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07講 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二)知識點1:二面角(1)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以該點為垂足,在兩個半平面內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構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圍:[0,π].知識點 2:平面與平面垂直(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兩個平面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文字語言 圖形表示 符號表示判定定理 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則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α⊥β性質定理 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則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l⊥α【題型 1 求二面角】【典例1】如圖,已知平面與底面所成角為,且.(1)求證: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先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可得,再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再根據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證;(2)先說明為二面角的平面角,根據與底面所成角的正切值求出,再解即可.【詳解】(1)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又由已知得,,則,即,又平面,所以平面;(2)因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平面與底面所成角為,所以為與底面所成角,由,得,在中,,則,所以二面角的大小為.【變式1-1】如圖,邊長為2的兩個等邊三角形,若點到平面的距離為,則二面角的大小為( ) A. B. C. D.【答案】A【分析】設的中點為E,過點A作,說明為二面角的平面角;證明平面,從而證明平面,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詳解】設的中點為E,連接,過點A作,垂足為F,因為均為等邊三角形,故,故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又平面,故平面,而平面,故,又,平面,故平面,則點A到平面的距離為,又為等邊三角形,邊長為2,故,故在中,,則,即,故二面角的大小為,故選:A【變式1-2】將兩個相同的正棱錐的底面重疊組成的幾何體稱為“正雙棱錐”.如圖,在正雙三棱錐中,兩兩互相垂直,則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答案】D【分析】取中點,連接,說明為二面角的平面角,通過幾何關系計算求解.【詳解】取中點,連接,交平面于點,由正棱錐性質及對稱性易知為的中心,且,故為二面角的平面角,設正三棱錐側棱長為2,易得,則,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故選:D.【變式1-3】如圖,在三棱錐中,平面平面,,, E、F分別為棱、的中點.(1)求證:直線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E,F分別是棱、的中點得到,從而可證直線平面;(2)利用線面角與二面角的定義,結合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求得所需線面角與二面角,從而得解.【詳解】(1)∵E,F分別是棱、的中點,∴在中,,∵平面,平面,∴直線平面;(2)∵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是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平面,, 平面,∴,,∵,,,平面,∴平面,∴是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設,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為.【題型 2由二面角大小求線段長度或距離】【典例2】如圖,已知四棱錐的底面是菱形,,對角線交于點平面,平面是過直線的一個平面,與棱交于點,且. (1)求證:;(2)若平面交于點,求的值;(3)若二面角的大小為,求的長.【答案】(1)證明見解析;(2);(3).【分析】(1)根據給定條件,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性質推理即得.(2)利用平面的基本事實證得三點共線,作于,利用平行關系推理計算即得.(3)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結合(2)的信息計算即得.【詳解】(1)四棱錐的底面是菱形,,又平面,平面,則平面,而平面平面,平面,所以.(2)由平面,平面,得平面平面,而,平面,于是平面,又平面,則,即三點共線,由平面,平面,則,如圖,在中,過點作的垂線,垂足為,于是, 設,由,得,,,從而,所以,即.(3) 過點作于點,連接,由平面,平面,則,而平面,則平面,而平面,于是,則有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在菱形中,由,得,則,由(2)得,所以.【變式2-1】已知二面角為,點、分別在、內且,到的距離為,到的距離為, 則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 )A. B. C. D.【答案】A【分析】由題意作交于,連接,作,,證明為二面角的平面角,以及,;在,中分別求出,,再在中,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詳解】如圖,作交于,連接,作,,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所以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又,, ,,所以,所以,同理,所以,在中,,,所以,在中,,,所以,在中,,所以.故選:.【變式2-2】已知二面角為60°,點,,C為垂足,點,,D為垂足,且,,則線段的長度為( )A. B. C. D.【答案】A【分析】首先過點在平面內作,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即由余弦定理求得,再證明,從而解得長.【詳解】 如圖,在平面內,過點作,且使,連接,因,則即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中,由余弦定理: ,則,又,易得矩形,故,且因平面即得:平面,從而平面,則有,在中,.故選:A.【題型 3面面垂直的判定】【典例3】如圖,在四棱錐中,已知底面為矩形,平面為棱的中點,連接.求證:(1)平面;(2)平面平面.【答案】(1)證明見解析(2)證明見解析【分析】(1)作出輔助線,得到線線平行,進而得到線面平行;(2)由線面垂直得到線線垂直,進而得到線面垂直,面面垂直.【詳解】(1)連接,交于點,連接,因為底面為矩形,所以為的中點,又為的中點,所以,因為平面,平面,故平面;(2)平面,平面,∴,∵底面為矩形,.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變式3-1】(多選題)如圖,在三棱錐中,若,,是的中點,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平面平面B.平面平面C.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D.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答案】ABD【分析】由已知可證明平面,由線面垂直可推出面面垂直,判斷選項;在選項的基礎上可判斷選項,D不一定垂直;對于選項可考察動態變化情況,知其不一定垂直..【詳解】因為,且是的中點,所以,同理,,由于,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故正確;由于平面平面,若平面平面,而平面平面,則平面,但已知條件不能保證平面,所以平面與平面不一定垂直,故錯誤;同理平面與平面不一定垂直,故錯誤;由于,所以當時平面,當長度趨于0時,二面角接近,故平面與平面不一定垂直,故錯誤;故選:.【變式3-2】正三棱柱的底面邊長與側棱長都是2,分別是的中點.(1)求三棱柱的全面積;(2)求證:∥平面;(3)求證:平面⊥平面.【答案】(1);(2)證明見解析;(3)證明見解析.【分析】(1)利用棱柱的表面積公式進行求解即可;(2)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進行證明即可;(3)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明即可.【詳解】(1)因為三棱柱是正三棱柱,且棱長均為2,所以底面是正三角形,側面均為正方形,故三棱柱的全面積為;(2)在正三棱柱中,因為分別是的中點,可知,又∥,所以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故∥,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3)連,設與相交于,則由側面為正方形,可知與互相平分.在中,,在中,,故,連,則.又,,連,則,又與相交于,,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題型4面面垂直性質定理的應用】【典例4】如圖,在矩形中,,,E為的中點,把和分別沿AE,DE折起,使點B與點C重合于點P.(1)求證:平面⊥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由線線垂直得到線面垂直,進而得到線面垂直;(2)作出輔助線,得到線線垂直,得到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結合邊長求出二面角的大小.【詳解】(1)由⊥,得⊥,同理,⊥.又∵,平面,∴⊥平面.又平面,∴平面⊥平面.(2)如圖所示,取的中點F,連接,∵四邊形為矩形,∴,因為,所以⊥,⊥,故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又⊥平面,平面,所以⊥,∵,∴,∴.∴二面角P-AD-E的大小為.【變式4-1】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邊長為1的菱形,,平面ABCD,,M為PB的中點.(1)求證:平面平面PDB;(2)求CP與平面MAC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證明過程見講解.(2)【分析】(1)利用直線與平面的垂直的性質,平面與平面的判斷定理進行證明.(2)利用空間向量求解.【詳解】(1)因為四邊形為菱形,所以.因為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連接,交于,因為四邊形為菱形,所以為的中點,因為M為PB的中點,所以為的中位線,所以,因為平面ABCD,所以平面,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根據題意有,,所以,易知平面的一個法向量為,設CP與平面MAC所成角為,則,所以CP與平面MAC所成角的正弦值.【變式4-2】如圖,在四棱柱中,底面為正方形,平面.(1)證明:平面平面;(2)設,求四棱錐的高.【答案】(1)證明見解析;(2)1【分析】(1)根據線面垂直的性質及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證明即可;(2)根據幾何圖形特征轉化求出到平面的距離即可.【詳解】(1)因為底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所以,又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易知平面,故到平面的距離即到平面的距離,過作,平面平面,由上結論可知平面,由題意面為正方形,平面,平面,則,所以,顯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故四棱錐的高為1.【題型 5空間垂直的轉化】【典例5】如圖,四棱錐中,,,,平面ABCD⊥平面PAC. (1)證明:;(2)若,M是PA的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底面的幾何關系,可證明,再根據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即可證明;(2)首先求點到平面的距離,再根據體積轉化,即可求解.【詳解】(1)取BC中點N,連接AN,則,又,,所以四邊形ANCD為正方形,則,, 又在中,,則,所以,即.又平面ABCD⊥平面PAC,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面PAC,所以.(2)連接,交于O,連接,因為平面,平面,所以由于,,又因為,為的中點,所以,又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又因為M為PA中點,所以【變式5-1】如圖,四棱錐中,,,,平面平面.(1)證明:;(2)若,M是的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直角梯形的性質計算證得,再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線面垂直的性質推理即得.(2)取的中點,連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結合等體積法求出體積.【詳解】(1)在四棱錐中,,,,四邊形是直角梯形,,,,于是,即,而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則平面,又平面,所以.(2)取的中點,連接,由,得,,由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得平面,由M是的中點,得點到平面的距離,又,顯然,所以三棱錐的體積.【變式5-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1)證明:平面;(2)已知,且,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題意,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中點平面,結合,即可證得平面;(2)由(1)可知,平面,中點平面,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結合,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詳解】(1)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且, 平面,所以平面,又因為,所以平面.(2)由(1)可知,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平面,過作直線的垂線,垂足為,則平面,由,,可得,,,,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則,可得,在直角梯形中,因為,可得,所以,在等腰中,,取的中點,連接,可得,且,所以,設點到平面的距離為,由,可得,解得,所以點到平面的距離為.1.(多選題)如圖,在直棱柱中,平面平面,且四邊形與四邊形都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連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異面直線與的夾角為B.二面角的平面角為C.與平面所成的角為D.點到平面的距離與點到平面的距離之比為【答案】AB【分析】由已知找到異面直線所成角、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可判斷A、B;利用等體積法求點面距,根據線面角的定義判斷C,進而判斷D.【詳解】A:由題設,故異面直線與的夾角,即為或其補角,又四邊形與四邊形都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則,由,面面,面面,面,所以面,面,則,故,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故異面直線與的夾角為,對;B:由,面面,面面,面,所以面,面,即,又,由圖知:為二面角的平面角為,對;C:令到面的距離為,又,所以,則,故與平面所成的角正弦值為,即與平面所成角不為,錯;D:由面,面,則面面,面面,所以到平面的距離為到的距離為,令到平面的距離為,又,則,故,綜上,點到平面的距離與點到平面的距離之比為,錯.故選:AB2.(多選題)直三棱柱頂點都在球的表面上,,側面側面,則( )A.四棱錐的體積為B.三棱錐的體積為C.球的表面積為D.平面截該三棱柱所得截面的面積為【答案】ABC【分析】首先可證明,以及平面,再結合體積公式,和等體積轉化,可判斷AB;首先確定球心的位置,再求球的半徑,根據球的表面積公式,即可求解;首先確定截面圖形,再求面積,判斷D.【詳解】因為平面,平面,所以,且側面側面,所以,且,平面,所以平面,因為,所以,,所以四棱錐的體積,故A正確; B.,故B正確;C.取的中點,連結,點是線段的中點,由條件可知,垂直于上下底面,且分別是上下底面三角形外接圓的圓心,所以點是三棱柱外接球的球心,,所以球的表面積為,故C正確; D.點三點共線,所以平面截該三棱柱所得截面為三角形,其中,,,所以,所以,所以,故D錯誤.故選:ABC3.(多選題)對于兩個平面,和兩條直線,,下列命題中假命題是( )A.若,,則B.若,,則C.若,,,則D.若平面內有不共線的三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則【答案】ABD【分析】根據線線,線面,面面的位置關系,即可判斷選項.【詳解】A. 若,,則或,故A錯誤;B. 若,,則與平行或相交或在內,故B錯誤;C. 若,,,則,故C正確;D. 若平面內有不共線的三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則或相交,故D錯誤.故選:ABD4.在三棱錐中,平面,底面是邊長為的正三角形,二面角的大小為,則該三棱錐的外接球的體積為 .【答案】/【分析】根據給定條件,結合線面垂直的判定性質求出,再將三棱錐補形成三棱柱,借助三棱柱的外接球求解即得.【詳解】取的中點為,連接,,是邊長為的正三角形,則,,又平面,平面,則,又,平面,于是平面,而平面,則,因此為二面角的平面角,即,則,將三棱錐補成三棱柱(為底面、為側棱),則該三棱柱的外接球就是三棱錐的外接球,設三棱錐的外接球半徑為,顯然的外接圓半徑,因此,所以球的體積為.故答案為:【點睛】關鍵點睛:解決與球有關的內切或外接問題時,關鍵是確定球心的位置,再利用球的截面小圓性質求解.5.一斜坡的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為,斜坡有一直道,它和坡腳水平線成角,沿這條直道向上100米后,升高了 米.【答案】【分析】作出示意圖,作出坡角,即二面角的平面角,結合直道的長,求解三角形,即可求得答案.【詳解】如圖,CD表示斜坡上的直道,AB表示坡腳水平線,由題意知CD=100米,作DH⊥過BC的水平面,垂足為H,線段DH的長度就是所求的高度,在平面DBC內,過點D作,連接GH,∵平面BCH,平面BCH,∴,又,平面DGH,∴平面DGH,又平面DGH,∴,∴為坡面DGC與水平面BCH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則,依題意,,則,故(米),故答案為:6.如圖,在三棱錐中,是直二面角,,,則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答案】/0.5【分析】由題意結合面面垂直的性質以及線面垂直的性質,可得各邊的位置關系及數量關系,借助中位線分別作出異面直線與的平行線,可將求異面直線夾角轉化為求相交直線夾角.【詳解】由是直二面角,故平面平面,由,故、,又平面平面,平面,故平面,又平面,故,由,,則,又,故,則,取、、、中點、、、,連接、、、、,可得、,,,故異面直線與所成角與直線與所成角相等,亦可得,,,故,則,故,即為等邊三角形,故,即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故答案為:.7.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菱形,,點E為AB的中點,把沿DE折起,使點A到達點P的位置,且平面平面BCDE,則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答案】/【分析】或其補角就是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的角,在中結合已知條件得出相關線段的長度,由余弦定理可得答案.【詳解】因為,故或其補角就是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的角,連接PA,易知,,因為平面平面,菱形中,,即是正三角形,為中點,則,所以,又,所以即為平面與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因為平面平面,所以,,所以,所以,在中,由余弦定理得,所以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故答案為:. 8.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為棱的中點,平面過點,,則平面截正方體所得截面的周長為 .【答案】/【分析】取的中點,利用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證得平面,得到平面截正方體的截面為,進而求得截面的周長.【詳解】取的中點,連接,在正方形中,因為分別為的中點,可得,所以,因為,所以,可得,在正方體中,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又因為分別為的中點,所以,所以,因為,且平面,所以平面,又因為平面,所以,在正方體中,由平面,且平面,可得,因為,且,平面,所以平面,又因為平面,所以,因為且平面,所以平面,即平面為平面,取的中點,連接, 因為、分別為、的中點,則,因為且,故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故,所以,,故、、、四點共面,則截面為,由正方體的棱長為,可得,,,所以所得截面周長為.故答案為:.9.如圖1,在矩形ABCD中,,.將△BCD沿BD翻折至,且,如圖2. (1)求證: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ABD夾角的余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先證明平面,再根據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明結論;(2)作,在平面內過點E作,即作出平面與平面AB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解三角形求出線相段的長,解即可求得答案.【詳解】(1)由題意知,則,故,又,且平面,故平面,而平面,故平面平面;(2)作,垂足為E,在平面內過點E作,交于F,連接,則即為平面與平面ABD夾角或其補角, 由題意知,,故,,又在中,,則,則,又平面,平面,故,則,故,即,在中,,故平面與平面ABD夾角的余弦值為.10.如圖,在三棱臺中,平面,,,.(1)求證:平面平面;(2)求與平面所成角正弦值.【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線線垂直性質定理證明;(2)將棱臺補全為棱錐,利用等體積法求到平面的距離,結合線平面角的定義求與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詳解】(1)由,得,由平面,平面,則,又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將棱臺補全為如下棱錐,由,,,易知,,由平面,平面,則,,,所以,.可得,設到平面的距離為h,又,則,可得,設與平面所成角為,,則.11.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是等腰梯形,,. (1)求證:平面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四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12【分析】(1)先證平面,再證面面垂直;(2)根據條件,求四棱錐的底面積和高,進而求其體積.【詳解】(1)平面,平面,所以.,,平面且,所以平面,又平面,所以:平面平面.(2)設和相交于點,連接.如圖: 由(1)知,平面,所以是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所以.四邊形為等腰梯形,,∴,均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梯形的高為,梯形的面積為.在等腰三角形中,,∴,∴,,四棱錐的體積為.12.如圖,在四棱柱中,底面為矩形,側面為菱形,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2)求四棱柱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可證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由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證;(2)取中點為,連結,由面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可證平面,從而求解棱柱體積.【詳解】(1)在四棱柱中,,,所以,所以四邊形為平行四邊形,所以,又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取中點為,連結.在四棱柱中,,因為四邊形為菱形,所以,又因為,所以為等邊三角形,所以.又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所以四棱柱的高.因為底面為矩形,,所以四棱柱的底面積為,故四棱柱的體積為.13.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平行四邊形,E是上一點,且,若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2)棱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平面?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理由見解析【分析】(1)由面面垂直的性質知平面,故,再由得平面;(2)取F為的中點,G為的中點,可證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由線面平行判斷可證∥平面.【詳解】(1)∵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且,∴四邊形是菱形,且,∵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又平面,.與相交,平面,平面.(2)當F為的中點時,平面.理由如下:取F為的中點,G為的中點,連接,則,且.∵底面為菱形,且E為的中點,,且.,且.∴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平面平面平面.14.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平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延長至點,使得為線段的中點. (1)證明:平面.(2)若,求四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證明即可.(2)作出輔助線,合理轉化距離,幾何法求解體積即可.【詳解】(1)連接,交于點,連接,因為底面為矩形,所以為線段的中點.又為線段的中點,所以,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 記的中點為,連接,,因為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所以.又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則.又,,所以平面,則.因為四邊形為矩形,所以,則,即,解得.因為為線段的中點,所以到的距離等于到的距離的2倍,所以四棱錐的體積.15.如圖1,在等邊中,是邊上的高,、分別是和邊的中點,現將沿翻折成使得平面平面,如圖2. (1)求證:平面;(2)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答案】(1)證明見解析(2)存在,且【分析】(1)利用中位線的性質可得出,再利用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證得結論成立;(2)在線段上取點,使,過點在平面內作于點,連接,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質推導出平面,可得出,可得出,推導出,可得出平面,再利用線面垂直的性質可得出結論.【詳解】(1)證明:如圖1,在中,、分別是和邊的中點,所以,,因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2)解:在線段上取點,使,過點在平面內作于點,連接. 由題意得,平面平面.因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在中,因為,,所以,,所以,,翻折前,為等邊三角形,則,因為為的中點,所以,,即,翻折后,仍有,所以,,故,在中,,因為,則.又因為,則平分,因為是斜邊上的中線,則,且,所以,是等邊三角形,則,又因為,、平面,所以,平面,因為平面,所以,,綜上,在線段上存在一點,且當時,.16.如圖1,在矩形ABCD中,,O是AC與BE的交點,將△ABE沿BE折起到圖2中的位置,得到四棱錐. (1)證明:平面;(2)當平面平面時,若,求三棱錐的體積.【答案】(1)證明見解析(2)【分析】(1)根據,證得,得出,得到,結合線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證得平面;(2)由和平面平面,證得平面,求得,再求得,結合錐體的體積公式,即可求解.【詳解】(1)證明:在矩形ABCD中,,O是與的交點,可得,所以,因為,且,所以,可得,所以,在圖(2)中,可得,因為,且平面,所以平面;(2)解:由(1)知,,因為平面平面,且平面,且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又因為,且,所以,可得,所以,在圖(1)中,連接,由,可得相似比為,設邊的高為,邊的高為,可得,因為,可得,則,又由,所以三棱錐的體積. 第07講 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二)知識點1:二面角(1)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點,以該點為垂足,在兩個半平面內分別作垂直于棱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構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3)二面角的范圍:[0,π].知識點 2:平面與平面垂直(1)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定義兩個平面相交,如果它們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說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2)判定定理與性質定理文字語言 圖形表示 符號表示判定定理 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則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α⊥β性質定理 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則在一個平面內垂直于它們交線的直線垂直于另一個平面 l⊥α【題型 1 求二面角】【典例1】如圖,已知平面與底面所成角為,且.(1)求證: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變式1-1】如圖,邊長為2的兩個等邊三角形,若點到平面的距離為,則二面角的大小為( ) A. B. C. D.【變式1-2】將兩個相同的正棱錐的底面重疊組成的幾何體稱為“正雙棱錐”.如圖,在正雙三棱錐中,兩兩互相垂直,則二面角的余弦值為( )A. B. C. D.【變式1-3】如圖,在三棱錐中,平面平面,,, E、F分別為棱、的中點.(1)求證:直線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直線與平面所成角為,求二面角的大小.【題型 2由二面角大小求線段長度或距離】【典例2】如圖,已知四棱錐的底面是菱形,,對角線交于點平面,平面是過直線的一個平面,與棱交于點,且. (1)求證:;(2)若平面交于點,求的值;(3)若二面角的大小為,求的長.【變式2-1】已知二面角為,點、分別在、內且,到的距離為,到的距離為, 則兩點之間的距離為 ( )A. B. C. D.【變式2-2】已知二面角為60°,點,,C為垂足,點,,D為垂足,且,,則線段的長度為( )A. B. C. D.【題型 3面面垂直的判定】【典例3】如圖,在四棱錐中,已知底面為矩形,平面為棱的中點,連接.求證:(1)平面;(2)平面平面.【變式3-1】(多選題)如圖,在三棱錐中,若,,是的中點,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平面平面B.平面平面C.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D.平面平面,且平面平面【變式3-2】正三棱柱的底面邊長與側棱長都是2,分別是的中點.(1)求三棱柱的全面積;(2)求證:∥平面;(3)求證:平面⊥平面.【題型4面面垂直性質定理的應用】【典例4】如圖,在矩形中,,,E為的中點,把和分別沿AE,DE折起,使點B與點C重合于點P.(1)求證:平面⊥平面;(2)求二面角的大小.【變式4-1】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邊長為1的菱形,,平面ABCD,,M為PB的中點.(1)求證:平面平面PDB;(2)求CP與平面MAC所成角的正弦值.【變式4-2】如圖,在四棱柱中,底面為正方形,平面.(1)證明:平面平面;(2)設,求四棱錐的高.【題型 5空間垂直的轉化】【典例5】如圖,四棱錐中,,,,平面ABCD⊥平面PAC. (1)證明:;(2)若,M是PA的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變式5-1】如圖,四棱錐中,,,,平面平面.(1)證明:;(2)若,M是的中點,求三棱錐的體積.【變式5-2】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平面.(1)證明:平面;(2)已知,且,求點D到平面的距離.1.(多選題)如圖,在直棱柱中,平面平面,且四邊形與四邊形都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連接,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異面直線與的夾角為B.二面角的平面角為C.與平面所成的角為D.點到平面的距離與點到平面的距離之比為2.(多選題)直三棱柱頂點都在球的表面上,,側面側面,則( )A.四棱錐的體積為B.三棱錐的體積為C.球的表面積為D.平面截該三棱柱所得截面的面積為3.(多選題)對于兩個平面,和兩條直線,,下列命題中假命題是( )A.若,,則B.若,,則C.若,,,則D.若平面內有不共線的三點到平面的距離相等,則4.在三棱錐中,平面,底面是邊長為的正三角形,二面角的大小為,則該三棱錐的外接球的體積為 .5.一斜坡的坡面與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大小為,斜坡有一直道,它和坡腳水平線成角,沿這條直道向上100米后,升高了 米.6.如圖,在三棱錐中,是直二面角,,,則異面直線與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7.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是菱形,,點E為AB的中點,把沿DE折起,使點A到達點P的位置,且平面平面BCDE,則異面直線PD與BC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 8.已知正方體的棱長為,為棱的中點,平面過點,,則平面截正方體所得截面的周長為 .9.如圖1,在矩形ABCD中,,.將△BCD沿BD翻折至,且,如圖2. (1)求證:平面平面;(2)求平面與平面ABD夾角的余弦值.10.如圖,在三棱臺中,平面,,,.(1)求證:平面平面;(2)求與平面所成角正弦值.11.如圖,在四棱錐中,平面,底面是等腰梯形,,. (1)求證:平面平面;(2)若,,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為,求四棱錐的體積.12.如圖,在四棱柱中,底面為矩形,側面為菱形,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2)求四棱柱的體積.13.如圖,四棱錐的底面是平行四邊形,E是上一點,且,若平面平面.(1)求證:平面;(2)棱上是否存在點F,使得∥平面?請說明理由.14.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為矩形,平面平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延長至點,使得為線段的中點. (1)證明:平面.(2)若,求四棱錐的體積.15.如圖1,在等邊中,是邊上的高,、分別是和邊的中點,現將沿翻折成使得平面平面,如圖2. (1)求證:平面;(2)在線段上是否存在一點,使?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16.如圖1,在矩形ABCD中,,O是AC與BE的交點,將△ABE沿BE折起到圖2中的位置,得到四棱錐. (1)證明:平面;(2)當平面平面時,若,求三棱錐的體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7講 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二)(知識解讀 題型歸納 隨堂測試)(原卷版).docx 第07講 空間直線﹑平面的垂直(二)(知識解讀 題型歸納 隨堂測試)(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