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時間坐標二、學習提示1.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背景和標志各是什么?2.了解二戰中的重要戰役和事件,它們對戰爭進程各有何作用?3.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盟軍是如何推動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的?4.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何歷史影響?戰后確立了什么樣的國際新秩序?有何歷史意義?三、思維導圖四、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 1937年,三個法西斯國家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形成了( )A.巴黎——柏林——羅馬軸心 B.柏林——羅馬——東京軸心C.柏林——倫敦——東京軸心 D.慕尼黑——羅馬——東京軸心2.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英、法等西方國家為了保全自己,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實行了( )A.綏靖政策 B.孤立政策 C.均衡政策 D.中立政策3.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是( )A.西安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八一三事變4.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歐洲戰場有一次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行動。敦刻爾克大撤退標志著( )A.法國開始依附于英國B.英國喪失了“日不落”帝國的霸主地位C.英法聯軍在西歐大陸上全面潰敗D.德國已經取得對英國的全面勝利5.下列關于兩次世界大戰相似點的說法正確的是( )A.都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B.戰爭的規模、破壞性相同C.對世界格局的影響相同 D.美國在兩次大戰初期都未加入戰爭6.歷史課上,教師讓學生說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直接參與的事件,學生給出的答案中正確的有( )①諾曼底登陸 ②《反共產國際協定》 ③珍珠港事件 ④阿拉曼戰役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7.歷史課上同學們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最終得出的結論是( )A.形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 B.美國原子彈威力巨大C.蘇聯在蘇德戰場上取得巨大勝利 D.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8. 1942年1月,包括中國在內的26個反法西斯國家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這一同盟( )A.旨在重新確立歐亞版圖 B.致力于戰勝法西斯侵略C.解決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破壞 D.突出了各國意識形態的分歧9.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轉折點的戰役是( )A.莫斯科保衛戰 B.“珍珠港事件” C.斯大林格勒戰役 D.諾曼底登陸10.根據“雅爾塔體系”的規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包括( )A.美、蘇、英、中、法 B.美、蘇、英、日、法C.美、蘇、英、中、德 D.美、蘇、英、意、中(二)材料解析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某重大歷史事件時間坐標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1941年12月8日羅斯福議會演講材料三 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意、日三國軸心及其附庸,決不單獨與敵人停戰或媾和。——《聯合國家宣言》(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其中“全面爆發”指的是歷史上哪一事件?(2)材料二中,在“遺臭萬年的日子”發生了什么?為什么羅斯福稱這一天“遺臭萬年”?(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加速法西斯敗亡的主要原因。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除了出現法西斯國家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兩種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對立。這種對立中,形成了英、法和蘇聯之間的互不信任,從而給納粹德國一個可乘之機,所謂的“綏靖政策”就是這么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的是,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它成了世界人民共同戰勝法西斯的戰爭,成了世界人民反侵略、爭取解放的戰爭。戰后,全世界共同制定了一項基本原則:任何國家都沒有權利以任何理由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國家主權獨立是國際關系中的一項基本準則。——摘編自錢乘旦:《西方那一塊土》(1)根據材料指出“綏靖政策”出現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發生的變化。(3)結合材料,談談你認為國與國之間應該遵循怎樣的相處之道?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C 2.B 3.B 4.C 5.A 6.A 7.D 8.D 9.B 10.C(二)材料解析題11.(1)最低:一戰后,歐美國家經濟復蘇,在汽車等產業的帶動下,資本主義世界處于繁榮時期。高峰:暴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2)采用國家干預的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3)羅斯福實行“新政”使美國經濟得以擺脫危機并逐漸復蘇,一定程度上調整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但是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12.(1)劫掠、歧視、迫害猶太人;對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設立集中營,進行大屠殺。(2)二戰時,納粹德國歧視,迫害猶太人,二戰后,德國政府徹底反省戰爭罪責,與波蘭等國實現戰后和解。從屠殺到反思罪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