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七年級壓強(第二課時)教案課 題 壓強 課 時 1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壓強的概念; ·理解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主要方法。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壓強現象,理解壓強的概念; ·通過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掌握壓強的定義和公式; ·通過對生活實例的觀察和分析,了解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并掌握分析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善于觀察生活等科學技能和科學素養。教學重點 理解壓強概念的理解以及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教學難點 比值定義法定義壓強教 學 過 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一、回顧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 師:回顧壓力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關? 師:控制變量法比較壓力作用效果。 二、壓強的基本概念 師:當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時,如何比較壓力的作用效果呢?引出壓強的概念。 師:通過課件動畫引導分析壓強的意義。 師:通過比值定義法推導出壓強公式的表示方法。 師:動畫講解壓強的公式和單位。 師:舉例子分析壓強公式中F、S的具體含義以及強調計算時單位的統一 師:趣味腦洞通過圖片猜測科學家名字,幫助學生記憶壓強的單位。 三、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師:播放冰面裂開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冰面開裂時如何自救,引出減小壓強的兩個方法。 師:展現壓強公式,引導學生從公式的角度出發,如何減小壓強。 師: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讓學生思考該例子是通過哪種方法,目的是增大還是減小壓強。 四、練習和總結 師:展示習題并講解。 師:展示本節教學重點知識,給學生自行整理時間。 師:利用壓強知識分析實際問題。(地板磨損原因) 學生思考回答。 壓力大小與受力面積比值。 生:p=F/S。 生:標記和做筆記。 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發揮腦洞,搶答。 學生發散思考,合理即可。 思考并回答問題 學生詳細解答 整理本節課筆記。 回顧上節課內容。 引出本節知識。 目的是活躍氣氛,順帶記憶牛每平方米等于帕斯卡。 學生答案可能比較發散,老師需要即時引導和規整思路。 需要隨時引導。板書設計(共14張PPT)壓強(第二課時)年 級:七年級 學 科:初中科學(浙教版)相同的受力面積,比較壓力大小壓力作用效果壓力大小受力面積壓力作用效果壓力大小受力面積相同的壓力大小,比較受力面積若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都不相同該如何比較呢?m2壓力作用效果F壓力大小壓強受力面積1. 意義:定量描述=2. 公式:SppFS~~NPa3. 單位:=(1623一1662),帕帕斯卡1張報紙對桌面的壓強約等于1PaPa11=4. 如何理解公式中的物理量?pFS=15N5N200cm2100cm2=15N+5N20N200cm20.02m2=1000Pa500cm280cm20.008m22500Pa注意事項:F是受力物體受到的總壓力S是受力面積而不是物體表面積單位必須統一使用國際標準單位m2N1平方米地磚=帕斯卡丟棄身上重物趴在冰面匍匐前進減小壓強的方法1SpF=減小壓力 減小壓強減小壓強的方法1SpF=增大受力面積 減小壓強增大壓強的方法2SpF=增大壓力 增大壓強增大壓強的方法2SpF=減小受力面積 增大壓強練一練:下列實例中,屬于增大壓強的是( )A.菜刀刀刃鋒利B.圖釘的釘帽很寬C.書包背帶較寬D.沙發用松軟的材料制作—— 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A壓強1、定義:物體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2、公式:p= F/S3、意義:定量描述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4、單位:帕斯卡,帕,Pa減小或增大壓強1、減小壓強的方法2、增大壓強的方法壓 強a. 減小壓力大小b. 增大受力面積a. 增大壓力大小b. 減小受力面積教室的地板被椅子壓壞了,如圖所示。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1.增大椅子腳的面積2.禁止坐在椅子上往后倒,防止受力面積變小……太大太小思考與實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壓強 教案.docx 壓強 課件PPT.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