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題型十二 跨學科實踐活動【典題1】(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2023·龍東中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達成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盡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1)大氣中的CO2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化石燃料屬于_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隨著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加,化石燃料日趨枯竭,在人們擔心化石能源將被耗盡的時候,科學家發現海底埋藏著大量可燃燒的“冰”——“可燃冰”,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甲烷在空氣中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4+2O2 CO2+2H2O題型研析·塑思維 不可再生 (3)發展“低碳”經濟,提倡“低碳生活”,已成為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下列做法有利于實現“碳中和”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和“低碳”方向轉型B.發展公共交通事業,提倡綠色出行C.退耕還林,大力植樹造林 ABC 【典題2】(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2022·青島中考)周末,小明積極參加家庭勞動實踐,提升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同時感受到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洗襯衣時,為確定洗滌方式,仔細觀察了衣服的標簽(如圖所示)。面料成分中屬于天然材料的是_______。 (2)小明準備為家人做一頓豐盛的午餐:小米粥、饅頭、油燜大蝦、紅燒排骨。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分析,該午餐缺少的一種營養素是___________。為補充該營養素,建議增加______(選填字母序號)。 A.涼拌黃瓜 B.可樂雞翅 C.醬牛肉 棉 維生素 A (3)小明聞到冰箱內有異味,放入活性炭包除味,這是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性。 (4)飯菜上桌,滿屋飄香。請從微觀角度解釋這一現象:___________________。 (5)洗碗時,小明加入洗潔精除去油污,這是利用了洗潔精的_________作用。刷完鐵鍋后,小明擦干鐵鍋以防止生銹,其防銹原理是 ___________。 (6)“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收拾垃圾時,小明將垃圾進行分類。下列垃圾應該投放到圖所示垃圾箱的是________。(選填字母序號) A.骨頭 B.塑料瓶C.廢電池 D.紙箱 吸附 分子在不斷運動 乳化 隔絕水 BD 【方法點撥】解答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方法1.突破學科本位思想,學會多角度、全方位、多層次地運用多學科的知識去整體思考問題。2.要牢固地掌握各學科的基礎知識,使之形成知識網絡,以求靈活運用,融會貫通,解答問題時要有意識地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數學等學科的聯系。3.要仔細審題,注意找學科知識的結合點,弄清思維的方向和著力點,不僅要能從化學角度去分析題意,還要能從物理或生物的角度去理解題意,要學會以數學知識作為工具解決化學問題。重溫·山東中考經典專練明方向1.(制作模型并展示科學家探索物質組成與結構的歷程)(2022·青島中考)2021年9月,中國科學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科研團隊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利用催化劑轉化成甲醇(CH3OH)和水,然后通過多步反應生成葡萄糖(C6H12O6),進一步合成淀粉[(C6H10O5)n]。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該成果實現了從無機物到有機物的轉化B.葡萄糖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C.人工合成淀粉與自然界中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原理相同D.該成果對未來的糧食生產、全球生物制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題組演練·提素能C2.(水質檢測和自制凈水器)(2020·青島中考節選)水和溶液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1)水的天然循環既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又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了_________(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對天然水進行凈化處理,可以得到自來水,將自來水進一步凈化處理得到可直接飲用的水。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設有許多直飲水機,其處理水的過程如圖所示。圖中①對應的作用是______(選填字母序號,下同),②對應的作用是______。 A.殺菌消毒 B.過濾C.吸附雜質 D.蒸餾 物理 C B 3.(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2022·東營中考)海洋是人類巨大的資源寶庫,如圖為某課題小組模擬從海水中提取金屬鎂的簡易流程圖。【信息】某品牌不同堿的價格試劑 NaOH Ca(OH)2 KOH價格(元/噸) 3 100 670 7 000請分析:(1)海水和母液都可以作為制取氯化鎂的原料,小真同學提出選擇母液更好,小組同學一致同意他的觀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工業生產中為了降低成本,步驟Ⅰ中的試劑①最好選擇表格中的___________。 (3)步驟Ⅱ由氫氧化鎂制得氯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屬于___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4)在步驟Ⅳ的反應中_______能轉變成了_________能。 母液中的氯化鎂濃度更高 Ca(OH)2Mg(OH)2+2HCl===MgCl2+2H2O 復分解 電 化學 4.(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2022·日照中考)我國提出爭取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總量和減少總量相當。下列措施中能促進“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A.大力推廣使用脫硫煤B.加快煤的開采與使用,大力發展經濟C.大規模開采可燃冰作為新能源D.用氨水捕集廢氣中的CO2,將其轉化為氮肥D5.(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2023·威海中考)“碳中和”,我們一直在行動。我國宣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碳封存”與“碳轉化”是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術選擇。(1)“碳封存”2023年6月1日,我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項目成功投入使用,填補了我國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的空白。該技術是將油井開采產生的油氣混合物注入高碳分離器,再將分離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壓縮機加壓和干燥,使其變成介于氣態和液態之間的超臨界狀態。超臨界狀態二氧化碳密度高,接近液態二氧化碳;黏度小,流動快,接近氣態二氧化碳。①從微觀角度分析二氧化碳易被壓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為了防止對輸送管道內部造成腐蝕,輸送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管道材料采用不銹鋼或低鉻鋼等,同時對二氧化碳進行干燥處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需要干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鉻鋼屬于________(填字母)。 A.純凈物 B.混合物C.復合材料 D.金屬材料③下列對超臨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確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超臨界二氧化碳與二氧化碳的組成不同B.超臨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燒C.同等條件下,超臨界二氧化碳的輸送量比二氧化碳更大D.超臨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條件下,條件改變,狀態改變 氣態二氧化碳分子間隔很大 CO2+H2O===H2CO3 BD CD CO2+2NH3 CO(NH2)2+H2O (2)“碳轉化”利用二氧化碳資源開發化工原料,合成化工產品,有著廣闊的前景。①二氧化碳與氨氣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時生成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一定條件下,利用新型電解裝置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酸(HCOOH),化學方程式為2CO2+2H2O 2HCOOH+X,X的化學式為_______。 ③從物質類別角度分析,①和②兩個反應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轉化。 (3)碳中和,人人參與,低碳生活從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O2 從無機物到有機物 植樹造林(合理即可) 精練·山東模擬對點演練提能力1.(微型空氣質量“檢測站”的組裝與使用)空氣質量指數(簡稱AQI)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指數,其范圍是0~50、51~100、101~200、201~300和大于300,分別對應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中的Ⅰ級(優)、Ⅱ級(良)、Ⅲ級(輕度污染)、Ⅳ級(中度污染)和Ⅴ級(嚴重污染)。某日,實踐小組的同學們跟隨環保部門的工作人員利用如圖所示的微型空氣質量監測儀測量本市的空氣質量,并記錄數據如表格所示(1 mg=1 000 μg),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CA.污染物X是一氧化碳B.本市該日空氣污染物中含量最少的是臭氧C.其空氣質量屬于國家空氣質量標準的Ⅰ級D.可通過使用清潔能源代替煤和石油改善空氣質量AQI PM2.5 μg·m-3 PM10 μg·m-3 X mg·m-3 二氧 化氮 μg·m-3 二氧 化硫 μg·m-3 臭氧μg·m-355 20 60 0.7 50 8 62.(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的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利用)(2023·濟南模擬)中國航天事業飛速發展,2022年12月4日,中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1)如圖是“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主降落傘打開的畫面,護航“神舟十四號”的主傘由高強度芳綸纖維等制作而成,對苯二甲酸(化學式為C8H6O4)是制取芳綸纖維的主要原料。對苯二甲酸屬于___________(填“有機物”“氧化物”“無機物”之一),對苯二甲酸中,所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號)。對苯二甲酸分子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________(填最簡整數比)。 有機物 H 4:3 (2)航天員返回地球第一餐:饅頭、小米粥、酸辣土豆絲、醋熘白菜、酸奶、牛肉、西紅柿、雞蛋……這些為航天員的身體健康提供了保障。下列關于飲食和人體健康的說法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A.航天員通過均衡膳食,保證人體所需的營養素B.饅頭、小米粥、土豆絲等能補充糖類物質,西紅柿能提供維生素C.酸奶、雞蛋等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D.微量元素在人體中含量很少,對人體正常代謝和健康沒有太大的作用(3)12月4日20時09分,“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返回艙制動時利用強還原劑聯氨液體(N2H4)和雙氧水,它們混合時放出大量的熱,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2H4+2H2O2===N2+4X,其中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 D H2O 3.(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某地因不合理堆放硝酸銨固體而發生爆炸,老師告訴同學們藥品存放必須嚴格管理,否則會有安全隱患。實踐活動時,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對硝酸銨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動。活動一:了解硝酸銨的用途【查閱資料】硝酸銨是一種常見的化工原料,無色無味,透明或白色的晶體。可用于制冷劑、炸藥以及生產化肥。【交流討論】(1)硝酸銨屬于_______(填“酸”“堿”或“鹽”)。 (2)硝酸銨能補充植物生長所需主要營養元素中的_______元素,因此在農業上可用作化肥。 鹽 氮 活動二:探究硝酸銨溶解時的吸、放熱現象【進行實驗】向燒杯中加入約30 mL的蒸餾水,用溫度計測得水的溫度為T1 ℃,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銨固體,攪拌至完全溶解,用溫度計測得溶液的溫度為T2 ℃。【實驗結論】根據加入硝酸銨固體前后液體溫度:T1 ℃>T2 ℃,可以得出結論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