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素養目標】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素養目標】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導學案(含解析)--2023-2024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冊

資源簡介

第19課 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學案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四個子目:第一子目是“國家的宏觀調控”,第二子目是“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第三子目是“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第四子目是“‘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這四個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首先說明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原因和手段,然后說明戰后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對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以及生產力的發展引起資本主義統治手段和方法的變化并未解決其固有的基本矛盾,兩者目前是同時存在的——既有發展又有基本矛盾
第一子目是本課重點,教科書從宏觀調控的歷史背景、國內外宏觀調控的措施以及所帶來的積極結果展開講述,說明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宏觀調控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
第二子目是對戰后科學技術的新發展的簡要敘述,一些內容初中歷史教科書已經講過,這里對各種新科技的具體發展情況不作新的要求。
第三子目指出了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方面的一些新變化,沒有展開討論。
第四子目是本課重點,講述“福利國家”的表現及其本質,以及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運動,旨在說明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根本問題。這是需要學生加深理解的。
【學習目標】
⑴唯物史觀
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角度”,學習和理解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干預、發展高科技產業、建立福利國家等新變化的背景、內容(表現)、影響,等等。
⑵時空觀念
結合教材運用多元史料,在明確國家宏觀調控的發展歷程、措施等基礎上,從時間順序和空間要素角度認識國家宏觀調控出現的背景、特點及發展趨向。
⑶史料實證
創設情境材料,閱讀其中隱含的信息,了解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宏觀調控政策和科學技術獲得新發展的背景、措施(內容)、影響,知道資本主義社會結構新變化的表現,培養學生論從史出的能力。
⑷歷史解釋
通過圖表歸納法,從重要時間、重大事件、經濟政策、發展階段等方面,歸納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利用思維導圖、表格歸納法,分析和歸納”福利國家“的含義、發展歷程、內容,二戰后社會運動新變化的原因、目的、結果。
⑸家國情懷
講述”福利國家“政策時,緊扣國家正在推行的農村”新農合“、國家振興鄉村計劃,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金制度改革等惠民政策,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福利政策一直在發展和進步,老百姓從中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實惠,從而培養學生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家國情懷。
【重難點】
1.重點:了解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及其成果。
2.難點:理解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其基本矛盾依舊存在。
【知識梳理】
一、國家的宏觀調控
1.背景:1929年經濟大危機的影響;“二戰”的深刻教訓;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
2.措施:
(1)加大政府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
(2)制定經濟發展計劃;
(3)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等實施調控。
3.特點:市場經濟為基礎,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
4.結果:
(1)取得一定成效,各國經濟增長較快(出現“黃金時代”)。
(2)20世紀70年代初,各國出現“滯脹”現象(表現: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滯脹”狀態下的“雙高雙低”:高通脹,高支出;低增長,低就業。
5.調整:各國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里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削減財政開支,大規模減稅,減少國家對企業的干預,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
6.國際上:通過三個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利益協調。
(1)1945年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成立;
(2)1947年10月,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署,到1995年初發展為世界貿易組織(WTO)。
【歸納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二、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背景:
(1)20世紀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如相對論的提出和量子力學的發展等;
(2)兩次世界大戰客觀上的促進作用。如美國研制電子計算機,最初是計算炮彈彈道的。
2.內容:原子能的開發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等。
3.影響: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三、社會結構的變化
表現有二:
1.第三產業興起,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比重增加;
2.“中間階層”人數的增加。“中間階層”又稱“中產階級”。特點: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有可觀的生活資產。
四、“福利國家”的建立
1.概念:“福利國家”,是指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
2.措施(內容):建立醫療、養老、住房、失業、教育等保險制度。
3.評價
(1)積極性:有利于緩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維護社會穩定。
(2)弊端:降低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導致國家財政負擔過重。
4.調整:20世紀70年代,減少福利;80年代,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對“二戰”后資本主義發展的認識: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是資本主義內部的自我完善,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易錯點撥】
1.“福利國家”的建立是人民長期斗爭的結果,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生存和穩定的重要基石。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社會運動形成了人民民主斗爭的高潮,迫使資本主義國家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
2.“福利國家”制度并沒有改變西方資本主義的性質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的所謂“福利國家”制度,并沒有改變資本主義性質,也沒有改變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只是在新的社會經濟政治條件下,壟斷資產階級通過國家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來保證資本積累和繼承,維護其統治的一種方式,因而是整個現代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五、社會運動的開展
1.背景:二戰后各國都在緩解社會矛盾,但沒有觸動資本主義私有制,各種社會不公的現象依然存在。2.表現:
(1)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黑人為反對種族歧視、爭取自己的平等權利,展開民權運動,迫使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1963年,馬丁·路德·金發表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我有一個夢想,有一天我們能夠手攜手,合唱一首古老的黑人歌曲。自由! 我們終獲自由! ——馬丁·路德·金(2)婦女運動表現:各國婦女爭取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
結果: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還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
(3)反越戰運動 20世紀60年代
【歸納社會運動】
【合作探究】
戰后緩和社會矛盾的努力——“福利國家”政策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福利國家”作為一項重要的社會政策在歐美國家廣泛實行。“福利國家”政策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失業救濟、養老金、病休金和兒童津貼等;二是提供諸如教育、醫療、托兒等免費或低費的社會服務系統。其目的在于縮小社會差距,促進社會的民主與公正,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由于高福利是以高稅收為前提的,“福利國家”政策的長期實行必然與經濟發展的效率發生矛盾,國家不堪負擔巨額公共開支,社會成員的勞動積極性下降,產品競爭能力不強,國家生產和國民收入增長緩慢等問題普遍存在。
——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二戰后“福利國家”政策在歐美廣泛實行的原因,并對其進行簡要評價。
答案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實踐;資本主義社會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的需要。評價:縮小了貧富差距;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推動了社會公平公正;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權利;國家財政負擔加重;挫傷企業和勞動者的積極性。
【板書設計】
【隨堂小測】
1.20世紀50—7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發生的平均周期越來越長,與此同時,危機持續的時間卻越來越短,所造成的破壞力也大大下降。這種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在于(  )
A.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B.第三產業的興起
C.福利國家的普遍建立
D.知識經濟的興起
【答案】A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實現了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應對危機的能力有所增強,故A項正確。
2.下表反映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概況。表中年平均生產增長率的變化促使各國 (  )
時期 美國 英國 法國
1963—1973年 1.9% 3.8% 4.6%
1974—1979年 -0.1% 0.8% 2.7%
A.加大力度干預經濟
B.擴大工業生產以減少失業
C.極力穩定商品價格
D.重視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
【答案】D
【解析】相比1963—1973年,1974—1979年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變得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促使各國減少國家干預,重視市場調節,D項正確。
3.下面的表格是1979—1980年部分國家創造1 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煤和鋼(單位:千克),從中得到的信息是(  )
國家 煤 鋼 國家 煤 鋼
蘇聯 1 490 135 英國 820 38
民主德國 1 356 88 法國 502 42
捷克斯洛伐克 1 290 132 聯邦德國 565 52
匈牙利 1 058 88 瑞士 371 26
A.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經濟發展迅速
B.歐洲成為美蘇爭奪的最重要地區
C.市場經濟有利于資源的合理利用
D.煤鋼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能源
【答案】C
【解析】據表格信息可知,蘇聯和東歐國家創造1 000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所消耗的煤和鋼遠比西歐國家多,主要是因為這些國家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而西歐國家則以市場經濟為主,能夠相對合理配置和利用煤鋼等資源,故選C項;表格信息沒有反映蘇聯和東歐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方面的信息,排除A項;雖然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爭霸的重心在歐洲,但表格信息沒有體現,排除B項;表格信息雖然強調了煤鋼在創造1 000美元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作用,但不能據此得出D項的結論,排除。
4.20世紀50年代中期,西歐出現了一次市場革新,人民不僅開始大量花費他們的工資,還開始用信用卡購物,花他們還沒有掙到的錢。此次革新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
A.國家干預影響個人生活
B.美國對西歐實行馬歇爾計劃
C.社會穩定刺激民眾消費
D.西歐國家開始走向經濟聯合
【答案】A
【解析】結合題干時間信息“20世紀50年代中期”可知,材料所述的是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大特點是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故A項正確。
5.美國全國婦女組織自20世紀60年代成立后一直到21世紀初,組織了大量的爭取婦女權益的游行示威活動。這說明(  )
A.美國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
B.婦女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
C.美國婦女已經獲得了普選權
D.資本主義的社會矛盾無法緩和
【答案】A
【解析】美國全國婦女組織長期組織大量爭取婦女權益的斗爭,正是美國婦女受歧視現象長期存在的客觀反映,故A項正確。婦女取得與男子平等的地位是婦女運動斗爭的目標之一,故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普選權,故C項錯誤;“無法緩和”的說法過于絕對,故D項錯誤。
6.1971年尼克松提出“新的經濟政策”,其中包括降低個人所得稅刺激消費、擴大財政支出等。但由此美國卻產生了巨額的財政赤字和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經濟增長停滯。這說明了美國( )
A.自由放任政策導致了經濟惡化
B.克服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C.強化宏觀干預不符合形勢發展
D.借鑒了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
【答案】C
【解析】擴大財政支出等國家宏觀干預政策使得市場貨幣流通量更大,會進一步加劇通貨膨脹,使得“滯脹”更加嚴重,此時應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宏觀干預,故加強干預不符合形勢發展,C項正確;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對經濟干涉,然而材料中出現了加強對經濟的宏觀干預,排除A項;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存在,使得經濟危機周期性存在,而經濟滯脹說明了美國并沒有克服這一矛盾,排除B項;蘇聯計劃經濟體制更多是指令性的,美國仍舊是市場經濟,材料無法體現其借鑒一面,排除D項。故選C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香格里拉县| 夏津县| 九台市| 宁城县| 陵川县| 尤溪县| 日照市| 石门县| 商丘市| 日喀则市| 噶尔县| 嘉禾县| 灌南县| 宁陕县| 彭泽县| 本溪| 平度市| 昭苏县| 阿拉善盟| 泰安市| 嵩明县| 贺兰县| 栖霞市| 唐河县| 保德县| 策勒县| 万全县| 平顺县| 丽水市| 阿图什市| 南投县| 类乌齐县| 民勤县| 武邑县| 云浮市| 汉中市| 黄大仙区| 舞钢市| 东乌| 锡林郭勒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