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課程標準:理解新航路開辟 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自主學習】一.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流人口的 遷移 。 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如 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物種大 交流 如美洲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等流向世界各地疾病的 傳播 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導致 的傳播。傳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印度洋貿易:歐洲商人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大西洋貿易:形成了罪惡的“ ”。3.主要國家的商業貿易國家 表現葡萄牙 形成以 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參與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西班牙 經營橫跨太平洋的貿易,主要在其殖民地 和 進行,利用馬尼拉大帆船將中國商品運至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白銀運回馬尼拉。中國 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三角貿易”三.早期殖民擴張1.表現殖民國家 概況葡萄牙 16世紀,將巴西變成殖民地,并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西班牙 以 為主,以及亞洲的荷蘭、英國 和法國 荷蘭海外貿易發達,17世紀成為海上馬車夫; 18世紀下半期,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2.評價(重點)(1)對殖民地: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2)對歐洲①引發商品種類與流通量增長;b.股份公司和證券交易所出現;貿易中心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②引發 (大量黃金白銀流入歐洲,引發貨幣貶值、物價上漲)③推動歐洲社會轉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型(3)對人類社會:人類各民族由分散孤立走向整體世界,世界市場開始形成【重點探究】材料 明代中后期西班牙、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白銀鑄幣,源源不斷地輸入福建沿海,并逐漸進入中國內地廣泛流通。有學者將福建外國銀幣流行的原因歸納如下福建外國銀幣流行的原因一覽表序號 原因 陳述(1) 外國銀幣流通功能出色 外國銀幣具有成色穩定、形制統一、樣式精美、便于攜帶、無需折算等優點,因而受到福建商民青睞(2) 私人海外貿易限制松動 隨著明中后期倭患逐漸肅清,朝廷宣布解除海禁,允許民間遠洋貿易,大大推進了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聯系,從而加快了外國白銀的流入(3) 跨區域商人群體的作用(4) 新航路開辟的外溢效應參照(1)(2),結合所學知識完成(3)(4)的陳述。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某歷史學習小組在對“走向整體的世界”進行單元復習時,自主提出問題,編制問題清單,并進行主題研究。結合“問題清單”,以“走向整體的世界”為主題,自擬論題。寫一篇歷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史實描述與歷史解釋相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課后鞏固】1.西班牙以“馬尼拉大帆船”開拓的太平洋貿易,溝通了亞洲與美洲的自由貿易,但從1593年開始,西班牙對與中國的貿易做出種種規定,從航行次數、載重量、價值額等方面對大帆船貿易進行限制。對這一變化合理的解釋是( )A.殖民地不服從宗主國管理 B.白銀流入中國損害其利益C.貿易量過大超出管控能力 D.造船技術限制了貿易發展2.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曾對1550~1650年這一時期有過如下描述:“近代世界編年史上,從未存在過對商人、投機者和暴發戶來說如此持久、如此可貴的一個良機。”該“良機”出現主要得益于( )A.文藝復興運動 B.宗教改革運動 C.新航路開辟 D.啟蒙運動3.到了16、17世紀,佛羅倫薩等城市繁榮的景象已不復存在,而安特衛普(今屬比利時)、塞維利亞(今屬西班牙)、鹿特丹(今屬荷蘭)則成為新興的貿易都市。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 )A.荷蘭航運中心地位的確立 B.意大利生產方式落后C.西班牙最先開辟了新航路 D.國際商業路線的變化4.下圖曲線描述了1500年至2000年荷蘭、英國、美國、中國國力發展相對趨勢(以1.0為最高值的相對值比較)。其中②是( )A.荷蘭 B.英國 C.美國 D.中國5.17世紀中期,西歐出版了各種類型新式地圖與地圖集,甚至傳統書商也開始在書籍中添加一些地圖插頁或者封面,配合這一時期流行的冒險故事和游記文學。這主要是因為( )A.外部空間知識的更新 B.商業革命的興起C.民眾文化水平的提高 D.印刷技術的傳入6.西班牙人一到東方,幾乎立刻發現中國商人在貿易中青睞白銀,因此開辟了著名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即跨越三大洲的所謂“大三角貿易”,美洲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中國乃至全球。這一現象表明( )A.“價格革命”社會影響外溢 B.白銀世界貨幣地位已經形成C.中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西方資本原始積累有所減緩參考答案:【重點探究】1、(3)隨著國內長途大額貿易的發展,以徽商、閩商為代表的商幫日益活躍,帶動了工商業市鎮的成長,為外國商品和白銀的廣泛流通提供了條件。(4)新航路開辟后,為緩解價格革命帶來的商品緊缺狀態,歐洲商人使用從美洲掠奪的白銀,購買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商品,從而形成福建白銀內流的局面。2.論題: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步走向整體。闡述:15世紀末,歐洲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封建貴族、基督教會和王室等社會力量出于不同的目的,支持新航路開辟;加上航海知識的積累和造船技術的進步,西歐人具備了向遠洋進發的動力和技術條件。迪亞士、達·伽馬探索繞過非洲的東方航線,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完成環球航行,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歐洲人還開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線,全球海路大通,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人口、動植物和病原體的傳播交流,改變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環境狀態;海上航路的擴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使世界各地的聯系不斷加強;西歐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正向題。時空是:16世紀世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題干信息,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經營橫跨太平洋的貿易,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生 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等產品到墨西哥交換白銀, 再將這些白銀運回馬尼拉,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從1593年開始,西班牙對與中國的貿易做出種種規定,這是因為白銀流入中國損害西班牙的利益,B項正確;材料中西班牙主要是加強了對與中國的貿易的管理,而非加強對殖民地的管控,不能得出殖民地不服從宗主國管理,排除A項;貿易量的增大如果能給西班牙帶來利益,那么西班牙不會限制對華貿易,“貿易量過大”不能說明材料所述變化的原因,排除C項;當時造船技術進一步發展,并非不能滿足貿易發展的需求,排除D項。故選B項。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句,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空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開辟帶來了全球化的貿易機會,為商人、投機者和暴發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它開辟了新的貿易路線,促進了商品和資本的流動,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和財富的積累,這與題中描述的機會相符,C項正確;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強調人文主義,對藝術和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雖然它對思想解放和文化發展有重要作用,但與商人、投機者和暴發戶的機會直接相關的程度相對較小,排除A項;宗教改革運動主要涉及宗教教義、教會組織和宗教權力的改革,它對宗教和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對于經濟機會的直接影響相對較有限,排除B項;啟蒙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強調理性、科學和民主,它對政治和社會制度的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但與經濟機會的直接聯系相對較弱,排除D項。故選C項。3.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西洋沿岸城市崛起而意大利的城市則蕭條,這主要是因為新航路開辟后,傳統的商路被新的商路所取代,D項正確;材料反映了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荷蘭等都出現了新興的貿易都市,A項表述以偏概全,排除A項;14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其生產方式并不落后,排除B項;最先走上開辟新航路道路的是葡萄牙,排除C項。故選D項。4.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年至2000年(荷蘭、英國、美國、中國)。根據材料,從1550年開始,荷蘭通過海外貿易獲得大量財富,有“海上馬車夫”之稱,但后來英荷戰爭荷蘭戰敗,由此衰落,②符合荷蘭的發展趨勢,A項正確。英國在1800年至1850年國力發展最高,不符合②的發展趨勢,排除B項;美國的國力在1950年達到最高,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中國的國力發展趨勢與②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5.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根據材料“17世紀中期,西歐出版了各種類型新式地圖與地圖集”“配合這一時期流行的冒險故事和游記文學”和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以來,西歐國家開始進行殖民擴張,對外部空間的認知得到更新,因此出現材料中的現象,A項正確;商業革命主要表現為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的增多、商路及商業中心的轉移、商業經營方式的轉變、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等,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與民眾的文化水平提高無關,排除C項;印刷術在此之前就已經傳入了歐洲,排除D項。故選A項。6.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依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依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世界)。依據材料概括可知:中國商人在貿易中青睞白銀,跨越三大洲的所謂“大三角貿易”,使美洲白銀源源不斷地流向了中國乃至全球,說明白銀成為共同的交易貨幣,即白銀世界貨幣地位已經形成,B項正確; “價格革命”是指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歐洲封建勢力受到沖擊,資產階級實力上升,材料未涉及其對中國也產生相同影響,不能得出社會影響外溢,排除A項;材料未說明中國主動參與到世界市場之中,不能說明中國融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排除C項;海外貿易是西方資本積累的手段之一, “大三角貿易”的發展不能說明西方資本原始積累有所減緩,排除D項。故選B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