承擔責任1. 責任的來源:對他人的承諾、職業要求、道德規范、法律規定等。★2. 責任與角色的關系變式設問 如何理解角色不同,責任也不同?(1)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隨著時代發展和所處環境的變化,我們會不斷變換自己的角色,調節角色行為。如:我們現在是父母的兒女,是老師的學生,將來我們會為人父母,成為工人、教師、公務員、科技工作者等。(2)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如:作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們的責任;作為學生,遵守學校紀律、認真學習是我們的責任;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遵守社會規則,維護公共秩序;作為中華兒女,我們應該做到“位卑未敢忘憂國”,心系祖國的前途和命運;等等。3. 青少年承擔責任的表現(1)對自己負責:小到按時完成作業、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承諾、認真做事。(2)對他人和社會負責:學會感恩,主動關心、幫助和服務他人,在辛苦付出中體驗對他人負責的快樂和幸福。4. 承擔責任的意義(1)對自己:有利于我們充分挖掘和發揮自己的潛能,承擔起時代和國家所賦予的使命。(2)對國家和社會:有利于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5. 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1)代價: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可能因為做得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2)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報,如良好的自我感覺、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贊許等。選擇題陷阱承擔責任是為了獲得豐厚的物質回報。(×)改正:我們要做到承擔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6. 我們應如何承擔責任?變式設問 怎樣做到“我承擔,我無悔”?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1)面對可以選擇的責任:應該有勇氣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承擔責任的代價與回報作出正確的評估,作出合理的選擇。一旦作出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應負的責任。(2)面對非自愿選擇的責任:應該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把它們當作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擔在肩頭,不抱怨、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7. 怎樣做一個負責任的人?(1)對自己: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2)對他人:珍視他人生命;尊重他人權利;不因自己的失誤影響他人;關愛他人。(3)對家庭:孝敬父母,自覺分擔家庭責任。(4)對集體:關心、愛護集體,為集體建設貢獻力量,使集體活動得以有序開展。(5)對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發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養成親社會行為;遵守社會規則和秩序。(6)對國家:將個人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關心國家發展,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考點4 關愛他人 服務社會1. 關愛他人的重要性/原因(1)對自己:關愛他人,收獲幸福。關愛他人也是關愛和善待自己。(2)對他人: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維系友好關系的橋梁。(3)對社會:關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考點鏈接 關切生命:我們不僅要關注自身的發展,而且要關切他人的生命,設身處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2. 怎樣關愛他人?(1)要心懷善意。學會關心、體貼和幫助他人。當他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道義上給予支持,物質上給予幫助,精神上給予關懷。(2)要盡己所能。關愛不分大小,貴在有愛心,為他人排憂解難、奉獻社會。(3)要講究策略。①幫助他人時,要考慮他人的內心感受,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②面對復雜情形,要善于作出明智的判斷,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在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前提下采取果敢和理智的行動。選擇題陷阱關愛他人心懷善意就足夠了。(×)改正: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盡己所能、講究策略。3. 服務社會對個人成長的意義(1)體現人生價值。只有積極為社會作貢獻,才能得到人們的尊重和認可,實現我們自身的價值。(2)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使我們的視野不斷拓展,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升,道德境界不斷提高。★4. 我們應怎樣服務和奉獻社會?(1)需要我們青年擔當責任。(2)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要從實際出發,講求實際效果。如:參加環境保護活動;在社區、公園、車站等公共場所糾正不文明行為;到科技館、博物館做志愿者。(3)熱愛勞動,愛崗敬業。我們要努力學習,增強勞動觀念,培養敬業精神,學會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為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好準備。考點鏈接 勞動的價值: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勞動實現夢想,鑄就輝煌。教材典例評析1. 教材·探究與分享 某中學的貼吧內,一個網名叫“天龍”的學生,發布了大量小林同學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明顯丑化小林。照片發布后,引發了一些嘲諷小林的跟帖。對此,小林很生氣,準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林的朋友小容知道情況后勸說小林,他說:“網絡是自由空間,想說啥就說啥,你忍忍就過去了。”請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對小容的觀點進行評析。小容的觀點是錯誤的。①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天龍”的行為是在惡意攻擊小林,對小林造成了傷害,是違背道德和法律的行為。小容認為網絡自由,想說啥就說啥,沒有認識到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②面對網絡上的傷害,小林不應該只是忍耐,作為朋友,小容應該建議小林運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③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 教材·探究與分享 周末,明明到自行車車棚里面取車,看到一輛自行車倒在了地上,他正在扶起自行車的時候,一位女士生氣地對明明說:“你怎么這么不小心,把我的車子撞倒了?”這時看到明明扶車的鄰居大爺向女士澄清了事實,女士知道后,真誠地向明明道歉。有人說,車子又不是明明弄倒的,明明扶車真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對這一觀點進行評析。這一觀點是錯誤的。①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是社會和諧穩定的潤滑劑和正能量,明明的行為是關愛他人的表現;②我們要向明明學習,同時要適當地采取一些避免被誤解的舉措,如果遭到誤解,要耐心地向對方作出解釋,并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熱點聯系考點——學審題·析素材·練思維類型2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營造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材料一:未成年人在網絡上接觸新的學習、社交機會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負面影響①。由于風險意識淡薄,未成年人面臨著更多隱私和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②。凈化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系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③。當前,我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逐步健全。材料二:國家網信辦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在數字環境中落實落細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④;中央文明辦等4部門聯合發布相關規定,禁止未成年人參與直播打賞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企業、家庭等各方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撐起未成年人的網絡晴空⑥。①網絡是把雙刃劍,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④⑤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自主審設問(2)](2)為形成強大合力,共同撐起未成年人的網絡晴空,請你提出合理化建議。(8分)鞏固練習命題點1 親社會行為1. 命題角度補充 某市政協發起尋找城市“金角銀邊”活動,倡議市民群策群力把城市的空余場所合理利用起來。鹿鳴小學6名學生通過項目化學習,提出兩項關于“學校老校區如何利用”的建議,經政協提案建議,最終被政府采納。鹿鳴小學6名學生通過項目化學習提出的兩項建議被政府采納。這充分展現了新時代學生( )①勇于承擔社會責任 ②全面做好人生規劃③主動參加社會實踐 ④養成了親社會行為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命題點2 合理利用網絡2. 右圖警示我們要( ) 《明星“招募”需警惕》A. 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做到理性追星B. 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慎重結交網友C. 學會辨別網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D. 嚴格控制上網時間,合理使用手機3. 今年春節期間,小張同學被朋友拉進一個微信群,他發現群里時不時會有人發些謠言、詐騙、傳銷等信息。對此,他應該( )①知法守法,遠離網絡生活②及時舉報,檢舉不法行為③增強法治觀念,少發不良信息④提高辨別能力,防止上當受騙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命題點3 承擔責任4. 命題角度補充 黃河浩蕩,九曲連環,奔騰萬里,潤澤兩岸。德潤人心。有這樣一群治黃人,他們在九曲黃河岸邊守護黃河安瀾,也守護著每個人的安居夢。在任務重時,不論是否節假日,他們都奮戰在防汛搶險第一線。他們以踏實勤勉、務實能干、甘于奉獻獲得河務局的嘉獎。這群治黃人( )A. 辛苦努力付出,反而得不償失B. 追求人生價值,勇于承擔責任C. 主動承擔防汛重任,無需承擔其他責任D. 守護黃河是他們分內之事,不該被嘉獎命題點4 關愛他人 服務社會5. 一群平均年齡77歲的爺爺奶奶借助短視頻、直播等傳播方式,將畢生所學通過網絡授予他人,被授予“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他們“春蠶不老,夕陽正紅”“創造的流量,匯聚成真正的能量。”他們( )①老當益壯,志在流量 ②與時俱進,終身學習③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④充盈人生,實現價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知識體系構建專題7 走進社會生活 勇擔社會責任熱點聯系考點②未成年人自我保護能力較弱;在網絡空間,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③④⑤⑥特殊保護(1)①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③網絡上存在一些虛假、不良的信息,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6分)(2)①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②相關企業: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根據相關要求積極搭建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的網絡平臺;③父母及監護人:加強對子女用網的引導和監督,履行好監護職責;④未成年人:增強自我防范意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提高媒介素養,合理利用網絡。(8分)鞏固練習1. C 【解析】考查點:勇擔社會責任、親社會行為、參與社會生活。解題思路:鹿鳴小學的6名學生主動參加社會實踐,通過項目化學習提出的建議被采納,既展現了新時代學生勇于承擔責任的品質,又養成了親社會行為,值得我們學習,①③④說法正確;②中做好人生規劃與題意無關,排除。2. C 【解析】考查點: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解題思路:漫畫中網絡社交平臺發布“演藝練習生”招募信息,打著“選拔”的幌子對懷揣“明星夢”的青少年實施詐騙,警示我們要學會辨別網絡信息,防范網絡詐騙,C符合題意;ABD說法正確,但在漫畫中均未體現,排除。3. C 【解析】考查點:理性參與網絡生活。解題思路:小張同學針對微信群里有人發些謠言、詐騙、傳銷等信息的情況,應該及時舉報,檢舉不法行為;提高辨別能力,防止上當受騙,②④正確;遠離網絡生活說法錯誤,①排除;應杜絕發布不良信息,③錯誤,排除。4. B 【解析】考查點:生命的意義、承擔責任。 解題思路:治黃人守護黃河安瀾,在自己的崗位上甘于奉獻,說明他們積極追求人生價值,勇于承擔責任,B正確;A說法錯誤,排除;治黃人承擔防汛重任,也需要承擔其他責任,C說法錯誤,排除;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回報的權利,“不該被嘉獎”說法錯誤,D排除。5.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