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 學生實驗:探究——物質的密度 第2課時學習目標1.復述密度的概念和計算公式。2.通過解題養成規范解題、認真細致的良好習慣;通過公式變形及計算題規范格式的學習,形成整潔、規范的作業習慣。◎重點:使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液體的密度;靈活運用密度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運用公式進行相關計算。學法指導1.在物理學習中,要明確公式的物理意義及其適用范圍,不能生搬硬套數學規律,如不能認為密度與質量成正比,與體積成反比。2.通過數學運算規律對密度公式進行變形,總結出公式變形的基本方法。弄清每一個公式的物理意義。【預習導學】知識點一 認識密度表 1.什么叫物質的密度 計算物質的密度公式是什么 2.密度表中密度的單位是怎樣寫的 純水的密度是多少 它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3.*通過閱讀三張密度表,你一定有所發現,請寫出幾條。【答案】1.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公式:ρ=。2.kg/m3;1.0×103 kg/m3;1 m3水的質量為1.0×103 kg。3.(1)密度是表示物質的特性的物理量,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但其中鋁和大理石、冰和石蠟、酒精與煤油等的密度值相等。對于這些物質,如果只知道密度的值,是不能立刻判斷它是哪種物質。(2)一般來說,固體的密度大,液體次之,氣體最小。但也有一些特例,如冰的密度比水小。(3)液體中水銀的密度最大,它比常見金屬中鐵的密度還要大。(4)海水的密度大于純水的密度。嚴格來說,純水在4 ℃時的密度才是1.0×103 kg/m3。但通常情況下,可認為水的密度就是1.0×103 kg/m3,冰的密度是0.9×103 kg/m3。(5)氫的密度最小,僅是水的密度的十萬分之九,是空氣密度的百分之七左右。(6)密度的單位是kg/m3。其實,在實際使用中也經常使用g/cm3這個單位。知識點二 密度的應用 4.密度公式及其變形式是什么 他們各有什么用途 5.密度的測量。想一想:要測量某一物質的密度,要測出物質的哪些物理量 怎樣得出物質的密度 【答案】4.ρ=,用于求出物質的密度; m=ρV,用于求物質的質量;V=,用于求物質的體積。5.物質的質量和體積;根據ρ= 計算得出物質的密度。【合作探究】任務驅動一 測量煤油的密度實驗器材:天平、 、燒杯、煤油等。 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1)將適量的煤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 。 (2)把一部分煤油倒入量筒中,讀出 。 (3)用天平測出 的質量m2。 (4) 。 【答案】量筒 ρ=(1)總質量 m1(2)量筒中煤油的體積V(3)燒杯與剩余煤油(4)煤油的密度表達式ρ=任務驅動二 怎樣鑒別某金屬塊的材料 實驗器材:天平、量筒、燒杯、金屬塊等。實驗原理: 。 實驗步驟:(1)調節天平,使天平平衡。(2)將該金屬塊放在調好的天平上,測出它的質量(如圖所示)m= g。 (3)將該金屬塊放進盛有水的量筒內(如圖所示),測出它的體積V= cm3。 (4)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該金屬塊的密度ρ= 。 (5)查密度表確定該金屬可能是什么物質。實驗結論: 。 金屬 銅 鐵 鋁 鉛 銀密度 ρ/(kg·m-3) 8.9× 103 7.9× 103 2.7× 103 11.3× 103 10.5× 103【答案】ρ=(2)54(3)20(4)==2.7 g/cm3(5)該金屬可能是鋁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