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3氮的循環課件(共53張PPT) 魯科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3氮的循環課件(共53張PPT) 魯科版(2019)必修第一冊

資源簡介

(共53張PPT)
第3節 氮的循環
第1課時氮的循環及固定
學習目標
1、通過氮循環情境認識氮元素的常見價態,初步了解主要含有氮元素的物質的顏色、狀態等物理性質,知道從物質類別和價態兩個維度對物質分類有助于研究物質之間的轉化關系。
2、通過對雷雨固氮路徑的探究,體會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價—類”二維角度分析在物質轉化研究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N2、NO、NO2的化學性質。初步了解自然界中形成硝酸的過程。
3、能運用“價—類”二維圖思考人工固氮的新途徑,能書寫氮的固定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了解氨的化學史,贊賞化學對社會發展的重大貢獻。
聯想·質疑
閃電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現象。你知道在電閃雷鳴的時候,空氣里的氮氣、部分含氮化物分別發生了哪些反應嗎?這些反應產生了哪些物質?這些物質對于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什么意義?俗語說“雷雨發莊稼”,這句話隱含著什么原理?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有關。
自然界中氮的循環(內容P105)
氮的循環涉及地球上生物圈的方方面面。
知識鋪墊
必備知識
正誤判斷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環
1.①自然循環
②.人類活動的影響
(1)通過化學方法把空氣中的氮氣轉化成氨,再轉化成其他含氮化合物(如銨鹽、硝酸等)。
(2)燃燒反應產生的氮氧化物參與氮的循環。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3.氮及其化合物價態和類別的關系(P106)
2.氮的存在(P105)
氮是一種地球上含量豐富的元素,除了以游離態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中外,還以化合態的形式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大氣 
動植物體、土壤和水體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二、氮循環中物質的性質及物質之間的轉化
1、氮氣的性質(P108)
顏色 氣味 狀態 溶解性 密度
(1)物理性質
無色
無味
密度比空氣稍小
氣體
難溶于水
(2)化學性質。
氮氣的化學性質_____,通常很難與其他物質發生反應。
穩定
【情境·思考】
氮氣保護技術通常應用于珍貴文物的保存和保護,國內外不乏先例。美國的《獨立宣言》就密封在氮氣環境中;中國博物館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紀念館也是應用氮氣保護法;北京房山云居寺“99石經回藏”也是氮氣保護的成功典范。
為什么氮氣可以作為保護氣
提示:氮氣性質穩定,常溫下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反應,故用作保護氣。
實驗裝置 實驗操作 現象
給硬質玻璃管兩端的電 極上通電,在硬質玻璃 管內能產生火花 氣體顏色___
___________
無色變為紅棕色
①還原性:
a.實驗探究:
b.結論:在放電條件下,N2與O2反應生成NO,NO立即被氧
化為NO2,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氧化性:N2與H2反應生成NH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
N2+3H2 2NH3
N2+O2 2NO 、
放電
====
應用:工業合成氨
③與鎂反應
2NO+O2====2NO2
(3)應用
2、氮的兩種重要氧化物
(1)不同價態氮的氧化物
氧化物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對應氮 的化合價 +1 +2 +4 +4 +5
N2O 
NO 
NO2 
N2O4 
N2O5 
+3 
N2O3
物質
顏色、氣味、毒性、狀態
水溶性
與氧氣反應
與水反應
收集方法
NO2
NO
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
紅棕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
難溶于水
易溶于水
2NO+O2===2NO2
不反應
不反應
3NO2+H2O=2HNO3+NO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氣法
在反應3NO2+H2O=2HNO3+NO中NO2既是氧化劑又是還原劑,則氧化劑與還原劑物質的量之比 。
1:2
(2)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性質對比(P108)
③用途:制硝酸,雷雨天氣NO2與雨水形成的硝酸降落到地面,與土壤中礦物作用形成硝酸鹽,促進植物生長
(3)NO和NO2對生活的影響(P108)
①一氧化氮結合血紅蛋白的能力比一氧化碳還強,更容易造成人體缺氧。不過,人們也發現了它在生物學方面的獨特作用。一氧化氮分子作為一種傳遞神經信息的“信使分子”,在擴張血管、提高免疫力、增強記憶力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②二氧化氮能使多種織物褪色,損壞多種織物和尼龍制品,對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也有腐蝕作用。
(1)定義:(P106)
將空氣中游離態的氮轉化為含氮化合物
(2)方式:
氮的固定
人工固氮(P109)
自然固氮(P107)
高能固氮:閃電 10%
生物固氮:豆科植物 90%
催化劑
N2+3H2 2NH3
高溫、高壓
仿生固氮
(常溫常壓)
3. 氮的固定
【思考】俗語“雷雨發莊稼” ;“一場雷雨一場肥”的原理是什么?
O2
放電
O2
N2
NO
NO2
HNO3
H2O
NH3
N2
NO
NO2
HNO3
課堂小結
氮的固定,是以氮氣為核心的氮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將氮氣轉化為氮氧化合物或者氨氣,實現了氮元素化合價的升高或降低,體現了氮氣的還原性或氧化性;而通電、高溫和高壓等苛刻的反應條件則表明氮氣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其還原性和氧化性皆很弱。(P109)
1.下列關于氮氣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
A.通常情況下,氮氣性質比較穩定
B.可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一氧化氮
C.通常情況下,氮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D.跟氫氣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時,氮氣是氧化劑
B
當堂檢測
2.下列關于二氧化氮性質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無色氣體 B.有刺激性氣味
C.相同條件下密度比空氣的大 D.能與水反應
A
3.下列屬于人工固氮的是 (  )
A.閃電條件下N2與O2反應
B.NH3與HCl直接化合生成NH4Cl
C.在高溫、高壓、催化劑條件下化合生成NH3
D.豆科植物根瘤菌將N2轉化為含氮化合物
C
4.實驗室制備氣體后,在收集氣體時,往往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收集方法,在實驗室制備下列氣體時,只能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  )
A.HCl B.CO2 C.NO D.NO2
C
合成氨工廠
第3節 氮的循環
第2課時 氨的轉化
一、 氨氣的物理性質(P110)
顏色 氣味 狀態 密度 水溶性 沸點
_______ ________ 氣味 氣體 比空氣_____ ________溶于水(常溫常壓__________) 較低,
易液化
無色 
刺激性 
小 
極易 
1∶700 
1.如圖裝置,打開止水夾擠壓滴管的膠頭后,立即形成紅色噴泉,該實驗能說明氨氣的哪些性質?
2.該噴泉實驗中,引發噴泉的實驗操作是什么?
3、噴泉實驗原理
裝置中氣體極易溶于水(或某液體,或與水、與液體易反應),使裝置內壓強降低形成較大的壓強差,在壓強差作用下燒杯中的水被壓入燒瓶內形成噴泉。
4、產生氣壓差的方法有:
①減小燒瓶內氣壓,如液體將氣體吸收或與其反應等;②增大燒瓶外壓強。
氣體 NH3 HCl SO2、CO2、 Cl2 NO2
吸收劑 水或 鹽酸 水或氫氧化 鈉溶液 濃氫氧化 鈉溶液 水
5.常見產生噴泉實驗的組合
6.成功關鍵
(1)裝置氣密性良好;
(2)燒瓶要干燥;
(3)燒瓶充滿氣體。
能說明氨氣極易溶于水;氨氣與水反應生成的氨水呈堿性。
 擠壓膠頭滴管的膠頭,打開止水夾。
1.氨氣與水反應
氨氣溶于水時,大部分氨氣與水結合成一水合氨,其水溶液叫氨水
NH3+H2O NH3·H2O→化合反應→氮元素化合價不改變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二、氨氣的化學性質
氨氣是唯一的堿性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氨水呈弱堿性,因此氨水是弱堿,對嗎?
【提示】不對。一水合氨是弱堿,因此氨水顯堿性,但是氨水是混合物,不屬于堿。
【思考與交流】
檢驗氨氣
氨水的性質
(1)成分:H2O、NH3、NH3·H2O、OH-、NH4+、H+
(2)顯堿性
①原因:
(3)不穩定,加熱易分解
NH3·H2O NH3↑+H2O
(4)與某些鹽反應:CuSO4 FeCl3
NH3·H2O NH4+ +OH-
②檢驗: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使酚酞溶液變紅。
氨氣溶于水能導電,氨氣是電解質嗎?
1、在如圖所示的噴泉實驗裝置中,燒瓶中充滿干燥的氣體a,將膠頭滴管中的液體b擠入燒瓶內,并輕輕振蕩。然后打開彈簧夾f,燒杯中的液體b呈噴泉狀噴出,最終幾乎充滿整個燒瓶。則a、b分別是( )
a(干燥的氣體) b(液體)
A NO 水
B NO2 水
C Cl2 飽和NaCl溶液
D NH3 水
D
2.如圖:引發噴泉的操作

擠壓滴管的膠頭,打開止水夾
2.氨與氯化氫的反應
①化學方程式:NH3+HCl=NH4Cl(氮元素化合價沒有改變,屬于化合反應)
②反應現象:有白煙生成
③規律:氨+酸→銨鹽
④注意:濃鹽酸、濃硝酸等揮發性酸遇氨會產生白煙,利用這點可以檢驗濃氨水或氨的存在。硫酸等難揮發性酸雖能與氨反應生成銨鹽,但不會產生白煙。
此性質用于檢驗氨氣或HCl,或者輸送氨氣的管道是否泄漏
上述氨氣的兩類轉化中,氮元素化合價沒有改變,實現的是物質類別的轉化
3.還原性
(1)氨的催化氧化
氨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最低價,因此氨具有還原性,能與具有氧化性的物質發生反應。
(2)氨和氯氣反應
8NH3+3Cl2=N2+6NH4Cl
(檢驗氯氣管道是否泄露)
4NH3+5O2 4NO+6H2O
(3)還原NO和NO2 處理氮氧化物
第一步: 4NH3+5O2 4NO+6H2O
第二步:2NO+O2=2NO2
第三步:3NO2+H2O=2HNO3+NO
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轉化途徑,你知道嗎?
-------工業制硝酸
三、氨氣的用途 (P110)
1.液氨汽化時要吸收大量的熱,可以做制冷劑。
2..氨是氮肥工業和硝酸工業的重要原料。
思考
1.液氨是純凈物嗎?
2.化學氮肥如何分類?
3.氮肥作用是什么?
1.液氨指液態的氨氣,是純凈物。
2、化學氮肥
3.氮肥能夠促進作物生長,并提高作物中蛋白質的含量。(因為氮元素是植物體內氨基酸和蛋白質必需的組成元素)P110
銨態氮肥→主要成分NH4+
硝態氮肥→主要成分NO3-
有機態氮肥→尿素 CO(NH2)2
四、 氨氣的實驗室制法(P112)
預期轉化 實驗設計
實驗探究(銨鹽轉化為氨氣)
實驗現象 固體逐漸 ,試管口有 物質出現,產生 氣味的氣體 固體逐漸 ,產生有______氣味的氣體,試管口有 生成,澄清石灰水變______ 產生有 氣味的氣體,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______
實驗結論
消失
白色
刺激性
消失
刺激性
水珠
渾濁
刺激性
變藍
受熱時,氯化銨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遇冷時,兩者又重新結合生成氯化銨
碳酸氫銨受熱分解,有NH3和CO2生成
有氨氣生成
1.反應原理:
2NH4Cl+Ca(OH)2==== 2NH3↑ +CaCl2+2H2O

思考1:能否用NaOH?
氫氧化鈉易吸水結塊,對玻璃的腐蝕性較強
實驗室制氨氣
注意:硝酸銨受熱分解易發生爆炸;硫酸銨與熟石灰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呈塊狀,不利于氨氣的逸出,且反應后試管難清洗。碳酸銨和碳酸氫銨受熱分解有二氧化碳生成,氨氣內混有二氧化碳
思考2:能否用硝酸銨?硫酸銨?碳酸氫銨?碳酸銨?
2.發生裝置:
固體與固體混合加熱
用堿石灰干燥
3.凈化裝置:
思考3、能否用無水氯化鈣或濃硫酸干燥?
6.尾氣處理裝置:
向下排空氣法
4.收集裝置:
5.驗滿方法:
①將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置于試管口,試紙變藍色。
②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置于試管口,有白煙產生。
試管口塞一團用水或稀硫酸浸濕的棉花的作用:
可減少生成的氨氣與空氣形成對流速度,利于氨氣的收集;又可吸收多余的氨氣。
試管口塞一團用水或稀硫酸浸濕的棉花
7、防倒吸裝置
當有極易溶的氣體時需要防倒吸,如:水吸收HCl、NH3
一般用于裝置中間
適用于裝置結尾處
注意:漏斗邊緣(干燥管末端?)必須緊貼液面。
原理:
氨氣與水接觸,因其極易溶于水,使壓強迅速減小,水會倒吸進入漏斗,由于漏斗容積大,會使燒杯內液面下降程度大,從而會液面與漏斗邊緣脫離,漏斗內的液體又回落到燒杯中,如此反復,可以防止倒吸
8、實驗室其他制氨氣的方法
(2)濃氨水加固體NaOH(或生石灰、堿石灰)法:固體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會促使氨水分解,而生石灰可與水反應生成Ca(OH)2,同時反應放熱,也會促使氨水分解,故可在常溫下向濃氨水中加入固體NaOH或CaO來制備NH3。反應裝置圖分別為:
①概念:由 與 形成的化合物稱為銨鹽。②物理性質:
③化學性質:
NH4Cl ,
NH4HCO3 。
NH4Cl+NaOH ,
(NH4)2SO4+Ca(OH)2 。
酸根離子
NH3↑+HCl↑
NH3↑+CO2↑+H2O
NaCl+NH3↑+H2O
CaSO4+2NH3↑+2H2O
五、銨鹽
銨根離子
溶液中銨鹽與強堿反應的離子反應,加熱
1、銨鹽的性質
NH4+ +OH-=== NH3↑ +H2O

常見的銨鹽一般是無色或白色晶體,均易溶于水。
A、銨鹽不穩定,受熱易分解
B、銨鹽能與堿反應
(1)原理
(2)操作:取少量固體樣品或溶液于試管中,再加入濃的NaOH溶液,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管口,試紙變藍色, (或將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煙產生),證明固體樣品或溶液中含有NH4+
3、根據銨鹽的性質,分析應當怎樣合理地儲存和施用銨態氮肥?p112
提示 貯存銨態氮肥時,為了防止受熱分解,應密封包裝并放在陰涼通風處;施肥時應將銨態氮肥埋在土下。銨鹽能與堿反應,因此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如草木灰)混用。
2、銨根離子(NH4+)的檢驗
NH4+ +OH-=== NH3↑ +H2O

1.關于氨的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氨易液化,液氨常用來做制冷劑
B.氨氣易溶解于水,可用來做噴泉實驗
C.實驗室常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
D.氨氣溶于水能導電,氨氣是電解質
D
隨堂檢測
2.氨水的堿性較弱,其原因是
A.它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B.氨水極易揮發出氨
C.氨與水結合生成的一水合氨(NH3·H2O)只有少部分電離成
D.溶于水的氨大部分以NH3分子形式存在
C
3.下列關于氨氣、液氨、氨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氨氣、液氨、氨水的成分相同,均為純凈物
B.蘸有濃鹽酸的玻璃棒與蘸有濃氨水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有白煙生成
C.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濃度越大,密度越大
D.氨水的溶質為NH3·H2O,是氨水中含量最多的微粒
B
4.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D.氨水中加入氯化鐵溶液:Fe3++3OH-===Fe(OH)3↓
C
5.(2018·安徽濉溪一中高一期末)下列有關銨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所有銨鹽受熱均可以分解,產物均有NH3
B.所有銨鹽都易溶于水
C.向盛有硫酸銨[(NH4)2SO4]稀溶液的試管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在試管 口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
D.銨鹽都能與堿反應,不能與酸反應
B
6(2019·貴陽高一檢測)在實驗室里,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列制取純凈干燥氨氣的方案,簡易、可行的方案是
A.加熱氯化銨固體,再通過堿石灰
B.在N2和H2的混合氣體中加入鐵觸煤,并加熱至500 ℃,再通過堿石灰
C.加熱濃氨水,再通過濃硫酸
D.在生石灰中加入濃氨水,再通過堿石灰
D
7.下列制備氨水的實驗裝置中最合理的是 (  )
B
第3節氮的循環
第4課時
硝酸及人類活動對氮循環和環境的影響
丹麥物理學家玻爾
玻爾是丹麥著名的物理學家,曾獲得過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玻爾被迫離開將要被德國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金質獎章溶解在王水里,裝于玻璃瓶中。后來,納粹分子竄進玻爾的住宅,那瓶溶有獎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后,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獎章。你知道王水的成分嗎?硝酸能將金質獎章溶解嗎?
一、硝酸的物理性質與用途
觀察濃硝酸,打開瓶蓋,小心的扇聞濃硝酸的氣味。
純凈的硝酸是無色、易揮發,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熔點為-42℃,沸點83℃;密度為1.5g·cm-3,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的濃硝酸濃度為68%~70%。質量分數為95%以上的濃硝酸在空氣中揮發出硝酸蒸汽會產生“發煙”現象,通常又稱為發煙硝酸
瓶口有白霧,可聞到有強烈的刺激性氣味。
1、物理性質 P114
2、用途p113
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藥、燃料、塑料和硝酸鹽等;在實驗室里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
二、化學性質
1、硝酸屬于強酸,具有酸的通性
與指示劑作用:
與堿發生中和反應: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與鹽反應:
CaCO3+2HNO3=Ca(NO3)2+H2O+CO2↑
CuO+2HNO3=Cu(NO3)2+H2O
NaOH+HNO3=NaNO3+H2O
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新聞報道: (節選)
4月24日上午,一輛裝載了12噸濃度為69%的濃硝酸的鋁槽車發生嚴重泄漏事故,一瞬間看到車輛周圍升起一團白霧,刺鼻的氣味撲面而來……
…… 還不停地冒出濃濃的紅棕色的“霧”……
【思考】:
(1)冒出濃濃的紅棕色“霧” 是什么?
(2)從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得失電子)的角度預測另一種產物是什么?硝酸表現什么性質?
2、不穩定性
硝酸不穩定,在常溫下見光或受熱就會分解。
練習.在實驗室中,儲存在棕色試劑瓶中的藥品是
A.濃硫酸 B.濃硝酸. C濃鹽酸 D.硝酸銀
E.氯水 F.稀硝酸
【遷移應用】:1、濃硝酸應該如何保存?
2、為什么久置的濃硝酸呈黃色?
BDEF
硝酸分解放出的二氧化氮氣體溶于硝酸而使硝酸呈黃色
硝酸濃度越大越易分解,因此,硝酸應放入磨口玻璃塞的棕色細口瓶中(避光),陰涼處保存(避免受熱分解)。
4HNO3 ===== 4NO2 ↑ +O2 ↑ +2H2O
或光照
3、強氧化性
(1)與金屬反應
能與除___________以外的大多數金屬反應,通常濃硝酸的還原產物是 ,稀硝酸的還原產物是______。
①. Cu與濃HNO3反應
Cu與稀HN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金、鉑、鈦 
N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反應中硝酸表現出 和 。
酸性
氧化性
規律:金屬+硝酸→高價金屬硝酸鹽+NO或NO2+水
NO2
銅片逐漸溶解,溶液變成藍色,試管上方產生無色氣體,逐漸變成紅棕色。
銅片迅速溶解,溶液變成綠色,試管上方產生紅棕色氣體
在濃硝酸中放入Cu片
(1)開始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2)若Cu有剩余,則反應將要結束時的反應方程式為 。
(3)反應停止后,銅還有剩余,加入少量的稀硫酸,這時銅片上又有氣泡產生,該氣體為 ,產生的原因是 。
【遷移應用】
Cu+4HNO3(濃)=Cu(NO3)2+2NO2 ↑+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NO
硫酸電離出的H+與溶液里NO3- 重新生成稀硝酸
離子方程式 :
3Cu+8H++2NO-3 = 3Cu2++2NO↑+4H2O
②、鐵、鋁與硝酸反應
鐵、鋁與濃硝酸產生鈍化現象。→用鐵質或鋁質容器盛放冷的濃硝酸
(2)硝酸與非金屬單質反應:如碳、硫、磷等
4HNO3(濃)+ C CO2 + 4NO2 + 2H2O
在該反應中,所有的HNO3均被還原為NO2
(3)氧化具有還原性的化合物或離子
如SO2、HI 、H2S 、FeO、Fe2+、Br-、I-、S2-、SO32-等均能被硝酸氧化。
鐵與稀硝酸反應
Fe(少量) +4HNO3(稀)= Fe(NO3)3 + NO↑ +2H2O
3Fe(過量)+8HNO3(稀)= 3Fe(NO3)2+2NO↑+4H2O
1、下列反應中,硝酸既表現氧化性又表現酸性的是
A、FeO + HNO3 B、C + HNO3
C、Cu + HNO3 D、CuO +HNO3
2、有關硝酸的性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稀硝酸能使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B、硝酸能與Na2CO3反應,但不能生成CO2
C、硝酸的氧化性很強,能氧化所有金屬
D、濃硝酸因分解放出NO2又溶解于硝酸而呈黃色
3、銅粉放入稀硫酸溶液中,加熱后無明顯變化,但加入某鹽一段時間后,發現銅粉質量減少,則該鹽可能是
A、FeCl3 B、Na2CO3 C、KNO3 D、FeSO4
AC
D
AC
課堂練習
三、人類活動對氮循環和環境的影響(P115)
化石燃料 
氮肥 
豆科植物 
3.人類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1)大氣污染
①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經紫外線照射發生反應形成的一種有毒的煙霧。
②霧霾:含氮物質的過度排放,導致它們在大氣、土壤、水體中富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霧霾的形成。
③酸雨: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反應生成的________________是酸雨的成分。
(2)水體污染——富營養化
當進入水的__________增大時,會造成水體的____________,導致藻類“瘋長”并覆蓋在水面上。
氮氧化物 
碳氫化合物 
硝酸和亞硝酸 
氮元素 
富營養化 
4.減少人類活動對氮循環和環境影響的措施
(1)控制進入大氣、土壤和水體中含有氮元素的物質的量。
(2)增強生態系統對含有氮元素的物質的____________,如保護森林、植樹造林等。
吸收能力 
【歸納總結】
環境污染 形成原因 主要危害
溫室效應 大氣中CO2含量不斷增加 全球變暖,冰雪融化,釋放有毒氣體
酸雨 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土壤酸化,腐蝕建筑物
光化學煙霧 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 危害人體健康和植物生長
臭氧空洞 氮氧化物和氟氯代烴的排放 地球上的生物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加劇
赤潮和水華 含磷洗衣粉的大量使用及其廢水的任意排放 使藻類過度繁殖,水質惡化,發生在海水中為赤潮,淡水中為水華
白色污染 聚乙烯塑料的大量使用,任意丟棄 破壞土壤結構和生態環境
常見的環境污染
氮及其化合物知識結構圖
-3
0
+2
+4
+5
氮元素化合價
氫化物
單質
氧化物



物質類別
NH3
N2
NO
NO2
HNO3
NH3·H2O
NH4+
NO3-
1.硝酸應避光保存是因為它具有( )
A 強酸性 B 強氧化性 C 揮發性 D 不穩定性
D
課堂練習
2.下列現象的產生與人為排放污染物無關的是
A 酸雨 B 光化學煙霧 C 閃電 D 水體富營養化
C
3.化學反應中,有時“一種物質過量,另一種物質仍不能完全反應”。下列反應中不存在此類情況的是
A.鐵片與過量濃硝酸(常溫) B.銅粉與過量濃硝酸(常溫)
C.濃鹽酸與過量二氧化錳(共熱) D.濃硫酸與過量銅片(共熱)
B
4、向淺綠色的Fe(NO3)2溶液中加入少量稀鹽酸時,溶液的顏色
A、顏色變淺 B、變為紅色
C、沒有改變 D、變為棕黃色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历史| 松原市| 中牟县| 新乡市| 柘荣县| 阜南县| 琼中| 清水河县| 肃北| 平顺县| 邯郸市| 宜兰县| 辽宁省| 阿克陶县| 通河县| 平顺县| 民丰县| 东方市| 宁陕县| 怀集县| 宿州市| 边坝县| 金川县| 郯城县| 清镇市| 突泉县| 建瓯市| 怀化市| 江安县| 大宁县| 庄河市| 灌云县| 达拉特旗| 普陀区| 康平县| 乌鲁木齐县| 武宁县| 玉门市| 浪卡子县| 遂宁市|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