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2節 元素周期律第一課時周期序數 原子序數 電子層數 最外層電子數一 1~2 1 1 →2二 3~10 三 11~18 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 的周期性變化(第一周期除外) 一、元素原子結構與性質的周期性變化(P107看表中信息填空)1.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2 1→831→8由1到8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呈現由1到8的周期性的變化(第一周期除外)。原子半徑逐漸減小2.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變化觀察下圖,總結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元素的原子半徑呈現由大到小的周期性變化(0族除外)。3.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周期數 原子序數 化合價(最高價、最低價)一 1~2 二 3~10 最高價: 最低價: 三 11~18 最高價: 最低價: 規律: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價呈現 的周期性變化,最低負價呈現 的周期性變化(第一周期除外) +1→0+1→+5-4→-1→0+1→+7-4→-1→0+1到+7-4到-1思考討論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C、N、O、F的最高正化合價依次遞增嗎 不是。因為O、F原子半徑小,原子核對外層電子的吸引能力強,不能失去電子,故氧一般不顯正化合價,氟無正化合價。思考討論:根據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推測該周期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具有怎樣的變化規律?Na Mg Al Si P S Cl電子層數相同,核電荷數增大,半徑減小失電子能力減弱,得電子能力增強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強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加熱前,鎂條表面附著了少量 ,加熱至沸騰后,有較多的 ,溶液變為 色 鎂與冷水幾乎不反應,能與熱水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無色氣泡無色氣泡冒出粉紅Mg+2H2O Mg(OH)2+H2↑ 活動一、探究Na、Mg、Al金屬性強弱二、實驗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結論與酸反應與水反應AlMgNa跟冷水劇烈反應滴入酚酞溶液變紅色與冷水幾乎不反應,加熱表面出現較多氣泡,溶液變為淺紅色比與水反應劇烈金屬性:反應較緩冷水不反應,加熱溶液不變紅Na > Mg > Al反應劇烈 活動一、探究Na、Mg、Al金屬性強弱2Na+2H2O=2NaOH+H2↑Mg+2H2O(沸水)=Mg(OH)2+H2↑分組實驗:向氯化鋁溶液中加入氨水,將生成的沉淀分裝在兩個試管中,分別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觀察現象。AlCl3溶液氨水HCl溶液NaOH溶液Al3+ + 3NH3·H2O = Al(OH)3↓+ 3NH4+Al(OH)3+ 3H+ = Al3+ + 3H2OAl(OH)3+ OH- = AlO2- + 2H2O白色絮狀沉淀兩性氫氧化物:與酸、堿都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氫氧化物 活動二、探究Na、Mg、Al金屬性強弱——NaOH、Mg(OH)2、Al(OH)3堿性強弱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越強,元素金屬性中強堿兩性氫氧化物越強Na Mg Al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堿性強弱結論 NaOHAl(OH)3Mg(OH)2強堿 活動二、探究Na、Mg、Al金屬性強弱——NaOH、Mg(OH)2、Al(OH)3堿性強弱設問:如何證明Si、P、S、Cl的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呢?原子序數 14 15 16 17元素符號 Si P S Cl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單質與H2化合的難易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H2SiO3極弱酸H3PO4中強酸H2SO4強酸HClO4最強酸高溫光照或點燃爆炸化合磷蒸氣加熱很不穩定SiH4不穩定PH3不很穩定H2S穩定HCl非金屬性逐漸增強根據表中信息比較Si 、 P、 S 、Cl 的非金屬性原子序數 11 12 13 14 15 16 17 18元素符號 Na Mg Al Si P S Cl Ar單質和水(或酸)反應情況 冷水劇烈 熱水較快 鹽酸劇烈 鹽酸較快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堿性 金屬性和非金屬性遞變 NaOH強堿Mg(OH)2中強堿Al(OH)3兩性H2SiO3弱酸H3PO4中強酸H2SO4強酸HClO4最強酸稀有氣體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小結:小結:對其他周期元素性質進行研究,也可以得到類似的結論。1.定義:元素的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二、元素周期律一、第三周期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遞變規律:Na Mg Al Si P S Cl減弱增強金屬性逐漸 ,非金屬性逐漸 。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1 .下列各組粒子,按半徑由大到小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Mg、Ca、K、Na B.S2-、Cl-、K+、Na+C.Br-、Br、Cl、S D.Na+、Al3+、Cl-、F-B 【知識應用】2.下列各組微粒半徑大小比較中,正確的是( )A.CCl>BrC.Na+O2->F-D 粒子半徑大小比較方法3.下列粒子半徑大小的比較中,正確的是( )A.Na+<Mg2+<Al3+<O2-B.S2->Cl->Na+>Al3+C.Na<Mg<Al<SD.Cs+>Rb+>Na+>K+B4. 下列實驗不能作為判斷依據的是( )A.鈉和銫分別與冷水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鈉和銫金屬性強弱B.鐵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換出銅,鈉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換出銅,判斷鈉與鐵的金屬活動性強弱C.硅酸鈉溶液中通入CO2產生白色沉淀,判斷碳酸與硅酸的酸性強弱D.根據Br2和I2分別與H2反應的難易,判斷溴與碘的非金屬性強弱B5. 已知同周期X、Y、Z三種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按X、Y、Z的順序逐漸減小B.單質的氧化性按X、Y、Z的順序減弱C.三種元素陰離子的還原性按X、Y、Z的順序增強D.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按X、Y、Z的順序減弱A6.四種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圖,其中只有M為金屬元素。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ZB.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C.X的最簡單氣態氫化物的熱穩定性比Z的大D.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ⅥA族BC7.下列關于物質性質變化的比較,錯誤的是( )A.離子半徑大小:S2->O2->Na+B.氣態氫化物穩定性:HBrC.堿性強弱:KOH>NaOH>LiOHD.還原性強弱:F->Cl->Br->I-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