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單元課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從人類文明發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認識中華文化的世界意義。【知識梳理】第1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特點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多元起源:奠基:先秦(春秋戰國)形成:秦漢發展:東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宋代:宋元:傳承和轉折:明清明朝中期以后:明清之際:康雍乾時期:衰落到復興:近代以來鴉片戰爭后:新文化運動時期:五四運動后: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1、2、3、4、5、6、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價值:1、特點:2、價值:【重點闡釋】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上: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②經濟上:以農業為基礎的自然經濟的發展與繁榮;③文化上:具有繼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 ④地理上:位置相對隔絕。2、民本思想:我國傳統的民本觀念是相對于君本(國本)、官本而言的(其實兩者是對立統一的),其原意是指中國古代的明君、賢臣為維護和鞏固其統治而提出的一種統治觀,其基本思想主要表現為重民、貴民、恤民、安民、愛民、順應民意,強調君民相互依存等。3、中華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文化沃土 ②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提供思想源泉 ③是彰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 ④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提供價值導向 ⑤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限時訓練】1.孔子認為“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孟子指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孔孟思想反映了A.重建貴賤有序社會的理想 B.新興地主階級的政治訴求C.儒家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 D.治國理政的不同路徑選擇2.“大凡受過教育的中國人盡管可能聽不懂彼此的方言,卻能閱讀同樣的書籍……如果他們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國恐怕早就分裂為像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那樣的許多國家了。”這主要說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歐洲分裂成許多國家的主要原因B.漢字有雙重特性:實用性和藝術性C.統一文字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D.字母文字有藝術性而沒有實用性3.“規矩”“準繩”等詞匯常用來比喻人們言行的原則、準則和標準.但考諸歷史,規、矩、準繩原本是先秦時期工匠用于畫圓、測量和檢驗的工具,至今仍為一些木匠所沿用.這一個案折射出漢語詞匯A.隨時代變遷逐步改變原意 B.會脫離原本固有的語境C.因社會實踐語義不斷豐富 D.隱含著人們言行的準則4.西漢的《淮南子》記載“塞翁失馬”的故事,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這個哲理最符合哪個思想家的觀點(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韓非子5.漢朝以前,端午節俗主題為祈福裱災。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已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淚羅日”的活動。唐代,競渡成為規模盛大的祈福和娛樂活動,唐詩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國人哀……標隨綠云動,船逆清波來”。據此可知A.龍舟競渡源于漢代紀念屈原的活動B.唐代社會有推崇競爭與力量的風尚C.荊楚文化發展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D.端午節俗演變豐富了傳統文化內涵6.有人認為,杜甫之所以成為詩圣,關鍵是他有寬廣、偉大的“詩圣的襟懷”。這在“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南國旱無雨,今朝江出云”等詩句中得到了明顯的體現。據此分析,“詩圣的襟懷”的含義是( )A.對環境破壞的傷感 B.熱愛和平的態度C.對農業生產的關心 D.愛國憂民的情懷7.相較于程朱理學,王陽明提出“良知”說,反對教條主義的束縛。此外,他還提出了人人皆可為圣人的“成圣”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會階層的意識形態界限。據此可知,王陽明的心學A.擺脫儒學思想束縛 B.彰顯人的自我意識C.維護綱常倫理道德 D.批判君主專制統治8.下表為 1954—1966年《中國婦女》雜志刊發的服裝類文章統計情況。這說明當時A.輕工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B.社會審美觀念發生轉變C.國民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D.注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9.斯塔夫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儒家首先是一個解決日常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實用性的道德體系。”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強調“德治”和“民貴君輕” B.強調禮儀和社會責任C.強調“仁”和“仁政” D.強調“有教無類”和“溫故知新”10.顧炎武對宋明理學“空談心性”造成的惡果進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實致用的學風和鍥而不舍的學術實踐,在當時起到了轉變一代學風的作用。這反映了他的思想主張是A.“離經叛道” B.“存天理,滅人欲”C.“經世致用 D.“天下為主,君為客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戰國末年“俠”的稱呼已經常使用,標志著武俠階層已徹底從“士”階層中脫離,成了一個獨立的社會群體。《史記》給俠客定義為:“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輕生死、重義氣的人。唐代傳奇里很多俠客,如紅線女、黃衫客等平如常人,但是若有不平事即可援助弱小,出手矯若神龍,事成立刻飄然遠離,不求回報。至宋時期,俠客中逐漸開始形成團體,如梁山好漢和方臘等等,他們隱于山林,劫富濟貧,崇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代表著民間對于除暴安良的渴望。明清時期,俠客們也時刻將國家與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時踐行著濟世救厄、不圖回報的精神。近代武師霍元甲,創辦精武體育會,以“愛國,修身,正義,助人”作為辦會宗旨,并以“不準以我之拳頭加予同胞身上”為根本戒律,被武林譽為“精武精神”。后來金庸先生借小說表達了俠的最高含義:“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成了俠客精神的新高度。俠客們誠信重諾、舍己救人、見義勇為、除強濟弱的倫理觀念,崇尚公平正義、追求自由進步的思想價值,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社會責任感成為中國文化中的英雄形象。——據韓云波《中國俠文化:積淀與承傳》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整體或其中任意一點擬定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達清晰)12.1915年,梁啟超有感于民國政府與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的屈辱,寫下《痛定罪言》一文,文章題目表明不僅是痛定思痛,而且是在自我反省。他認為欲雪國恥,關鍵在“我輩之自新”:“斯乃真顧亭林(顧炎武)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國家興亡 匹夫之責人物 簡介王進喜(1923——1970) 中共黨員,工人,勞動模范。他是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首先提出“(鉆井進尺)月上千(米),年上萬。1959年,創年鉆井進尺7.1萬米的全國最新紀錄,一年的進尺相當于舊中國42年鉆井進尺的總和。20世紀60年代,率領1205支鉆井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最高紀錄,被譽為“鐵人”。袁隆平 無黨派人士,科學家。1961年,袁隆平經研究發現了一株天然雜交水稻,當時正值全國饑荒,他立志用農業科技擊敗饑荒。1965年,他在14000多個稻穗中逐穗檢查到6株不育株,此后有4株成功繁殖了1-2代,其研究徹底推翻了傳統經典理論即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成功研制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做出了巨大貢獻。鐘南山 中共黨員,呼吸病學專家,2003年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敢醫敢言,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癥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杰出貢獻,2020年8月11日,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根據材料提供的三個人物,談談你對梁啟超認識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限時訓練】 參考答案1.C【詳解】孔子主張為政以德,孟子主張民貴君輕,這都體現了儒家治國理念中的民本思想,C正確;民貴君輕思想與“貴賤有序”不符,排除A;孔子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利益,排除B;孔孟思想的治國理政思路是一致的,排除D。2.C【詳解】根據材料“他們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國恐怕早就分裂為像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那樣的許多國家了”可知,字母文字不利于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而統一的文字卻可以對其起到促進作用,故C選項正確;由材料可知,使用字母文字是歐洲分裂成許多小國家的原因之一,A選項“主要原因”的表述明顯與材料不符,故A選項錯誤;文字的藝術性材料并未提及,故排除BD選項。3.C【詳解】“規矩”“準繩”等由工匠的工具演變為比喻人們言行的原則、準則和標準的詞語,而且這些工具至今仍為一些木匠沿用,說明漢語詞匯因為社會實踐使得語意不斷豐富,故選C;這些詞語演變為人們言行的原則、準則和標準,并沒有改變原意,也沒有脫離原本固有的語境,排除AB;并不是所有漢語詞匯都隱含著人們言行的準則,排除D。4.B【詳解】“塞翁失馬”的故事蘊含著辯證的思想,而諸子百家中老子的思想含有樸素的辯證法,B項正確;孔子、荀子、韓非子的思想沒有涉及辯證法,A、C、D錯誤。5.D【詳解】材料“南北朝時期,荊楚地區已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的活動”“唐代,競渡成為規模盛大的祈福和娛樂活動”體現的是端午節俗演變豐富了傳統文化內涵,D正確;材料體現的是龍舟競渡起源于南北朝,A排除;B與材料無關,排除;漢以后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C排除。故選D。6.D【詳解】杜甫在《春望》等詩歌中,表達了對山河破碎、城鄉蕭條、人民離散的憂憤和同農民一樣面對久旱降雨的歡欣等,體現了他愛國憂民的情懷,D項正確;對環境破壞的傷感只是材料部分信息,沒有說明“詩圣的襟懷”的內涵,A項錯誤;熱愛和平的態度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項錯誤;對農業生產的關心只是材料的部分字面含義,與寬廣、偉大的“詩圣的襟懷”不符, C項錯誤。7.B【詳解】王陽明反對教條主義的束縛,提出人人皆可為圣人,這彰顯了人的自我意識,故選B項;王陽明的“心學”是對傳統儒學的更新,是繼承發展,仍是儒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人的自我意識,與維護綱常倫理道德無關,排除C項;心學是儒學的表現形式,繼承了儒學思想,其本質是維護專制統治的工具,而非批判,排除D項。8.D【詳解】表格中三種類型都強調了“節約”這一特點,說明當時注重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當時的服裝強調節約,無法佐證輕工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以及社會審美觀念發生轉變,排除AB項;國民經濟困難時期是1959—1961年,時間上與題干并不完全重合,故C項錯誤。9.B【詳解】依據材料可知,斯塔夫里阿諾斯強調的是儒學的社會實用功能,它主要從個人、家庭、政府、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強調信義和社會責任,即在維護社會安定秩序方面主張個人不能逾越禮制和要有社會擔當,B正確;“仁政”、“德治”和“民貴君輕”都是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現,不是實用性的道德體系,A、C選項錯誤;“有教無類”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體現,不是實用性的道德體系,排除D。10.C【詳解】從材料可以看出,顧炎武猛烈批判“空談心性”,強調實學,即強調經世致用之學,故C項正確;A是李贄的主張,B項是理學的主張,D項是黃宗羲的主張,故排除ABD。11.示例一:中國俠客精神內涵的發展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戰國末期,俠客單獨形成獨立社會群體反映了此時期是社會的新舊轉型時期,也是社會階層關系重新調整、分化瓦解形成期;漢朝獨尊儒術,俠客精神被賦予了儒家的倫理道德標準;隋唐大一統,各民族進一步融合,對豪邁意氣、援助弱小精神的尊崇讓俠客精神進一步發展;宋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加強,土地不抑兼并,社會矛盾尖銳,俠客精神體現了民眾對出現更多除暴安良英雄的渴望;明清時期,俠客精神受理學影響,加入更多國家民族責任感和氣節;近代的精武精神是半殖民地社會被壓迫、被奴役下中國人民自強獨立追求的反映。綜上所述,中國俠客精神內涵凝聚了各時代的氣息,體現了中國社會變遷發展的特征。(其它觀點言之成理即可)【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材料整體信息在論證中國的俠客精神及時代關系發展的影響,關于闡釋需要結合材料所給不同時期的俠客精神及當時的時代背景進行分析,要重點突出時代環境對俠客精神的影響,進而支持論點的合理性。12.1915年,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有感于國難深重,梁啟超寫下《痛定罪言》一文,借用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一語,號召民眾起來抗爭以挽救民族危機,表現出梁啟超作為一名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新中國建立以來,無數的群眾在他們的崗位上默默無聞、辛勤付出,展現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責任與擔當,才有中華民族不斷地由弱到強并朝著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邁進。王進喜是“拼命硬干”有責任擔當的人。作為一名石油工人,他為了摘掉中國“貧油國”帽子,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使大慶油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為中國石油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正是無數個像他這樣有民族責任感的勞動者,才使中國實現了石油的完全自給,推動了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袁隆平是“埋頭苦干”有責任擔當的人。作為一名農業科研人員,他為了擺脫中國糧食短缺的面貌,在培育高產雜交水稻方面做出了艱苦的探索,培育出的“南優2號”等水稻雜交品種,不僅解決了中國人民的溫飽問題,也為解決世界性的糧食問題做出了杰出貢獻。正是無數個像他一樣的科技工作者,才使中國的科技事業不斷的向前發展。鐘南山是“逆行”有責任擔當的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為了盡可能降低疾病對中國人民的侵害,在2003年非典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逆行赴命,為中國成功抗擊非典和在短時期控制住新冠疫情做出了突出貢獻。正是無數個像他一樣的醫務工作者,才守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與健康,才推動我國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接好前輩們傳承下來的勇于擔當的接力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詳解】首先明確題目要求,通過閱讀材料,提取“欲雪國恥,關鍵在‘我輩之自新’:“斯乃真顧亭林(顧炎武)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等信息,得出梁啟超的觀點,即須號召民眾起來抗爭以挽救民族危機;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梁啟超觀點產生的原因及實質,即1915年,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中華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在國難深重的背景下,梁啟超寫下《痛定罪言》一文,發展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表現出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接下來從表格內容中提取“王進喜”“袁隆平”和“鐘南山”等人的事跡,結合所學知識,進行梳理,作為論據,論證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民群眾在各行各業辛勤付出,展現出責任與擔當,及其為中華民族的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的貢獻,如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推進了中國石油事業的發展,袁隆平為首的科研人員為中國和世界人民的生存與發展做出了無私奉獻,鐘南山等醫務工作者守護了中國人民的生命與健康,促使我國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等,最后明確新時代青年的歷史使命和責任;在解題過程中,注意題目要求,即表述成文,持論有據,論述充分,邏輯清晰。試卷第1頁,總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