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單元課標】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了解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商路,深入理解貿易活動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知識梳理】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1、15世紀之前:近代以來世界市場初步形成:背景:表現:影響:工業革命后世界日益成為一個經濟整體:原因:表現:4、20世紀以來生產的國際分工深度發展,經濟全球化加快發展:阻礙因素:促進因素:發展表現:二、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的國際化:1、原因:中國茶文化的傳播:表現:影響:各國服飾的變化:鐘表的傳播:5、進入20世紀:【重點闡釋】1、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時期的世界貿易的特點?①對外貿易和軍事征服相結合,帶有明顯的掠奪性質。②對外貿易的主要目的是進行原始資本積累。 ③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的世界貿易(18世紀70年代——一戰前)的特點?工業化的批量生產使歐美發達國家需要尋求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形成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3、二戰后世界貿易(1950年-2000年)世界貿易快速發展的原因?①關貿總協定及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推動者世界貿易的發展。②中國堅持對外開放政策,成就巨大,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③冷戰的結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進程。⑤此外,跨國公司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戰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等因素也在促進世界貿易發展。4、我們應該怎樣做好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①承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②我們既要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傳播中華文化的使者,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③作為中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掌握中華文化的精髓和實質,學會文化交流的方式和技巧,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積極主動地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限時訓練】1.2017年“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一度引發觀展熱潮。請你為如表中三件文物選擇一個展廳名序號 文物名稱 文物簡介1 環球航行紀念章 1589年,英國為了慶祝英國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環球航行的紀念章。2 尼日利亞的“馬尼拉錢幣” 16世紀早期主要在歐洲制作,50個馬尼拉錢幣可以買一個非洲奴隸。3 復式顯微鏡 1650—1700年,出現在荷蘭,英國人胡克借助該發明發現了植物細胞結構。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發現的時代C.血與火的年代 D.現實與浪漫的碰撞2.著名作家龍應臺寫道:“全球化跟國際化這樣子排山倒海而來的時候,它對我們最大的挑戰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個鐵軌跟鐵軌銜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東方,現代跟傳統,舊的跟新的,銜接的那個點。然后找到那個點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來的那個全球化的大浪里頭,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這里,龍應臺主張( )A.全球化要實現西方化 B.全球化前提是區域化C.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轉3.下圖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示意圖。世界貿易呈現這一發展趨勢的主要原因是( ?。?br/>A.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 B.世界貿易組織的大力推動C.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D.新興獨立國家的快速發展4.20世紀初,《青浦縣鄉土志》記載:"婦女貪上海租界傭價之昂,趨之若鶩,甚有棄家者,此又昔之所未見者也……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販營生而奢華漸啟,女以紗絲工作而禮教鮮存矣。"下列對此分析準確的是A.崇洋媚外風氣成為普遍現象 B.政府急需加強公共管理引導C.西方文化對傳統觀念的沖擊 D.女子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5.下表為1740—1800年間,英國的工業產值及出口額的相關數據,據此可知時間 英國工業產值 出口額1740年 2420萬英鎊 630萬英鎊1770年 3690萬英鎊 1120萬英鎊1800年 6820萬英鎊 2350萬英鎊A.英國經濟發展與國際市場聯系密切B.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C.自由貿易政策促進了英國對外貿易D.英國工業水平居于世界一流6.史學家帕爾默說:“1500年左右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顆門牙咬開了世界,大西洋開始迎來一個開放的時代”。下列對這句話認識正確的是( )A.“兩顆門牙”指的是英國、荷蘭 B.大西洋的開放使地中海沿岸的商業更加興旺C.當時歐洲的資本主義工業發達 D.大西洋的開放促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碰撞7.無線電報、電話的出現,使倫敦的茶葉或芝加哥的小麥價格迅速影響到處于世界非常遙遠的地方的買賣,也能讓政府的公眾聲明頃刻之間為他國政府和一般民眾所知曉等。這說明A.科技成果擴大了民主范圍 B.新通信設備應用領域狹窄C.經濟發展方式已發生改變 D.通信進步便利了人類互動8.下面是依據《中國近代服飾文化演變和影響》中有關旗袍的記載編制的表格。導致旗袍變化的原因主要是時間 旗袍的變化民國初期 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20世紀20年代末 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收緊腰身等20世紀30年代初 樣式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漸而又流行低領,后來干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旗袍A.外國服飾傳入的影響 B.婦女地位的空前提高C.民族服飾根本性變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9.2018年3月,“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由來自澳大利亞、日本、墨西哥等11個國家的代表共同簽署。截至2018年12月底,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個國家對協定國幾乎廢除了所有的關稅,日本也廢除了100%的工業產品和82.3%的農林水產品的關稅。這些做法A.阻礙了世界多極化發展B.加劇了地區發展不平衡C.順應了貿易自由化潮流D.加強了成員國政治合作10.觀察如圖,可以推知A.初級產品占世界貿易的比重持續下降 B.國際組織成立促進世界貿易穩定增長C.技術革命使國際貿易結構發生了變化 D.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明顯加劇11.閱讀財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關茶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古人在食用茶葉的過程中逐漸發現茶葉的藥理功能。在漢代,日常飲茶不僅成為民間的生活習俗,更逐漸進入上層生活,就連貴族也將飲茶作為一種享受。成書于東漢的《神農食經》,對茶的功能和作用則轉向精神層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魏晉南北朝時期,飲茶因契合當時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進化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時尚。——摘編自趙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材料二 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這是英國最早的關于茶的記載。1669年,英國政府授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茶葉貿易,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到歐洲市場。1786年,一名法國人到英國旅行時注意到:即使是貧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樣,一天喝兩次茶。因為廉價而且能夠迅速補充能量,茶葉特別受工人階層的歡迎。18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量達到了230萬磅,與這個世紀的頭一年相比,足足增長了200倍。1851年,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茶葉在印度和錫蘭被大面積種植,歐洲紅茶市場擺脫了對中國產地的依賴。——摘編自(英)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帝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茶文化的特點和作用。(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7 19世紀茶文化在英國盛行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茶文化在世界傳播的積極意義。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20—1948年世界貿易增長率與世界工業生產增長率比較表時 段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世界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1820—18401840—18601860—18701870—19001900—19131913—19291929—19381938—19482.814.845.533.23.70.7 1.20.02.93.52.93.74.22.72.04.1——摘編自姚曾蔭《國際貿易概論》根據表格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項影響世界貿易增長率的主要因素,并選取表格中任一時段用史實進行說明。(注意:必須用同一時段的史實對三因素進行分析說明。)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澳門葡國菜從本土的葡萄牙菜移植而來,但又在澳門本地不斷發展。澳門“葡國菜”味濃,用咖喱、椰汁做調味料較為普遍,有的還用辣椒。主食方面,澳門葡國菜也較多采用米飯,而正宗葡萄牙餐和其他西餐則較多用面包?!捌蠂u”是由澳門的土生葡人廚師締造出的的地道澳門美食。其制作融匯了中式烹調雞的燒法,融入東南亞的香料,最后用西式烹調的烤法制成,再配以來自印度和馬來西亞的咖喱和椰子,與典型的葡萄牙風味的橄欖等食材,體現了澳門葡國菜的特點。——郭燁旻《“土生葡人”發明的澳門美食,除了蛋撻還有啥?》上述材料反映了澳門葡國菜的情況。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澳門葡國菜的信息。(不得照抄原文)【限時訓練】 參考答案1.A【詳解】材料“1589年,英國為了慶祝英國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環球航行的紀念章”“1650—1700年,復式顯微鏡出現在荷蘭,英國人胡克借助該發明發現了植物細胞結構”體現的是各地區之間的文明交流碰撞,A正確;材料不光是新航路開辟,B排除;C指的是早期的殖民擴張,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A。2.C【詳解】龍應臺認為在全球化浪潮中,只有找到西方跟東方,現代跟傳統,舊的跟新的,銜接的那個點才能夠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穩腳跟,這意味著其主張全球化過程中不能抹殺民族性,反而應當立足民族化,C正確;題干主旨是全球化中要強調民族性而非西方化,排除A;B與題無關,排除;D脫離材料主旨,排除。3.C【詳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體系建立,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故C項正確;布雷頓森林體系是資本主義貨幣體系,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項;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于1995年,故排除B項;D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排除。4.C【詳解】20世紀初,受高傭價吸引,上海婦女紛紛租界就業,租界開辟后,上海人從事工商業,追求奢侈,“禮教鮮存矣”等反映出西方文化對傳統觀念的沖擊,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崇洋媚外風氣成為“普遍現象”,A項錯誤;政府急需加強“公共管理引導”與材料主旨不符,B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女子“開始”走出家庭步入社會,D項錯誤。5.A【詳解】由表中數據可知,隨著英國經濟的發展,對外出口也不斷增加,由此可以得出英國經濟發展與國際市場聯系較為密切,故A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是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故B不正確;自由主義思想的盛行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故C不正確;材料中沒有比較,因此不能得出英國工業水平的世界地位,故D不正確。6.D【詳解】試題分析:材料“1500年左右歐洲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兩顆門牙咬開了世界,大西洋開始迎來一個開放的時代”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史實,“兩顆門牙”指的是西、葡,故A項錯誤。新航路開辟使地中海沿岸的商業衰落,故B項錯誤。當時歐洲沒有發生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工業不可能發達,故C項排除。新航路開辟促進不同文明間的交流與碰撞,故D項正確。7.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可知,無線電報和電話的應用加速了信息傳遞,便利了人類互動,故D正確;題干中的政府聲明被民眾很快知悉,不代表民主范圍擴大,排除A;題干中舉了幾個例子,但這并不意味著無線電報和電話僅在這些方面得到應用,排除B;題干信息顯示通信進步影響了經濟發展,但據此不能得知經濟發展方式已發生變化,排除C。8.A【詳解】民國時期的旗袍,在清末旗裝的基礎上,“縮短長度”,“收緊腰身”,進而發展到“低領”、“沒有領子”等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國服飾傳入的影響,A項正確;民國時期即20世紀前期,婦女地位并沒有得到空前提高,B項錯誤;旗袍領、袖及長度等方面的變化不能說明民族服飾“根本性”變革,C項錯誤;民主共和思想的傳播與旗袍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的變化無關,D項錯誤。9.C【詳解】依據材料信息可知,“CPTPP”成員國中,除日本以外的其他10個國家對協定國幾乎廢除了所有的關稅,日本也廢除了100%的工業產品和82.3%的農林水產品的關稅,這些做法有利于促進國家貿易的發展,順應了貿易自由化的潮流,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這些做法有利于貿易自由化,不會阻礙世界多極化發展;B選項錯誤,材料涉及的是經濟領域的自由貿易,與地區發展不平衡無關;D選項錯誤,材料涉及的是經濟領域的自由貿易,與成員國間的政治合作沒有直接關系。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0.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解讀圖片、獲取信息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圖片和選項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國際貿易結構發生了變化,C項正確;A項描述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圖片信息沒有體現國際組織促進世界貿易穩定增長、二戰后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排除BD。所以選C點睛:圖表型選擇題是材料選擇題中的一種,不過它的材料已不是文字,而是以圖片、表格的形式出現。圖表可以是教材中的插圖,也可能取之于課外;從數量上看,可以是一幅,也可以多幅,圖表題的解答應該充分注意圖表的時間范圍和數據變化規律,提取有效信息,然后按照題意要求,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選項,排除與圖表不符的選項。由此啟示我們,平時要養成圖文并重的學習習慣,特別是學會從圖表中提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11.(1)特點:歷史悠久;功能多樣;影響階層廣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滲;茶飲日益時尚化、大眾化。作用:豐富了中國人的飲食結構;推動了中國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中國社會文化的發展。(2)原因: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茶是一種優良的飲品,符合大眾需求;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的殖民掠奪和制茶技藝的傳播。(3)意義:促進了文明的交流與傳播;豐富了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詳解】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和西方近代茶文化,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運用所學知識、闡釋歷史事件的能力。(1)我國古代茶文化的特點,可由材料中的“有關茶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得出我國茶文化歷史悠久;由“發現茶葉的藥理功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得出功能多樣;由“逐漸進入上層生活,就連貴族也將飲茶作為一種享受”得出影響階層廣泛;由“飲茶因契合當時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進化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時尚”得出同主流文化相互滲透。我國古代茶文化的作用,可以根據材料中的“飲茶因契合當時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進化成為一種文化現象與社會時尚”等信息,并聯系所學有關內容來回答。(2)17 19世紀茶文化在英國盛行的原因,可由材料信息“1658年”得出世界各地的聯系加強,世界市場的推動;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得出茶是一種優良的飲品,符合大眾需求;由“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得出英國的殖民掠奪和制茶技藝的傳播。(3)茶文化在世界傳播的積極意義,可由材料中的“有關茶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1658年,倫敦《政治快報》上刊登了一則茶葉廣告,稱飲茶可以改善體質”“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等信息,得出促進文明的交流與傳播、豐富人類的物質文化生活、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12.(注:其他因素的概括符合題意,選用史實說明準確,即可給分。)示例一:1860—1870年世界貿易增長迅速。因素:科技的進步(世界工業生產狀況);新交通工具的出現;國際貿易政策;世界市場。說明:工業革命在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完成,世界工業生產迅猛發展;新交通工具的出現使世界各地的聯系更為便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推行自由主義經濟政策;資產階級大力開拓市場,搶占殖民地,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示例二:1929—1938年世界貿易出現負增長。因素:世界工業生產狀況;國際貿易政策和世界市場;國際局勢。說明:經濟大危機,使得世界工業生產大幅下降;為應對危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貿易保護政策,世界市場體系遭到破壞;法西斯上臺,國際局勢緊張動蕩,世界貿易受到嚴重影響。示例三:1913—1929年世界貿易增長率迅速下降。因素:政治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國際貿易政策。說明:一戰前協約國與同盟國之間的擴軍備戰,導致地區動亂和世界局勢的緊張;一戰使交戰雙方深受戰爭的破壞,經濟遭到沉重打擊,歐洲的工業生產水平大倒退;由于戰爭給交戰雙方帶來長期的心靈創傷,各國之間特別是交戰國之間的貿易壁壘難以立刻消除,嚴重影響世界貿易。【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讀圖和對課本所學知識的遷移能力。第一小問因素,依據表格中“世界貿易年均增長率”“世界工業生產年均增長率”信息,從工業生產狀況、科學技術發展情況、國際貿易政策、國際局勢等方面回答即可;第二小問說明,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同一時段的史實對三因素進行分析說明即可。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 工業革命 影響世界貿易增長率的主要因素【名師點睛】兩次工業革命對于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甚至整個世界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經濟領域,尤其是海外貿易上,促進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這說到底是為了找尋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這是資本主義自我發展的必然要求。13.本題要求考生從兩個層次回答問題。第一層次信息:澳門葡國菜由土生葡人創制,主要調味料有咖喱、椰汁、辣椒,主食以米飯為主,烹飪方法既有西式也有中式。第二層次信息:澳門葡國菜是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逐步形成,葡萄牙人在亞洲殖民擴張的歷史產物,也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反映了澳門本地文化開放、包容的特點。【詳解】由表及里地概述澳門葡國菜的信息:根據“澳門葡國菜從本土的葡萄牙菜移植而來”“用咖喱、椰汁做調味料較為普遍,有的還用辣椒”“澳門葡國菜也較多采用米飯”“其制作融匯了中式烹調雞的燒法,融入東南亞的香料,最后用西式烹調的烤法制成”,可從澳門葡國菜的創制、調料、烹飪方法等分析總結。由此及彼地概述澳門葡國菜的信息:結合所學,可從澳門葡國菜是新航路開辟、葡萄牙人在亞洲殖民擴張和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反映了澳門本地文化開放、包容的特點等分析總結。試卷第1頁,總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