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一、學習目標:1.能熟練的掌握關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背景、結果、性質、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歷史意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成就。2.通過本節課學習,能夠認識到改革開放是中國的強國之路。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的。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十一屆三中全會2.教學難點: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內在聯系。三、教學過程:(一)【自主學習】 學生閱讀課本,掌握本節課知識體系并填寫知識提綱。【課堂小結】(從整體上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合作探究】文革后的中國面臨的困境有哪些?新聞是有分量的 ——《青年報》【自主學習】十一屆三中全會內容 時間: 地點:路線/內容 糾正錯誤 樹立路線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當堂達標】﹤一﹥選擇題:(請將正確答案填入題后括號內。)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有人贊譽它是“東風第一枝”。這是因為這篇文章是針對當時哪一錯誤傾向而撰寫的?( )A.“浮夸風”現象 B.“共產風”現象C.階級斗爭為綱 D.“兩個凡是”的方針2.1978年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最為深遠的意義是( )A.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B.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C.提高了中國的威望 D.結束了“文化大革命”3.《人民日報》社論在評論有一次重大會議時指出:“雖然過去我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中共十四大4.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轉折”體現在( )A.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向新民主主義革命B.從“階級斗爭為綱”轉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黨的工作重心從城市轉向農村 D.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5.著名企業家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曾經回憶說:“過去報紙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爭,(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報》竟然登載如何養豬的報道,(感覺)氣候真是要變了!”柳傳志所感受到的“變”是指( )A.農村土地所有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B.農業合作化運動在全國范圍開展C.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方針確立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6.中華民族在近百年艱苦卓絕的偉大復興歷程中,通過“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實現了國家的獨立與富強。“中國新生”和“偉大轉折”分別是指( )A.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新中國誕生 B.新中國誕生;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C. 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的帝制;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D. 新中國誕生;中共八大召開7.2018年1月1日習近平發表新年賀詞: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將改革進行到底。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端。以下關于十一屆三中全會敘述正確的是( )①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③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偉大決策④確立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A. ①③ B.②③ C. ①② D.②④8.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兩次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的會議。對于這兩次會議的比較,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兩次會議都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 B.兩次會議都形成了黨的領導核心C.兩次會議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 D.兩次會議都具有重大歷史轉折意義﹤二﹥材料解析題:“中共產黨人對未來始終充滿信心,在生死關頭力挽狂瀾,自己糾正發生過的嚴重失誤,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不斷開創新局面 ”閱讀材抖回答問題:材料一 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結束了支配中共中央達四年之久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組織上增選毛這東為常委;軍事上成立由周恩來、毛洚東、王稼樣組成的三人小組員責全軍的軍事行動。——搞自《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 讀右圖材料三 全會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1)根據材料一指出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會議名稱。會議事實上確立了以誰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當時中共中央正領導紅軍進行的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圖片反映的是思想理論界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情況,為什么要開展這次大討論?有什么意義?(3)根據材料三,該會議實行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會議形成了以誰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開創新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