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第二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第三節 化學反應的方向飛流直下:不借助外力排水:借助水泵,持續消耗電能高處低處自發非自發舉例生活中的自發過程冰融化墨水擴散自發過程:一定的條件下,不需要其它外力作用就能自動進行的過程稱為自發過程。自發反應:在一定溫度、壓強下,不借助(光、電能等)外部力量就能進行,或具有發生的可能性的反應稱為自發反應。 “自發”是一定條件下的自發,條件變了,可能由原來的“自發”變成“非自發”。冬天水結冰自發春天冰融水自發 “自發”只是有發生的趨勢,并不代表實際發生,更不能確定發生的速率。“非自發“也不代表不能發生。處于高水位的水有向低處流動的趨勢但是現在被大攔截,此過程并沒有實際發生,但是有發生的趨勢。 在一定條件下,如果一個過程是自發的,那么它的逆過程通常是非自發的。氫氣的燃燒水的電解非自發過程:必須外界持續做功,否則,過程就會停止,這樣的過程叫做“非自發過程”。H2(g) + F2(g) = 2HF(g) H = -546.6 kJ·mol-1觀察下列能夠自發進行的化學反應,它們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為什么能夠自發進行呢?你能夠得出什么結論?C3H8(g) + 5O2(g) = 3CO2(g) + 4H2O(l) H = -2217.5kJ·mol-12Na(s) + Cl2(g) = 2NaCl(s) H = -822 kJ·mol-12H2O(l) = 2H2(g) +O2(g) H = +484 kJ·mol-14Fe(s) + 3O2(g) = Fe2O3(s) H = -1648.4 kJ·mol-1Cu(s) + H2SO4(aq) = CuSO4(aq) + H2(g) H = +1341 kJ·mol-11自發反應自發反應非自發反應自發反應自發反應非自發反應放熱反應使體系能量降低,能量越低越穩定放熱反應( H < 0),是有利于反應自發進行的條件 H < 0 即放熱反應共同特點發生原因結論思考:只有放熱反應才能自發進行嗎?八水合氫氧化鋇和氯化銨反應吸收熱量局限性思考:吸熱反應自發進行的推動力是什么?混亂度大自發過程進行的方向還與“混亂度”有關兩瓶中氣體的顏色相同不需要外界的任何作用,氣體通過分子的擴散自發地混合均勻有序狀態無序狀態自發地轉化為密閉條件下混亂度小熵(S)德國科學家克勞修斯(R. Clausius)最早提出了另一個推動體系變化的因素,并稱之為“熵”(符號S)的概念,用熵表示體系混亂度,S=Q/T。玻爾茲曼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得出微觀狀態數與熵有數學關系,具體解釋了熵的物理意義:S = k log W,建立了熵與概率的關系,被譽為最美的三個公式之一。其他兩個公式分別為牛頓運動定律F = ma,愛因斯坦質能關系E=mc2。有序無序熵定義:衡量體系混亂度的物理量符號:S特點:混亂度越大,體系越無序,體系的熵值越大影響因素:①同一物質: S(高溫) > S(低溫) S(g) > S(l) > S(s)有序無序熵定義:衡量體系混亂度的物理量符號:S特點:混亂度越大,體系越無序,體系的熵值越大影響因素:①同一物質:S(高溫) > S(低溫) S(g) > S(l) > S(s)②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分子結構越復雜,熵越大乙醇甲醚CH3CH2OH(乙醇)的熵大于CH3OCH3(甲醚)有序無序熵定義:衡量體系混亂度的物理量符號:S特點:混亂度越大,體系越無序,體系的熵值越大影響因素:熵變:①同一物質:S(高溫) > S(低溫) S(g) > S(l) > S(s)②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分子結構越復雜,熵越大產物總熵與反應物總熵之差 S =S(反應產物) -S(反應物)思考:這些吸熱反應為什么能自發進行?熵增(△S >0 )有利于反應自發進行。思考:自發反應一定是熵增加的反應嗎?2H2(g)+O2(g)=2H2O(l)熵變是反應能否自發進行的一個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過程的自發性能量趨于降低混亂度趨于增加勢能的降低混亂度的增加向試管中加入約5mL蒸餾水,滴加約1mLNaOH溶液。再滴加酚酞!熵拉動反應自發進行的實例金屬K的制備Na(l) + KCl(l) === NaCl(l) + K(g)高溫在下列反應中為什么金屬鈉能還原金屬鉀?平衡移動熵的“拉動”關鍵: 沸點 K < NaSiO2的還原熵拉動反應自發進行的實例SiO2 + 2C === Si + 2CO ↑高溫—“從沙灘到用戶”的關鍵反應SiO2 + C === Si + CO2 ↑高溫比較以下兩個反應,何者更具優勢?實際: 高溫下低價氧化物更加穩定,即,高溫有利于CO生成 H S G 反應能否自發進行<0 >0>0 <0>0 >0<0 <0<0>0高溫時<0低溫時<0一定自發一定不自發高溫自發低溫自發△S△H H<0 S>0所有溫度下反應自發進行 H>0 S>0高溫下反應自發進行 H<0 S<0低溫下反應自發進行 H<0 , S<0所有溫度下反應不能自發進行復合判據 P45 資料卡片自由能變化(符號為△G): △G=△H-T△S△G=△H-T△S<0反應能自發進行△G=△H-T△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G=△H-T△S>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汽車尾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是NO和CO,它們是現代化城市中的大氣污染物。為了減輕大氣污染,人們提出通過以下反應來處理汽車尾氣: 2NO(g)+2CO(g)=N2(g)+2CO2(g)如何判斷該反應在室溫下能自發進行嗎?已知 298K 100kPa下,ΔH=-746.8KJ·mol -1 ΔS=-197.5J·mol-1·K-1△G =ΔH-T ΔS=-746.8KJ·mol-1+298K×197.5×10-3 KJ·mol-1·K-1=-687.945 KJ.mol-1<0可自發進行!學以致用1.下列關于自發過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只有不需要任何條件就能夠自動進行的過程才是自發過程B.需要加熱才能進行的過程肯定不是自發過程C.同一可逆反應的正、逆反應在不同條件下都有自發的可能D.非自發過程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能變為自發過程C2.下列過程的方向可用焓判據判斷的是( )A.硝酸銨溶于水B.2N2O5(g) 4NO2(g)+O2(g) ΔH=+56.7 kJ·mol-1C.(NH4)2CO3(s) NH4HCO3(s)+NH3(g) ΔH=+74.9 kJ·mol-1D.2H2(g)+O2(g) 2H2O(l) ΔH=-572 kJ·mol-1D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自發進行的反應均是ΔH<0的反應B.ΔS<0的反應一定不能自發進行C.物質的量增加的反應,其ΔS為正值D.CaCO3(s)受熱分解為CaO(s)和CO2(g),其ΔS>0D4.反應CH3OH(l)+NH3(g) CH3NH2(g)+H2O(g)在某溫度下才能自發進行,若反應的|ΔH|=17 kJ·mol-1,該溫度下|ΔH-TΔS|=17 kJ·mol-1,則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ΔH>0,該溫度下ΔH-TΔS<0B.ΔH<0,該溫度下ΔH-TΔS>0C.ΔH>0,該溫度下ΔH-TΔS>0D.ΔH<0,該溫度下ΔH-TΔS<0A5.(2022河南鄭州中原名校聯考)焦炭常用于冶煉工業。已知反應①:2C(s)+O2(g) 2CO(g);反應②:2CO(g)+O2(g) 2CO2(g)。反應①、②的反應趨勢與溫度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②2CO(g)+O2(g) 2CO2(g)的ΔS<0,ΔH<0B.983 K是兩個反應主次趨勢變化的轉折點C.L1對應反應①D.當溫度低于983 K時,過量焦炭的氧化產物以反應②生成CO2為主D第三節化學反應的方向焓判據自發過程與自發反應放熱過程( H﹤0)常常是容易自發進行熵判據熵增過程( S﹥0)常常是容易自發進行復合判據 G= H-T S G﹤0 反應能自發進行 G =0 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G﹥0 反應不能自發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