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8 走進法治天地知識逐點過考點1 法律的特征與作用1. 法律與生活的關系變式設問 如何理解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1)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又對生活加以規范和調整。(2)法律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法律通過調整社會關系,不僅服務于人們當下的生活,而且指導著人們未來的生活。(3)法律與我們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選擇題陷阱只要不違法犯罪,法律就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改正: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法律影響社會的方方面面。★2. 法律的特征(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家創制法律的兩種基本形式)(2)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包括軍隊、警察、法庭、監獄等)保證實施的。(法律區別于其他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 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表現(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2)每個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護,平等地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3)任何人不論職務高低、功勞大小,只要觸犯國家法律,都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考點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4. 教材·探究與分享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類別 法律 道德區別 產生方式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在社會生活中約定俗成、自然形成實施手段 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依靠社會輿論、信念、習俗等力量保證實施適用范圍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全體社會成員普遍適用,約束范圍比法律更廣泛聯系 ①法律、道德等都是人們生活中的行為規范,它們共同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②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許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也是道德的要求★5. 法律的作用(1)對個人生活:①法律規范著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②法律規定我們應該享有的權利,應該履行的義務。讓我們懂得在社會生活中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法律為我們評判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提供了準繩,指引、教育人向善;(規范作用)③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懲惡揚善、伸張正義,維護我們的合法權益。(保護作用)(2)對社會秩序:法律作為調節人們行為的一種社會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保障社會秩序的實現。名言情境法律的作用:木受繩則直,人學法則慎。考點2 特殊保護1. 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護?(1)必要性: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未成年人容易受到侵害的原因)(2)重要性:①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給予未成年人特殊關愛和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②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應有之義。2. 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1)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2)其他法律:憲法、民法典、義務教育法等。★3. 教材·相關鏈接 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和司法保護,共同構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防線,形成全社會關心、保護未成年人的有效機制和良好風尚。(1)家庭保護(基礎):是指父母、其他監護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對未成年人進行的保護,包括生活上的關心照顧和思想上的教育培養。(2)學校保護(起著重要作用):是指學校、幼兒園和其他教育機構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3)社會保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指國家、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4)網絡保護:是指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未成年人網絡生活實施的專門保護,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5)政府保護(承擔主體責任):是指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未成年人實施的保護。(6)司法保護(重要保障):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門在內的廣義上的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對未成年人實施的專門保護。4. 未成年人應怎樣珍惜法律給予的特殊保護?要珍惜自己的權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要尊重和維護他人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應盡的義務。考點3 依法辦事1. 為什么要依法辦事?①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②法律保障人們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實現,靠我們每個人對法律的尊崇和遵守。★2. 依法辦事的要求(1)樹立法治意識。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違反了法律,會有什么后果。(2)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遇到問題應當通過法治方式解決,表達自身合法的訴求和愿望。在實現自身利益的過程中,自覺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3)養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習慣,逐步成長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2022.7④)3. 樹立法治意識的原因(1)必要性:①法律信仰角度: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當法律真正銘刻在我們的內心時,才會充分體現其自身的價值,發揮其應有的功能;②人民角度:建設法治中國是中國人民的共同事業,人民既是法治的踐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2)重要性: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重要意義。4. 怎樣樹立法治意識?(1)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法律。(2)依法辦事,成為法治中國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選擇題陷阱面對不法侵害,我們要以牙還牙/忍氣吞聲。(×)改正:當面對不法侵害時,我們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5.教材·拓展空間 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青少年應如何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1)在學習法律方面:認真學習,了解常用法律的基本內容(如:民法典),樹立法治意識。(2)在遵守法律方面:法律要求做的必須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堅決不做;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同時尊重和維護他人和集體的合法權益,自覺履行應盡的義務。(3)在依法維權方面:當面對不法侵害時,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應積極運用法律幫助他人維權。教材典例評析教材·探究與分享 近年來,國家相繼修訂并通過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持續加強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小健在看到上述材料后,認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護違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結合上述材料,運用相關知識對小健的觀點進行評析。小健的觀點是錯誤的。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②平等在法律意義上有兩層含義,即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不同情況差別對待;③未成年人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需要給予特殊保護,這體現了不同情況差別對待,符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熱點聯系考點——學審題·析素材·練思維類型3 法律法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架起“無礙”橋梁,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解讀流程】公開征求意見2022年10月,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初次審議后公開征求意見①,共收到500多人提出的1 000多條意見②。此外,還專門發函向13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征求意見。審議通過并公布2023年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由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③,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第六號主席令予以公布④。【感受溫度】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在制度設計、標準確立、建設要求等方面緊扣殘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和期盼⑤。為推動高質量建設無障礙環境,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立法過程中全面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及時回應兩大特定群體關切⑥。法律條文中處處彰顯人性化關懷,可謂無微不至。比如,對于在調研中發現藥品說明書字體小、老舊小區加裝電梯難等殘疾人、老年人反映突出的問題,都作了專門規定⑦。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中幾十條規定緊扣民生,讓我們的國家更有溫度。①我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實行良法之治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請自主審設問(3)](3)“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有了法律不能有效實施,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紙空文”。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讓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真正落地。(6分)鞏固練習命題點1 法律的特征與作用1. 面對下圖所示的“難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有了回應。這說明( ) 難題第七十條 學校應當合理使用網絡開展教學活動。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學校發現未成年學生沉迷網絡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共同對未成年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①法律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 ②我國法律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③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有了更全面的規范 ④未成年人在校學習期間不享有通訊自由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2022年5月,某社區開展以“送法進萬家,家教伴成長”為主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宣傳活動。宣傳欄前,家長們議論紛紛。以下觀點你贊同的是( )A. 這為老師管教孩子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B. 教訓不聽話的孩子還得靠我的“家法”C. 這部法律徹底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D. 這部法律為我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指導3.《廣東省革命遺址保護條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廣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是全國革命遺址延續年代最長、序列最完整、種類最齊全的省份之一。該《條例》的施行( )①為全國各地的革命遺址保護提供了法律依據 ②可以根治各類破壞、損毀革命遺址的犯罪行為 ③可以加強對廣東革命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 ④有利于充分發揮廣東紅色資源的社會教育功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十四周歲調整到十二周歲,這( )①表明法律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將從重處罰 ②能更好地對未成年人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③可以杜絕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④為懲治未成年人惡性暴力犯罪提供法律依據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命題點2 特殊保護5.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一審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草案)》,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環境管理、網絡沉迷防治、網絡欺凌及侵害的預防和應對等作出全面規范。這是為了( )A. 便于未成年人使用網絡進行社交活動 B. 方便未成年人通過網絡途徑收集信息C. 保障和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網絡 D. 讓未成年人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娛樂活動6. 2018年10月30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臺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此舉( )①能避免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 ②有利于保障中小學生身心健康③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 ④體現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2022年5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央文明辦、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網絡直播打賞 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的意見》,強調:禁止網站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現金充值、“禮物”購買、在線支付等各類打賞服務。“禁止網站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各類打賞服務”這一舉措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什么保護?請指出這一保護的作用。變式子題7.1 新設問 請你結合材料,談談如何多管齊下以營造健康安全的網絡生態環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6分,不少于三個方面)。命題點3 依法辦事8. 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受到熱捧,相關奧運紀念商品銷售火爆。陸某借機銷售假冒“冰墩墩”等相關商品,最終受到了法律懲處。這警示我們要( )①堅守誠信原則 ②做到愛崗敬業③維護自身利益 ④尊法學法守法用法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專題8 走進法治天地熱點聯系考點②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民主生活。③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④國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發布命令的職權。⑤法律是應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的;法律保障生活。⑥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良法反映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⑦我國堅持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基本原則;積極維護社會公平正義(1)①我國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實行良法之治;②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積極參與民主生活;③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④國家主席行使公布法律、發布命令的職權;⑤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4分)(2)①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反映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體現了國家溫度;②在立法過程中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體現了國家溫度;③無障礙環境建設立法有利于增進民生福祉,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了國家溫度。(6分)(3)①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也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②執法機關嚴格執法,司法機關公正司法;③社會對于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要廣泛宣傳,弘揚法治精神,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④公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樹立依法辦事觀念。(6分)鞏固練習1. A 【解析】考查點:法律與生活的關系、特殊保護。解題思路:對于如何管理“校園手機”這一難題,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七十條作出相關規定,可見法律應社會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頒布,①正確;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學校的要求,體現了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有助于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②③正確;青少年在校學習期間享有通訊自由,④說法錯誤,排除。2. D 【解析】考查點:法律的作用。解題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為家長管教孩子提供法律保障和指導,并非“為老師”,D正確,A說法錯誤,排除;家長教育孩子要依法依規,B說法錯誤,排除;“徹底解決了家庭教育中的問題”說法絕對,C排除。3. D 【解析】考查點:法律的作用。解題思路:該《條例》的施行可以加強對廣東革命遺址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有利于發揮廣東紅色資源的社會教育功能,③④正確;《廣東省革命遺址保護條例》有利于為廣東革命遺址保護提供法律依據,①中“全國各地”說法錯誤,排除;②中“根治”說法絕對,排除。4. C 【解析】考查點:法律的作用。解題思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中“從重處罰”說法錯誤,排除;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有利于對未成年人起到警示和威懾作用,也為懲治未成年人惡性暴力犯罪提供法律依據,②④正確;③中“杜絕”說法絕對,排除。5. C 【解析】考查點:特殊保護。解題思路: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對網絡環境管理、網絡沉迷防治、網絡欺凌及侵害等作出全面規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未成年人受到傷害,也能夠引導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上網,C正確;ABD與草案的目的不符,排除。6. B 【解析】考查點:特殊保護。解題思路:廣東省教育廳等13個部門聯合出臺的實施辦法,對校園欺凌的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這有利于保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②③正確;①中“避免”說法絕對,排除;材料未體現司法保護,④排除。7. 網絡保護。(1分)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3分)7.1 ①國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整治網絡低俗之風,依法取締非法網吧,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②相關企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網絡平臺的監管機制,積極落實對未成年人的保護。③家庭:加強對子女的引導和監督,積極引導子女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遏制不文明上網行為。④個人:遵守道德和法律,嚴格自律;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不良誘惑。(6分)8. B 【解析】考查點:依法辦事、誠實守信。解題思路:陸某因銷售假冒“冰墩墩”等相關商品,受到了法律懲處,這說明陸某沒有做到誠信經營,違反了法律,警示我們要堅守誠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①④正確;“維護自身利益”“愛崗敬業”均與題意不符,②③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